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市场化国债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市场化国债

发布时间: 2021-04-18 14:59:43

A. 长期国债是什么和普通的国债有什么区别

一、长期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宏观财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一般是10年或10年期以上的成为长期国债。最长的期限可达30年。
二、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本质区别是发行期限和发行对象的区别。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债发行的历史沿革说起,国债发行经历了非市场化发行和市场化发行时期,在国债的非市场化发行时期,每年国家发行国债,都要层层进行政治动员,甚至还要使用行政摊派的手段。在国债的发行完全市场化之后,人们看到的情况又是,每年的国债发行都引起银行储蓄大搬家,有相当多的人是拿着银行储蓄存单去买国债的。这种现象直接地表明了中国的国债发行是不规范的,是不符合国债性质的。因此现在国债的发行对象出现了较大变化。
1、由主要面向居民发行转为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
2、由发行与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转为发行与银行储蓄品种不同的债券 。
长期国债就是这样一个品种,期限在10年以上,这是银行储蓄品种中没有的,是国债发行有别于银行储蓄的品种。而这一品种,大多是面向居民个人发行。、
结论:也就是说,同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基本面向金融机构发行,而银行储蓄没有的品种,如长期国债主要面向居民发行。

B. 国债和 市场利率的关系

现在中国的存款市场利率一般与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基准存款利率挂钩,但有一定的幅度的上下浮动,主要现在中国的利率市场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所造成的。国债的利率对于存款市场利率有一个先行指标作用,体现了一个接近市场资金成本的利率。

C. 国债招标有哪些方式

国债招标发行,通常是指财政部在国债发行中,采用的一种发行方式。即财政部对发行的国债先进行招标,由国债承销商进行投标,随后由国债承销商通过证券交易所分销给投资者。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招标发行又可分为缴款期招标、价格招标、收益率招标三种形式,其中价格招标主要用于贴现国债的发行,收益率招标主要用于付息国债的发行。
应答时间:2020-12-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及意义

日本的利率自由化过程对其他国家的利率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其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先国债、后其他品种;(2)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3)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4)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

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正式批准:各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可以在持有一段时间后上市销售。经过17年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已放开全部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完全市场化。来了完成这一艰难而必要的金融自由化过程,日本大概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放开利率管制的第一步:国债交易利率和发行利率的自由化

日本经济在低利率水平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政策的支持下获得迅速发展。但是,1974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经济结构和资金供需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战后初期形成的以"四叠半"(意为狭窄)利率为主要特征的管制体系已不适应这种经济现状了。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选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最主要的需求者。培育和深化非间接金融中介市场的条件已初步具备。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再度发行赤字国债(第一次是1965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国债发行规模愈来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允许国债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2、放开利率管制第二步: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交易品种

在1978年4月,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在此以前,同业拆借适用于全体交易利率是基于拆出方和拆入方达成一致的统一利率,适用于全体交易参加者,并于交易的前一天予以明确确定),6月又允许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1个月以后)利率自由化。这样,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自由化首先实现了。

3、放开利率管理的第三步:交易品种小额化,将自由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

实现彻底的利率自由化是要最终放开对普通存货利率的管制,实现自由化,如何在已完成利率自由化的货币市场与普通存款市场之间实现对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日本政府采取的办法是通过逐渐降低已实现自由化利率交易品种的交易单位,逐步扩大范围,最后全部取消利率管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货币当局逐级降低了CD(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单位和减少了大额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额,逐步实现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过渡。

在存款利率逐步自由化的同时,货款利率自由化也在进行之中。由于城市银行以自由利率筹资比重的上升,如果贷款利率不随之调整,银行经营将难以为继。1989年1月,三菱银行引进一种短期优惠贷款利率,改变了先前在官定利率基础上加一个小幅利差决定贷款利率的做法,而改为在筹取资金的基础利率之上加百分之一形成贷款利率的做法。筹资的基础利率是在银行四种资金来源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得,这四种资金来源是:(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可转让存款;(4)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由于后两种是自由市场利率资金,所以,贷款资金利率已部分实现自由化。随着后两部分资金在总筹资中比重的增加,贷款利率的自由化程度也相应提高。

4、放开利率管制的第四步:

在上述基础上,日本实质上己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之后需要的只是一个法律形式的确认而已。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窗口指导"的实施;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同年10月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4年10月,利率完全自由化,至此日本利率自由化划上了-一个较完满的句号。

E. 国债市场的简介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一直在不断摸索和改革国债的发行方式。1991年,我国首次进行了以承购包销方式发行国债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国债一级市场机制开始形成。1993年,在承购包销方式的基础上,我国推出了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19家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的金融机构获准成为首批国债一级自营商。1994年,我国进行国债无纸化发行的尝试,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与结算网络系统,通过国债一级自营商承购包销的方式成功地发行了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国债。1995年,在无纸化发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进招标发行方式,以记账形式,由国债一级自营商采取基数包销、余额招标的方式成功地发行了一年期国债。1996年,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债市场的发展以全面走向市场化为基本特色,“发行市场化、品种多样化、券面无纸化、交易电脑化”的目标基本得到实现。同时,国债的二级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点面结合的格局,以证券交易所为点,以大量的柜台交易和场外电话交易为面。国债现货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价格也日益活跃,成为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