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石的萬科最近怎麼了好多新聞都是關於他們的
遭寶能系舉牌,上演控股權爭奪戰。
⑵ 前段時間看新聞,看到復地和萬科兩個大房企合作了啊,他們合作的項目叫什麼名字
復地和萬科兩大房企整合了開發商為地傑置業的項目,命名為復地萬科活力城,項目是復地萬科打造的30萬方的商務中心,在浦東北蔡宜家旁邊,值得期待哦。
⑶ 看到萬科負面新聞一大堆,怎麼能讓業主放
2015年7月31號交房!感謝您對萬科的支持!另外告訴您萬科租售中心可以幫您打理您暫時不入住的房子哦!
⑷ 萬科和碧桂園誰才是中國地產界的一哥
碧桂園楊國強董事長,您也是從打工開始,您應該知道老百姓買房,用一生的血汗錢就想買個好房子,但是我買了西安碧桂園豪園,真的很失望,和廣告根本不符,您現在身居高位,您知道買了您公司房子的老百姓都認為你們公司是騙子公司,虛假廣告宣傳。買過的都會有口碑替你宣傳垃圾公司。
⑸ 寶能萬科的新聞 是怎麼寫出來的
寶能系盯上萬科這才是真實的資本市場,過去萬科股權一直都比較分散這是致命的死穴也暴露了萬科的狂傲以為沒人敢把手伸向自己。從市場的角度講寶能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問題只是萬科這個寶貝兒子被人給動了不知道哪個老子會不高興這就是中國社會體制的問題,王石拋出寶能的錢來路有問題我靠你去買包煙是不是還得證明這錢不是偷來的搶來的啊。王石向來以大佬自居說出這話有失水平,更可笑的是那個田什麼君的發帖支持王石請問你是哪位啊閑的沒事逛逛淘寶什麼的不懂別瞎攙和?我個人倒希望寶能贏也好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好好的上一堂課。回到交易層面萬科定向增發對象多數是華潤股權爭奪跌得可能性小開盤後砸盤顯然寶能既然敢做大股東就做好了長期應戰的准備更何況你萬科砸寶能我就接我想華潤不會把手裡的籌碼給寶能的那不是成全了寶能嘛,外界解讀萬科在實施"毒丸計劃「我看這計劃未必能成這事最後更大的可能是上面的老子出來做和事老。我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中國的資本市場就是被管的太多了該轉型了該讓市場自己做主了,更何況寶能成為大股東未必不是好事。
⑹ 寶能系採取哪些措施完成收購萬科
1、三次舉牌,撬動現金240億元
截至8月26日,寶能系已連續三次舉牌。從寶能系舉牌的7月初到8月底,萬科市值在1600億(現在是1460億元,影響並不大,之前買入時基本都是1600億元。)左右浮動。這意味著,每購進萬科5%的股份,需用資80億元,寶能繫纍計舉牌三次,動用資金約240億元。
目前,寶能繫纍計持股15.04%,取代央企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打破了萬科近15年的股權平衡。
這里需要說一說所謂「寶能系」的背景。
代表寶能系舉牌的,有兩個賬號:前海人壽、鉅盛華。
寶能系的實際控制人是潮汕籍老闆姚振華,他通過寶能投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鉅盛華99%的股份,再通過鉅盛華持股前海人壽20%的股份。
寶能系旗下有6大板塊--綜合物業開發、現代物流、商業運營、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民生產業,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地產和金融。前海人壽是寶能系在金融板塊的重要樁腳,鉅盛華是姚振華在資本市場操作時的「常用馬甲」。
2、加杠桿,實際耗資約130億元
即便寶能系腰纏萬貫,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湊足240億元巨資,也並非易事,更何況它還在資本市場多線作戰,同時買進南玻、華僑城等。
加杠桿是關鍵。在運用融資融券、收益互換等工具後,實際現金支出可能只有130億元。
也許你要問,這筆賬是怎麼算的?以下是計算全過程:
7月11日,第一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5%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80億元。(成交均價13.28~15.47元/股,成交股數552,716,065。)
7月25日,第二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0.93%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15億元。
鉅盛華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26%的股份。另外,鉅盛華還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635元/股計,直接買入耗資約4億元,收益互換部分杠桿以1:4計,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前海人壽買入成本13.28~15.47元/股,鉅盛華買入成本13.28-15.99元/股。前海人壽買入102,945,738股,佔比0.93%。鉅盛華買入28,040,510股,佔比0.26%;以收益互換持有421,574,550股,佔比3.81%。)
8月26日,第三次舉牌,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股份,鉅盛華通過杠桿工具買入4.31%。若以8月26日13.25的收盤價計算,前海人壽直接耗資約10.6億元,鉅盛華融資融券部分耗資0.6億元,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公告沒有披露買入成本。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的股份,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此處簡單介紹一下寶能系所使用的杠桿工具。
一是收益互換,類似於此前熱炒的配資業務。
某券商人士介紹,在使用收益互換工具時,機構只能使用現金來撬動杠桿,目前行業內很少使用股權、資產等。這意味著,寶能系目前動用的很可能仍是真金白銀,手中的股權、房產等並未派上用場。
能撬動多大的杠桿,主要由標的物和市場情況決定,一般為1:3。(以萬科為例,標的較好,杠桿可以適當加大,上述計算成本時,假設是1:4。)
使用時,券商會做一定對沖來平衡風險,雙方約定時限,期滿,券商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機構收取浮動收益,即價差。後兩次舉牌,寶能系均動用了收益互換工具,公告稱,「在收益互換合約中,鉅盛華將現金形式的合格履約保障品轉入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給予配資後買入股票,該股份收益權歸鉅盛華所有,鉅盛華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證券公司所持有股票或賣出股票獲得現金。」
二是融資融券,利息一般為8%,配資比例是1:1。
3、資金來源,寶能系「叩門」成本不低
從上述計算我們可清楚看到,前海人壽持股比例為6.66%,現金支出約105.6億元;鉅盛華持股比例8.38%,現金支出約28.6億元。
前海人壽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於海利年年、聚富產品兩款萬能險。萬科公布的8月21日股東名錄顯示,前海人壽通過上述兩款保險產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資金持股1.38%,0.53%股份的資金來源暫時不明。
前海人壽的「子彈」雖然多來自險資,但成本並不低。最近兩月前海人壽披露的產品利率在5%~6%左右,除此之外,還需算上推廣、管理等費用。
鉅盛華的部分資金或來源於股票套現以及股權質押。去年,該公司在寶誠股份上套現約3億元。今年7月,該公司又將公司股權分別質押給華潤(深圳)有限公司、江蘇銀行深圳分行。
綜上所述,從上述資金來源不難發現,寶能系的資金成本不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險資增持,所以它進入萬科的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與生命人壽控股金地時有很大不同。
加之高風險、高利息的杠桿,以及收益互換的時間限制,寶能系能否長期持有,值得觀察。
可是,寶能系此前的資本運作一向彪悍,比如搶奪深振業控股權時,將已買入股份全部質押繼續增持。所以,我們認為,在姚振華還沒有祭出「大招」之前,很難說他會不會繼續買買買。
4、不動產,險資投資新興趣
在業內看來,寶能系三次兇猛舉牌萬科,可謂孤注一擲。根據上述計算,前海人壽耗資近100多億元。其中,約75億是保險產品的資金,約22億是自有資金,另有8億資金來源暫不明。
土豪級別的保險公司到底多有錢?公開數據顯示,保險行業去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行業總資產已突破10萬億元。截至2014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高達9.3萬億元。
前海人壽2014年年報透露,報告期內,該公司總資產560億元,其中涉及貨幣資金約43.8億元,投資性房地產約25.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約115.2億元,按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與長期股權投資三者總額近百億元。
上述年報還提及,前海人壽截至去年底時旗下作為最大一筆負債項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約315.7億元,負債總額約501億元。
即使舉牌生猛如前海人壽,但依上述眾指標而論,前海人壽彼時資產負債率也已接近89.5%。
去年5月,中國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此前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險企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得以松綁,理論上,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至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保監會所說的險資投資不動產,主要是指保險資金投資於土地、建築物及其它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上述辦法強調說,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購置自用不動產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
也就是說,險資如果要控股一家企業,其資金來源中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但並未提及使用其他資金。
上述通知也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且重大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凈資產。
來看看前海人壽。截至今年7月份,前海人壽披露信息,今年4月份其通過競價交易系統購買中炬高新7250.5萬股,佔中炬高新總股本的9.1%,持有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約2.49億股,佔南玻集團總股本的12.01%。
此外,前海人壽參與了華僑城今年4月份的定增,該定增方案獲批後將持股華僑城6.89%,擬參與南玻集團7月份定增1.12億股,佔南玻集團定增後總股本的4.99%。
具體落實到前海人壽,按照上述通知規定,經計算可知,其可供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於168億元,且重大股權投資賬面余額應不超過大約59億元。
這對前海人壽下一步舉牌萬科限制不小。增持至30%將是一個敏感點,按萬科當前股價測算,繼續增持5%需約65億,10%需要約130億,15%則近200億。這對於已配資百億增持萬科的寶能系來說,壓力山大。
總之,如果寶能系想要借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控制萬科,那麼資金成本、杠桿時間以及賬面資金,都將給它的目標帶來阻礙。
⑺ 萬科的相關新聞
毒地板事件
萬科就安信「毒地板」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
被網曝「涉嫌采購並大量使用
2012年2月20日下午,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就此事召開新聞發布會。董秘譚華傑在會上表示,公司確實購買和使用了一些安信地板,但檢測結果到月底才能出來。
事件起因是有網友2012年2月16日通過網路論壇爆料,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在10多個城市的上萬套全裝修房項目中,大量使用甲醛嚴重超標、劣質的安信品牌地板。該爆料貼不但有大量的詳細文字描述,更配有數張離職員工拷貝的安信地板處理不合格地板的內部郵件。
這一事件在網路上持續發酵。2012年2月18日,萬科發表聲明已啟動緊急調查程序,對相關問題展開嚴肅調查,調查工作取得的最新進展將及時向客戶和公眾披露,直至該事件完全解決。萬科同時公布了使用安信地板的城市樓盤,其中涉及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廈門、佛山、合肥、昆明、南京、青島、鎮江、重慶、武漢、西安、杭州、中山等16個大中城市共29個樓盤。萬科總裁郁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事件涉及金額大約1.3億元,一經檢查如果地板確實存在質量問題,萬科將對此負責。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18日也在微博上表示:「一旦發現產品問題,萬科將承擔全部責任,維護消費者權益。即使1%差錯,對消費者就是100%。」
另據了解,萬科已對采購過的所有批次的安信地板展開全面復檢工作,包括已安裝的所有批次安信地板,均納入復檢范圍。
2012年2月17日下午,安信地板生產廠商,安信偉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也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對此事件做出說明。安信偉光副總裁回曉煒表示,安信銷售的地板全部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絕對不可能是有毒的地板。
檢測報告
2012年2月22日下午,萬科公布了復檢安信地板的首份檢測報告,經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萬科武漢魅力之城項目復檢的安信實木復合地板,所檢指標全部合格。根據武漢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出具的檢驗報告,萬科武漢魅力之城所復檢的安信實木復合地板甲醛釋放量為 0.2mg/L,遠低於 1.5mg/L的國家標准。除此之外,送檢樣品的靜曲強度、彈性模量、含水率、表面耐磨等指標也均為合格。
萬科金色家園督檢驗所出具的檢驗報告,萬科武漢魅力之城所復檢的安信實木復合地板甲醛釋放量為 0.2mg/L,遠低於 1.5mg/L的國家標准。除此之外,送檢樣品的靜曲強度、彈性模量、含水率、表面耐磨等指標也均為合格。
萬科2013年前10月銷售額達1458億。
萬科聘任陳瑋為執行副總裁 2014年2月1日正式履職。
房地產再現「斑馬論」
毒丸計劃
⑻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聞
萬科連續六年蟬聯中國第一地產公司
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聯合主辦,北京中房研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23日在香港與北京同步舉行,當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顯示,萬科連續六年蟬聯榜首。
旗下公司蓄意毀壞國家重要考古遺跡
2013年3月19日,「萬科公司在南京開發一塊土地,先後發現六座1700年前的王侯大墓,雖然考古專家極力阻止,但是古墓仍然被野蠻破壞」 。根據南京市規定「地下重點埋藏區或施工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的項目,必須先考古後施工」。當年1月考古部門在南京雨花台一處屬於萬科旗下站東置業有限公司的超過5萬平米的工地進行初步勘查,確認施工地點地下至少有兩座南朝時期王侯級別的珍貴古墓,發現時已經被破壞。考古工作人員當即要求施工單位停工,並要求追查毀壞原因。然而萬科旗下開發商卻並沒有立即停工,並且遲遲不與考古部門簽訂考古工作協議,一直拖到3月18日。協議簽訂當晚,該公司背著相關部門連夜將古墓鏟平。該事件造成後果異常嚴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是對中國考古工作、中國歷史學發展和中華文化保護研究的嚴重破壞。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和靜鈞呼籲,鏟平古墓事件的幕後黑手「應被刑責」,「為故意毀壞不可修復文物付出個人自由的代價」 。
萬科轉型:做城市配套服務商 不得不做商業地產
在萬科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上,公司總裁郁亮首次談及萬科轉型,並表示,國內房地產每年巨額銷量不可持續,萬科在第4個十年一定會遇到行業天花板,未來萬科將轉型為城市配套服務商。
萬科2013年一季度預收款1504億
萬科首7月累計銷售額為976.5億元 年內新增項目已達57個
萬科集團在地產中國網舉辦的紅榜評選活動中,連續三次上榜
萬科集團在地產中國網舉辦的紅榜評選活動中,連續三次上榜,2011年被評為最具應變能力的地產航母;2010年被評為最順勢而為的千億航母;2009年被評為最勇於變革的領軍企業專家。2011年萬科以剛需產品贏得市場,輕松越過千億門檻。面對更加嚴厲的「限購」政策,它快速反應,積極定價,迅速回籠資金,再度輕松突破千億,穩坐房企第一把交椅。不管旺市、淡市,超過250個樓盤同期運作,頂著全球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的王冠,發揮著規模效應,並始終從容應對震盪起伏的市場,保持著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海聞先生辭去獨立董事職務的公告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的公告.
⑼ 萬科收購凱德旗下20個購物中心是真的嗎
1月5日早間,印力商用置業有限公司宣布其聯合萬科和Triwater收購凱德集團旗下分布在全國19個城市的20家購物中心100%的股權,總交易對價83.65億元,四川省內成都凱德廣場沙灣店、凱德廣場宜賓店和凱德天府德陽店均位列本次收購之中。
根據此前的新聞,萬科於2016年8月22日與招商銀行合作建立合資基金,斥資130億元收購了黑市集團持有的印力集團以及MWREF公司96.55%股權,萬科出資38.98億元,獲得了該基金62.07%的權益。由此可知,目前印力商用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即是萬科。
在這則新聞中,涉及此次交易的20家購物中心除1家為「凱德mall」外均為凱德旗下的「凱德廣場」。對涉及交易標的物的地理位置進行梳理可知,20家購物中心中,除1家位於北京市、5家位於省會城市(成都、重慶、鄭州、南昌)外,其餘14家均位於非省會城市。而凱德旗下的高端商業品牌「來福士」則並無任何一店涉及此次交易。
⑽ 如何看待萬科負面新聞
承諾的做不到,不能正確的面對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