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❷ 急求2007年台湾在广西的投资额等数据
桂林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热土 2007年08月25日12:56
新华网南宁8月25日电(记者杜健)拥有“甲天下山水”的桂林市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一批由台资企业打造的旅游品牌,正推动桂林旅游产业向更高层面发展。
广西桂林市副市长陈建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桂林注册的台资企业有350多家,实际使用资金8亿多美元,涉及旅游、商贸物流、农业、电子机械、房地产等领域,其中以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发展业绩最为突出。
在桂林旅游市场所有4A级景区中,台资企业占到50%左右,3A景点中台资企业占40%以上。
记者从桂林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了解到,桂林已成为最受台湾民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来桂林旅游的台湾游客超过40万人次。
桂林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江文豪说,多年来,台商投资的旅游项目在桂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方有的已开始追加投资,有的正在计划增加投资、扩大规模。
“除了青山绿水,桂林在承接台商产业转移上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前来投资的台商将会越来越多。”陈建军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在桂林新注册的台资企业有8家,合同金额58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14.5万美元。
❸ 2011台湾与大陆贸易占台湾贸易总额的多少
一、两地贸易
2011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1%,占大陆对外贸易额的4.4%。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51.1亿美元,同比上升18.3%;自台湾进口为1249.2亿美元,同比上升7.9%。
2011年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35.0亿美元,环比上升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7.6亿美元,环比下降3.8%;自台湾进口为107.3亿美元,环比上升1.7%。
二、吸收台资
2011年1-12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639个,同比下降14.10%,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1.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1%。2011年12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63个,环比上升1.9%,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3亿美元,环比上升27.8%。截至2011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772个,实际利用台资542.0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我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6%。
❹ 在中国大陆台商最集中的地区在哪
在中国大陆台商最集中的地区:1.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作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自一九九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后,累计吸引台企三千二百家,投资总额超过二百九十亿美元。成立于一九九八年的昆山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是经国台办特批,大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县级台协会,现有台商会员近一千二百家。 2.广东省东莞市:毗邻港澳,地处广深高速中心——东莞,一个面积两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广东城市却聚集着全大陆十分之一的台资企业。从首家台企1985年落脚以来,台商投资东莞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近年更形成高峰期。目前,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东东莞拥有台资企业近5000家,约占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的1/10,累计合同投资金额达48.5亿美元,占广东台企的1/3。 3.福建省厦门市
❺ 台湾目前的经济总量会超过大陆长三角地区吗
你不只应该算台湾的部分,还应该算台湾在大陆的部分
---------------------------------------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加总赴大陆投资台商1000大企业的2004年整体营收共计7336亿人民币,
约合新台币3兆800多亿元,
几乎是台湾国内生产毛额(GDP)的1/4,和上海去年的GDP差不多,
显见大陆台商的实力称得上“富可敌国”。
本次营收排行调查的榜首,是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属鸿海集团,
营收是人民币716亿元,第2、3、4、5名分别为达丰(上海)(广达投资)、
达功(上海)电脑(广达投资)、福建捷联电子(冠捷投资)、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明基投资)。
在1000大排名中,前15名都是电子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营收自然居前;
而第1000名是南通嘉宏塑胶,隶属台聚集团,营收也有人民币4100万元。
对照大陆台商制造业1000大和台湾地区制造业1000大可以发碧,
两岸都由鸿海拔得头筹,且有8家企业同时进入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前20大,
重叠性高,另外,由于法令未开放的关系,
台积电和联电两家台湾地区的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大陆台商制造业1000大的榜中。
这份由中时报系、工商时报企划制作,
委托中华征信所调查的“大陆台商1000大”,历经10个月的调查、确认后,
终于出炉,这是第一份针对大陆台商最广泛性的排名调查,
也是两岸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大陆台商实力的大调查,
让大陆台商的整体实力,有了一次清楚而完整的呈现。
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陆台商的整体实力果然惊人,但这样的数据可能还低估了台商实力。
中华征信所行销客服部总编辑刘任就表示,两岸分工,
普遍还是台湾接单、大陆出口,在营收和利润方面,
很多大陆台商隐藏实力,零件由母公司支应,
产值只有计算组装、加工的部分,显示有些台商的真实实力,
无法反映在财报数据上。
其次,还有更多未上市、独资的台商,隐藏在各个角落默默赚钱。
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明智就估计,台湾不少上市公司,
营收不过新台币5亿,以这样的标准,
单单在深圳,超过这个规模的台商,应该就有上千家。
❻ 角美台商投资区的产业优势
漳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最早开发的外向型工业区之一。已培育形成电子光电、汽车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加工、纸制品五大产业体系。2011年底,全区已有工业企业869家,投资总额637.5亿元,拥有台资企业157家,总投资30亿美元。2011年仅台资企业规模工业产值达259.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3%;实现税收13.7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80%。台湾岛内已有台塑、统一、泰山、灿坤、长春化工和福贞六大上市企业集团在区内发展良好,台资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❼ 泉州台商投资区是什么级别
泉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东面,泉州环湾城市中心区域,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东起惠安七一围垦区,西至洛阳江。
南临泉州湾,北靠沈海高速公路,涵盖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4个乡镇和惠南工业区(省级开发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7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87万人。
辖区内拥有海岸线24公里,洛阳江岸线21公里,河流总长度24.5公里,水域面积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81.95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
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至秀涂25公里海岸带、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百崎回族乡、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湿地面积6300亩的洛阳江红树林等等。
北部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
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7)台商投资额扩展阅读:
优势
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1、区位优势。投资区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西靠洛阳江,南临泉州湾,中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拥有海岸线24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2、城市依托。投资区规划及控制范围已列入了2009年5月福建省建设厅审查通过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范围,可以充分借助中心城市的延伸和辐射,承接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教育、经贸、文化和金融服务等。
3、交通完善。投资区北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
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
4、人才保障。泉州地区拥有国立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南理工学院、泉州泰山航海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电力学院、陶瓷学院等多所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院校,且设有七个博士后工作站,为投资区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产业基础。泉州已初步形成了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成效显著。
❽ 台湾跟大陆近几年贸易数据去哪里找急!!!
2011年1-10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331.2亿美元,同比上升12.2%,占大陆对外贸易额的4.5%。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94.8亿美元,同比上升24.3%;自台湾进口为1036.4亿美元,同比上升9.1%。
2011年10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22.2亿美元,环比下降13.4%。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7.2亿美元,环比下降11.7%;自台湾进口为95.0亿美元,环比下降13.9%。
二、吸收台资
2011年1-10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118个,同比下降10.4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7亿美元,同比下降11.0%。2011年10月,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88个,环比下降12.1%,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3亿美元,环比下降38.1%。截至2011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5251个,实际利用台资537.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我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7%。
❾ 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发展成绩
漳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最早开发的外向型工业区之一,投资区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据官网和网易新闻显示 ,投资区实施重点项目140个,总投资559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十亿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52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创产值可新增700亿元。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的福建省最大不锈钢生产项目 ——福欣特钢、总投资100亿元的联盛纸业和圣莉雅壁纸、统实包装、阿斯福特等7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全部投产。
据官网显示,投资区已培育形成电子光电、汽车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加工、纸制品五大产业体系。2011年底,全区已有工业企业869家,投资总额637.5亿元,拥有台资企业157家,总投资30亿美元。2011年仅台资企业规模工业产值达259.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3%;实现税收13.7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80%。台湾岛内已有台塑、统一、泰山、灿坤、长春化工和福贞六大上市企业集团在区内发展良好,台资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1年,漳州台商投资区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按照“主动对接,深度融合,环湾延伸,同城发展”的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加大策划运作力度。2011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比增42.5%;工业总产值356亿元,比增15.4%;规模工业产值350.44亿元,比增15.4%;完成财政总收入17.13亿元,比增27.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19亿元,比增17.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比增10.6%;出口总值9.3亿美元,比增10.7%;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比增21.4%。与此同时,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截止2012年6月末,全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18家,比2011年同期增加13家,比增12.4%;上半年新增13家规模工业企业在下半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下半年可新增10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预计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可达130家,工业产值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共接洽项目27个,投资总额203.13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20个,投资总额200.5亿元;新签约项目7个,投资额均超过上亿元,投资总额11.76亿元。全区已培育形成电子光电、汽车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加工、纸制品等五大产业体系,正着手规划建设福景工业新区、龙江现代服务产业园(奥特莱斯)、社头高新技术产业园、龙池创意产业园、龙池港口物流园、旅游休闲居住产业园等6个产业园区。
2015年漳州台商投资区地区生产总值207.5197亿元(居漳州市辖区第2,仅次于芗城区),比增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0307亿元,比增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5.2665亿元,比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46.4647亿元比增31.3%;房地产开发投资43.188亿元,比增-3.3%;商品房销售面积38.2823万平方米,比增-40.6%;公共财政总收入25.2267亿元,比增3.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0563亿元,比增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48亿元,比增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