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一般将无风险国债利率作为贴现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一般将无风险国债利率作为贴现率

发布时间: 2021-06-12 16:41:49

A. 解释为何投资者往往把国债利率作为该市场的无风险利率

因为国债属于市场内违约率几乎等于0的产品,也就是说投资组合里全部投资于国债,那整个投资组合肯定能拿到这些收益,所以无风险利率一般设置为与国债利率相等。

B. 今年国债贴现率是多少

今年的国债发行利率是三年的是4.92%,五年的是5.32%,
贴现的比率就是贴现率(Discount Rate)。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因此,贴现率是用在汇票等票据上,而国债只有利率。
满意请采纳,谢谢!

C. 在中国现金流量贴现率应该多少比较合适

贴现率一般有两部分组成。第一个是社会上的无风险利率。第二个是风险补偿率,也就是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例如大盘的年均收益肯定超过国债收益,否则您不会去投资股票的。多出这部分就是风险补偿额
比如国债利率是5%,这个往往被当作无风险利率。您决定放弃国债投资股票,因为股市整体收益为8%。8%减去5%等于3%,这3%就是您的风险补偿率。您既然决定买个股,而不是买大盘基金,您肯定确定炒个股的赢利超过大盘,8%就是最低的盈利幅度,他就是折现率的雏形。但是,不同的股票短期的波动幅度不一样(原因就是不同的公司在经营上有不同的因素,这些个别的因素导致经营业绩相对于整体市场有偏差),有的超过大盘,有的低于大盘,这就给您带来了危险,所以β就用来衡量股票相对大盘的波动幅度。假设β等于1.5(也就是大盘涨1或跌1,他就涨1.5或跌1.5),用1.5乘以3%等于4.5%,用4.5加上5就等于9.5%,9.5%就是您的折现率。
这是教科书上的经典方法。当然,我们这些普通人确定折现率的时候大可不必这么复杂。
首先,我们这些散户的资金很缺乏投资渠道,我们不炒股票也就是存银行或买国债。所以一年期的国债或定期存款利率就可以当作无风险利率。为什么不用5年或10年期的国债原因很简单,我们计算的是利滚利。一年后连本带利取出来,用本金和利息再买国债。5年期国债却很难做到利滚利,除非您能进行国债交易。
其次,要不要风险补偿额呢?这要看我们的股市的波动幅度了。中国的股市很变态,要涨都涨,要跌都跌,您只要买的是中小型公司基本上都能超过大盘的收益,股票的表现和公司经营的关联度很低。外国人计算风险补偿额和β的原因是他们的股票很多都跑不过大盘,所以他们要尽量买的便宜才行,所以他们的贴现率很高。而且美国的大盘的涨跌幅度基本上和企业盈利的波动差不多,可是中国大盘的波动涨幅往往超过企业盈利的波动幅度,这意味着如果用大盘的盈利来作为折现率,估计一只股票也找不到。我记的中国大盘的盈利长期看是16%以上,用这个当折现率根本没有任何股票可供选择。如果您非想找个风险补偿额,最好用全社会的盈利率。但是,中国的统计数字造假太厉害,您又不可能投资全社会(大盘可以投资ETF指数基金),所以没有意义。所以,我在实际投资中根本就不考虑风险补偿额和β,直接用国债或定期存款利率折现。
采用过高的折现率意味着公司的净现金流要保持很高的年均增幅才可以,在中国A股太难找到这种公司了。不要忘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发展期,现金流是很低的。如果用过高的折现率,比如8%,估计您买不到股票。
现金流折现法在中国使用起来就这么难。实际上我现在基本上把美国人那套方法全盘抛弃,根本就不对现金流折现,而是世界独创的对净利润折现,而且投资周期也压缩的很短。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性和股市浓厚的投机气氛。没办法啊!中国的问题只能靠中国人解决。
所以您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将来全流通后,美国人的方法也能在中国使用,但是目前还不行。

D. 公司估值(一):如何估算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用不可分散化的方差来度量风险,将风险与预期收益联系起来,任何资产不可分散化的风险都可以用β值来描述,并相应地计算出预期收益率。E(R)=Rf+β(E[Rm]-Rf)其中:Rf =无风险利率E(Rm)=市场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率即为贴现率。因此,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可以看出,要估算出贴现率要求以下变量是已知的:即期无风险利率(Rf)、市场的预期收益率(E(Rm))、资产的β值。二、估算无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是指投资者可以任意借入或者贷出资金的市场利率。现阶段,符合理论要求的无风险利率有两个:回购利率、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在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无风险利率的选取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用短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根据短期国债利率计算出的股票市场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作为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的估计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第二种观点:用即期短期政府债券与市场的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计算第一期(年)的股权资本成本。同时利用期限结构中的远期利率估计远期的无风险利率,作为未来时期的股权资本成本。第三种观点:用即期的长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根据长期国债利率计算出的股票市场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作为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的估计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三、估算风险溢价CAPM中使用的风险溢价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的,风险溢价的定义是:在观测时期内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无风险证券平均收益率的差额,即(E[Rm]-Rf)。对于使用算术平均值还是几何平均值有很大的争论。主张使用算术平均值的人认为算术平均值更加符合CAPM期望一方差的理论框架,并且能对下一期的收益率做-全球品牌网-出较好的预测。主张使用几何平均值的人认为几何平均值考虑了复利计算方法,是对长期平均收益率的一种较好的估计,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溢价利率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四、估算β值关于β值的估算,因首次公发与增发项目类型不同估算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增发项目来说,其已经是上市公司、股票已经上市交易,对其β值估算的一般方法是对股票收益率(R1)与市场收益率(Rm)进行回归分析:R1=a+bRm,其中:a=回归曲线的截距, b=回归曲线的斜率=cov(R1 Rm)/σ2m。对于首次公发项目,其股票尚未发行上市,无法通过上述估算方法得出β值,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估算。可比公司法,即利用与该公司经营风险和杠杆比率都具有可比性公司的β值。而后,利用前面讲过的β值与杠杆比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被评估公司与可比公司之间财务杠杆的差异对β值进行调整。公司基本因素法,这种估算公司β值的方法是综合考虑行业与公司的基一因素,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一些科目都对β值有很重要的预期作用,高红利支付率表明公司β值较低;公司收益不稳定并且与宏观经济有很大相关性表明公司β值较同。研究人员已经对公司β值与其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据此便可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计算出贴现率。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赵梅阳,金融投资专家|集团管理专家 个人背景:工学、理学、商学、金融。)进入赵梅阳专栏

E. 为什么说国家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利率为无风险利率

在美国等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无风险利率的选取有三种观点:
观点1:用短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根据短期国债利率计算出的股票市场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作为市场风险溢价收益率的估计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
例:使用即期短期国债利率的CAPM模型:百事可乐公司
1992年12月,百事可乐公司的β值为1.06,当时的短期国债利率为3.35%,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如下:
股权成本 = 3.35% + (1.06×6.41%) = 10.14%
我们可以使用10.14%的股权资本作为红利或现金流的贴现率来计算百事可乐公司股票的价值。
观点2、使用即期短期政府债券与市场的历史风险溢价收益率计算第一期(年)的股权资本成本。同时利用期限结构中的远期利率估计远期的无风险利率,作为未来时期的股权资本成本。

F. 国债期货合约中的转换因子是使用贴现的概念来计算的,计算过程中使用( )作为贴现率。

我们在国债期货交易当中,国债期货转换因子通常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计算并公布,其计算方法也是公开的。计算国债期货转换因子的公式稍微有一点复杂,在不同的期货交易所,其转换因子的计算也有轻微的差别。

例如,在欧洲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转换因子采用精确的计算公式,而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则采用近似的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其原理都是一样的。

即在计算某种可交割债券的转换因子时,首先必须确定该债券在国债期货到期日的剩余期限,然后以期货合约名义债券利率作为贴现率,将面值为1元的该种债券在其剩余期限内的所有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该债券的转换因子。

因此,直观上讲,转换因子实际上是一种债券价格,只不过这种债券价格是通过假定市场收益率为期货票面利率,且收益率曲线为水平时计算出来的对应可交割债券的债券价格。

G. 无风险利率的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债券的价格是由其现金流(票息和本金)和贴现率决定的。票息和本金在债券发行之后就是固定的,因此债券价格的涨跌就来自于贴现率的变化。影响利率产品贴现率的主要因素。所谓利率品种是指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品种,因此利率品种的贴现率又称为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是其他一切利率和资产价格的基础。在现代货币体系下,中央银行一般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无风险利率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目标。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的政策工具联邦基金利率是同业隔夜拆借利率。美联储根据经济形势直接设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确保实际利率在目标利率水平附近。而中国人民银行则通过直接设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通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资金面,从而来影响无风险利率水平。,那么央行根据什么因素来决定无风险利率水平呢?
一般而言,央行的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稳定通胀。美国学者泰勒提出,央行设定经济增长和通胀的目标水平以及中性利率水平,然后计算目前经济增长和通胀偏离目标幅度的加权平均值,这个数值加上中性利率水平就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也就是说,当经济增长或通胀低于目标水平时,央行将设置低于中性利率水平的基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避免通货紧缩;反之则央行将设置高于中性利率水平的基准利率,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因此央行认为适宜的无风险利率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样中长期的无风险利率就取决于市场对未来无风险利率水平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很大程度又取决于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当市场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或者通胀将变得更差时,市场就会预期央行未来更可能降息,从而使得债券价格上涨;反之债券价格将下跌。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其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和市场预期的偏差,进而对央行未来降息概率和幅度的预期的偏差。如果投资者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将低于市场预期,那么投资者应该买入利率品种,反之则应该卖空利率品种。当然最终是否能够获利取决于投资者的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H. 贴现率就是利息率

贴现率网络名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目录[隐藏]discount rate 贴现率 贴现率套算公式 贴现率(Discount Rate)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贴现率有两种含意,第一种指的是一金融机构向该国央行作短期融资时,该国央行向金融机构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高低会影响各金融机构对客户收取的利率水准并间接影响其它金融市场,为一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各国央行对这种借款方式通常有所限制,所以当一金融机构需要短期资金时,一般会先寻求其他管道。各国央行制定的利率除了贴现率外,另外还有隔夜拆借利率(overnight lending rate),其中美国的隔夜拆借利率被称为联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贴现率的第二种定义指的是将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举个例子:贴现率为10%,明年的100块在今年就相当于100/(1+10%)=90.909090...块钱,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90.90909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编辑本段]discount rate 贴现率(l)联邦储备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2)计算某些资产的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编辑本段]贴现率套算公式因为存在着退税,所以才会出现外贸贴现率这个名词,才会有预计收入,不然的话外贸的贴现率就等于国家的汇率。 其套算公式为:贴现率=一般贷款利率/(1+贴现期)×一般贷款利率 假定汇率=8.07,退税率=13% 如果没有退税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税 退税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额增值税来假设) 因此,买该产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转换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说到了远期相当于用USD0.889买了现在1USD的产品。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是以利率为基础的。 利率是经济学、借贷和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和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会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和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和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贴现率通常用于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和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例如,用适当的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与回报测算、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的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和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利率。即贴现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率。一般贴现率小

I. 贴现率如何计算

公式为:贴现率=一般贷款利率/(1+贴现期)×一般贷款利率
假定汇率=8.07,退税率=13%
如果没有退税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税
退税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额增值税来假设)
因此,买该产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转换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说到了远期相当于用USD0.889买了现在1USD的产品。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是以利率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