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股权投资规模发展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股权投资规模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4-10 08:34:28

① 怎么看待国内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从90年代萌芽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余年,活跃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的天使、VC和PE机构已超过万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多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前瞻《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尽管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又延续了上一年的活跃趋势,呈现出勃勃生机。另外,在募集和投资方面,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数量和投资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依据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2015年股权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是互联网、电信、IP和金融行业。

② 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股权投资还处于发展成熟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竞争力比较大,也正是说明了好多金融人士很看好这行。

股权投资,就是有些上市公司投资了其他一些公司的股权,由于被投资的这些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其股权的价值可能出现大幅度提升,因此上市公司的价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样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是被称为股权投资概念股。

被投资公司股权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1. 被投资公司上市;

2. 是被投资公司经资产重组;

3. 是被投资公司由于一些不可替代的原因导致价值发生巨大变化,如资源涨价等。

③ 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前景大家觉得怎样

自2004年开始,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收益率(IRR)长期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逐渐深入,预计私募股权投资类产品在未来5年仍将保持较高复合增长率和利润率,私募股权领域依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优质投资类别。
据《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从全国“大资管”的格局来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正处于迅速扩张期。从2012年至2015年,我国资管市场管理资本总规模从27万亿元增至93万亿元,同比增速55%。预计到2020年,我国资管市场管理资本总规模可达174万亿元。
在此环境下,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前景十分看好。

④ 股权投资的前景如何,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吗

股权投资(Equity Investment),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改进完善交易所市场制度和开创建设场外资本市场体系的双重任务。而对于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方向, 我们要特别关注股权市场的发展:股权投资者可能成为未来最大赢家。

⑤ 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前景大家觉得怎样

前景不错。据《中国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前瞻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4554家,已备案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36614只。但绝大多数私募基金规模有限,0-20亿元的管理规模达到91.54%。
除此外,私募基金的类别集中,多数为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两者占比高达91%,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极少。这导致私募基金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作用不明显,未能起到积极贡献。
整体来说,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目前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商业模式、业务规则等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行业发展健康有序。

⑥ 私募股权的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国际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1946~1981年的初PE时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
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
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年)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
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变迁轨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市场背景和特点。
一、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形成全新投资概念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标志着私募股权投资的模式开始进入中国,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投资概念。首批成立的主要还是外资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以风险投资(VC)模式为主,受当时全球IT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外资对中国的IT业的发展较为认可,投资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IT行业。但是由于2001年开始的互联网危机,人们开始对IT行业的过热发展开始进行重新审视,国内的IT风险投资受到重创,这批最早进入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大多没有存活下来。
与之相应的是当时我国股票市场不完善,发起人股份不能流通,投资退出渠道存在障碍,这些都成为制约这个阶段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因素。2002年尚福林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2004年着手开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之一,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一直到2006年10月9日,“G”股标识正式告别沪深股市,股市也就真正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股票市场才开始步入正轨。终结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流通时代。
二、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内资股权基金迅猛发展
从A股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使得A股成为国内公司青睐的上市平台,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畅通,而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在A股上市中具有本土优势,使得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二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在2006年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国家外管局对外币的兑换作出了限制,海外上市企业在海外融资后存在着货币贬值的风险,外资基金发展受到限制; 三是政策对外资基金的限制。政府和市场都有着顾虑,以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辛苦创立的优秀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控制,2006年8月由商务部牵头,六部委联合发布十号文《关于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核心的思想就是限制内资企业在海外上市,这对于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来说是当头一棒,外资基金自此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这短短的三年时间,国内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外资基金发展受到抑制,给内资股权投资基金腾出了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是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春天,大量的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出现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基金规模逐渐放大。在该阶段,市场整体入股价格在6-10倍市盈率,略微高于国际水平。
三、行业发展过热甚至疯狂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级市场持续高温,市场整体的价格在10倍市盈率以上,甚至出现了以20倍市盈率入股的项目,这在国外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市场的疯狂程度,远远偏离了市场理性。该阶段的非理性发展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第一,二级市场的关联效应。二级市场作为股权投资基金的下游,其发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级市场的价格,2009年下半年随着金融风暴的渐渐平息,我国的股票市场也开始有所复苏,虽然大盘整体水平不高,但是IPO行情很好,在发行价格和发行速度方面都十分有吸引力,加速了一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渡过金融危机,国家推出并逐步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市场上钱太多了,企业贷款环境非常宽松,大量的产业资本不是投向实业,而是投向了股票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既抬高了股票市场的价格,又推高了股权投资市场行情。
第三,证监会两大政策出台。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和创业板的推出,促进了市场化进程,单独来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两者在同一时段推出却给市场带来了太大的波动。在实行上市窗口指导发行价政策阶段,30倍PE是上市公司不能越过的红线,优秀的企业也只能以28、29倍的市盈率进行融资。创业板的概念早在2000年就提出,经历了十年的漫长等待终于成为现实。这两者就像是弹簧,被压制了多年后突然放开,市场会有报复性反弹,而两者一起放开,叠加效应使反弹的幅度更大。
2010年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就有超过十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简单点看这相当于投资需要100年时间才能够收回,在发达市场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二级市场的火爆行情点燃了一级市场的赚钱欲望,拉升了股权投资市场的价格。
在这个阶段,几乎每周都有新的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内资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快速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放大。市场上的赚钱效应使得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也参与其中,搞了不少产业基金。但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限制企业海外上市的政策没有任何松动,外资基金在中国市场上持续低迷、沉沦。

⑦ 股权投资未来能有好的发展吗为什么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成熟,各种金融手段进一步增多,大量第一代创业人退休,中国很有可能逐步迎来杠杆收购时代,但那可能是在5年甚至10年以后,现在还不是主流。当前的主流模式是产业整合。未来私募股权机构可以帮助产业龙头整合整个产业链,让其变成区域性龙头,甚至中国龙头、国际龙头。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当前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方面仍然比较偏重固定收益类资产,而股权投资是经济转型、去杠杆背景下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并获得超额回报的选择,应该引起高净值投资者的重视,可以适当加大一些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去做更多的中长期投资。

⑧ 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我国股权投资发展有哪些轨迹

一,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 。 从投资方式角度看,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2012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将面临巨大的退出及回报压力。中国VC/PE行业将步入深度调整期,行业“洗牌”将加速,未达到预期收益的PE机构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募资、投资均面临挑战,甚至遭遇市场淘汰。而专业水平高、已提前完成募资的成熟机构将更好应对行业调整,投资策略、竞争格局都将面临改变。
二,我国股权投资发展有哪些轨迹?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变迁轨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形成全新投资概念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标志着私募股权投资的模式开始进入中国,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投资概念。首批成立的主要还是外资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以风险投资(VC)模式为主,受当时全球IT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2002年尚福林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2004年着手开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之一,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一直到2006年10月9日,“G”股标识正式告别沪深股市,股市也就真正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股票市场才开始步入正轨。终结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流通时代。
(二)、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内资股权基金迅猛发展
从A股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一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使得A股成为国内公司青睐的上市平台,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畅通,而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在A股上市中具有本土优势,使得内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二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三是政策对外资基金的限制。2006年8月由商务部牵头,六部委联合发布十号文《关于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核心的思想就是限制内资企业在海外上市,这对于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来说是当头一棒,外资基金自此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行业发展过热甚至疯狂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级市场持续高温,市场整体的价格在10倍市盈率以上,甚至出现了以20倍市盈率入股的项目,这在国外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市场的疯狂程度,远远偏离了市场理性。2010年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就有超过十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简单点看这相当于现在的投资需要100年时间才能够收回,在发达市场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二级市场的火爆行情点燃了一级市场的赚钱欲望,拉升了股权投资市场的价格。
在这个阶段,几乎每周都有新的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内资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快速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放大。

⑨ 长期股权投资的发展过程

近几年来开宠物行业的发展速度挺快的的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宠物多了,宠物消费也是逐步的提升了不少啊,你喜欢宠物的话开家宠物店是挺赚钱的,宠物行业正在中国市场中迅速崛起,在你的小区开个店面就可以了需要的成本不是很高的,前期开店的没什么经验,建议你加盟个宠物店是比较合适的,派多格已经有了500家的店看了,积攒了丰厚的开店的经验,分享给你的我的一个同事的老婆在家没事干就开了家宠物店加盟的派多格,现在的小店月收入2万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