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維旺明韓穎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維旺明韓穎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5-30 17:46:27

❶ 北京維旺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7年1月16日,公司前身北京維旺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2日,公司整體變更為北京維旺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韓穎
成立時間:2007-01-16
注冊資本:3447.8217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02857853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83號樓15層1501-06

❷ 韓穎的年薪是多少

對不起,樓主,他的年薪我不知道,但這個回答看你滿意不!!

成功的「CXO」也許不少,但是成功的「空降」「CXO」卻未必很多。「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故事已經為此做了佐證,在《贏周刊》、廣州世紀陽光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企業持續盈利的關鍵路徑」講座上,韓穎表示,從惠普到亞信,之所以能夠「安全著陸」,這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她走好了第一步——在亞信建立了一套科學的企業薪酬管理體系和員工激勵機制,尤其是建立這套體系的流程堪稱典範。

就薪酬管理體系宗旨的確立方面,只有簡單的兩句話:使員工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讓大夥知道干到什麼樣子老闆會高興;然後使員工的努力得到認可和公平的回報」。

一個蘿卜一個坑的

職位設置

亞信職位設立的第一條原則是:每個職位必須有存在的理由和目標,有理由才有職位。關於這個原則,韓穎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炮兵將軍去視察炮兵組的演習,發現一組七個人當中有六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唯獨一個士兵從頭到尾一動不動。詫異的將軍問他是幹嘛的,他說自己也不知道,再問他的上級,上級的上級,誰都不知道,只知道一個組從來就是七個人。最後將軍找到50年前的史料才發現原因:當年的大炮是用馬拉的,開跑的時候需要有一個人牽著馬防止馬驚。後來雖然有了炮車,但是這個崗位依然留著。

所以不要小看了這條原則:「我們很多的企業如果不反省,他們會要養多少拉馬的兵啊!」

職位責任與衡量標准

從抽象的職位目標到可以操作的量化的業績衡量標準是薪酬體系制定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說財務總監的職位目標包括:建立以追求股東價值為目的的企業計劃、預算、內部管理報告、內部報告及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培訓管理隊伍以保證企業價值管理文化深入人心;提高員工滿意度等等。但是這些都難以考核,而真正量化以後的標准應該是「第M季度的第N個工作日召開員工大會,與員工交流公司業績、股東期望;將員工離職率從x%降到y%」。韓穎很自豪的是,在她擔任CFO的亞信,員工離職率比業界平均要低2%~3%。

對於這個成績,韓穎的經驗是:將所有職位和責任匯總,進一步優化調整,取消重復部分,補充空缺。先讓公司所有的高層領導寫出自己認為自己所在的崗位最重要的五條職責。然後匯總起來一對照,發現有的職能存在嚴重的責任重疊,而有的甚至是非常重要的職責卻沒有一個人「認領」。比如市場開拓,包括業務發展部、銷售部和一位執行總裁助理在內的5個部門都認為這是自己的職責。但是另一方面,20多位高層領導的職責書當中沒有一個人把收款列為自己的職責。所以每次收到財務部催促「大家」收款的email時,每個人都只是瞄一眼就會把它刪掉。

找一個

說「丑話」的顧問

既然發現了很多重疊的職能,就會有相應的職位需要調整,當然也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因此失去目前的職位。這種傷筋動骨的組織變革很需要技巧,尤其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空降兵,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許多矛盾。「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大家從外面請一個顧問,」韓穎說。「我覺得企業在三種情況下需要請顧經歷惠普

工資單風波

1988年,我初到惠普,在上海的一個合資公司擔任一個普通的財務主管。當時因為惠普實行的是保密工資,300多號人的工資現金都得靠出納和我兩個人手工清點,一元一角地數好了再裝到袋子里。第一個月,我印象無比深刻的是,昏天黑地點了兩個多小時,結果兩個人點出來的結果相差1毛錢。只好重頭來過。我實在難以忍受這種「折磨」,於是悄悄找到樓下信用社的負責人,跟她說:「您幫我辦300多個活期存摺,從今往後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您就按我給的支票往上面添錢就是了。」老太太開始顯然還有些遲疑:「我們這里從來可沒開過這樣的先例啊。」「試一試不要緊嘛,我們給您2000塊錢工本費,咱們就這么定了吧。」我說。

第二個月快要發工資的時候,我歡天喜地地在財務室外面貼了一張「大字報」,大意是: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以後咱們再也不用一個一個到財務室排隊領工資了,拿著工資存摺,自己愛什麼時候取就什麼時候取。我本想著大家也會和我一樣如釋重負。可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事們議論紛紛,甚至有些惶恐不安,因為這么多年來領工資從來都是現鈔,這下突然變成了存摺上的數字,總好像心裡不踏實。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後頭,合資公司的中方老總馬上把我叫到辦公室,把我非常嚴厲地批評了一頓。他說:這么大的事情怎麼能不跟領導商量,不經過各級管理人員層層批准同意就可以擅自行動呢?而且還貼大字報,對職工們的情緒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我低著頭地從他的辦公室里出來,沮喪到了極點。然而,就在這時候,對面辦公室的外方老總,一位香港人,又叫我進去談一談。我想這下完了,剛剛捧上的這個泥飯碗才兩個月,看著就要給砸了,當時眼淚都快掉出來。可是,他接下來說的話讓我終身難忘——「韓穎,你知道你做了多麼偉大的一件事嗎?惠普所有的亞洲分公司里只有兩個國家發工資的時候是需要數現金的:中國和印度。你來的頭一個月就幫解決了我們積累了5年的麻煩,我代表公司感謝你,而且推薦你做我們的優秀員工候選人。」

優秀員工只有6個,那年領獎時的照片我現在還好好地保存著。

劣習的代價

和其他許多偉大的公司一樣,惠普的經營准則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一個字眼——誠信。

有一年,一位從國企跳槽過來的銷售精英加盟了中國惠普。很短的時間內他就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誰都認為他在這里前途遠大。可是,不久就發生了一件不幸的「小事」。有一次他報銷交通費的時候,把一張30塊錢的士票(那時候還都是用手寫的)用筆添了一短橫,改成了50。結果會計發現以後馬上匯報給人事部和財務部的領導,我們確認以後一致決定:立即開除。就這樣,短短的一「橫」毀掉了他在惠普的職業生涯。

最後我們找他談話的時候,這位七尺男兒聲淚俱下,他說:「以前我做過那麼多企業,哪怕是有一個人給過我一次教訓,我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啊!」

誰家的資產?

惠普有一個叫做「企業公民」的理念,說是「我們要在我們經營的任何國家和社區成為經濟和社會的一份財富,以盡我們的社會義務」。我和幾位同事負責執行這項職能的時候曾經組織過了一個大規模的管理經驗傳播活動——主動、免費給1000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領導人員介紹中國惠普的成功經驗。

有一次在報告會最後聽眾提問的時間里,一位坐在最前排的國企老總突然問我:「你總說惠普怎麼怎麼好,可你們這些跨國公司挖走了我們國企多少人才,我們的生產和經營因此受到了多大的損失。這你怎麼解釋?」這個敏感的話題一出口,幾百雙眼睛刷刷地望著我。我略微頓了一下,緩緩地說:「此時此刻,我站在這樣的一個講台上,您覺得我韓穎是惠普公司的資產呢,還是中國人的資產呢?」整個會場大約沉寂了兩三秒鍾,然後掌聲雷動。

問:一是企業自己人有能力沒時間做某件事的時候,二是自己人有時間沒能力的時候,第三就是丑話沒人說的時候,因為他不會有徇私的嫌疑,可以很不客氣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當時就請了一個顧問。」

決定每個職位的價值

這里的評估因素包括每個職位的職責規模、職責范圍和工作的復雜程度,據此真實和一致地比較不同部門所有職位的級別,作出公司職位級別全圖。在這七個因素當中,除了公司大小這一條的得分是所有職位都相同的以外,其他6項(管理人數、內外部人際關系、知識與技能、工作經驗、決策影響)的得分每個職位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說CFO和銷售部門的主管相比職位更高,但是可能前者直接管理的人數比後者還要少,而這個職位的價值更多地會表現在決策影響和解決疑難問題的程度上。」韓穎說。

動態的工資結構

確定一個對內公平、對外具有競爭力的工資結構,使公司可以吸引、保留並激勵它的員工,作出企業集團每個職位的基本工資標准。

需要指出的是:職位的工資標準是多少並不意味著給每一個具體擔當這一職位的人發的工資就是多少。因為每個職位在設計的時候,都有一個任職標准。而並不是每個任職者都正好符合這個標准。「比如說財務總監這個職位要求任職者是MBA學歷,而我韓穎只是廈門大學的一個專科生,但是它要求的工作經驗可能是5年,而我的工作經驗可能是10年以上。」韓穎說:「所以我們會給每個人都評一個職業形象分。如果你得分是80分就只發80%的基本工資。當然也有overqualified(超標准)的情況,那麼他可能拿到120%的基本工資。」

制定獎勵制度

獎勵制度的制定必須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制定,不可盲目照搬。甚至同樣是IT企業,像惠普這樣成熟的大公司和亞信這樣的創業式組織之間都會有一些明顯的差別。比如說傳統的企業會提供穩定的薪資和良好的福利來吸引和留住員工,但是創業式組織的底薪應該偏低,而用高獎勵與之相配合,以激發卓越工作業績。傳統的企業龐大而穩定,獎勵制度以評價個人的工作績效為主,而創業式組織需要評價個人和團隊雙重績效,部分的報酬必須依團隊的成果而定。

所有這幾大步走下來,亞信的薪酬管理體系和員工激勵機制幾乎有了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韓穎對於兩年前的這場涉及300多號人、78個崗位組織變革至今感慨不已:「中央二套在和我們做訪談的時候說我是在『刮骨療毒』,一點沒說錯。」

韓穎 中國CFO第一人,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年薪過百萬美元,1998年之前任惠普公司財務總監。2001年,獲英國經濟學家集團旗下的刊物《ASIA CFO》頒發「亞洲CFO融資最佳成就獎」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特別優秀獎」,是此獎設立以來獲獎的中國第一人

❸ 韓穎的人物簡介

韓穎:亞信科技(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CFO)。為亞信快速發展上市立下汗馬功勞,加盟亞信前曾在惠普公司做過多年CFO,首席控制官兼商務發展主管、商務管理經理、會計經理。今年3月份獲得了亞洲最佳CFO兩項大獎,演講技能堪稱一流。2000年度「亞洲CFO最佳成就獎」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特別獎」獲得者。為中國CFO首次獲得國際獎項實現零的突破。2001年,獲英國經濟學家集團旗下的刊物《ASIA CFO》頒發「亞洲CFO融資最佳成就獎」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特別優秀獎」,是此獎設立以來獲獎的中國第一人,並在入選的6位亞洲CFO中排名第一。同年6月,《亞洲財經》主編Jonathan Hirst先生親臨亞信向韓穎頒發「亞洲最佳管理公司」獎。這三個獎項不但把韓穎的職業生涯推上了繼亞信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的又一個高點,也使國人對於這個職位在現代企業運作中的特殊重要性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❹ 聽說VIVA暢讀上各類雜志都免費看,是真的么手機上怎麼下他們的主要創業團隊韓穎、王潔明以前都幹嘛的

VIVA暢讀上的雜志都是免費看的,並且支持離線下載觀看

❺ 韓穎是誰

韓穎女士的揚名,要追溯到2001年,其時,47歲的韓穎被著名的《ASIACFO》雜志評選為2000年度「亞洲CFO融資最佳成就獎、亞洲最佳CFO」,是此獎設立以來獲獎的中國第一人,且在獲獎的6位亞洲CFO中排名第一。

在亞信公司,公認韓穎是僅次於董事長、CEO的NO.3,但她更認同自己是「0」號人物,「沒有亞信的平台就沒有我,沒有1,0什麼都不是,如果「1」頂天立地,「0」便使其價值無限增大。」

「成長為中國本土最優秀的女CFO之一」,這是韓穎的個人理想。對CFO的考驗,無處不在。往昔,韓穎把一家沒有財務管理報告和預算系統、缺乏對未來公司收入和盈利預測的初創的財務缺失的公司鍛造成納斯達克上市、經得起華爾街嚴格審計的規范公司;今天,韓穎正以一個CFO的職責力促亞信通過轉型以回歸高增長。

亞信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

韓穎即是亞信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風險投資人帶來的專業管理人員,特別是像韓穎這樣的CFO人才,他們的思想和我們非正規化的思想結合,推動了我們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提升。」亞信前任CEO、現董事長丁健一點不迴避自己對職業經理人的依賴。1998年年中,田溯寧如願以償地從惠普公司挖到了韓穎,韓加盟亞信,出任CFO。之所以放棄惠普的優厚待遇,毅然接受田溯寧的邀請,韓穎說自己深知,「在外資企業,我永遠不可能進入最高管理層」。上班第一天,韓穎向田溯寧索要最新的財務報表,田狡猾地笑了,「這就是我們請你來的理由啊。」韓穎大皺眉頭,「亞信的財務秩序差不多完全需要重建。」

融資、管錢、溝通,CFO的開門3件事。初到亞信的韓穎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如何為財務極度緊張的亞信融到大筆現金,否則亞信隨時可能破產。韓穎著手新建了財務部門,理順了亞信的財務系統。9個月後,韓穎依仗在惠普公司建立的良好信譽和靈活的借貸條款,從銀行籌到了1.45億美元的資金。此外,她積極游說英特爾公司,終使其成為亞信股東,注資2000萬美元。

「女性的微笑最職業,做CFO做了這么久都快不會笑了。」但就在2000年3月3日,一向「冷峻」的韓穎幾乎是在開懷大笑了。那一天,亞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當日股價上漲314%,融資1.2億美元,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的新股,並創納斯達克亞洲股票單日最高漲幅。

隨時隨地提醒CEO

韓穎認為自己這個CFO是CEO達成企業理想最好的助手。「CEO與CFO,是需要默契配合的兩個關鍵角色。」

2003年,亞信CEO易人,張醒生加盟亞信,坐第一把管理交椅,象徵著亞信在專業化管理方面的完全與徹底。亞信高管中的6位「創業元老」全線淡出,公司實際上已轉由職業經理人組成的「經營者團隊」控制管理。韓穎刻意地甘居幕後,任勞任怨地協助新任CEO張醒生帶領亞信盡快轉型、拐過大彎。

登陸納斯達克逾3年,亞信雖已成就了較為良好的業績增幅、財務記錄,但「貪婪成性」的投資人卻已不滿足於單純意義上的「說到做到」,「投資人現在更關注亞信未來3~5年的發展戰略,有否新的強勁增長點。」韓穎以女性的縝密思維解讀著投資人的心理。對於時下的亞信而言,與海外資本市場的溝通顯得格外重要。前些日子,韓穎陪著張醒生專程赴美,拜會了華爾街的分析師以及投資人,與他們面對面地清談,「女性天生有著與人交流的特長,關鍵是你能夠把利潤和成本控制好,讓投資者對公司有一個良好的預期。」韓穎稱。

韓穎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女人,嚴謹、務求實效的她表達自我觀點的方式是用數字說話。「CFO就是要把亞信所有的資金調動起來,CFO不僅僅是一個忠實於數字的職位,正因為他在數字上極度苛刻的原則,那麼他更應有高度體現人性化的一面。」不得不承認,韓穎的精明之處在於將企業文化理念通過財務手段的量化管理,演化為員工行為規范的總和。2003年,亞信邁出了從「全電信」到「全方案」歷史性的第一步。韓穎樂觀地預測2004年第一季度,亞信將實現凈收入10%~18%的增長,「邁過這道坎兒,一切都會好起來。」

影響:

如果沒有雜志《CFO ASIA》,韓穎可能永遠只能作為亞信的"零號人物"存在,這個"零號"代表著在頭號人物之前的重要位置,同時也代表著默默無聲,永遠的幕後英雄。

2001年,47歲的韓穎當選為2000年度"亞洲最佳CFO"。韓穎不僅將亞信逐步帶向一個具有成熟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的成功企業,還通過在亞信的努力實現了自己要在"CFO這個行業作到NO.1"的理想。

上市之前的亞信一度陷入管理混亂的崩潰局面。曾經從國外高薪聘請的CFO,經過3個月的努力後終於放棄了,臨走留下的長信中只有一個主題-"亞信無葯可救!"
那是整個亞信公司的漫漫長夜,一直等到韓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亞信的人都稱韓穎是公司的"零號人物"。到亞信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會田溯寧、丁健等一干技術人"做事"與"做生意"的區別。這個時候的韓穎象一個母親帶著一群青春萌動但缺乏計劃的大孩子,她要教給他們如何更好地在這個競爭環境中取得勝利,獲贏的武器是什麼。

理念:

韓穎還想做一個真正由中國人擔當的好CFO。無論在惠普時參加跨國公司舉辦的CFO聯誼會,還是到亞信之後與中國的一些在美國上市公司的CFO交流,韓穎都感到深切的孤獨和悲哀,因為在這些CFO中間,幾乎沒有中國人。韓穎希望看到中國有土生土長的傑出CFO,她願意為這個信念奔走吶喊,傳道授業。

韓穎的人生三步曲是這樣寫成的:"首先要清楚自己做什麼最容易成功;然後要拚命積累,不斷學習;最後要有自信和勇於改變現狀的決心。"機會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韓穎並不張揚與激進,她只是隨時做好准備迎接挑戰。

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CFO後,韓穎希望把亞信由成功帶向成功,將未來的發展方向變成可以量化控制的流程,通過標准化的財務管理系統為亞信建立一種"價值管理文化",這個任務比起將亞信帶上美國股市更艱辛。

❻ 韓穎書是誰 偉大嗎

韓穎女士的揚名,要追溯到2001年,其時,47歲的韓穎被著名的《ASIACFO》雜志評選為2000年度「亞洲CFO融資最佳成就獎、亞洲最佳CFO」,是此獎設立以來獲獎的中國第一人,且在獲獎的6位亞洲CFO中排名第一。

在亞信公司,公認韓穎是僅次於董事長、CEO的NO.3,但她更認同自己是「0」號人物,「沒有亞信的平台就沒有我,沒有1,0什麼都不是,如果「1」頂天立地,「0」便使其價值無限增大。」

「成長為中國本土最優秀的女CFO之一」,這是韓穎的個人理想。對CFO的考驗,無處不在。往昔,韓穎把一家沒有財務管理報告和預算系統、缺乏對未來公司收入和盈利預測的初創的財務缺失的公司鍛造成納斯達克上市、經得起華爾街嚴格審計的規范公司;今天,韓穎正以一個CFO的職責力促亞信通過轉型以回歸高增長。

亞信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

韓穎即是亞信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風險投資人帶來的專業管理人員,特別是像韓穎這樣的CFO人才,他們的思想和我們非正規化的思想結合,推動了我們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提升。」亞信前任CEO、現董事長丁健一點不迴避自己對職業經理人的依賴。1998年年中,田溯寧如願以償地從惠普公司挖到了韓穎,韓加盟亞信,出任CFO。之所以放棄惠普的優厚待遇,毅然接受田溯寧的邀請,韓穎說自己深知,「在外資企業,我永遠不可能進入最高管理層」。上班第一天,韓穎向田溯寧索要最新的財務報表,田狡猾地笑了,「這就是我們請你來的理由啊。」韓穎大皺眉頭,「亞信的財務秩序差不多完全需要重建。」

融資、管錢、溝通,CFO的開門3件事。初到亞信的韓穎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如何為財務極度緊張的亞信融到大筆現金,否則亞信隨時可能破產。韓穎著手新建了財務部門,理順了亞信的財務系統。9個月後,韓穎依仗在惠普公司建立的良好信譽和靈活的借貸條款,從銀行籌到了1.45億美元的資金。此外,她積極游說英特爾公司,終使其成為亞信股東,注資2000萬美元。

「女性的微笑最職業,做CFO做了這么久都快不會笑了。」但就在2000年3月3日,一向「冷峻」的韓穎幾乎是在開懷大笑了。那一天,亞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當日股價上漲314%,融資1.2億美元,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的新股,並創納斯達克亞洲股票單日最高漲幅。

隨時隨地提醒CEO

韓穎認為自己這個CFO是CEO達成企業理想最好的助手。「CEO與CFO,是需要默契配合的兩個關鍵角色。」

2003年,亞信CEO易人,張醒生加盟亞信,坐第一把管理交椅,象徵著亞信在專業化管理方面的完全與徹底。亞信高管中的6位「創業元老」全線淡出,公司實際上已轉由職業經理人組成的「經營者團隊」控制管理。韓穎刻意地甘居幕後,任勞任怨地協助新任CEO張醒生帶領亞信盡快轉型、拐過大彎。

登陸納斯達克逾3年,亞信雖已成就了較為良好的業績增幅、財務記錄,但「貪婪成性」的投資人卻已不滿足於單純意義上的「說到做到」,「投資人現在更關注亞信未來3~5年的發展戰略,有否新的強勁增長點。」韓穎以女性的縝密思維解讀著投資人的心理。對於時下的亞信而言,與海外資本市場的溝通顯得格外重要。前些日子,韓穎陪著張醒生專程赴美,拜會了華爾街的分析師以及投資人,與他們面對面地清談,「女性天生有著與人交流的特長,關鍵是你能夠把利潤和成本控制好,讓投資者對公司有一個良好的預期。」韓穎稱。

韓穎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女人,嚴謹、務求實效的她表達自我觀點的方式是用數字說話。「CFO就是要把亞信所有的資金調動起來,CFO不僅僅是一個忠實於數字的職位,正因為他在數字上極度苛刻的原則,那麼他更應有高度體現人性化的一面。」不得不承認,韓穎的精明之處在於將企業文化理念通過財務手段的量化管理,演化為員工行為規范的總和。2003年,亞信邁出了從「全電信」到「全方案」歷史性的第一步。韓穎樂觀地預測2004年第一季度,亞信將實現凈收入10%~18%的增長,「邁過這道坎兒,一切都會好起來。」

影響:

如果沒有雜志《CFO ASIA》,韓穎可能永遠只能作為亞信的"零號人物"存在,這個"零號"代表著在頭號人物之前的重要位置,同時也代表著默默無聲,永遠的幕後英雄。

2001年,47歲的韓穎當選為2000年度"亞洲最佳CFO"。韓穎不僅將亞信逐步帶向一個具有成熟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的成功企業,還通過在亞信的努力實現了自己要在"CFO這個行業作到NO.1"的理想。

上市之前的亞信一度陷入管理混亂的崩潰局面。曾經從國外高薪聘請的CFO,經過3個月的努力後終於放棄了,臨走留下的長信中只有一個主題-"亞信無葯可救!"
那是整個亞信公司的漫漫長夜,一直等到韓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亞信的人都稱韓穎是公司的"零號人物"。到亞信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會田溯寧、丁健等一干技術人"做事"與"做生意"的區別。這個時候的韓穎象一個母親帶著一群青春萌動但缺乏計劃的大孩子,她要教給他們如何更好地在這個競爭環境中取得勝利,獲贏的武器是什麼。

理念:

韓穎還想做一個真正由中國人擔當的好CFO。無論在惠普時參加跨國公司舉辦的CFO聯誼會,還是到亞信之後與中國的一些在美國上市公司的CFO交流,韓穎都感到深切的孤獨和悲哀,因為在這些CFO中間,幾乎沒有中國人。韓穎希望看到中國有土生土長的傑出CFO,她願意為這個信念奔走吶喊,傳道授業。

韓穎的人生三步曲是這樣寫成的:"首先要清楚自己做什麼最容易成功;然後要拚命積累,不斷學習;最後要有自信和勇於改變現狀的決心。"機會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韓穎並不張揚與激進,她只是隨時做好准備迎接挑戰。

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CFO後,韓穎希望把亞信由成功帶向成功,將未來的發展方向變成可以量化控制的流程,通過標准化的財務管理系統為亞信建立一種"價值管理文化",這個任務比起將亞信帶上美國股市更艱辛。

❼ 韓穎的發表論著

出版著作:
1、《現代技術經濟學》,副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2、《現代企業管理全書》,副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 1995
3、《技術經濟學》,參編,東北大學出版社,1996
4、《技術經濟與管理》參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5、《技術經濟學習題及解答》,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1999
6、《大型商業企業投資效益研究》,專著,遼海出版社,2002
7、《我國若干產業發展對經濟社會影響的數量分析》,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8、《西方經濟學》,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9、《微觀經濟學》,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10、《宏觀經濟學》,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發表論文(第一作者):
1、 成本性態分析的方法,技術經濟,1999,No.11
2、 提高商業投資效益的對策思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0,No.3
3、 投資前期提高商業投資效益的對策,技術經濟,2000,No.5
4、 商業企業投資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No.5
5、 投資風險函數在風險評價中的應用,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No.1
6、 石化產品結構優化,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1,No.1
7、 大型商業企業投資社會效益綜合評價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No.3
8、 商業企業投資效益綜合評價系統設計,商業研究,2001,No.3
9、 關於發揮旅遊業吸納勞動力潛力的思考,技術經濟,2001,No.4
10、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研究,審計理論與實踐,2002,No.6
11、今後十年我國旅遊業吸納勞動力的數量預測,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2,No.4
12、產企業的材料替代策略,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3,Vol.24,No.9
13、A Method of Cost Contro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unds Restriction,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August 8-10,2004(ISTP檢索)
14、遼寧省創新發展階段分析,江漢論壇,2004,No.12
15、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消費信貸初探,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No.1
16、中國汽車產業自主研發的雙創新分析,技術經濟,2005,No.3
17、汽車工業對其關聯產業的帶動效用分析,中國軟科學,2005,No.6
18、Research on Model of Quality Control Based on Hidden Action,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12th),July 20-21,2005(ISTP檢索)
19、企業內技術創新集群淺析,技術經濟,2005,No.9
20、Comprehensive Appraisal about the Function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Promoting Employment,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cience,2005, Vol.2,No.11
21、備製造業技術創新過程有效融資的幾點建議,技術經濟,2005,No.12
22、基於風險與效益的風險投資項目綜合評價與選擇,技術經濟,2006,No.1
23、我國部分省市區域創新系統效率評價,技術經濟,2006,No.3
24、基於集對分析的區域物流需求量預測模型建立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6,No.6
25、遼寧省第三產業及內部各行業綜合就業彈性分析,當代經理人,2006,No.29
26、我國社會保障改革文獻綜述,學術論壇,2006,No.8
27、我國部分省市區域創新系統凈效率評價,中國軟科學,2006(增刊)
28、我國養老保險文獻綜述,當代經理人,2007,Vol.26,No.4
29、我國產業間R&D溢出效應橫向比較分析,預測,2007,Vol.26,No.4
30、多步變權組合預測法及其應用——以預測我國郵政收入及其從業人員為例,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7,Vol.28,No.7( EI檢索)
31、我國社會醫療保險改革研究文獻綜述,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No.3
32、基於結構分解技術(SDA)的投入產出偏差分析模型,統計與決策,2007,No.19
33、DEA方法在我國工業部分產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中的應用,技術經濟,2007,No.9
34、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分析,中國濟持續增長展望——機遇與挑戰(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0月
35、遼寧省失業的社會承受力縱向比較評價,財經界管理學家,2008,No.9
36、我國失業承受力研究成果回顧,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No.8
37、技術進步、能源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分析——基於擴展新古典模型,中國軟科學,2008(增刊)
38、基於微分法的中國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解分析——以SO2為例,中國軟科學,2008(增刊)
39、遼寧省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預測研究,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Vol.11,No.3
40、我國三次產業間R&D溢出效應縱向比較分析,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Vol.30,No.4( EI檢索)
41、一種能源消耗強度影響因素分解的新方法,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Vol.27,No.4
42、我國7個產業的產業間R&D溢出效應縱向比較分析,科學學研究,2010,Vol.28,No.4
43、中國區域產業增長與其能源消費的實證研究,工程和商業管理學術會議,2010,Vol.3(CPCI-SSH檢索)
44、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ing on the Different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0,Vol.3(CPCI-SSH檢索)
45、一種新型偏差分析模型及其應用,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Vol.31,No.12( EI檢索)
46、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O2 Emission of Chinese Instry,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Management,2010,No.5( EI檢索)
47、Analysis about the Impact on FDI to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China,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2010,Vol.3( EI檢索)
48、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of regional instry and its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2010,Vol.4(EI檢索)
49、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No.12
50、A New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Consumer and Control,2012,No.6(EI檢索)
51、Ver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instry R&D Spillovers in Three Instries of China,2012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12,No.6(EI檢索)
52、我國製造業綠色產出效率分析,生態經濟,2013,No.10
53、基於新分解模型的中國工業SO2排放影響因素分析,生態經濟,2014,Vol.30,No.5
54、The study on estimating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Research,2014,Vol.104(CPCI-SSH檢索)
詳見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