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收割冬小麦时期什么工具最好,最赚钱
你说50那是背负收割机。指望它收割小麦你想都不要想。马力小,收割效率小。收割不干净。你就是带梨带旋耕机能挣多少钱?那是我前7年玩过的东西。想挣钱就买8万左右的自走收割机。
❷ 冬小麦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冬小麦研究报告是报告大厅在对要从事冬小麦行业或者要进入投资之前,对冬小麦行业的相关因素以及具体的行情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调查以及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效果效益等,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建议对策。为冬小麦行业投资决策者或者是主管总结下研究性报告! 冬小麦研究报告主要是对分析冬小麦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冬小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冬小麦行业最新情况,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冬小麦研究报告必须对冬小麦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冬小麦最新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冬小麦研究报告分:冬小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冬小麦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以及研究渠道方法,是写不出冬小麦科研报告。
对于冬小麦研究报告内容报告大厅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应力求准确。概念表述用科学性用语,避免用常识性用语,以免读者费解或产生歧义。当然,研究报告的文字我们也努力做到简单、明了、通顺、流畅
总结:冬小麦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冬小麦行业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调查、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 、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冬小麦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冬小麦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冬小麦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冬小麦行业研究报告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❸ 小麦什么时间播种最好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简单的说,冬小麦是可以过冬的,春小麦不能.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❹ 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是2016-10-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盘屿村850号华威酒店交易用品中心6号楼3层31C。
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0MA2XPTE64U,企业法人连云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对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软件业、矿产业、物流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环保业、畜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能源业、建筑业、贸易业、教育业的投资;品牌推广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企业营销策划;企业管理服务及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教育信息咨询;文化活动组织策划;会议及会展服务、礼仪庆典服务;市场调研、平面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冬小麦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❺ 我包二百亩地、请问种完小麦二茬种什么赚钱、投资风险又小的
我们河北都是,种一茬冬小麦,然后种一茬秋玉米。就是收了小麦种玉米,收了玉米在接着种小麦。
❻ 小麦是什么时候引进到中国的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营的发展”作为唐代小麦种植与碾碨经营之间经济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
西嶋先生的“碾碨经营论”是指“水磨经营”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广使用为标志。其次是与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精耕细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提高有关。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则反映在人口的增长、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诸多方面。
有关石磨在汉代的普遍推广使用情况,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汉代的水利工程规模都很大,考古学在此方面的主要发现有:陕西西汉白渠渠首遗址和安徽安丰东汉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遗址。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是习见之物。汉代耕作技术上的进步,从考古学角度来看,主要反映在铁犁铧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耧播资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铁农具的发现等方面。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为人口的增殖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地主庄园已经初具规模。
我国栽培小麦,从考古学提供的材料来看,大约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60年代初,新疆天山东部的巴里坤县石子乡土墩遗址(属新疆新石器时代三种文化类型之一的 “含彩陶类型”)里曾发现过已经碳化的小麦粒(1)。1979年,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西北约70公里的孔雀河下游北岸,一个原始社会的墓葬的随葬草篓内又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小麦粒(2)。
据文献记载,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小麦当始于汉代。《汉书·食货志(上)》云:汉武帝时,董仲舒曾上奏:“《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按:《春秋》记载麦禾歉收之事,如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庄公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所谓宿麦,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即冬小麦。因此,汉武帝派“遣谒者劝种宿麦”(3)。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公元前7年在位)时,著名农学家汜胜之曾以 “轻车使者”的名义,在关中平原推广种植小麦而著称天下(4)。《后汉书》所载东汉皇帝对粮食生产所下的十几次诏书,其中有九次涉及麦(5),充分显示了麦在汉代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两汉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生产结构是北方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反映。”(6)
但是,由于文献记载资料尚少,还不足以说明在我国北方地区汉代即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60年代以前,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说法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经营论”。他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7)。60年代以后,由于考古学在此方面的不断发现,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改变对这一问题的固有观点,提出了汉代我国即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的新观点。但从总体而论,我国学者还没有人探究过这一问题,还不曾对“唐代碾碨经营论”进行过辩论,即还不曾使人们对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有一个立体的认识,甚至还有少数同志赞同西瞚先生的观点。所以,本文旨在通过与西瞚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经营论”的辩论,对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作一番考证。
在未介入正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弄清何为碾碨,西嶋先生认为:“碾碨是石碾。”“是利用水平面运动的石碾,即进行脱粒、磨面的工具。”并指出:“碾碨主要是用于小麦制粉的应用水平运动的工具,由于利用水利,在南北朝以后,尤其是在唐代迅速发展并作为营利投资的对象而在许多庄园附属磨坊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工具。”(8)
❼ 甘肃黄土高原1200亩土地能干什么目前种植冬小麦、玉米、豆子等。意向种植中药材、养殖等。
可以种植耐旱的药材,黄芪,黄芩,甘草,防风,桔梗等中药材。
❽ 以后小麦的行情如何
【南风金融网】2010年12月20日山东小麦价格行情分析【小麦价格】2010年12月20日山东小麦价格行情分析一、最新小麦价格行情参考:山东省德州市粮食局2010年本地产2级白小麦到厂价2100元/吨,特一粉平均出厂价2740元/吨,与上周五持平。临沂国家粮油批发市场2级白小麦出库价格2050元/吨,3级白小麦出库价格2030元/吨,特制一级小麦粉出厂价格2720元/吨,与上周五持平。济南3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格2160元/吨,与上周五持平。济宁济南17平均出库价格2360元/吨,与上周五持平。
第一部分 本周强麦冲高回落本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市场高位回落。周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软红冬小麦市场收盘下跌,主要原因是小麦产区天气改 善,多头平仓,美元汇率飙升。周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软红冬小麦市场收盘互有涨跌,未能延续早盘的涨势,因为多头获利平仓抛空。周四,芝加 哥期货交易所(CBOT)软红冬小麦市场收盘互有涨跌,整体呈现近弱远强的格局,因为小麦供应担忧缓解,多头获利平仓抛空。本周强麦走势为冲高回落。周一因前期利空出尽,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周二国内小麦现货价格稳中走弱,小麦期货价格弱势震荡。周三强麦震荡冲高,尾 盘回落跳水,交投清淡。周四强麦市场缺乏方向指引,窄幅波动。周五受外盘下跌影响,强麦低开震荡。本周WS1109合约周K线上收出小阳线,开盘价 2,725元/吨,收盘价2,734元/吨,最高价2,765元/吨,最低价2,716元/吨,一周下跌6元/吨,或-0.22%。第二部分 国内基本面分析一、政策稳定国内小麦市场为稳定小麦和面粉市场价格,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在继续安排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同时,加大投放力度,对部分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低价销售小麦,要求加工面 粉限价及时投放市场,并进行适当补贴。此举虽未能使物价水平大幅下跌,但对各市场主体看涨的心理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稳定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利好影响。河南南阳小麦价格保持稳定,面粉厂大厂收购价2,000元/吨左右,小厂收购价1980元/吨,分别较上周持平;站台价2,010元/吨 -2,020元/吨,贸易商收购价集中在1,960元/吨,上调10-20元/吨。河北景县小麦市场稳定为主,面粉厂收购价集中在2,080元/吨,较前 两天价格持平,日收量30-40吨,与上周相当;贸易商收购价格在2,060元/吨,农村粮点收购价2,080元/吨,基本稳定。二、国内小麦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目前,我国中东部大部冬麦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包括山东在内,江苏、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西中部以及甘肃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等程度以上的旱情,干旱给冬小麦的生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从12日夜间开始到14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降雪,气温明显下降。从河北省气象局了解到,降雪使部分地区土壤表墒略有增加,旱情得到一定缓 和。根据同期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结果,目前河南省大部土壤墒情尚可,但旱情仍在继续发展。其中全省墒情适宜面积比例为69.2%(约5485万亩),轻旱比 例为26.5%(约2100万亩),中-重旱比例为4.3%(约345万亩)。目前各地冬小麦已全部进入分蘖期,豫南个别县(市)冬小麦分蘖期提前了6 天。三、小麦拍卖市场比较清淡12月1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本次交易会计划托市价小麦 451.03万吨,投放量较上周略有增加;实际成交35.35万吨,比上周减少31.26万吨,总成交率7.84%。本周无进口小麦投放。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本次计划交易小麦86.03万吨,实际成交18.40万吨,成交率 21.38%,其中:白小麦计划销售79.98万吨,实际成交12.32万吨,成交率15.40%,成交均价1941元/吨;混合麦计划销售6.08万 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072元/吨。第三部分 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基本面方面,随着国家调控力度的不断增强,12月以来农产品(19.14,0.34,1.81%)市场平静了许多。按照往年惯例,元旦、春节是小麦需求的传统旺季,或将带来一波小涨的行情,但在调控政策基本主导市场走向的大环境下,即使后期价格有所波动,其波动幅度也会很小。由于宏观经济层面通涨压力明显,政策面明显调控力度增加,在政策调控下,后市价格或承受压力。而在目前小麦市场流通数量偏少,加之需求旺季来临等因素支撑下,小麦市场向下运行空间有限。加之近期产区旱情显现,市场对后期麦价看涨心理犹存。技术面上,从周k线来看,5周均线和10周均线高位胶着,后期震荡可能性比较大。从日k线看,期货价格呈现易涨难跌的格局,并在40日均线处受到较强的支撑。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关注2,700元/吨附近的短多机会,如果跌破2,680元/吨止损。 原文地址; http://www.nfinv.com/show.php?contentid=52816
❾ 小麦是何时被引进中国的
小麦至迟在距今3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
在历史文献中,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释义: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连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麦子都分不清,不能立为国君。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都应该能够分得清大豆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
当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经出现了“来”和“麦”这两个字,“来”指小麦,“麦”被释为大麦。“来”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应该是专指小麦。
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9)冬小麦投资扩展阅读: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的三大主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四大农业起源区对于世界的贡献基本有了定论,比如西亚贡献了小麦和大麦,中南美洲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花生等,非洲贡献了高粱,而中国作为主要的农业起源地,则贡献了水稻、粟、黍和大豆。
根据近些年的考古进展,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考古学家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的北京东胡林遗址浮选出少量的炭化粟粒,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小米的种植。
而在距今八千的前后的内蒙古兴隆沟遗址的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的粟和黍,类似的植物遗存在河北武安的磁山、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陕西华县老官台、甘肃秦安大地湾也都被发现。
这个似农非农的阶段是第二阶段,也是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关键时期,农业的起源并不是一次革命,而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
而到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旱作农业基本建立,农耕取代了采集狩猎。北方旱作农业体系形成之后,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间,逐渐由单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向多品种农作物制度转变,为中华文明起源打下了经济基础。
而最终来自西亚的小麦取代传统的小米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南稻北麦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