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做农村,村镇污水处理的公司,能桑德,首创,北控等抗衡的非上市企业有吗
几乎没有吧,上市公司有资金优势。看到哪个技术好几本直接收购小的民营企业的了。PPP项目上市公司包的多,实际上市公司的技术未必就很强,人家国企上市公司其实很多挂个概念而已,设备都不一定自己生产的,北控其实就是典型的区域投资,并没有自己专业的村镇污水设处理设备,更多的是和地方政府一起规划从顶层设计。很多民营企业都开始抱团合作了,个人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像江苏有个263舰队,包含专业分散污水处理、河道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废固垃圾处理,膜技术汇集不少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透露小岛消息立升的膜就是从263舰队某家企业购买的。多种技术的融合才能有效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B. 国家对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的政策
请看以下报道:
污水处理向乡镇延伸/农村污水处理费政策存在空白
日期:2010-1-20
污水处理向乡镇延伸
记者发现,随着各地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乡镇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随着节能减排任务压力不断增加,采取在大中城市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减少COD的空间将缩小,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将成为一些地方减少COD的新领域。
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厂基本依靠政府资金建设。在湖北省已建或在建的10多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都是依靠国家和省补助才得以实施的。荆州市建委介绍,为了配合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地区的流域治理,通过省级补助方式,今年在湖泊周边建设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对日处理每吨污水能力补贴1300元;管网建设也是按照地方每投资100万元,省市补贴50万元的标准进行。
但记者发现,环保高要求与经济低水平矛盾也在乡镇污水处理中显现,即使有上级政府补贴,一些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仍困难不少,走上市场化运行轨道更是希望渺茫。
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乡镇经济实力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续资金不足。为配合湖泊治理,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正在建一个日处理污水4000吨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省级财政补贴了520万元。镇党委副书记熊耀平说,当地还有管网建设费800万元,即使上级财政补贴一半,仍然有400万元的缺口压得当地政府喘不过气来。他说,新沟镇是监利县经济状况最好的乡镇,每年能够用于公共建设的资金也只有150多万元。
因此,湖北省四湖地区流域不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去年11月签订了有关投资开工协议后,至今无实质性进展。
另一方面,乡镇经济落后,导致城镇化的供水体系不健全,农村自来水收费率低,与自来水费捆绑的污水处理费也难以收齐。监利县新沟镇虽然也在向上级政府打报告,收取污水处理费,但当地自来水的收取率才40%,自来水厂已负债100多万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来水供水管网本身跑冒滴漏,农村贫困户、无人户大量存在。
农村污水处理费政策存在空白
记者发现,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上看,污水处理费只有县级以上才可以征收。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是空白。
由于乡镇污水处理费收取无政策保障,即使开征污水处理费,中部乡镇普遍经济水平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难以负担高成本的污水处理费。一个日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要保本运行,污水处理费要远远超过1元/吨。一般的农村群众无法负担。湖北监利县福田寺镇每天产生生活污水排入四湖流域。在省里投资310万元后,这个集镇人口只有8600人的乡镇在今年9月份基本建成了一个日处理污水2000吨的处理厂。副镇长杨小波说,保障污水处理厂商业化运行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根本没有纳入政府的计划。当地1.5元/吨的供水价格也是政府不敢轻易再收取污水处理费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才不足、管理不规范也是当前一些乡镇污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杨小波介绍,目前污水处理厂还是镇政府在先行管理。可只有2000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没有企业感兴趣,当地政府已计划将污水处理厂先期交给镇自来水厂来管理。这个自来水厂已承包给了社会人员,造成了污水治理监管上“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镇污水处理厂后期持续稳定运行前景不容乐观。
强化补贴手段 堵塞政策漏洞
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加上乡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小,一般企业根本无法正常进入这个市场,乡镇污水处理距离市场化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不少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要在坚持推进市场化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行业的扶持。
首先,对已运行或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国家和上级政府应进行一定的固定补贴政策。目前,我国对乡镇污水处理还没有专门的补贴政策,只有一些特定区域和项目上才有补贴,而且这些补贴缺乏持续性,忽视了乡镇污水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难题。湖北省宜昌市建委副主任陆锋介绍,宜昌沿长江建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为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国家对这些乡镇的污水处理厂都采取逐年递减的补贴方式确保正常运转。按照各地污水水量,国家在2006年补0.80元/吨,2008年为0.40元/吨,2009年为0.30元/吨,2010年为0.20元/吨,之后国家不再补贴。
刘立伟说,除补贴建设资金外,国家应在补贴上考虑乡镇经济落后现状,强化对污水处理费的补贴。他说,乡镇污水处理规模小,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进行初级处理就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主要成本还是集中在电费和人力成本上,只要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其次,补齐乡镇污水处理费收取上的政策空白,防止因此加重农民负担。专家认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对一些地方收取乡镇污水处理费必须慎重,国家要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标准,不能通过加污水处理费增加农村群众负担。
第三,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供水与污水治理必须分开管理。为避免一些地方出现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或者拿了国家补贴不处理污水等问题,国家所有的补贴行为,必须是以推动污水处理向市场化转变为原则,运行体制上坚持企业参与,政府补贴,走市场化道路;应将污水处理设施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将经营权向市场拍卖;企业不能在同一个地区既供水,又参与污水治理。
C. 农村污水处理的前景怎么样
前景广阔,由于人口数目众多,自上世纪80年开开始,农村水污染的问题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如今更是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建设新农村水利工程以及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新任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预计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400亿元,预计在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840亿,在2025年将会突破1000亿大关,成为又一个千亿市场,行业市场规模极为广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上,还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商业模式,或许可引入PPP模式到农村污水处理领域。从而提高企业涉足农村污水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水资源质量。
D.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有哪些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有
1 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
2 乡镇污水处理
3 没有城市管网的区域、其他相似的污水处理项目
E. 村镇污水ppp项目设备招标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样的要拿设备拿去测试么
上图为招投标流程
F. 解决村镇污水建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村镇污水治理除了技术上的难点外,在企业与政府、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政府与当地居民等的沟通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泓济环保经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良好的沟通村镇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实施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施工方和当地居民的沟通方面,何蓉提到,得益于国家大力倡导的农村改厕政策,泓济环保的iCELL系列产品已经在许多农村地区的改厕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在项目实施中,尤其在入户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等情况。因此,泓济环保意识到,作为企业或施工方,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与当地民众做好沟通,互相理解和尊重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期时间短也是泓济环保目前在实施项目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难题。在某些村镇项目中,由于决策领导不具备村镇水务的专业能力,导致项目的决策时间冗长,最后导致项目实施的工期被压缩,进而导致监管、配套不到位,最终使得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给后期运维带来许多问题。
泓济环保坚信,企业若要和政府、民众做好良好的沟通,科学普及、媒体传播、搭建桥梁都是十分重要的,行业论坛、产业联盟、媒体等都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政府和民众观念改变,为环保企业乃至环保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G. 农村污水处理前景怎么样
当前,以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目标的水体环境生态修复服务,正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的新辟战场。目前,国家正大力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据了解,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发展滞后,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维持高位,占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50%,且处理率普遍较低,与城镇污水接近90%的处理率形成强烈反差。然而,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虽然单个处理规模比较小,但全国有2856个县、40906个乡,以及几十万个村,所以水污染治理市场规模不容小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预计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400亿元,预计在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840亿,在2025年将会突破1000亿大关,成为又一个千亿市场,行业市场规模极为广阔。
H. PPP模式在村镇污水处理领域如何应用
一、梳理出村镇污水处理工程要建设的工程内容和建筑规模以及大概的投资额度。
二、对外公布项目信息,吸引潜在的社会资本方前来洽谈,进一步细化合作事宜。
三、办理相关项目手续。
四、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评价。
五、财政、发改入库审查。
六、编制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审批。
七、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遴选社会资本方,确定最终合作伙伴。
八、与中标社会资本方进行谈判,明确收益来源、合作年限、财政补贴、政策保障等基本要素,最终签订PPP合作合同。
九、设立项目公司(可由社会资本方自行设立,也可由政府指定的出资人代表与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
十、项目公司正式开展项目融资及建设工作。
十一、项目实施期间开展项目运营绩效评价。
十二、合同期满后开展移交工作,并开展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