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投资额注水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投资额注水

发布时间: 2021-04-17 17:49:51

『壹』 不懂就问,常听电影票房注水,为什么要注水

电影发行商肯定是希望电影赚钱吧,那么要赚钱就要吸引观众来看。从观众的角度讲,在我没有看到你的电影之前,凭什么判断你这部电影是否值得我看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参考别人的行为,那就是别人都看的电影应该还不错,别人都看了就是票房高了。
所以,他们往票房注水之后,票房虚高,会让观众误以为电影质量不错,增加收入。

『贰』 《2011保障房资金漏洞达万亿 可能注水一半以上》最新txt全集下载

2011保障房资金漏洞达万亿 可能注水一半以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两会评论之三
2011保障房资金漏洞达万亿 可能注水一半以上
2011-2-26 每日经济新闻
保障房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抓手,目标是让中国房地产回到市场与保障的双轨制上。
2月24日,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级政府签订了今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比去年的保障性住房开工量590万套大增72%。
政府用强硬的行政手段传递出建设保障房的决心,仅有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资金、有土地、有监管机制。
保障房的本质是政府补贴低收入阶层住房难,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据测算,共需投资约1.4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0。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构成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地方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央财政补贴以及地方财政的机动财力、。去年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10%即2700亿元,不容忽视的是,去年是我国土地出让金疯狂上升的年份,同比增幅高达70.4%,如果……
有问题再找我

『叁』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由于该油田是一个大型新建项目,其全部投资包括:勘探投资、开发投资、地面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等。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a)勘探投资:该油田从1988年到1993年累计发生勘探投资9210万元,其中:探井投资为4140万元,二维、三维地震投资3486万元,勘探装备以及其他费用为1584万元。

(b)开发工程投资:新钻开发井440口,开发井平均井深832m,总进尺36.61×104m,钻井成本为1000元/m。根据预测分析和计算,开发井总投资为3.661亿元。

(c)地面建设工程投资:总投资为3.7434亿元。其中:油气集输工程投资1.8567万元;注水注气工程投资650万元;供排水及消防工程投资2924万元;供电工程投资8836万元;机修工程投资601万元;交通运输工程投资3227万元;矿区建设工程投资2629万元。

(d)其他费用:该项目土地购置费需499万元。

(e)基本预备费:为工程费的12%,该项目为8130万元。

(f)价差预备费:以工程费用为计算基础,建设期物价年上涨率为6%,经计算,该项目价差预备费为6588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石油部门勘探开发行业取零税率。

3.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在投产当年根据其生产负荷投入,满负荷时为4620万元。详见附表9-1-2。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新建项目必须将项目建成后所需的30%辅底流动资金列入投资计划,否则,国家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所以,该项目流动资金30%为自筹资金,70%向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10.98%,投产第一年投入,按全年付息,利息进入财务费用。

4.资金筹措与建设期利息

根据新财会制度规定,企业在设立时必须有法定资本金,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限额。该项目资本金按固定投资的30%考虑,其余70%申请银行贷款,年利率为9.9%。

由于该油田为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即边投入边产出,因此,利息直接进入财务费用,不计入总投资中。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详见附表9-1-3。

5.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98 471+4620=103 091(万元)

『肆』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是什么

在采油过程中,仅利用地层天然能量进行采油,称为“一次采油”。一次采油也被称为“能量衰竭法采油”,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大部分油气仍残留在油层中。为保持和提高地层能量,提高地层中油气采收率,人们采用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向油层注水,保持或提高地层能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采油方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已工业化应用。苏联于1946年第一次在杜依玛兹油田采用早期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开发方法。在这期间注水开发的油田越来越多。1936年美国采用注水开发的区块只有846个,到1970年就发展到9000个以上。我国最早大量注水的油田是克拉玛依油田,现各主要油田都采用了注水开发方式。因此,注水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油田开发的主要手段。

一、油田注水时间的选择

(一)不同时间注水油田开发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油田,在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注水,对油田开发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开发结果也有较大的差异。

1.早期注水

早期注水的特点是在地层压力还没有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由于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油层内不脱气,原油性质较好。注水以后,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油层内只是油、水两相流动,其渗流特征可由油水两相渗透率曲线所反映。

早期注水可以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油井有较高的产能,有利于保持较长的自喷开采期。由于生产压差调整余地大,有利于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和实现较长的稳产期。但这种注水方式使油田投产初期注水工程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所以,早期注水方式不是对所有油田都是经济合理的,尤其对原始地层压力较高而饱和压力较低的油田更是如此。

2.晚期注水

油田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在没有能量补给的情况下,地层压力逐渐降到饱和压力以下,原油中的溶解气析出,油藏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导致地下原油黏度增加,采油指数下降,产油量下降,气油比上升。如我国某油田,在地层压力降到饱和压力以下后,气油比由77m3/t上升到157m3/t,平均单井日产油由10t左右下降到2t左右。

在溶解气驱之后注水,称晚期注水,在美国称“二次采油”。注水后,地层压力回升,但一般只是在低水平上保持稳定。由于大量溶解气已跑掉,在压力恢复后,也只有少量游离气重新溶解到原油中,溶解气油比不可能恢复到原始值。因此,注水以后,采油指数不会有大的提高。由于油层中残留有残余气或游离气,注水后可能形成油、水两相或油、气、水三相流动,渗流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方式的油田产量不可能保持稳产,自喷开采期短,对原油黏度和含蜡量较高的油田,还将由于脱气使原油具有结构力学性质,渗流条件更加恶化。

晚期注水方式初期生产投资少,原油成本低。原油性质较好、面积不大且天然能量比较充足的中、小油田可以考虑采用。

3.中期注水

中期注水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即投产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低于饱和压力后,在气油比上升至最大值之前注水。此时油层中将由油、气两相流动变为油、气、水三相流动。随着注水恢复压力,可以有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地层压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但仍然低于饱和压力。在地层压力稳定条件下,形成水驱混气油驱动方式。据室内模拟和国外文献介绍,如果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15%以内,此时从原油中析出的气体尚未形成连续相,这部分气体有一定驱油的作用,并由于油—气间的界面张力远比油—水界面、油—岩石界面的张力小,因而部分气泡位于油膜和岩石颗粒表面之间。这对亲油岩石来说,可破坏岩石颗粒表面的连续油膜,有助于提高最终采收率。

另一种情形就是通过注水逐步将地层压力恢复到饱和压力以上。此时,脱出的游离气可以重新溶解到原油中,但天然气组分的相态变化是不可逆过程。当提高压力时,脱出的游离气重新完全溶解所需的压力为溶解压力。显然,溶解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此外,在利用天然能量开采阶段,部分溶解气逸出。因此,即使地层压力恢复到饱和压力以上,溶解气油比和原油性质都不可能恢复到初始情况,产能也将低于初始值。在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条件下,如将井底流压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尽管采油指数较低,但由于采油井的生产压差大幅度提高,仍可使油井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长的稳产期。

中期注水的特点是初期投资少,经济效益好,也可能保持较长稳产期,并不影响最终采收率。地饱压差较大、天然能量相对较大的油田比较适用于中期注水。

(二)选择注水时机应考虑的因素

1.油田天然能量的大小

要确定油田合理的注水时间,就要研究油田天然能量的大小,研究这些能量在开发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总的原则是:在满足油田开发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尽可能减少人工能量的补充。如有的油田边水很活跃,边水驱动能满足油田开发的要求,就没有必要采用人工注水的方法开发;有的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相差很大,有较大的弹性能量,也就没有必要采用早期注水。

2.油田的大小和对油田产量的要求

不同油田由于自然条件和所处位置的不同,对油田开发方针和产量也是不同的。小油田,由于储量少、产量不高,一般要求高速开采,不一定追求稳产期,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调早期注水。大油田,对国家原油产量的增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及其他部门的布局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大油田投入开发后,产油量逐步稳定上升,在油田达到最高产量后,还要尽可能地保持较长时间的稳产,不允许油田产量出现较大的波动。要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一般要求进行早期注水。如前苏联第二巴库油田大部分是采用早期注水开发。20世纪70年代以后投入开发的西西伯利亚油区的一些大油田也是采用早期注水开发的。如萨马特洛尔油田,1969年4月投入开发,同年10月就开始注水,当年采油140×104t,到1975年产量达到8700×104t,1976年采油速度就达到2%,1980年产量为1.52×108t,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

3.油田的开采特点和开采方式

自喷开采的油田,就要求注水时间相对早一些,压力保持的水平相对高一些。原油黏度高、油层非均质性严重、自喷很困难、只能采用机械方式采油的油田,地层压力就没有必要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不一定采用早期注水开发。原始油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高于1.3以上的油田,即使自喷开采,保持压力的界限也可以比原始压力低,因此注水时间也可以推迟。

总之,注水时间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既要考虑到油田开发初期的效果,又要考虑到油田中后期的效果,必须在开发方案中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在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注水时间,可以减少初期投资,缩短投资回收期,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油田注水方式

油田注水方式是指注水井在油田上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采油井间的排列关系。

采用人工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之间、注水井之间、油井与注水井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相互干扰。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油层性质和构造条件,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进行合理的配产配注。这是油田注水开发中最突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油田注水方式可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四种,油田应结合地质条件、流动特征以及开发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注水方式。

(一)边缘注水

边缘注水的条件是:油田面积不大,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油层流动系数(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原油黏度)较高。特别是钻注水井的边缘地区要有较高的吸水能力,能保证压力的有效传递,使油田内部能收到良好的注水效果。边缘注水根据油水过渡带的油层情况又可分为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缘内注水三种。

1.缘外注水

缘外注水又称边外注水。这种注水方式要求含水区内渗透率较高,注水井一般与等高线平行,分布在外油水边界以外,如图6-8所示。它的优点是相当于将供给边线移近到油藏开发区,可保持或提高新供给边线的压力。

世界上用这种注水方式开发比较成功的油田,如前苏联的巴夫雷油田,面积为80km2左右,平均有效渗透率为0.6μm2,油层比较均匀而稳定,边水活跃。采用边外注水后,油层平均压力稳定在13.73~15.70MPa之间。在注水后的5年内,石油日产量基本稳定,年采油速度为可采储量的6%左右。我国老君庙油田,面积较小,并有边水存在,在开发初期,L油层和M油层均采用缘外注水方式。

2.缘上注水

当油田在油水外缘以外的区域渗透性差时,不宜缘外注水,而将注水井部署在油水外缘上或在油藏以内距油水外缘不远的地方,即缘上注水,如图6-9所示。

图6-8缘外注水

图6-13面积注水

什么样的油田,选用什么样的面积注水,并无固定的格式。一般说来,油层连通性不好,而又要加速开采,这时注水井就应该多,可采用四点法或反九点法;反之则采用七点法井网开采。在油田开发初期,注水井应少些,到了晚期,注水井数就应适当增多。面积注水方式适用的条件如下:

(1)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用切割注水不能控制注入水,不能逐排地影响生产井。

(2)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切割注水时注水推进的阻力大,采油速度低。

(3)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

(4)适用于油田后期的强化开采以提高采收率。

(5)油层具备切割注水或其他注水方式,但要求达到更高的采油速度时也可用面积注水方式。

与切割注水相比,面积注水方式对油层分布适应性要广些,采油速度要高些,但切割注水方式调整的灵活性要大些。

(四)点状注水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地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他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形式。

『伍』 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

GDP数据注水造假 假数据怎么来的?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对于领导们来说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是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投资这块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过去年度数据里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GDP值,可想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连项目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
在主要造假方法中,一种是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香港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等其他外币,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还有就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或者有专门中介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
维系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与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如果净出口数据不理想,将严重拖累整体增长。假出口除了粉饰数据、假造政绩外,出口企业还能骗取出口退税、获取灰色收入。

出口数据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另外,进出口数据造假可以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GDP增长,财政收入需要跟上增长,而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造假,主要从税收入手。最省事的是征收“过头税”。即预收一年或者几年的税款,或者利用各类名目加重当年的税收。这种手段被广为应用,此前也多次曝光。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税收空转”达到虚增财政收入的目的。

『陆』 哪个地方政府造假有财政收入注水

在年初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一些地方纷纷选择主动曝光自己之前对核心数据的造假行为。这让持续多年的GDP数据造假疑云与财政收入“注水”现象大白于天下。

从官方媒体报道看,辽宁、内蒙古、天津滨海新区等地都已经先后自曝家丑,承认GDP、财政收入等地方核心数据指标存在水分。其中天津滨海新区对2016年GDP的挤水幅度高达33%。

不同于GDP的注水,财政收入的增长有硬性要求,特别是做预算的时候,会下达一个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必须要完成,若是实际当中完不成的话,就有可能空转。因为财政收入有空转虚增的,所以支出的时候也会掺杂一部分支出的‘水分’,特别是在一些非税收入高的地区。”

而对于虚增财政收入,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也时有发现。2017年12月审计署发布称,云南省澄江县、湖南省望城区、吉林省白山市及所辖6个县、重庆巴南区等总计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柒』 各省注水GDP数据是怎么来的

假数据怎么来的?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是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目前,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应该超过55%。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就估计中国实际GDP较官方数字被低估了30%,原因之一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商户在个人消费中并不开具发票。国家还规定,月营业额不足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税,这样就更难统计了。

共享经济也存在难以统计的问题,传统的生产统计以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主要调查对象,但共享经济、共享住房、共享汽车、共享车位、共享图书,参与者大多是居民个人,因此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很难完整采集到相应的生产数据。

『捌』 什么是注水嫌疑股

做假帐

『玖』 成本估算

根据该油田原油成本资料分析和新的财税制度,采取分项计算成本的方法。

1.基础数据(“有项目”)

(a)折旧费:根据工程类别分类估算折旧费。

油气工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第3版)

具体估算详见附表9-4-4。

(b)注水注气费用:按注水能力计算。注水成本为3.54元/m3,其中“无项目”时,注水能力为1260m3/d,年注水费用为147.2万元;“有项目”时注水能力为2185m3/d,年注水费用为255.3万元。

(c)井下作业费:根据该油田井下作业费资料综合测算,每口油水井每年作业费用按3.57万元计算。

(d)测井试井费:根据以往成本综合测算,每口油水井每年1.61万元。

(e)修理费用:各项目修理费用均按油水井井数每口井0.56万元计算。

(f)生产工人工资:原有生产人员150人,改扩建后新增人员100人。每人每年平均工资额按1万元计。

(g)提取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h)管理费用:包括摊销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其他管理费。其中: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见附表9-4-5。矿产资源补偿费=销售收入×1%。

其他管理费按每人每年8000元计算。

(i)财务费用:在生产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进入财务费用。

(j)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0.5%计算。

(k)其余八项费用均按吨油成本计算,并按1.3比例系数上调,见表9-4-1。

表9-21 吨油成本表

2.成本估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成本估算结果最高年份成本和费用为11450万元,经营成本费用为5397万元。平均单位成本为625.26元/t。详见附表9-4-6-(1)。“无项目”成本估算详见附表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