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折現率與融資成本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折現率與融資成本率

發布時間: 2021-05-25 12:40:01

① 貼現率,折現率,利率三者區別計算公式最好再舉幾個例子,謝謝!

1. 貼現率(discount rate/repo rate): 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即為貼現率,它是票據貼現者獲得資金的價格。常用於票據貼現。企業所有的應收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用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或借款。銀行同意時,按一定的利率從票據面值中扣除貼現或借款日到票據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給余額。貼現率的高低,主要根據金融市場利率來決定。

貼現率=貼現利息/票據面額×100%

2. 折現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折現率是根據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一特性,按復利計息原理把未來一定時期的預期收益摺合成現值的一種比率。在具體評估操作中折現率和本金化率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適用場合不同。折現率是將未來一定時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而本金化率是將未來永續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兩者的構成完全相同。折現率是收益法應用中的一個關鍵指標。在未來收益額一定的情況下,折現率越高,收益現值越低。

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舉例:X公司的資本結構很簡單,只由普通股構成。它每年的預期利潤是100美元,標准差是50美元,假設一直持續到無窮。資本市場認為這種情況能確保r=10%的折現率。因此X的股票用(15—11)式以 的形式計算,價值為$100/0.10=$1000。
管理層正在考慮一個項目,要花費200美元,每年提供20美元的額外凈利潤,標准差是10美元。簡化起見,假設新項目與原有的經營完全相關,採用這個項目後整體的凈利潤標准差是60美元。(a)如果以發行新的普通股來融資,這個項目值得採用嗎?(b)如果項目是用發行新的無風險、基準利率為6%的抵押債券來融資呢?
答案:(a)由於=$120/$60與原來$100/$50的比率一樣,因此新的普通股持有者應該願意以同樣的10%的資本成本提供額外200美元的新資金。這樣,公司的整體價值是$120/0.10=$1200,其中新股佔200美元。現有股東的股票仍然值l000美元。由於V0=0,因此項目剛好處於能夠採用的邊緣上。
(b)公司的整體價值仍然是1200美元。由於根據假設,無風險債券在6%的利率下值200美元,因此舊股仍然值1000美元。現有股東每年的預期凈利潤確實是上升了8%(從$100上升到了$100+$20-$12=$108),但這些股東現在面臨的變化性上升了σ(z)20%,從50美元上升到了60美元。因此,預期利潤要以更高的比率折現。事實上,新的折現率是10.8%,因為$108/0.108=$1000。

3. 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而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的變化;凱恩斯則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貨幣的代價"。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從借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使用資本的單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貸款人的貨幣資本而向貸款人支付的價格;從貸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貸款人借出貨幣資本所獲得的報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額、用P表示本金,則利率可用公式表示為:i=I/P
一般來說,利率根據計量的期限標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② 在財務管理中,為什麼資本成本率作為折現率

資本中長期借款和所有者權益構成了企業資金來源,資本成本率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個標尺,企業收益率大於這個標尺企業的經營活動才是有效的。所以以資本成本為折現率可以有效判斷企業的經營效果和企業價值。

③ 折現率和銀行利率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時候給出銀行利率還需要求折現率

折現率和銀行利率不一定相同,要看進行什麼投資,如果是將錢存進銀行,報酬率就是銀行利率。進行別的投資,報酬率就不一定是銀行利率了。

④ 折現率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給舉個例子,它與貼現率有什麼區別

折現率 折現率,亦稱貼現率,是用以將技術資產的未來收益還原(或轉換)為現在價值的比率。
折現率(discount rate)
什麼是折現率
折現率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資本化率或還原利率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
折現率、利率、貼現率和收益率的關系
折現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貼現率,而是收益率。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利率,是因為:①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佔用者和使用途徑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資產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關。②如果將折現率等同於利率,則將問題過於簡單化、片面化了。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貼現率,是因為:
①兩者計算過程有所不同。折現率是外加率,是到期後支付利息的比率;而貼現率是內扣率,是預先扣除貼現息後的比率。
② 貼現率主要用於票據承兌貼現之中;而折現率則廣泛應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如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及收益分配等。
要搞清楚折現率的,就必須先從折現開始分析。折現作為一個時間優先的概念,認為將來的收益或利益低於現在同樣的收益或利益,並且隨著收益時間向將來的推遲的程度而有系統地降低價值。同時,折現作為一個算術過程,是把一個特定比率應用於一個預期的現金流,從而得出當前的價值。從企業估價的角度來講,折現率是企業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加權平均數,也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從折現率本身來說,它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資產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投資者對投資收益的期望、對投資風險的態度,都將綜合地反映在折現率的確定上。同樣的,現金流量會由於折現率的高低不同而使其內在價值出現巨大差異。
在投資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即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厭惡者。按照馬科威茨教授的定義,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大於財富的期望效用,投資者為風險厭惡者;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等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中性者(此時財富與財富效用之間為線性關系);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小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追求者。對於風險厭惡者而言,如果有兩個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風險最小的項目;如果有兩個風險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收益水平最高的那個項目。風險厭惡者不是不肯承擔風險,而是會為其所承擔的風險提出足夠補償的報酬率水平,即所謂的風險越大,報酬率越高。就整個市場而言,由於投資者眾多,且各自的風險厭惡程度不同,因而對同一個投資項目會出現水平不一的要求報酬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的現金流量估計完全相同,其內在價值也會出現不容忽視的差異。當然在市場均衡狀態下,投資者對未來的期望相同,要求報酬率相等,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也相等。因此,索償權風險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高低。比如,按照常規的契約規定,債權人對利息和本金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低於普通股股東對股利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因而債權人的要求報酬率通常要低於普通股股東的要求報酬率。企業各類投資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報酬率最終構成企業的資本成本。單項資本成本的差異反映了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所承擔風險程度高低的差異。但歸根結底,折現率的高低取決於企業現金流量風險的高低。具體言之,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越大,投資者的要求報酬率就會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終的結果便是折現率的提高。
而從企業投資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質的投資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報酬率共同構成了企業對投資項目的最低的總的要求報酬率,即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企業選擇投資項目,必須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折現率計算項目的凈現值。財務估價的直接目的是確定持續經營過程中的企業價值。按照折現現金流量理論,決定企業價值的是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率應是能夠反映企業所有融資來源成本、應當涵蓋企業所有收益索償權持有人的報酬率要求的一個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正是這樣的折現率。
基準折現率則是一個管理會計的概念,它實際上是折現率的基準,通常是用來評價一個項目在財務上,其內部收益率(IRR)、折現率是否達標的比較標准,通常基準折現率可選用社會基準折現率、行業基準折現率、歷史基準折現率等做為評價項目的基準折現率。

⑤ 資本化率和折現率的關系是什麼

折現率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資本化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
區別在於未來有限期還是無限期。

折現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貼現率。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利率,是因為:①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佔用者和使用途徑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資產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關。②如果將折現率等同於利率,則將問題過於簡單化、片面化了。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貼現率,是因為:
①兩者計算過程有所不同。折現率是外加率,是到期後支付利息的比率;而貼現率是內扣率,是預先扣除貼現息後的比率。
② 貼現率主要用於票據承兌貼現之中;而折現率則廣泛應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如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及收益分配等。

要搞清楚折現率的,就必須先從折現開始分析。折現作為一個時間優先的概念,認為收益或利益低於同樣的收益或利益,並且隨著收益時間向將來的推遲的程度而有系統地降低價值。同時,折現作為一個算術過程,是把一個特定比率應用於一個預期的現金流,從而得出當前的價值。從企業估價的角度來講,折現率是企業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加權平均數,也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從折現率本身來說,它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資產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投資者對投資收益的期望、對投資風險的態度,都將綜合地反映在折現率的確定上。同樣的,現金流量會由於折現率的高低不同而使其內在價值出現巨大差異。

資本化率又稱還原化率、收益率、它與銀行利率一樣也是一種利率。後者是把貨幣存入銀行產生利息的能力即利息率,前者則是把資本投入到不動產所帶來的收益率,兩者不能等同。資本化率也不同於其它行業的收益率,因為它們反映的是不同投資領域的獲利能力。否則,投資不就變得太單一、太簡單了嗎?大家都把錢存入銀行生息既省心又安全。從理論上講,雖然市場競爭者把各行業的年平均利潤率趨於一致,但實際並非這么簡單,新技術的應用、不同的投資組合、不同的投資領域和投資環境都會產生新的超額利潤,因此,不應把資本化率與其它利率(收益率)混同,雖然它們在量上有時可能相等或相近。

⑥ 在收益現值法中選擇的折現率與利率的關系

折現率應該選擇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假設借貸利率相同的情況下,利率上升,公司再融資的時候會面臨更高的債權資本成本,從而抬升了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⑦ 怎樣計算折現率

折現率計算公式:

(7)折現率與融資成本率擴展閱讀:

折現率的應用:

在投資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即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厭惡者。按照馬科威茨教授的定義,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大於財富的期望效用,投資者為風險厭惡者;

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等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中性者(此時財富與財富效用之間為線性關系);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小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追求者。

對於風險厭惡者而言,如果有兩個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風險最小的項目;如果有兩個風險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收益水平最高的那個項目。風險厭惡者不是不肯承擔風險,而是會為其所承擔的風險提出足夠補償的報酬率水平,即所謂的風險越大,報酬率越高。

就整個市場而言,由於投資者眾多,且各自的風險厭惡程度不同,因而對同一個投資項目會出現水平不一的要求報酬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的現金流量估計完全相同,其內在價值也會出現不容忽視的差異。

當然在市場均衡狀態下,投資者對未來的期望相同,要求報酬率相等,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也相等。因此,索償權風險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高低。

比如,按照常規的契約規定,債權人對利息和本金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低於普通股股東對股利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因而債權人的要求報酬率通常要低於普通股股東的要求報酬率。企業各類投資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報酬率最終構成企業的資本成本。

單項資本成本的差異反映了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所承擔風險程度高低的差異。但歸根結底,折現率的高低取決於企業現金流量風險的高低。具體言之,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越大,投資者的要求報酬率就會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終的結果便是折現率的提高。

而從企業投資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質的投資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報酬率共同構成了企業對投資項目的最低的總的要求報酬率,即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企業選擇投資項目,必須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折現率計算項目的凈現值。

是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率應是能夠反映企業所有融資來源成本、應當涵蓋企業所有收益索償權持有人的報酬率要求的一個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正是這樣的折現率。

基準折現率則是一個管理會計的概念,它實際上是折現率的基準,通常是用來評價一個項目在財務上,其內部收益率(IRR)、折現率是否達標的比較標准,通常基準折現率可選用社會基準折現率、行業基準折現率、歷史基準折現率等做為評價項目的基準折現率。

⑧ 資本成本率和折現率什麼關系

沒有直接關系。
資本成本率是指公司用資費用與有效籌資額之間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公司籌資實務中,通常運用資本成本的相對數,即資本成本率。
折現率是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資產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收益率越高,意味著單位資產增值率高,所有者擁有資產價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資產評估值就越低。折現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資本化率或還原利率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購入的固定資產其折現率實質上即是供貨企業的必要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