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投资额不给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投资额不给

发布时间: 2021-04-15 19:57:26

① 已知投资总额及利润,己知甲方投资金额,乙方投资金额不清。利润平分。能求出乙方投资的数目吗

通常情况下,知道投资总额,甲乙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额所占比例享受利润,按照这个思路 是可以简单的认为:利润平分,那么投资额也是评分的;
但是一个项目的运营还有需要的其他各种资源和要素,这些内容都考虑进去的话,尽管投入资金一样,股权占比与利润分红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而且投资额相同的情况下,有时股权一定的情况下,收益还可以另外进行私下的商定,所以仅依靠分红的比例进地简单的进行计算是不严谨的。

② 投资额怎么算

  1. 逐项测算法.逐项测算法就是对构成投资额基本内容的各个项目先逐项测算其数额,然后进行汇总来预测投资额的一种方法.

  2.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根据同类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和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来估算投资额的一种方法.生产能力是指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达到的产量.可以用下列公式预测投资额:

    拟建项目投资总额 =同类企业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拟建项目生产能力

  3. 装置能力指数法.装置能力指数法是根据有关项目的装置能力和装置能力指数来预测项目投资额的一种方法.装置能力是指以封闭型的生产设备为主体所构成的投资项目的生产能力.装置能力和投资额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式中,Y2——拟建项目投资额; Y1——类似项目投资额;X2——拟建项目装置能力; X1——类似项目装置能力; t——装置能力指数; a——新老项目之间的调整系数.

公式中的装置能力指数,根据经验来取.

③ 原始投资额不同,为什么不能用净现值法

用净现值法没有这个规定,净现值法作为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可行的技术分析方法,只要判断出净现值流量是正值,就表示投资可行。
你所说的“原始投资相同,计算期相同”,估计可能是需要判断两项投资的优劣,而不是判断一项投资是不是可行。
如果用净现值法来判断两项投资的优劣,就需要要求“原始投资相同,计算期相同”了。因为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一项投资,投资额1个亿,投资期三年,最终现金净流量100万元,另一项投资投资额1000万,投资期也是三年最终现金净流量也是100万元,你说哪一个更好一些?当然是第二种投资,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要比较两项投资,都是用现值指数法或者内含报酬率法。

④ 投资额大于立项金额能办理工程结算吗

实际投资额大于立项批复金额是正常的,因为立项手续只是个理论性的手续,他主要是在前期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可研报告上的内容和数字一般都是经过估算的来的。项目立项后,才能依次进行招标、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等环节,这时的数字才是经过精确计算,相对准确的,这时的数字就已经和立项手续中的数字不相符了。然后,你开始施工,施工过程是一个很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在不断变化,比如人工、材料、设备、税费等费用都有可能变动,与立项手续中的数字就更对不上了。
虽然允许存在差异,但是有个条件,一般上下浮动不要超过10%。如果你的项目报批投资1000万,实际投了1100万元,这个完全正常。如果你的项目立项批复投资1000万,结果你投了10000万,那就是典型的批小建大违规行为了。

⑤ 预算投资额小于五十万是不是就不用立项

在立项管理方面没有这样的规定。

因为立项是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审查把关,立项文件是项目管理诸多手续中的一环,不是放在家里自己看的,去办理其他手续可能都能用到。
比如该项目需要占地,那么申请办理土地手续之前,就需要提交项目立项手续,因为国土部门不可能把土地供给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再比如该项目需要到银行融资贷款,申请办理贷款时,也是要提交立项手续的,因为银行不可能把资金放给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

⑥ 一个企业的投资总额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吗或者是年投资额,不是资产总额

不能再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可以在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中体现。

⑦ 企业对投资者的投资额有限制吗能具体说说这方面的知识吗

一般来说是有的
别人给你投资是要用股份来换的

而融资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

直接融资有发行股票,债券

间接融资一般是通过银行渠道来进行

⑧ 为什么公布直接投资总额,不公布间接投资额

公布直接投资总额不公布间接投资工作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遐想。

⑨ 招标公告里面的投资额是不是就是控制价

这是不可能的,本身投标价超过招标公告的投资额就会被视为无效文件了怎么还会中标,所以没有这个说法。

⑩ 投资总额是什么意思

投资总额是外商投资企业法中的特有概念,在内资企业中并不存在投资总额的概念。在组成上,投资总额实际上包括投资者缴付或认缴的注册资本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借款。这与现在很多项目公司最低自有资金的限制存在相似之处。
投资总额的概念出现的历史原因在于对外开放之初,所谓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质还是项目公司意义上的企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而是为了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而在有效期限内存在的企业。国家在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时,就批准了该外商投资企业的规模,这个规模就是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
在对外资的实际监管中投资总额具有四方面意义,第一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第二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免税进口自用设备的额度,第三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贷款的额度,第四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权限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