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国债竞争性招标利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国债竞争性招标利率

发布时间: 2021-04-06 17:57:46

㈠ 什么是利率招标

发行的债券国债,定下年限后,利率由投标人定。
比如国家要发行某一期央票,发行总规模确定,比如要发500亿,央行会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定一个范围,比如是2%-4%,那么在银行间市场(里面都是银行、保险、基金公司、券商等大机构),各家机构都去做投标。比如,我是中国银行,我给央行保价,如果利率是4%,我购买50亿,如果3%,我买30亿,等等。。每家机构都这样报。最后央行根据保价情况,确定一个利率,比如是2.5%,然后给各家机构配额,给你分几亿,给他分几亿。这个利率实际是大家竞标弄出来的,反映了市场对资金的供需情况。在国内,这个利率通常反映了利率的未来走势,也被人们当做部分基准利率来看。
只有对普通投资者的电子记账式国债是央行决定发行利率,而这个利率实际上也是由其他基准利率确定的,这部分国债在债券市场的占比非常小。

㈡ 现在长期国债的利率是多少,固定吗

5年期新国债利率2.14% 昨日,记账式(十一期)国债利率招投标确定,本期期限为5年的国债发行利率为2.14%。这比目前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率还低11个基点,如果计入利息税的因素,该发行利率则高出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率14个基点。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种倒挂,主要在于当前“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于宽裕,这些过剩的流动性大部分囤积于货币市场。如果中国经济即将触底反弹,当前价格如此高的国债市场将出现较大风险。 本期国债计划招标发行总量为300亿元得到了较为热烈的认购,投标量为550.3亿元实际发行总量为333.5亿元。其中,竞争性中标量为248亿元,基本承销量为52亿元,追加基本承销量达到33.5亿元。 本期国债将于10月20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0月25日发行结束,10月31日起上市交易,交易方式为现券买卖和回购。

㈢ 国债的中标利率是怎样来的

在竞标结束后,发行系统将各承销商有效投标价位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投标数额累加,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此时的价位便是本次公开招标的中标价位,中标的承销商都以此价格或利率中标。该价格又称为中标价格或中标利率。此时实际投标量与计划发行量之比,即是全场倍数。
边际倍数主要出现在美国式招标和混合式招标中。美国式中标又称多价位中标。在竞标结束后,发行系统将各承销商的有效投标价位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直至募满预定发行额为止。在此价位以内的所有有效投标均以各承销商的各自出价中标。其中,所有中标价位按照中标量进行加权平均后的价格即是本期债券的票面价格或票面利率。中标价位中,最高的利率(或最低价格所对应的利率)即是边际利率。在边际利率上的投标量与中标量之比,即是边际倍数。
全场倍数越大,说明大家的投资意愿越强,对该债券的认可度越高。边际倍数越大,说明认购者对边际利率的看法越一致。另外,边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的利差则反映了市场对该债券未来的走势。利差较大,反映大家对该债券的走势分歧较大;利差越小,则市场的看法越趋于一致。

㈣ 关于我国国债的公开招标发行,不理解为何要将标价从低利率选起这里的利率具体指什么(见图)

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的,必须注意一点债券投资中,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的(注:这个利率指的有时候是比较广泛的,有时候是指市场利率,有时是指债券到期收益率),而文中的利率,指的一般是债券票面利率。
先简单说一下从价格高选起,这个实际不难理解的,对于国债的发行方来说,相同的一个债券,当然是卖出价格越高越好,发行方才能得到更多的融资资金。必须注意一下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债券的票面利率是确定(为何确定,原因是相同一个债券),而债券价格不确定。
至于从低利率选起实际上你要这样理解,一般这种方式都是以债券价格已经确定为衡量标准,而这个债券价格一般是债券面值,这样也相对的说明债券发行方能融资得到的资金数量是确定的,既然能融资得到的资金数量确定,对于债券发行方来说,你是愿意向债券投资者支付较高的债券利息还是愿意支付较低的债券利息?当然以债券发行方的角度来说,是愿意支付的利息越少越好,那么其对应的债券的票面利率就是越低越好,所以是从低利率选起。

㈤ 国债招标利率如何确定

不一定是最低的中标,主要有几种方法,荷兰式、美国式,和以上两种的混合式!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㈥ 国债的中标利率是什么意思

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在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
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招标):在标的为利率时,最高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
混合式招标:混合招标方式下,中标利率是由全场投标利率加权平均确定的。

㈦ 为什么发行国债还要招标

我通俗点讲吧!国债分销是通过银行,个人投资者买国债都是通过银行购买,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他们也需要买国债进行资产配置。这样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怎么办?就只有通过招标,谁出的价钱最好就卖给谁多一点,当然国债的特殊性,其招标标的将分为利率、利差和价格三种。比如标的是国债利率,既按各个机构出的国债利率的高低进行招标。如果甲银行标出的利率是年利率5%,乙银行出4.5%,那么财政部就会把国债卖给乙银行,因为乙银行给出的利率低于甲银行,意味着财政部每年支付给乙银行的要比给甲银行的利息少0.5%,如果卖出的国债是10亿元,那么财政部就每年少支付5000000元=10亿*0.5%。

最后,乙银行把投标买来的国债又转卖给个人投资者,赚取手续费,如果该银行资产雄厚,它也可以不卖出来,自己独享这个利息收入,例如一些记帐式国债。

㈧ 什么是国债混合式招标

混合式招标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票面利率。投标机构中标利率低于或等于票面利率的标位,按票面利率购买当期国债;高于票面利率一定价位以内,按各自中标利率购买当期国债;高于票面利率一定价位以上标位,全部落标。
标的为价格时,以各标位中标数量为权重计算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投标机构中标价格高于或等于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的标位,按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购买当期国债;投标机构中标价格低于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一定价位以内的标位,按各中标价格购买当期国债;低于全场加权平均中标价格一定价位以下的则全部落标。
下面举出一个以利率为标的进行招标的例子,对这个概念进行阐述。
假设:某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量为250亿,采用混合式招标方式进行招标。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全部承销商最低竞投标位是3%,最高竞投标位是4%。
按照混合式招标的规则,财政部将从3%开始的标位竞投数量进行累计,假设到3.6%时,竞投数量累计为250亿元。由此,这3%到3.6%的利率区间就是计算混合式招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的计算区间,具体计算方法是:将3%到3.6%之间所有标位按照竞投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我们假设这个利率是3.4%,而我们将3.6%命名为最优中标标位。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利率区间段:3%~3.4%及3.41%~3.6%。
所有在3%到3.4%的标位之间进行竞投的承销商,都将按照3.4%的利率进行承销。所有在3.41%至3.6%之间进行竞投的承销商,都将按照各自投标利率进行承销。
因此,如果某承销商幸运地选择了在3.41%至3.6%之间进行竞投,那么相对于那些按照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进行承销的承销商而言,就拥有了一定的利差优势。
仍以上述债券为例,介绍一下券商从中赚取利差的模式:
如果客户在承销商处下的订单是,在3.35%处认购3个亿,但承销商将该部分投标量的标位篡改为3.56%。
根据中标结果,由于客户的订单是选择在3.35%的标位进行竞投,客户必然认为自己中标的利率就是3.40%;另一方面,承销商则是以3.56%所对应的价格取得的债券。因此,承销商不需要动用自己一分一毫资金,而只因操纵客户标位就能轻松赚得3.40%~3.56%间的差价。
如果客户下的订单是在3.35%处认购3亿元,但是承销商将原来客户订单改在3.62%,鉴于最优中标标位是3.60%,承销商此次在3.62%标位上的3亿元投标量就没有中标。客户本应得到的3亿元债券也就此落空。这样承销商将不得不向别的承销商征询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债券。
假设承销商将客户在3.62%的标位竞投3亿元篡改为在3.60%的标位上投注3亿元。按照中标结果:客户原定的标位并未中标,并不需要为此划付资金,但实际上承销商由于篡改了客户的标位而中标3亿元,这样承销商或者寻找其他买家垫付这笔资金,或者用自有资金认购。

㈨ 求国债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分别的利弊!

招标有两种具体方式,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
前者既然冠名为竞争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竞争性招标条件下,投标者把认购价格和数量提交招标人,招标人据此开标。决定中标的依据,就是发行价格的高低。投标者认购价格高,招标者受益就大,所以出价高者胜出。而非竞争性招标,乍一看与竞争性招标相似,实则差异巨大。说它们相似,是因为,非竞争性招标沿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开标;说它们不同,是指结果不同。实行竞争性投标,只有出价最高的投资者获得国债发行权。而采取非竞争性招标,却类似于吃大锅饭,参加投标的投资者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