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創新融資手段
對創業者來說,能否快速、高效地籌集資金,是創業企業站穩腳跟的關鍵,更是實現二次創業的動力。據了解,目前國內創業者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銀行等金融機構。而實際上,風險投資、民間資本、創業融資、融資租賃等都是不錯的創業融資渠道。
1.風險投資
在英語中,風險投資的簡稱是VC,與維生素C的簡稱Vc如出一轍,而從作用上來看,兩者也有相同之處,都能提供必需的「營養」。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案例學習
重慶江北通用機械廠從1995年開始研製生產大型氟里昂機組新產品,其具有兼容功能,並可以用其他冷凍液進行替代。由於銀行對新產品一般不予貸款。重慶風險投資公司提供了100萬元貸款。兩年後,江北通用機械廠新產品銷售額達7000萬元。
2.天使投資
天使投資是自由投資者或非正式風險投資機構,對處於構思狀態的原創項目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雖是風險投資的一種,但兩者有著較大差別:天使投資是一種非組織化的創業投資形式,其資金來源大多是民間資本,而非專業的風險投資商;天使投資的門檻較低,有時即便是一個創業構思,只要有發展潛力,就能獲得資金,而風險投資一般對這些尚未誕生或嗷嗷待哺的「嬰兒」興趣不大。
在風險投資領域,「天使」這個詞指的是企業家的第一批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在公司產品和業務成型之前就把資金投入進來。天使投資人通常是創業企業家的朋友、親戚或商業夥伴,由於他們對該企業家的能力和創意深信不疑,因而願意在業務遠未開展之前就向該企業家投入大筆資金,一筆典型的天使投資往往只是區區幾十萬美元,是風險資本家隨後可能投入資金的零頭。
對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既吃不了銀行貸款的「大米飯」,又沾不了風險投資「維生素」的光,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天使投資的「嬰兒奶粉」來吸收營養並茁壯成長。
案例學習
牛根生在伊利期間因為訂制包裝製品時與謝秋旭成為好友,當牛自立門戶之時,謝作為一個印刷商人,慷慨地掏出現金注入到初創期的蒙牛,並將其中的大部分的股權以「謝氏信託」的方式「無償」贈與蒙牛的管理層、雇員及其他受益人,而不參與蒙牛的任何管理和發展安排。最終謝秋旭也收獲不菲,380萬元的投入如今已變成10億元。
3.創新基金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政府也越來越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樣,這些處於創業初期的企業在融資方面所面臨的迫切要求和融資困難的矛盾,也成為政府致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有鑒於此,結合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和資本市場的現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建立並啟動了政府支持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創新基金已經越來越多地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可口的「營養餐」。
案例學習
蘭州大成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自運行一年來,主要進行產品開發,幾乎沒有收入,雖然技術的開發有了很大的進展,但資金的短缺越來越突出。當時正值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啟動,企業得知後非常振奮,選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鐵路車站全電子智能化控制系列模塊的研究開發與轉化」項目申報創新基金。為此,他們進一步加快了研發的速度,於1999年12月通過了鐵道部的技術審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正因為企業有良好的技術基礎,於2000年得到了創新基金100萬元的資助,它不僅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且起到了引導資金的作用。同年,該項目又得到了甘肅省科技廳50萬元的重大成果轉化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12萬元的基礎研究經費。2001年,針對青藏鐵路建設的技術需求,該項目被列入甘肅省重點攻關計劃,支持科技三項費用30萬元
Ⅱ 創業者在融資時應注意哪些關鍵點
創業者在融資時應注意:
一是要控制好融資節奏。創業者不能等到「快揭不開鍋」時才考慮融資,還要考慮好融資後的資金安排。
二是融資時需要有一份完善的BP(商業計劃書)。合格的BP需要說明項目在產品、技術、模式、團隊上的優勢,內容盡量做到簡潔。
三是注意發BP的范圍。創業者不應該一開始滿世界發BP,而是可以先與幾家投資機構聊聊,根據反饋進行BP修改,後面再逐漸擴大范圍。
四是挑選投資機構。在選擇投資方時,創業者除了看估值,同時要考量資金到位速度、投資人對行業的理解、投資人能夠提供的資源等等因素,選擇真正適合項目長期發展的投資方。
Ⅲ 談談政府應該怎樣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
政府怎麼做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說了就算的。。現在全民創業,一些大企業都有了自己專門扶持的組織,騰訊的眾創空間也有,平台好了什麼都好了,騰訊的這種創業平台,有專門的定期的分享沙龍啊,還有資金扶持,技術支持等,其實我覺得這樣就挺好了。
Ⅳ 如何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政策措施有:
1、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突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障礙,保護知識產權,活躍技術交易,提升創業服務能力,優化激勵機制,共享創新資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不斷完善金融財稅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擴大信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優化投入方式,推動破解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難題;
3、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加強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培育新興業態,發展分享經濟,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
4、完善人才流動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改革分配機制,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健全保障體系,加快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5、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持續「放管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營商環境,放寬市場准入,推進試點示範,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良性互動的創新創業生態。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如何化解創業融資的悖論
創業及投融資充滿了悖論(自相矛盾),例如:
- 看起來增長潛力很低的機會可能會變成很好的商機;
- 為了掙錢,首先你得花錢;(為了融資,首先你要支付融資成本)
- 為了創造財富,首先要放棄財富;(捨得:不捨不得)
- 伴隨著你的成功,是無數的挫折和失敗;(例如:王志東被自己創辦的新浪拋棄;「唐駿門」,等)
- 創業和融資需要周全的考慮(商業計劃書),但是創業基本上是一件無法計劃的事;
等等。
我前邊博客中提到的企業方和資金方之間的悖論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企業方要求資金方投資才能掙錢(雪中送炭);資金方要求企業方先能掙錢才投資(錦上添花)。看起來是神仙都調和不了的矛盾!
哲學上有對立統一規律(二元論),這里將其擴展為「對立三元論」:即,不僅有企業方資金方兩方,還要有第三方,才能將悖論(死鎖deadlock)解開。我認為這第三方就是「過程」。把「過程」的觀念和方法介入企業方資金方雙方的死鎖僵持,就有了出路。借用牛頓的力學公式:F=MA 力=質量*加速度,我們可以模擬為:投資方=企業*過程,或者 企業方=投資*過程。意思是:將企業與過程整合,投融資就好辦了。或者說:把投融資和過程相整合,企業就有了出路。
下面對於「對立三元論」稍加解釋:
例如要求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銀行一定要企業拿出證明3年穩定經營的財務報表,否則銀行不能相信企業能還本帶息。小企業往往拿不出財務報表,雙方陷入死鎖。我們引入「過程」觀念:讓銀行看到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能力還本帶息。例如:小企業有訂單,該過程是銀行承諾訂單的價值,企業以銀行承諾去與客戶簽署最後訂單,銀行根據最後訂單逐步放貸,企業使用貸款分期按訂單生產和交貨,客戶還款到銀行,銀行進一步貸款給企業,企業用錢實施下一階段生產。。。只要這個過程持續進行,貸款就持續投放。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過程」這個第三方介入,化解了企業和銀行的死鎖僵局。
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是「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對方轉化」這里將其發展為「對立的雙方在第三方介入下可以向前發展,形成新的平衡」。
最近出了兩件事:一是北京發改委投放10億,經過風投公司,向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投資;另一是交通銀行與聯想投資等風投機構攜手,向中小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股權或債權投資。這些創新都是將「過程」介入投資方企業方的公式,推動投融資。戲言之,物理力學有F=MA E=MC2(愛因斯坦相對論),這是中學生都知道的公式!如果只有二元的公式F=M,小孩子都要笑話吧。
Ⅵ 創業融資運用創新基金的方法是什麼
在保險業創新投資方式的嘗試過程中,「雙創」相關項目有望受惠。一方面,在相關政策支持險資投資創業企業的前提下,部分地區已表示明確支持保險業從多元化投資渠道和提供風險保障等方面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普遍認為,擴大有效投資、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和「一帶一路」、國企改革、「雙創」等戰略,都將為保險業帶來機遇。保監會人士表示,創業投資基金相對而言規模較小,難以實現保險資金規模大的要求,創投基金可以考慮設計出適合保險資金特性的創投基金或創投基金的母基金,這樣可以便於保險資金支持「雙創」發展。鼓勵支持「雙創」2015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豐富創業融資新模式。豐富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發展相互保險等新業務。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供給渠道。加快實施新興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一批新興產業「雙創」示範基地,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大眾創業。《意見》還提出,進一步降低商業保險資金進入創業投資的門檻。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不斷加大對創業創新企業的融資支持。部分地區已經在考慮相關政策,如鼓勵和支持運作規范的創業投資企業,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框架范圍內,創新各類募集手段,通過上市募集、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資金信託和募集保險資金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形成市場化、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印發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科技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使保險資金投資股權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發展階段。對於創業企業可能面臨的融資難問題,保險業不僅從資金運用方面給予支持,在風險保障方面也有所動作。據報道,河北省張家口市嘗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保險資金的保障功能,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風險可控」的原則,推出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探索出「財政+保險+銀行」的融資模式。通過設立保險保費補貼機制和銀行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當地政府以財政資金撬動信貸資金投放市場,使借款資質欠缺的經營主體能夠獲得銀行貸款,更大程度的發揮財政資金效益,有效解決大眾創業初期的融資難問題。保險業專家表示,《意見》專門提到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並發展新業務,對於一貫被視為資本市場上最具規模優勢、最具投資實力、而在創業投資領域尚處於「蹣跚起步」階段的保險資金而言,無疑是一個意義深遠的重大挑戰。同時,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相關的私募股權投資項目,可以分享高成長企業的利潤、提高保險投資收益率。創投基金模式或受青睞,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當前環境下,不斷加大的負債端的壓力向資產端傳導,使得後者同時承擔負債端的壓力和市場下行的壓力。盡管如此,保險資管行業依然面臨多重發展機遇。保險資管機構普遍認為,擴大有效投資、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和「一帶一路」、國企改革、「雙創」等戰略,都將為保險業帶來機遇。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目前資產管理的角度看,由於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負債明確,所以被認為是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優質的資金。保險資金正探索多樣化服務實體經濟,如放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保險機構發起設立中小微企業投資基金、健康養老基金等,直接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發展。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應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券、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保監會就已放開保險資金參與私募股權投資。2014年12月,保監會又連發兩文,允許保險資金通過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發起設立專項私募股權基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和增值服務。但從實際運行結果看,保險公司私募股權投資並未充分展開。保監會人士表示,創業投資基金相對而言規模較小,難以實現保險資金規模大的要求。後者要求的不一定是「暴利」收益,而是希望得到高於負債的相對穩定的收益。這些特點決定了保險資金投資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仍有一定困難,資金運用方式有待創新。該人士表示,險資可以通過參與股權投資計劃的方式投資創投基金和私募基金,而創投基金可以考慮設計出適合保險資金特性的創投基金或創投基金的母基金,這樣可以便於保險資金支持「雙創」發展。

Ⅶ 雙創是什麼意思網上有說的是創業創新。到底是怎麼回事
「雙創」活動,泛指我國各地的城市與企事業等單位的兩項創建工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雙創」一詞由此開始走紅。幾個月後,又將其前所未有地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在2015年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後,「雙創」再度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該次會議決定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辦公用房、網路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等給予稅收支持;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為創業創新創造條件;大力發展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台。
Ⅷ 柳州市創新創業配套服務的政策措施有哪些答案
這個可能要去當地政府了解咨詢了的,但是每個地方大體都是差不多的,像申請免息的創業貸款,像一些比較好的創業平台和眾創空間和政府有合作,柳州我不太清楚,但是像一些一線城市,騰訊眾創空間之類的比較好的平台都設有園區,每個地方應該也都會有的,你去問問吧。希望採納謝謝!
Ⅸ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快速發展,其中包括哪些模式
現在全國上下大規模推動眾創,採取各種方式來支持創業和創新,比如眾創空間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出來的,你看騰訊決定開始把創新創業和共享平台提上日程的時候,從2010年逐步將眾創空間開始試水,中國的這方面 發展就是從這開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