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购买国债的问题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购买国债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4-08 21:08:18

A. 股市购买国债问题

1,委托手续费
上海1元,异地3元
投资者交证券
,债券佣金
成交金额3‰,起点5.00元
投资者交证券商
.
2,可以卖出.
3,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国债利息款项后,将其划入各证券商的清算备付金帐户,并由证券商将付息资金及时划入各投资者的资金帐户.
4,没有,交易单位为“手”,1000元面额=1手

B. 购买国债的问题

这个无须问,肯定是存定期划算。到期收益率只有一个百分点,而存一年定期是2.25%,你说呢?而且这个收益率应该是错的,你现在买需要支付现价:104.08元,还有应计利息:2.28元。到期后你只能拿到:105.32元;即国债面值100元本金,以及两年的利息:5.32元。实际收益应该是亏损。为什么这么高的价格?只要有人卖,有人买,成交后就是这个价格,没人知道买方怎么想。

C. 关于现在买国债的一些问题。。。

肯定合适,一般普通老百姓的闲钱就是存银行定期,而2008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发行2008年第三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5.17%。而同期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4.77%;显然买储蓄式国债划算,同时储蓄式国债跟存银行定期一样,无需担心风险。注意就是,买储蓄式国债最好不要提前赎回,如果不能保证是长期不用的闲钱,最好存1年定期。因为储蓄国债前半年不允许提前支取,半年后才可以提前支取,同时还要扣除部分利息,以及扣除本金0.1%的手续费。

投资者购买本期储蓄式国债,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承办银行的活期存折(或借记卡)在承办银行网点开立个人国债账户,个人国债账户不收开户费和维护费用,开立后可以永久使用;已经通过承办银行开立记账式国债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可继续使用原来的账户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不必重复开户;活期存折(或借记卡)的相关收费按照各行标准执行。

本期国债承办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述银行在全国已经开通相应系统的地区和营业网点销售本期国债。

综上所述,25日一早你带上身份证和资金到上述银行去购买就是可以了,最好早点去排队,因为国债利率高,通常发行首日10分钟内,全国就会销售完毕。购买不需要手续费,提前支取才需要扣取手续费。

金融危机离普通老百姓比较远,如果你没有投资外贸企业,或者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或者投资房地产等,通常不会影响到你现有的资产;同时,经济危机会引发物价下降,如果你的收入没有减少,还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因为现在肉、油、粮食等价格稳步下降,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所以金融危机对普通老百姓影响很小,你可以按以往的规律习惯生活,不要被电视里整天唠叨的危机吓坏了。

补充:

交易所可以买的是记账式国债,这种国债类似股票,可以上市交易,其价格也是上下浮动,利率也比银行和储蓄国债的利率低一些。你要买的25日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是通过商业银行(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就是你说的邮局柜台,但实质是叫邮政储蓄银行)销售的,是储蓄国债,请仔细看我的回答!里面有这次销售国债的银行名称。

D. 购买国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国债一般是委托银行发行或证券交易所 买国债的时候一般是国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行和买卖.以下是国家法的的国债发行形式和购买形式.国债是通过证券经营机构间接发行,投资者购买国债可到证券经营机构购买。国债的品种不同,其购买方式也不同,其中无记名式和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手续简便,记账式国债的购买手续稍复杂些。
1,无记名式国债的购买
无记名式国债的购买对象主要是各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无记名式实物券国债的购买是最简单的。投资者可在发行期内到销售无记名式国债的各大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和证券机构的各个网点,持款填单购买。无记名式国债的面值种类一般为100元、500元、1000元等。
2.凭证式国债的购买
凭证式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其发售和兑付是通过各大银行的储蓄网点、邮政储蓄部门的网点以及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办理。其网点遍布全国城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购买、兑取需要。投资者购买凭证式国债可在发行期间内持款到各网点填单交款,办理购买事宜。由发行点填制凭证式国债收款凭单,其内容包括购买日期、购买人姓名、购买券种、购买金额、身份证件号码等,填完后交购买者收妥。
办理手续和银行定期存款办理手续类似。凭证式国债以百元为起点整数发售,按面值购买。发行期过后,对于客户提前兑取的凭证式国债,可由指定的经办机构在控制指标内继续向社会发售。投资者在发行期后购买时,银行将重新填制凭证式国债收款凭单,投资者购买时仍按面值购买。购买日即为起息日。兑付时按实际持有天数、按相应档次利率计付利息(利息计算到到期时兑付期的最后一日)。
3.记账式国债的购买
记账式国债是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以记账的方式办理发行。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必须在交易所开立证券账户或国债专用账户,并委托证券机构代理进行。因此,投资者必须拥有证券交易所的证券账户,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开立资金账户才能购买记账式国债。

E. 在购买国债的时候,普通投资者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国债一直是众多投资者比较喜欢投资的产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也就是说国债是由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国家在给国债进行兜底,为此国债的风险是非常低的,正是有国家的背书,国债的收益率也比较低。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在投资国债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F. 关于购买了国债的几个问题!

1, 交易按市场价(也可以说净价或者交易价),结算按全价。
2,按净价交易全价交收。你买的时候按全价收的是因为支付利息给你的卖家(先前持有的投资者)。
3,有点儿,一般是持有到期划算。
4,应计利息=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结算价(全价)=净价交易价格+应计利息。银行卖出价到期收益率:是指银行卖出的报价的国债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入国债并持有到期的年平均收益比率。
5,二级市场交易国债是将其利息划入各证券商的清算备付金帐户,并由证券商将付息资金及时划入各投资者的资金帐户。

G. 关于国债的问题!!

国债不怎么赚钱,也比较赚钱: 年化收益率不高,3~6%左右, 几年内的收益没其他投资高.
但它的收益率也不算低,比一般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高点.
长期来说: 它所产生的稳定收益,加上收益转投效应,往往能击败股票基金等投机性收益.
能赚多少: 1万元,按当前5年期6.15%来算,5年收益=5*615=3075元.
风险: 国债是所有投资中风险最低的. 国家信用应该比银行信用更好点.
怎么买: 带身份证去银行就能买了,多数银行都有卖.
但国债比较抢手,迟了就卖完了. 最好提前几天去银行咨询一下.
买国债起点很低: 100元的整数倍即可.
国债是可以提前兑取的: 手续费1‰,未满半年不付利息的.
国债主要分为凭证式,电子式,记帐式三种.
凭证式:有国库券收款凭证,也就是传统的国债,利随本清. 可柜台或网银购买.
电子式:不开具国库券收款凭证,要开立国债帐户,本利自动划回银行帐户. 柜台购买.
记帐式:可上市流通,利率投标确定. 需要运用收益率曲线,国债指数等工具. 不适买.

H. 购买国债的问题。

如今,国债又迎来了一轮发行高峰。凭证式国债备受中老年投资者追捧,理财专家称购买国债同样有讲究。
在许多投资者看来,国债是“金边债券”,收益最稳定。其实,投资国债如操作不当也可能“亏本”。理财专家介绍,若购买凭证式国债不到半年就兑付,除了没有利息还要支付1‰手续费

。这样,投资者的本金就“缩水”了。持有半年至两年的,则按0.72%计息,若持有者半年后急需用钱而提前兑付,扣去手续费,其收益率仅为0.62%,而半年期整存整取储蓄扣除利息税后的收益也有1.656%。

投资记账式国债需要走出的一个误区是并非持有到期才最合算。以证交所流通的记账式国债来说,价格是波动的,受到利率变动、资金炒作等因素影响。个别期限较长的记账式国债甚至会在上市初期被大幅炒作,之后几年的收益提前“透支”。对那些持有国债期限不确定的客户,选择购买票面利率较高的记账式国债,不仅每年能分得更多的利息,还可抓住价格上涨的机会卖出,获得溢价收益。

理财专家认为,记账式国债的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也有规律,往往在证交所上市初期或出现溢价或贴水。稳健型投资者只要避开这个时段购买,就能规避国债成交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对偏爱国债的投资者,电子式储蓄国债的问世,将开辟新的理财方式。电子式储蓄国债的期限较长,并设置多个持有期限档次。例如,投资者可在持有满3年、5年、7年后选择兑付与持有。

I. 购买国债的一些问题

1,国债有几种,凭证式和储蓄国债的收益比同期银行定期储蓄高一点,高大约0.4个百分点!记账式国债就要低一些,最低的比活期存款利息还低!

2,凭证式和储蓄最低是100元起,记账式最低是1手,10张,大约1000元左右!

3,凭证式和储蓄国债提前赎回会扣除本金千分之一作为手续费,持有到期就没有费用! 通过证券公司公司买卖记账式国债需要收取手续费,大约是本金的千分之一以下!

4,凭证式和储蓄国债通常是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如果中途提前赎回会扣除手续费,且利息很少!记账式国债的期限最少是3个月期,最长是30年;但是记账式国债是交易型国债,跟股票一样,可以买卖交易,不必持有到期,当然价格也是上下浮动,有时候低价位卖出会亏损本金!

5,千分之一!

参考资料: 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创,拷贝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