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本-帝國主義的含義是什麼
資本帝國主義--即作為資本主義發展最高階段的帝國主義。列寧指出:「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階段,資本主義的某些基本特徵開始轉化成自己的對立面,從資本主義到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時代的特點,已經全面形成和暴露出來的時候,資本主義才變成了資本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的最高和最後階段。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即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的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是在19世紀末向帝國主義過渡的。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自由競爭發展到了頂點,壟斷組織開始萌芽。1873年經濟危機之後,壟斷組織有過廣泛的發展,但還是一種暫時的不穩定的現象。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生產和資本集中的加速,自由競爭開始向壟斷轉化。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就成了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到1898--1914年間先在歐美然後在亞洲最終形成了。」
當時,新舊兩大陸出版的經濟和政治著作已經愈來愈多地用「帝國主義」這個概念來說明資本主義最新階段的特徵。列寧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需要,周密地研究了資本主義這個最高階段的經濟和政治特點,科學地分析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和歷史地位,指出:「首先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確切完備的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出歷史階段。這種特出性分三個方面:1 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2 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3 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
壟斷是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它是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作為一般資本主義基本特徵的發展和直接繼續而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企業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展開著激烈的競爭,在競爭中造成大生產排擠小生產,又用最大的生產來代替大生產,使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達到了很高的程度。而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走向壟斷。因為幾十個大企業彼此之間才容易成立協定;另一方面,正是企業規模巨大,造成競爭困難,因而產生了壟斷的趨勢。雖然,從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競爭,而是凌駕於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從而產生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沖突。但是,「這種從競爭到壟斷的轉變,是最新資本主義經濟的最重要的現象之一,甚至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現象」。盡管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在壟斷組織的產生時期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這只是非本質的差別,而生產集中引起壟斷,則是資本主義發展現階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規律。
壟斷形成之後,必然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去,使資本主義現階段具有許多新的質的特點。銀行業發展的最新成就同樣是壟斷,銀行業的集中,使銀行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萬能的壟斷者。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的溶合和混合生長,產生金融資本和形成金融資本寡頭,一般資本統治發展為金融資本統治。金融寡頭在國內的壟斷統治,使得少數先進國家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要求輸出到國外以攫取高額利潤,過去以商品輸出為特徵發展為現在以資本輸出為特徵。資本家的壟斷同盟首先分割國內市場,隨著資本輸出的增加和國外勢力范圍的爭奪,壟斷資本在激烈爭奪世界市場中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從經濟上分割世界。壟斷資本爭奪銷售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的斗爭,必然導致世界領土的分割和再分割。因此,從壟斷這個經濟實質出發,帝國主義具有五個基本特徵:「1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2 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溶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3 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4 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5 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分割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可見,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是以壟斷為基礎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相互關系,它們完整地反映了壟斷的發展,從各個方面表明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是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的統治,決定了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壟斷使生產進一步社會化,但是這種壟斷也同任何壟斷一樣,必然引起停滯和腐朽的趨勢。因為,在規定了(即使是暫時的)壟斷價格的情況下,技術進步的動因,就會在相當程度上消失了,而且在經濟上就有可能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同時,壟斷地佔有特別廣大,特別富饒或地理位置方便的殖民地,也可能引起同樣的結果。但是,這一趨勢並不排除資本主義在科學技術上的迅速發展。因為壟斷又是處在競爭的一般環境中。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決不能完全排除競爭,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生產代用品部門的競爭和世界市場上的競爭都很激烈,壟斷組織為了加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仍要利用改良技術的辦法來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利潤,從而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因此,「這決不排除資本主義在個別工業部門,在個別國家或在個別時期內的驚人迅速的發展」。加以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用於進行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的物質手段愈來愈高,生產和技術還有加速發展的趨勢。壟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只能阻礙這種趨勢的充分實現,卻不能消滅這種趨勢本身。所以,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一個國家或一個部門的生產增長和技術進步的速度是由生產和技術停滯的趨勢同生產和技術迅速發展的趨勢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列寧指出:「在帝國主義時代,個別工業部門,個別資產階級階層,個別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整個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比從前要快得多」但是,這種發展是更加不平衡了,而且,壟斷所特有的停滯和腐朽的趨勢還在繼續發生作用,它尤其集中地表現在生產的發展落後於現代科學技術成就所提供的巨大可能性上。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還表現為「食利國」的形成。在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由於貨幣資本大量聚集於少數特別富強的國家,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愈來愈依靠輸出資本和「剪息票」為生,於是完全脫離生產的食利階層增多起來,並給那種靠剝削和掠奪全世界為生的少數富強國家打上了寄生的烙印,使它們成為食利國。因此,資本輸出是加倍的寄生性的表現。對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使「文明」世界愈來愈變成叮在「不文明」的民族身上的寄生蟲。另一方面,食利國是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種情況不能不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社會政治方面,尤其影響到這些國家的工人運動。少數最富的國家享有高額壟斷利潤,使它們有可能在經濟上去收買無產階級的上層,培植「工人貴族」,分裂工人隊伍,形成和鞏固機會主義。壟斷利潤是工人運動中機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由壟斷資產階級 豢養的「工人貴族」階層是資產階級的主要社會支柱,因此,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必須同反對機會主義的斗爭密切地聯系起來。
隨著壟斷統治的加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寄生性或腐朽的加深,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各種矛盾日益加劇。從競爭變為壟斷,使生產的社會化有了巨大的進展。生產愈來愈社會化,而生產資料仍然由資本家私人佔有,社會化了的生產資料仍舊是少數人的私有財產。私有經濟關系和私有制關系已經變成與內容不相適應的外殼了。由於壟斷資產階級殘酷地剝削和壓迫本國人民,掠奪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這就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趨於尖銳化,使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日益成熟。這一切都表明壟斷資本的統治決定了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在自由競爭的基礎上,而且正是從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壟斷,是從資本主義結構向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因此,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斯大林說:「列寧把帝國主義叫做『垂死的資本主義』。為什麼呢?因為帝國主義使資本主義的矛盾達到頂點,接著就是革命的開始。」所以,帝國主義又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但是,帝國主義並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壟斷資產階級還要千方百計地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進程中,還充滿著激烈,復雜而又曲折的斗爭。列寧在說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時指出:「帝國主義是衰朽的但還沒有完全衰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但還沒有死亡的資本主義。」
在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的發展加強了世界經濟各個部分在發展速度上的差異,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加劇,因而按照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就成為不可避免了。本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由此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的一些特徵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生產集中和壟斷的程度進一步提高。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各種矛盾在不斷激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了更加廣泛的發展,並在更大程度上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生活的支配力量。資本輸出的規模更加擴大,極少數帝國主義強國加強了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剝削和掠奪。跨國公司成為各國壟斷資本對外實行經濟擴張的重要工具,它的迅速和廣泛發展,對戰後國際經濟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於戰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一系列亞,非,拉國家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帝國主義更多地採用新殖民主義手段,企圖繼續控制和掠奪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一切都反映戰後帝國主義在政治經濟上所出現的一些重大變化。但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和反動本性並沒有改變,我們現在仍然處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毛澤東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帝國主義的歷史和現狀,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外強中乾的反動本質,給我們指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和戰術思想。」在反對帝國主義的共同斗爭中,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一定能夠取得革命的勝利,帝國主義最後必然要滅亡,社會主義制度最後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發展規律。
㈡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級和最後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資本關系的社會化隨之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生新的變化,壟斷組織的統治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就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一個體系,即「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大多數居民施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制的體系。」同時,對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作了科學分析,指出了它被社會主義制度代替的必然性。帝國主義的實質和最深厚的基礎是壟斷。帝國主義的最基本的經濟特徵是:①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②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溶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③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④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
所謂資本主義,是指關於社會分配應該優先保障私有資本利益的舉張與制度,其根本標志與根本保障是實行財團政黨政治;
㈢ 什麼「資本—帝國主義」
就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依靠資本輸出,讓其他國家勞動,得到利潤的國家。
列寧認為帝國主義階段的經濟具有下述特徵: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高度發展,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為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3)金融資本帝國主義擴展閱讀:
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在經濟上還表現為龐大的食利者階層和食利國的形成。在壟斷階段,大量的貨幣資本集中在金融資本家的手中,這種狀況大大地促進了資本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以及食利者的增加。隨著資本輸出的發展,少數富強國家成為食利國、高利貸國。它們享有高額壟斷利潤,因而有可能收買無產階級上層、培植工人貴族,分裂工人隊伍。這樣就形成了機會主義的社會基礎。
㈣ 金融資本主義就是壟斷資本主義么
不是
首先要分清二者的定義,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經濟從工業資本主義過渡到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過程.壟斷資本主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帝國主義,被稱為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最後階段,但是到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理論家反駁了馬克思的這一觀點,認為在經過二戰和社會主義革命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自身改良,把壟斷資本主義改造成了今天的新資本主義.所以壟斷資本主義是金融資本主義之前的一個階段.
㈤ 什麼是資本帝國主義
以布洛代爾的將金融擴張看作資本主義重大發展的結束階段的觀念為基礎,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分成更多的分析單位,這就是傑奧瓦尼·阿瑞基(Giovanni Arrighi)所說的體系積累周期(systemic cycles of accumulation)。
在體系積累周期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資本流動與國家權力之間的矛盾融合關系——前者遵循著「資本力量的邏輯」,這種「資本積累在時空中的分子化過程」的重要內容就在於「經濟權力在連續空間中的流動,也即通過日常的生產、貿易、商業、資本流動、資金轉移、勞動力遷移、技術轉讓、貨幣投機、信息流通和文化沖擊等,流入和流出不同的領土實體(比如國家或地區性權力集團)的方式」。(《新帝國主義》)其趨向是不斷地從各種領土實體(各個國家或地區性政治權力集團和區域)中流出,或說超越於原有的領土實體而進入其他領土實體。後者遵循著「領土力量的邏輯」,其趨向為在對一定領土的佔有上,實現對領土和各種資源的控制,比如動員其人力和自然資源來實現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
兩者的辯證關系和矛盾融合則構成了戴維·哈維所說的「資本-帝國主義」格局。
㈥ 為什麼要寫成「資本—帝國主義」,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級和最後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資本關系的社會化隨之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生新的變化,壟斷組織的統治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就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
列寧從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出發,曾對帝國主義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歷史階段。這種特殊性分三個方面:
(1)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2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
(3)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
在闡明帝國主義的壟斷實質後,還須進一步分析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和垂死性,以揭示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帝國主義的腐朽性或寄生性的涵義包括:由於壟斷而引起的停滯和腐朽的趨勢;資產階級食利階層的增長以及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寄生於廣大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食利國;在壟斷利潤收買和培植下形成工人貴族這一階層,在此社會基礎上產生了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這些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金融資本和壟斷到處都帶有統治的趨向而不是自由的趨向」。其中第一點,就是列寧指出的壟斷引起停滯和腐朽的趨勢,曾長期被誤解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生產和技術不可能再迅速發展了,必須予以澄清。
㈦ 資本帝國主義是指什麼
一、資本帝國主義:
資本帝國主義指由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過來的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是指一個國家、民族或種族對其他類似集團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政治、經濟或文化的統治或控制。傳統的帝國主義宗主國和附庸國以徵收貢物和提供保護為權利與義務為聯系。新帝國主義的新體現在相對於傳統帝國主義它改變了附庸國的經濟生活和結構。
二、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但弊大於利,主要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是發展進步的障礙:
1、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了索賠款,搶掠財富,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2、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反抗,使中國在政治上不再擁有完整的主權。
3、通過不平等條約的特權,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在經濟上形成了對它們的依附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成了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
4、在傳教的名義下,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當然,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在客觀上也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資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中國新文化的產生,同時,把西方先進的思想如果民主科學等理念傳入中國,有利於中國人民的覺醒和思想意思的提升,客觀上也為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運動創造了條件。但這一切並不能抹殺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罪行,其入侵中國的行為,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㈧ 資本–帝國主義什麼意思
指出當時的帝國主義有如下的經濟特徵:
(1)在生產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
漫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漫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的壟斷統治,是它的基本特徵;
(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為一,形成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金融寡頭;
(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4)世界的國際同盟業已形成;
(5)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帝國主義的壟斷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表現出帝國主義一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基本經濟特徵。隨著壟斷本身的發展和客觀條件的變化,作為現象形態的基本經濟特徵也必然有所發展和變化。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對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概括為: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
㈨ 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都是什麼
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級和最後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資本關系的社會化隨之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生新的變化,壟斷組織的統治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就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
經濟特徵
指出當時的帝國主義有如下的經濟特徵:
(1)在生產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漫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壟斷統治,是它的基本特徵;
(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為一,形成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金融寡頭;
(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業已形成;
(5)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列寧還從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過渡的或垂死的資本主義,論述了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帝國主義的壟斷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表現出帝國主義一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基本經濟特徵。隨著壟斷本身的發展和客觀條件的變化,作為現象形態的基本經濟特徵也必然有所發展和變化。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對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概括為: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成為歷史。主要產業部門大都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第二,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溶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銀行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這表現為:
①生產集中和壟斷。在20世紀初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集中已達到很高的程度,生產部門中的壟斷組織已經廣泛存在。這個時期,按照大公司聯合的范圍和程度,壟斷組織可分成多種形式。最簡單的是短期價格協定,進一步是普遍發展的、主要是在生產部門內瓜分市場、規定產量和價格等的卡特爾,聯合採購原材料和銷售產品的辛迪加,高一級的形式則有統一掌管參加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活動、以獨立的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托拉斯,還有以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為核心的不同部門企業結成聯合集團的康采恩。這些壟斷組織已成為經濟生活的主體。但是,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自由競爭,而是凌駕於這種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因而產生出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沖突。這就是說,壟斷雖占統治地位,但並不存在絕對的壟斷,不僅自由競爭仍然存在,而且產生了新形式的競爭,即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局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壟斷組織內部的競爭。在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中,競爭的手段不只是依靠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降低成本,而主要是憑借各自實力,在掌握本部門的統治權、壟斷原料來源和銷售市場、壟斷交通工具和熟練勞動力、壟斷科學技術成果等方面進行斗爭。在壟斷組織同局外企業進行的競爭中,壟斷組織是以剝奪對方所需原料、勞動力、運輸工具、銷售市場、信貸以及傾銷等手段,迫使對方處於屈從的地位。在壟斷組織內部,則存在著同一卡特爾或辛迪加的成員間為爭奪有利市場,佔有更多產銷額,爭取有利的定價而進行的競爭,參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巨頭則為爭奪領導權和利潤份額而展開激烈斗爭。這說明,由於壟斷組織實力強大,在壟斷條件下產生的競爭要比自由競爭階段規模較小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劇烈得多,這必然使得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更趨復雜和尖銳。
②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工業中生產的集中和壟斷形成工業壟斷資本的高度集中也在20世紀初期迅速發展,形成銀行業的壟斷,產生了銀行壟斷資本。這時銀行的作用蔣宋孔陳是四大財政金融寡頭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普通的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幾乎支配著所有資本家和小業主的全部貨幣資本以及國內外大部分生產資料和原料的來源。工業和銀行業的壟斷資本互相滲透,彼此溶合或混合生長,形成了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即體現帝國主義時代壟斷統治的金融資本。這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都形成了少數控制著銀行又控制著工業的最大資本家和資本家集團,即金融寡頭的統治。他們在經濟領域內主要是通過參與制,即通過購買「股票控制額」成為母公司,對子公司、孫公司層層建立統治。用參與制的辦法,金融寡頭就可以支配比自己的資本大十倍、百倍的他人資本,從而控制整個國民經濟。他們還進一步通過同政府進行「個人聯合」來控制整個國家機器,使資產階級政府成為他們統治的工具。
③資本輸出。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在形成一國范圍壟斷統治的同時,還實行對外擴張,造成了少數帝國主義國家金融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剝削和統治,使帝國主義成為金融資本統治下的世界體系。資本輸出主要是對經濟不發達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資本輸出,成為經濟擴張的重要手段。自由競爭占統治時的特徵是商品輸出,而壟斷占統治時的特徵已是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是在20世紀初迅速發展起來的。在1870年前後,英、法、德、美、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投資只有50億美元,1914年已增加到440億~480億美元。資本輸出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商品輸出,對外投資取得的收入大大超過對外貿易取得的收入。因此,進入壟斷階段,資本輸出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帝國主義條件下,壟斷資本憑借壟斷地位已積聚巨額壟斷利潤,少數最富的國家通過國內外剝削已擁有巨大的貨幣資本。貨幣資本大量積聚壟斷,但在壟斷占統治地位的部門里,獲得高額利潤的那些投資場所幾乎都已被佔領。為了追逐高額壟斷利潤,過剩資本就會轉向國外,藉以壟斷原料來源並帶動商品輸出。殖民地和附屬國經濟落後,不但工資、地價、原料價格較低,資本有機構成也低,因而利潤率高。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把這些落後地區捲入了世界市場范圍,使這些地區的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基礎設施也已開始建設,初步具備了投資條件。因此,在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初期,資本輸出就發展很快,它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壓迫和奴役世界上大多數落後國家和地區的堅實基礎。金融資本的勢力從國內擴展到國外,使帝國主義成為金融資本統治下的世界體系。
④國際壟斷同盟。金融資本的統治和資本輸出的發展,必然引起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首先控制國內的生產和流通,隨著資本輸出的猛增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它們又進而在國外激烈爭奪有利的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這種斗爭有時也會給一些壟斷組織帶來巨大損失。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會改變斗爭形式,取得暫時妥協,組成同盟,共同進行剝削。到20世紀初,國際壟斷同盟已有很大發展,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國際卡特爾。在1914年,締結正式協定的國際卡特爾已有116個,其中著名的有國際電氣卡特爾,國際鋁卡特爾和國際鋼軌卡特爾。它們跨越國界,開始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列寧把這種國際壟斷稱之為「超級壟斷」,它們按照實力對比來瓜分世界。由於這種實力對比隨著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而改變,必然要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瓜分狂潮)。
⑤瓜分殖民地。在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的過渡,金融資本統治的形成,帝國主義列強捲入了奪取殖民地的高潮。因為,對於壟斷資本來說,殖民地有著不同於以往時代的特殊意義;殖民地作為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意義更為重要一戰前的世界殖民體系,同時,它又是帝國主義國家資本輸出的有利場所。從1876年到1914年,列強掠取了將近2500萬平方公里領土,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2/3已淪為殖民地,總人口的56%已淪於殖民壓迫之下。隨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展開了重新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其中幾個大國爭奪霸權的斗爭,更為激烈,終於導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
①這五個特徵是互相聯系的,共同反映了帝國主義的壟斷實質;
②從本質上看,前兩個特徵所表明的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統治的確立,後三個特徵所表明的資本輸出、國際壟斷同盟和瓜分殖民地,事實上都是20世紀初期國內和國際范圍內資本關系社會化的反映;
③這五個特徵反映了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狀況、資本國際化的水平、世界上大國爭霸的格局和舊殖民體系的現實。
所以,列寧把「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作為帝國主義的簡短定義,這是就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而言的。聯繫到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經濟在其國際相互關繫上的總情況,他就進一步下了包括帝國主義基本特徵的定義,即「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分割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
㈩ 什麼是資本----帝國主義
是歷史書上的吧
那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連著寫的,方便排版
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
①泛指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傾向。具有這種傾向的國家稱為帝國主義國家。制訂和執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主要*軍事首腦稱為帝國主義者。②特指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
資本主義:
指資本主導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意義。資本主義並沒有準確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所有,並藉助僱傭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里,商品和服務藉助貨幣在自由市場里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