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可持續增長下的外部融資額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可持續增長下的外部融資額

發布時間: 2021-05-26 13:21:28

『壹』 注會《財管》外部融資額=籌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解答:
你提到的時間差問題的確是個問題,當初我也疑惑過。
財管里的假設是資金的使用和收益都是均衡進行的,因此邊賺錢邊可以解決需求。也就是投入是逐漸的,如果實際工作中要在年初一次性投入設備投資,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分期付款,這樣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在時間上就匹配了。
祝你學習進步!

『貳』 內含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有什麼聯系、作用

內含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率都是指銷售增長率,都不發行新股。但是,內含增長率同時也不增加外部籌集的負債,而可持續增長率要增加外部負債。內含增長率是外部融資為零時的銷售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是不增發股票和不回購股票,保持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的銷售增長率。兩者的不同點:
①內含增長率是外部融資為零時的銷售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是不增發股票和不回購股票,保持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條件下的銷售增長率。
②計算內含增長率時,不增加外部債務,但資產負債率會有所變化;而計算可持續增長率時,可以從外部增加債務,但資產負債率不變;
③可持續增長屬於平衡增長,即資產增長率=負債的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而內含增長不屬於平衡增長。

『叄』 為什麼負債的自發增長可以減少企業外部融資的數額

自發的增長的負債一般是由於經營活動產生。比如應付賬款、應付工資、其他應付款等。
打個比方:以前這個公司購貨都是現付的,沒有應付賬款,現在給供應商溝通可以有一個3個月付款期,所以就產生了應付賬款。由於購買貨物並沒有立即付款給供應商,所以節約的這部分現金就可以用於做其他的事情,於是就減少了從企業外部融資的數額了。

『肆』 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利潤留存率×權益乘數/(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利潤留存率×權益乘數)

根據該公式的前提假設可以推出如下結論:

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不變→銷售增長率=凈利增長率

資產負債率不變→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利支付率不變→凈利增長率=股利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

即在符合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下,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凈利增長率=股利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

(4)可持續增長下的外部融資額擴展閱讀:

可持續增長率由於權益報酬率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把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擴展成包括那些影響企業增長率的多個變最的一項表達式。權益報酬率是杜邦等式和可持續增長率公式中的一個共同因索。所以可以把兩個等式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可得到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一般公司不能隨念增發新股,在我國證券監管部門對於上市公司增發新股有嚴格的審批程序,而且兩次增發之間也有一定的間隔年限。另外.經營政策對公司而言一般不會輕易變動,所以這個指標代表企業一個適宜的發展速度。

『伍』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如何計算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是外部融資額占銷售增長額的比例。是指銷售額每增加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如果企業內部資金較少,需要外部融資,它就會大於零;否則,它就會小於零;如果不需要外部融資,它就等於零。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的計算公式: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額÷銷售增長額
外部融資占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 [(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式中,A----基期末變動資產
B----基期末變動負債
S1----基期銷售額
P----計劃銷售凈利率
E----股利支付率

『陸』 企業在可持續增長的狀態下所需的外部籌資額是依靠什麼

外部籌資一般依靠銀行貸款
內部籌資可依靠股東投入等

『柒』 可持續增長資金是什麼

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留存收益率×權益乘數)/(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留存收益率×權益乘數)
根據該公式的前提假設可以推出如下結論:
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不變→銷售增長率=凈利增長率
資產負債率不變→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利支付率不變→凈利增長率=股利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
即在符合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下,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凈利增長率=股利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
編輯本段
可持續增長率

是保持目前財務比率(包括資產負債率)的增長率,按現有財務結構增加借款,即按留存收益增長的多少安排借款,目的是維持當前的財務杠桿和風險水平。在可持續增長率假定下,財務杠桿水平不變,這樣一定的財務杠桿水平反映一定水平的風險,但從外部融資與留存收益融資、銷售增長率、財務結構或資金結構等對財務杠桿的影響看,進一步探討是有必要的。
西方國家一般認為最「便宜」的資金來源未必是最「經濟」的資金來源,即增加某種資金成本率最低的資金,綜合資金成本率不一定最低。如果可持續增長率下維持的目前財務結構(資金結構)是最佳的資金結構,追加融資也會導致資金成本率的變化。通過邊際成本法分析可看出,追加籌資時資金成本在一定的籌資額度內不變,隨著追加融資額增加,對應的資金成本是上升的。可見即便維持最佳的資金結構,利用較發行股票便宜的長期負債或留存收益等方式籌資,其綜合資金成本也會上升。
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於是當利潤增加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應地減少,從而使投資者收益更大幅度地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的收益影響程度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 (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就杠桿利益本身而言,並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而是股東、債權人之間的既定財富分配。資金結構決定財務杠桿系數,負債資金占總資金比率的變化會對企業普通股權益產生影響。可持續增長率要求負債比率不變化,但財務杠桿系數在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增長率一致時才不會變化,這可以在利息費用/負債總額、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維持不變的條件下實現,而前者在長期性籌資時是增長的。按可持續增長率思路,要實現銷售增長,企業一般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這勢必擴大經營風險,也會加大財務風險。因此,只有在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負債經營才是有利的。
顯然,為了有效使用可持續增長率,應注意:①目前的財務結構應是合理的或者是最佳的;②銷售增長率很可能或基本肯定能夠實現;③合理安排負債項目內部結構,結合資本供求狀況、利率水平變化,靈活運用短期性融資方式,保持負債資金成本穩定;④有效降低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保持用息稅前利潤計算的銷售利潤率的穩定。
應該指出,可持續增長率並不排除企業在資產營運效率、勞動生產率、管理、技術等方面存在潛力。同時,如果財務結構不合理,銷售目標一旦不能實現或融資條件與產品成本費用水平達不到要求,那麼,以可持續增長率為依據融資可能是外延型擴大再生產,而不是內涵型擴大再生產,從經濟學角度看,是值得思考的。
編輯本段
可持續增長率的使用評價

西方國家一般認為最「便宜」的資金來源未必是最「經濟」的資金來源,即增加某種資金成本率最低的資金,綜合資金成本率不一定最低。如果可持續增長率下維持的目前財務結構(資金結構)是最佳的資金結構,追加融資也會導致資金成本率的變化。通過邊際成本法分析可看出,追加籌資時資金成本在一定的籌資額度內不變,隨著追加融資額增加,對應的資金成本是上升的。可見即便維持最佳的資金結構,利用較發行股票便宜的長期負債或留存收益等方式籌資,其綜合資金成本也會上升。
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不變的。於是當利潤增加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應地減少,從而使投資者收益更大幅度地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的收益影響程度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就杠桿利益本身而言,並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而是股東、債權人之間的既定財富分配。資金結構決定財務杠桿系數,負債資金占總資金比率的變化會對企業普通股權益產生影響。可持續增長率要求負債比率不變化,但財務杠桿系數在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增長率一致時才不會變化,這可以在利息費用/負債總額、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維持不變的條件下實現,而前者在長期性籌資時是增長的。按可持續增長率思路,要實現銷售增長,企業一般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這勢必擴大經營風險,也會加大財務風險。因此,只有在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負債經營才是有利的。
顯然,為了有效使用可持續增長率,應注意:①目前的財務結構應是合理的或者是最佳的;②銷售增長率很可能或基本肯定能夠實現;③合理安排負債項目內部結構,結合資本供求狀況、利率水平變化,靈活運用短期性融資方式,保持負債資金成本穩定;④有效降低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保持用息稅前利潤計算的銷售利潤率的穩定。
應該指出,可持續增長率並不排除企業在資產營運效率、勞動生產率、管理、技術等方面存在潛力。同時,如果財務結構不合理,銷售目標一旦不能實現或融資條件與產品成本費用水平達不到要求,那麼,以可持續增長率為依據融資可能是外延型擴大再生產,而不是內涵型擴大再生產,從經濟學角度看,是值得思考的。

『捌』 可持續增長率和內含增長率之間的區別

區別如下:

1、計算方式不同。

計算可持續增長率時,可以從外部增加債務,但資產負債率不變。

計算內含增長率時,不增加外部債務,但資產負債率會有所變化。

2、資本結構不同。

可持續增長率的前提是維持目標資本結構即資本結構不變,即在假定不增發新股的情況下,結合企業可實現的利潤留存,按目標資本結構從外部增加債務資金安排,外部債務融資額不一定為0,但資產負債率不變(假設條件之一)。

內含增長率是僅依靠利潤留存增加權益資金,同時經營負債會自發地增長,外部融資額(包括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都為0),同時利潤留存的增加與經營負債的增加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規律或比例限制,所以資產負債率可能下降、可能提高、可能不變。

3、所提現的增長率不同。

可持續增長率是假設企業不增發新股(增發新股並不是一種常態)、並假定維持目前的經營效率與財務政策的前提下,企業未來所能實現的的銷售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是僅依靠利潤留存提供權益資金支持所能帶動的銷售增長率。

4、假設條件不同

可持續增長率要遵循5個假設條件(即銷售凈利率不變,總資產周轉次數不變,權益乘數不變,利潤留存率不變、不增發新股)。

而內含增長率遵循的是3個假設條件(即經營資產、經營負債與收入比不變,不增發新股,不從外部融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可持續增長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含增長率

『玖』 怎麼理解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股東權益增加值/期初股東權益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理解:

可以概括為一個概念、兩個公式、五個假設、五個等於、基期事項、四點變化。

一個概念: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經營效率:指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凈利率

財務政策:指資產負債率和留存收益率

兩個公式:

公式一: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

=(凈利潤/期初股東權益)*留存收益率

=(凈利潤*留存收益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權益資本凈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收益留存率

除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中的期初權益外,余皆是期末數

公式二:

可持續增長率=權益凈利率*留存收益率/(1-權益凈利率*留存收益率)

=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期末權益乘數*留存收益率/(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期末權益乘數*留存收益率)

五個假設:

(1)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一個目標支付率,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唯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五個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等於可持續增長率。

五個等於:

在可持續增長率條件下,五個假設成立,則有五個等於:

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所有者權益增長率=股利增長率(或留存收益增長率)

基期事項:

可持續增長率,是基於基期的水平,預測下年度的銷售增長率,所以,無論是採用哪個公式,公式中的有關數據均指基期數。即站在基期的角度預測報告期的銷售增長率。

四點變化:

第一、在保持基期經營效率(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負債率不變,並且不從外部進行股權融資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續增長率的情況下,計算股利支付率即留存收益率。

第二、在保持基期的總資產周轉率和財務政策(資產負債率、留存收益率)不變,並且不從外部進行股權融資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續增長率的情況下,計算銷售凈利率。

第三、外部籌集債務資金,即資產負債率發生變化,根據公式二計算出的權益乘數(進而可計算出資產負債率)僅為新增銷售額部分的資產負債率而非全部資產的資產負債率,因此,還要根據:

資產負債率=(負債+新增負債)/(資產+新增資產)

將其換算為全部資產的資產負債率。

第四、外部籌集股權資金,不符合可持續增長率第(3)個假設條件,即不能用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計算。只能根據: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計算外部股權融資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