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不上市的真實原因
華為為何堅持不上市? 根本原因在這里!
能讓自己的企業順利上市,可能對於絕大多數的創業者來說,都是其終極目標。但也有不少企業,比如像華為、老乾媽、娃哈哈等對上市並不感冒,這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中國最強科技企業--華為。華為創始人任正常經常對媒體表示,華為對上市融資很不屑。任正非希望華為在科技上面稱霸全球通訊設備市場。
對於華為的不上市,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因為華為公司不差錢。華為去年營收6000億,增長15.7%,是阿里巴巴的4倍還多,也超過了BAT的總和,所以從盈利數據來看,華為的賺錢能力很強,上不上市真的沒啥關系。同時,企業一旦上市,就要信息公開透明,對於華為來說,在信息技術領域有很多的商業機密,現在不便公開,所以也就毅然選擇了不上市。
而我們卻認為,華為不願意上市背後還另有二大隱情:第一,華為因為股權結構問題不能上市。華為如今是一個全員持股的股權結構,員工持股超過95%,這意味著每年華為要為18萬員工分紅,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只有1.4%。華為這樣的股權結構,就會導致華為要上市全員持股這種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就要有一大批員工退出,這樣華為的員工就不能靜下心來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大家可能都只顧去賺錢了。
正是因為,華為員工全員持股的股權結構,才讓其一直保有狼性,孜孜不倦進行科學研發有了基礎,如果華為要想上市,就必須把職工手中的股權都拿走了,那誰還願意長年累月的對技術孜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突破呢。而全員持股結構,所以,全員持股就是華為不能在資本市場上市的主要原因。
第二,如果華為上市了,就會有外面大量的資金進來,成為華為的新股東,而這些股東主要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那就不會靜下心來搞技術研究。屆時,股東們不僅有可能讓華為涉足其他領域的投資和對外並購上,也可能對華為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經費要求削減。華為在去年一年在研發上投資的費用就超過1000億元,這相當於聯想的10倍還要多。
在華為的任正非看來,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因為一旦引入境內外資本,華為有可能淪落成參加資本圈錢游戲、新進來的股東會為了追求短期物質財富最大化,而不願意讓華為去搞大手筆的技術研發之上。而在任正非看來,靠短期業績的井噴,就是個虛幻成功,這樣的成功不要也罷。華為需要在科研技術上稱霸世界,引領全球通訊設備領域,這才是華為最為長遠發展的目標。
2.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原因:不缺錢,不套錢,干實業,不想被金融綁架
1華為不缺錢,華為現金流充足,不需要靠上市融資。
2.華為的股權結構分散,老闆股份只有1.01了,一旦上市,員工拋售股份,大量的資本進入,老闆將失去對公司的控制,公司會混亂,綠城就是一個例子,當年綠城為了活命,外資進入,然後老闆宋衛平就出局了。你看到資本的錢,資本想控制你公司。
3.華為是一個做實業的公司,不玩金融,不想被金融綁架。很多互聯網公司把上市套錢當作最終目標,比如說ofo,創始人套現走人,留下爛攤子,押金也不能退,車也不能騎,簡直就是一個騙局。華為老闆是一個實幹家,不玩這套

3. 華為都沒有上市怎麼做空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能去納斯達克敲鍾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夢想。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對上市表示出無所謂甚至是鄙夷的態度,除了眾所周知的華為,還有老乾媽、立白、娃哈哈、方太電器等著名品牌,還有之前的順豐。之所以加個「之前」,是因為最近順豐也要上市了。

華為哇哈哈等大品牌都沒有上市,他們怎麼想的
再次,追求利潤與長遠發展產生矛盾。
戴爾
在2013年退市,其創始人邁克爾 戴爾認為,企業私有化之後避免了「被華爾街蔓延的短期思維所累」,可以「專注於中長期發展」。
新東方
創始人俞敏洪曾多次後悔上市,「上市就要對股東負責,就要追求規模和利潤增長,失去了做事的從容。」
4. 華為集團不通過股票上市進行融資,是基於怎樣戰略考慮
華為在創辦的初期,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為了吸引人才,任總大量稀釋了自己的股份,這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
在華為和中興崛起之前,電信業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企業投入巨資研發新產品,然後定高價,賺取高額利潤,回收研發成本,再投入開發新產品;當產品量產、跟隨者大量進入後,開始降價,產品生命周期快速進入末期,開始向市場推廣新產品,賺取高額利潤,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
華為充分利用中國的研發低成本。大量招聘研發人員。先利用主業務的研發和營銷平台去培育新產品。當新產品(非電信網路核心產品)做大後,將其出售,一起到融資的作用,二將融資來的錢投入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通過補貼(降價)使核心產品迅速擴大市場份額,量產化,提高競爭力。
5. 誰清楚華為不上市融資的原因和它的計劃,哪裡可以查到更多資料
網上很多的金融機構都在研究華為的上市,華為的股權結構,你可以搜索一下他們。
因為股東很多,所以上市前我覺得必然要回購。還有就是華為這幾年基金充裕,沒有大規模的戰略投資下沒有必要融資。如果要上市,也是把分公司上市吧。
6. 華為不上市為什麼有股票
公司大股東創業過程中凝聚隊伍、留住人才共同創業打拚、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激勵方式。前者為股權激勵,用公司股權為紐帶,將大家與大股東捆綁在一起,讓人才共同入股公司,共享發展成果,共擔經營風險,讓人才留下來發揮極積性創造性。後者是分紅權的激勵,讓分享的人才可以按一定股份比例,參與公司盈利的分享,同樣可以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區別是:前者是受公司法律制度保護的股東權利激勵,在工商管理局有股權相關備案,按《公司法》《公司章程》確立入股員工的權利義務責任,公司上市前股份可以轉讓,上市後你的股份可以變現。後者是一種模擬前者激勵員工的方式,僅僅是股東的一種承諾或者管理制度安排,按授予的一定股比去分享紅利,但由於不是真正的投資入股,這種安排不受公司法律制度保護,容易因大股東變更承諾或修訂制度而改變或撒銷,兌現具有一定的脆性,取決於大股東的信用。而且不具有轉讓處置權,缺乏持續性。
那麼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因為華為的股權結構非常特殊啊
任正非創建華為的時候沒錢,想給銀行借錢銀行不借,嫌他是私營業主,沒有資產,給了錢不定能不能還上。當時華為現金流緊張,任正非在融資上一籌莫展,就差跳樓了。為了維持公司的運營不得已連哄帶騙洗腦員工,讓大家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給公司用,公司給員工發虛擬股,將來盈利了再還給員工。華為就這么給撐下來了,才有了今天。
所以華為的股權結構巨復雜,所有的員工都持有公司的虛擬股份,同時任正非借用華為工會來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華為之所以成立,是任正非走投無路之下的孤注一擲。而華為復雜的股權結構又是當時時代不得已的特殊情況,所以華為不符合交易所的上市條件。更何況任正非不會允許華為被外來資本控制,影響公司決策。
華為的產生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上市公司來理解。
7. 華為為何不上市
華為之所以不上市主要是以下三點的原因:
1.華為市場表現良好,資金充足。早已完成了資本積累的華為不需要為了資金和融資需求而上市。
2.華為的股權非常分散,股權激勵是華為內部激發員工上進心的重要舉措。上市需要轉讓出一定數量的股權,華為如果要上市,就要對公司架構做出很大的調整,公司管理理念也會受到沖擊。
3.華為的公司知名度非常高,不需要通過上市獲得認可。而且由於國內上市公司的名聲比較一般,不上市反而成了華為提高市場認可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上市帶來的好處對於華為沒有太大吸引力。這就是華為不上市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