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几个国家的货币发行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A·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
❷ 请解释下杰佛逊的关于银行私有化后控制货币掠夺财产的话
1、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超过了需求量造成的。发行货币的银行家多发货币,那么这些多发的货币大部分会在银行家手中,然后银行家就可以购买更多的实物资产了。比如市场上流通1000元币值的货币和1000元的实物资产,银行家500元,其他人500元。本来1块钱正好购买价值1元的物品,现在通货膨胀了,2元才能买原来价值1元的物品。那么其他人只能购买250元的东西了。银行家虽然也需要2元买元价值1元的东西,但是他们手中的钱已经变成1500元了,可以买原来价值750元的东西了。
2、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发行权不是政府,而是私人银行家,这是事实不必解释。我国发行货币是政府行为。
3、上述国家的政府把国债抵押给私人银行(这些国债以政府未来的税收做抵押),由私人银行根据国债的数量发行货币(这实际上是一种透支国民未来收入的行为)。但是最终发行数量的决定权不是政府。
❸ 货币战争上说美元的发行权被银行家控制,真的是如此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债务,因为债务产生货币,货币引来更多的债务,债务发生内爆,内爆引发金融危机。这一切都是货币发行的现象其实我相信货币发行权被资本家控制。
❹ 国际银行家如何通过通货膨胀来赚钱
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金本位下,货币的发行量是被各国的产金量严格限制的,因为实体生产的财富量有可能相对产金量过多,所以金本位下只会有通缩的可能性,而绝对不会产生通胀。法定货币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央银行可以无限量的增发货币,而当实体生产企业被迫接受天量流动性的时候,这时只要中央银行紧缩银根,那么实体生产企业的资金链就会被掐断,相当于断血!然后那些企业就只能贱卖资产来抽回流动性,而这可是在通胀的情况下的贱卖!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❺ 美联储如何发行货币的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和地方 12家联邦储备银行(FRB)。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各类利率工具调控流通中的广义货币数量。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在理论上,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但是,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 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 7184亿美元,占88.2%。
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第三,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合作机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因此,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能保持完全独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银行”。
但事实上,美联储从成立之时起就代理着政府国库财务收支的功能,同时还履行着代理政府证券发行管理、政府贷款人等职能。 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间存在着的天然联系实现了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整合。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七名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委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并经国会通过。委员会主席与财政部、预算局以及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组成所谓“四人委员会”,是总统决定经济政策的“四巨头”,也会就重大决策问题达成一致。因此,发展至今天的美联储,其公共性与行政化的色彩越来越浓。
至于债务危机和美元的关系,太多了就不说。你只要知道美国政府是没有发行美元的权利,只有发行债务的权利。意思就是说白宫没钱了,可以通过国会授权借钱,就是发行国债。而美联储是发行美元的机构,美国政府也就是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联储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将美元给美国政府。现在问题是,美国政府债务太多了,国会授予的债务额度用完了。但是又没有美元来偿还债务,那就面临着破产。如果最终都不能发行新债的话,没国政府的信用就会降低,也就是标普调低它的信用一样。那么信用低了,它的债务就会有偿付风险,那就直接给持有美国国债的机构造成损失,同样美国政府也会面临没钱关门的风险。现在国会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那就意味着暂时的难题解决了,美国政府没钱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募集资金。这个国债发行了就要有人来买,中国、日本等国家持有美国国债,同时美联储也是买美国国债的机构。所以美联储原则上也算是美国财政部的债权人。那么如果美元大量发行,那么美元就面临贬值的风险,一方面美国政府偿债的压力会小一些,因为稀释了那么多债务,另一方面是美国新债就面临没人买的情况。那就是美国为什么要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原因(QE3),因为这样联储可以多发货币,来给美国财政部注入资金,那么这些资金才会形成投资,推动美国经济从危机中走出来。
❻ 何谓"英格兰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发行货币"
这是一个涉及货币发行机制的问题,因此,我围绕货币发行是依据什么来解释.
一是谁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不是英国财政部,而是英国中央银行,因此,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英格兰银行发行货币".
二是货币的性质.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已发行的货币是负债(表示对公众的负债),它必然有在资产中的某一个类别作为支撑.,比如一份新发行货币对应一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能凭空发行,否则将导致货币发行泛滥,恶性通货膨胀发生.
三是发行多少货币的问题.如果当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货币制度,则新发行多少货币要依据国库新增加多少黄金来定(该制度规定:每一个英镑含黄金若干.),二者严格挂钩.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据GDP增长率或者税收增长率,则意味着以未来的国家财政收入作为这一部分新发行货币的支撑.
搞清楚了这几个基本点,再来理解"以国债为担保"的意思.
国债通常是国家通过财政部发行的、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如税收)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券。
所以,"以国债为担保"发行货币,实际上还是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作为新发行货币的资产支撑。
至于发行程序,一般是财政部得到议会许可后,确定一定的国债发行额度,由中央银行发行等量货币购买,购买款项支付到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之上,由财政部支配,它是买石油也好,买军火也好,还是给老百姓发救济也好,中央银行管不着,但是,国债到期后,中央银行就从财政部的存款帐户上连本带息把钱收回,至此时,一个货币发行完整流程结束,该部分新发行货币从货币流通领域退出。
另:《货币战争》一书看过,感觉上作为课外读物,增广见闻尚可,似乎不宜作为金融正史来读,该书观点太庞杂,断层比较多,想读通,还得另找一批书作参考,所以,读过就算了,不必求甚解(仅对该书)。
(试着解答,如有不当,敬请原谅。)
❼ 请通俗详细的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银行家授于国家发行货币的权力,通过债权对国家实施统治。
如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的是美联储。美元说白了就是美联储以信用作担保的负债。美国政府想用钱只能发行国债,美联储把债券买去把美元交给政府用,就是政府向央行借钱了。
❽ 银行家如何利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
兄弟不会是刚看了<<货币战争>>吧?
通货膨胀阶段:银行家们大量发行钞票,经济欣欣向荣,物价持续上涨.这里的物价上涨不公包括消费品(如食品,衣服等),还包括各种资产(如机械,厂房,土地)的价格.
通胀紧缩阶段:货币发行萎缩,物价持续下跌.到处都觉得"缺钱"
举例来讲哈:农场.
农场品的价格一直在涨,社会上到处都是钱,那农场主就去贷款买地买先进的机械,进一步扩大生产. 一年过去了,贷款的钱还得差不多了,还多赚了很多钱.既然这样,那就加大力度,贷更多的款买地买机械,希望能赚更多的钱.
可惜,银行家们把发行钞票的速度变慢了.这样,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足够的钞票的付款啊,钱变得更稀缺了,那同样的要换回一百元钱,你就得付出更多的产品才行,要不然别人不干.于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价格一直在跌.可是,前一阵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扩大了生产,生产了很多东西,还是卖不出去啊.而且,还欠银行很多的贷款没还呐.产品卖不出去,堆那里也不是办法啊,于是就继续降价.价格降得很低很低,几乎所有的农场主都赔惨了.赔惨了,贷款还不起了.还不起贷款怎么办?银行就把你的农场拿出去拍卖还债.在这种萧条时期,谁有那闲钱去买农场啊.没人买,拍卖的价格自然就很低.于是,银行家们就大量买进这些农场.
农场买得差不多了.现在农场是银行家自己的了,不能让经济萧条下去了.于是就大量发行钞票,经济又欣欣向荣了,又到处都是钱了,物价又上涨了.农产品又能卖个好价钱了,于是农场的身价也就水涨船高了.等价格涨得差不多了,银行家就把这些农场以一个高价格全卖出去.赚了!
然后,再去寻找其他好的行业,重复以上的过程,再秏羊毛.
以上的情况有点极端,也是建立在<<货币战争>>中描述的那样银行家能控制货币发行量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银行家们要让货币多起来,就可以多起来,反之变然.实际上应该不会这么简单.但是银行家们利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来牟利的手法却是一样的:通货紧缩时低价买进,通货膨胀时高价买出.
❾ 最近在看《货币战争》,有一点不明,为什么说是银行家控制着欧美国家的财政的,他们为什么可以把持着财政
首先银行最初以做金银实物存放起家,为人存放携带不便的金银,通过银行给客人的票据,使其能在各地自由取回金银.这时的银行还只是个仓储托管的大型私人金库,后来银行想到了将闲置金银部分借出获取利息(也就是现在的部分准备金制度),这后银行就相当仅次于政府国库的可大量支出的大型私人金库了.还同时拿托管费和放贷利息两份收入,且一般后者利润都高于前者N倍.这时的银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请理解上面所说"只托管"金库和"可支出"金库的两者概念不同处.
国家发展良好且有稳定税入的时候,只要行政开支平衡,国库就有余,这样银行没法控制政府的,而当政府行政管理不当,财政收支失衡,发生经常性战争等这些情况出现其一时,银行就获得了机会,政府入不敷出,国库空虚时,而自身金银开采和铸币的速度又无法及时填补时,政府为了维持,就不得不借,最初还可以向别国借,久之就只有向银行借,到这你会想银行不也会借完的嘛,我只能说不是那么容易借得完.银行有那么多钱嘛?有,不多.储户存的金银能满足嘛?可能行,但机率很低.这怎么办呢?当时的银行就想出来了,让政府通过他们向国民借钱,也就是发行战争债券等各种名目的国债,而银行不要出钱,只要代发行债券,就可从中拿高额利息(这种可以说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早期纸币,而当时的银行还只知道空手套白狼地拿这份高额利息,所以还只相当于政府的一个融资代理机构),到后来银行才开始慢慢发现做代理商还不如做产销一条龙赚得更多,接着就有了<贷1>中所写的罗家智取英国的货币定(议)价权的事.当掌握货币定(议)价权后,货币发行权也就板上定钉了.接下来就是政府向银行借钱(以国民税收抵押),银行借了钱.然后借得钱得打个借条啊,这样银行通过发行纸币(借条),向每个国民分发纸币(借条),政府借钱由国民分摊.然而有借就有息,这些拿着纸币(借条)的人就在不知情下通过纳税等方式由政府向银行还利息.现在所说的什么"铸币税"其实也是这种,只是这个是面向全世界收保护费的.
请理解上面所说政府向国民借钱和和政府向银行借钱的两者概念不同处,前者是政府通过降税和增加工农商经济优惠政策来还本付息(这还是种良性债务),而后者则是政府通过收税增税和多发纸币稀释国民财富来实现.(这是种恶性债务,等同高利贷,没有还清的可能)
还要说的是CHINA当时也有类似银行的机构,时间甚至更早于欧美,但当时这些机构没有走到欧美银行那一步,他们只到了"可支出"金库的水平,主要是民间借贷.而没想过要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了政府.要每个国民向你还利息.CHINA这些机构只是没有欧美银行这种冒险野心.其实这也说明要发展到争夺货币发行权的关键还是在人心,CHINA的是知足者长乐,而欧美银行走到今天是其无止尽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然.欧美银行如果跟CHINA一样停留在"可支出"金库内,我们或还生活在金银本位,甚至是金银币时代.当然世界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发达科技,因为现代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纸币发行对未来的透支(纸币超发使未来你子子孙孙的税收也要用来偿还银行的利息),使当时的财富(纸币数量)膨胀,投资的资本可以说是用之不完,但财富(纸币)的购买力却越往下,而现在整个世界大都由于这种发展的负作用而病倒一片.
楼上所说RMB的发行,不大对吧,不是有外汇占款发行RMB.改革开放后,由于外国资本涌入投资,而外国资本的外币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使用.要换成RMB,政府就必须多发货币以相同额度的RMB数量来兑换外国投资者手中的外币,让外国投资者投资方便.我国很大部分RMB就是以这种方式发行的,与此所产生的还有惊人的外储.RMB现在实际已被外币绑定,
到此打住,抱歉,说多了,而且还不全面,只因打字太累了,就随便写了点,真要写清,怕网络不答应啊.希望你看能明白.
以上纯属个人愚钝观点,不喜勿喷.
❿ 国外通过购买国债,银行家通过印刷货币怎么赚钱啊这钱不都是以物换物,那些银行家怎么赚的钱
首先,只有国家才可以印刷货币,或者委托银行印刷,个人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你说的银行家通过印刷货币赚钱,现在社会根本不存在。当然,假币除外。
其次,国内一样可以通过购买国债赚钱。国债是付利息的。
第三,银行家赚钱是通过低息吸纳资金,高息放贷,获取利息差价。还有很多通过钱生钱的方式。
只有钱生钱的方式是最好的赚钱最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