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业利润分类及特点 四个 对投资者的优缺点
1.营业利润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额)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
2.企业金融利润(投资利润)
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短期融资收益与有关费用的差额,反应企业长期投资、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
3.营业外利润
是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应企业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
4.利润总额
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效益、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⑵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投资收益吗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投资收益吗——包括。企业利润总额包括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⑶ 企业实现利润是投资者权益么
是的。股东(即投资者)投资公司就是为了使公司实现利润,获取收益。企业实现的利润就是投资者的权益。
⑷ 企业与企业之间利润怎么分配
(一)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确认目前,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采取向投资人支付股利(或利润)的形式以考核企业对投资人的经济责任,采取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形式以鼓励企业的不断发展,采取提取公益金的形式以鼓励职工多做贡献,以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然,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是处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定方面,利润分配的实质是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
因此,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利润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⑸ 企业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区别
1、企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你参考一下利润表就可以了,其他的项目不需要考虑。
⑹ 企业的利润是如何分配
1、弥补亏损后形成可供分配利润。五年尚未补足的年度亏损,可供分配利润= 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其它转入。
2、提取公积后形成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①法定盈余公积:净利补亏后的10%,可用于补亏、分利(补亏后不过 股票面值的6%)、投资。累计金额达到企业 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②法定公益金:当年净利的5—10%,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按 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使用。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3、 投资分红后形成未分配利润——分配投资报酬。当年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总额。
4、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分配在投资者间进行分配。
总之,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按规定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依照以下顺序进行税后分配: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6)企业利润与投资扩展阅读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
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⑺ 企业中有四种利润,有什么意义啊
利润1是收入-成本,称为毛利。主要看公司总体经营业务有多大利润空间。如果毛利较高,说明行业前景较好。公司有较大的空间抵销期间费用,盈利空间较大。
利润2是现金收入-成本,是收付实现制上的利润。主要看公司资金周转情况。如果公司经营收入增加,但商业信用增加幅度更大,有可能报表利润虽高,资金周转却不灵,拖累以后盈利。该利润2则揭示了公司实际已收现的获利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了解公司资金状况,并利于公司及时加强内部资金营运管理。
利润3是收入-可变成本,该利润主要用来进行生产决策使用。对于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只要利润3为正,公司接订单生产就对公司有利。因为不变成本无论是否生产,都会发生,无法改变。而利润3为正,则在不变成本的基础上,为公司多贡献了利润。
利润4是利润1+资产增值,该利润主要是以现值计价公司目前拥有的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1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为公司增加了新的资产。同时,公司账面上旧的资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值。利润4通过收入-成本实现的利润1和资产增值两方面加总,总体反映了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
⑻ 企业用净利润去投资别的公司,怎样做账,如何在利润表中反应出来
企业是用资产投资,例如可以用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投资。
借:长期投资
贷: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
在利润表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体现。
⑼ 企业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的关系是什么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5.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三)净利润
定义: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业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⑽ 企业税后利润投资和被投资单位的会计分录
收到被投资单位交来的利润,如果属于税后利润分配的,不交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