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滇缅投资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滇缅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6-12 02:35:32

A. 滇缅公路现在还有吗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1. 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
2. 滇缅公路又称320国道滇西段。
3. 滇缅公路又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
4. 滇缅公路又称中美合作公路。
5. 滇缅公路又称抗日公路。

B. 滇缅抗战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我国西南边疆的保山、临沧、德宏、怒江一带,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它是我国8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关系重大的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史诗。
保山,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当地市委、市政府顺势而谋,精心打造“二战文化之旅”,主要的景点为龙陵松山战役遗址、腾冲滇西抗战博物馆、腾冲国殇墓园。另外,保山正在争取各方支持,加强与缅甸、印度的合作,努力开通保山——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的旅游线路,这也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在这块曾经烽火连天的土地上,海内外游客除了感受二战文化之外,还可以体验“中国生态SPA康乐园之旅”、“高黎贡山生态之旅”、“南方丝绸古道之旅”。
这是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该博物馆由柏联集团投资建设,展品为段生馗先生20多年收集和保存的3500多件二战文物,包括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抗战等方面的文物。博物馆馆址设在至今保存完好、当年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旧址。

C. 中国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整体收购缅甸的最佳时机

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是一个问题。
平王东迁,周王室彻底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天下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在群雄中,秦国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很有一些差的。秦的领地关中平原,土地不如中原肥沃,物产不如中原丰富;交通不如中原便利,经济不发达,文化相对落后;秦国取得诸侯地位相对较晚,爵位又低;因此,秦国很难吸引人才。很多最后落户秦国并建立功业的人才,最初都不是把秦国当作首选目标,而是在别的国家碰了壁、倒了霉,没有办法了,才到了秦国。自身条件不突出,周边环境更差。秦的西面和北面被诸如山戎、姜戎、义渠戎之类的少数民族所环绕,这些比秦国更加落后的蛮族是秦的心腹之患。他们穷得很,战斗力却很强悍,经常来找秦国的麻烦;秦国击败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打输了却会遭到洗劫。秦国最初的列代先王大都在和戎族的战争中战死。秦的东面则是春秋时代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晋国。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均领先于秦国,虽然秦国也曾经利用晋国的内乱干涉过其内政,但总的来说在春秋时期秦国一直遭到晋国的压制。逐渐强大的秦国也曾试图越过晋国在中原地区搞扩张,吞并郑国,却被打得头破血流。直到晋国解体,分裂为三个国家,秦国才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晋国的分裂改善了秦国的生存环境,商鞅变法则大幅提升了秦国的自身实力。秦惠王继位,处死了政治对手商鞅,但却没有改变商鞅制定的国策。强大起来的秦国急需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寻找一个突破口。关于这个新的主攻方向在那里,秦王国强大的军队到底是要向左攻击还是向右攻击,由秦惠王主持的御前会议上发生了一次我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辩论,史称“司马错论伐蜀”。辩论的参赛双方分别是著名辩手张仪和不著名辩手司马错。
关于秦国的主攻方向,司马错主张进攻蜀国,张仪反对,提议进攻韩国。他认为:韩国的领地位居天下正中央,但其实力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最容易进攻;并且韩国还有一个国中之国,就是周王室的直辖领地。周王室这时虽然只拥有洛阳及其周围很少一点领地,但在名义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除了领地之外,还拥有象征天下的九鼎。进攻韩国,不仅可以夺取天下正中央的领地,而且可以获得额外的战利品“周王室”。秦国应当和魏国、楚国搞好关系,邀请他们共同攻击韩国。当然要自己担当主攻,为了防备魏国、楚国来抢周王室这个终极战利品,秦应当在巩义方向屯兵扼守交通要道,阻止楚军、魏军北上,让他们瓜分一下韩国南部就可以了。而秦军主力则顺黄河而下,夺取周的洛阳和韩的新郑。这样,秦就夺取了天下正中央的领地,以及象征天下的九鼎。然后秦就可以宣布自己获得天下霸权,秦国由诸侯晋级为天下之主,像周武王建立周王朝那样建立一个崭新的秦王朝。至于像蜀国那样的蛮夷之地,就算打下来也没什么用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向蜀国进攻只会让天下霸业越来越远。
张仪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说的说客,号称可以靠一根舌头改变天下。面对天下最有名的辩手张仪提出的颇具说服力的发言,不著名辩手司马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因为中原诸侯均把蜀国视为蛮夷之地,所以进攻蜀国才不会招致诸侯的干涉;而蜀国本身这时正闹内乱,蜀国国君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暴君,正遭到国民的反对呢。秦军进入蜀国,就像狼入羊群一样,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胜利。不仅可以获得富庶的领地,而且可以获得制止暴乱的好名声,最重要的是不会引起诸侯干涉,战略目的能够得到实施。进攻韩国和周王室,很容易被诸侯当作出头鸟。面临困境的韩国和周王室只要一邀请,对秦国怀有警惕之心的诸侯们就会打出“保卫周天子”这种王道无比的旗帜,出兵干涉。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尽管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单挑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可以获胜,但显然还抗不住天下诸侯们的群殴。当出头鸟,不仅不会获得好处,反而会被爆打。像九鼎这样的战利品,现在夺取还为时尚早。秦惠王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尽管宠信张仪,但在这次事关秦国国运的战略选择中,他最终选择了司马错的主张,出兵攻打蜀国。果然像司马错说得那样轻而易举的吞并了蜀国,顺便把正坐着同样打算的巴国爆打一顿。巴国也同样看出进攻蜀国是个便宜事,无奈国力不如秦国,结果在巴蜀两国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被秦国一箭双雕。正如司马错预计的那样,秦国进攻蜀国,这种重大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引起中原诸侯们的警惕,这使得秦国顺利的夺取了四川盆地。秦国用了五年时间,基本消化了新领地。拥有川中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大粮仓的秦国,其综合国力翻了一翻,已经不是中原诸侯们可以对抗的了。尽管后来秦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的犯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比如说在邯郸城下被诸侯联军爆打,但秦国仍然可以凭借远较六国雄厚的国力迅速翻身。
反观战国时代第一任霸主魏国,因为主攻方向不明确,既不进攻最危险的敌人秦国,也不吞并好处最多的韩国,而是在获得了赵国表面上的降伏之后,越过赵国去吞并中山国。这种吞并看上去挺爽,但却不能有效增加魏国国力,马陵之役后,魏国国力迅速衰退,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今天的中国,也到了需要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此次人民海军出兵索马里,大长国威。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的舰队要通过马六甲才能到达索马里;而通过马六甲,需要经过两个反华国家批准。这两个反华国家,并不是总能够批准人民海军通过马六甲。
今天的中国,并不拥有像当年的秦国那样天下第一的国力,但却有着比秦国还要恶劣的多的地缘政治环境。在我们的左侧,美国精心构筑了N条从日本到东南亚诸国的岛链,像一条条锁链一样封锁住了我们的出海口;在我们的右侧,前苏联也曾炮制过一个类似的封锁线。前苏联一方面用苏印同盟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中国,另一方面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扩张来形成对中国的半包围;并用入侵阿富汗来加强这种包围。苏联解体一度使中国的地缘环境略有好转,但好景不长,美国迅速替代苏联接手陆地封锁线。在阿富汗驻扎的是苏军还是美军,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至于越南,则更加奇妙,它竟然在苏军撤退之后把金兰湾出租给了美军。不久前还在战场上血腥厮杀的对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反华”,就这么组成了一个荒唐丑恶的联盟。
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一张接近严密的包围网之中的。我们的周边国家中,只有两个盟友,一个是巴基斯坦,一个是朝鲜。巴基斯坦是我们全天候的朋友,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是不会背叛我们的,但能够给我们提供的战略回旋实在有限。中巴两国接壤的边境线本来就很短,更何况这一地段还在驻阿美军的威胁之下。另一个盟友朝鲜,我实在不想多说。当初我们有那么多鲜血流在朝鲜,中苏对抗的时候它们选择了什么?再说朝鲜本身也在包围之中,即使它们想帮我们,也无法为我们提供战略出口。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难道我们就这样永远的受制于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吗?当然不是。其实我们有一个天然的战略出口:缅甸。让我们拿出地图来看一下,缅甸和我国有着相当长的边界线,这是一个相当宽阔的出口,和中巴两国之间的羊肠小道完全不同。所谓边境线,乃是一条人为划定的、地图上的虚线,这种虚线完全是人为的,在地球表面本来是没有的,人们在地图上画出来,就有了边境线。如果不把它画出来,那就是没有。这条虚线对自然界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因为本来就不存在。如果把地图上把中缅之间的那条虚线擦掉......我们就解放了,就自由了。所以,我们应当接受缅甸加入中国的申请,接纳缅甸成为中国的第六个自治区。什么?!缅甸还没有申请加入中国?!那为什么不做些工作,使得缅甸申请加入中国?!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缅甸加入中国的好处,以及可行性。
缅甸和我国有着相当长的边界线,同时缅甸本身又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来说,缅甸就是一个优质天然深水良港。抗战期间,滇缅公路曾经是我国最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战略出口。在我国东部地区全部沦陷之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这条动脉获取战略物资。今天,如果缅甸为我所有,那么,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出海口。这个新的出海口是不受第N岛链威胁的,也就摆脱了美国的封锁。如果美国试图在印度洋上炮制一条新的岛链,首先印度洋上没有那么多可以构成岛链的岛屿,这个是上天决定的。其次如果美国试图在印度洋上封锁我们,没有印度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而印度不是日本、南韩和菲律宾,在印度的国土上没有美军驻扎,印度并不是美国的小弟和马仔。更何况对于美国来说,遏制印度也是他的战略目标之一。这个新的出海口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不必通过马六甲海峡。也就是说,这个新的出海口不受顽固反华的印尼和新加坡威胁。可能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人乱棍打出),我们这些年是经常受印尼的气的。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中等国家,时不时地就冒出一股反华浪潮。对于这些反华浪潮,我们不仅不去制止,反而一味的迁就。就好比印尼扇我们一记耳光,我们不仅不反抗,还要笑嘻嘻的把脸迎上去。印度洋海啸,我们发动全国人民捐款支援印尼。别人死了爹,为什么要抬进咱们家来哭啊?不就是因为印尼控制着马六甲,捏着中国的睾丸吗?新加坡一直在明里暗里跟我们捣乱,其中包括支持台独,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不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吗?可是如果我们获得了缅甸,那么不仅仅是得到了一个不必通过马六甲的出海口的问题,同时我们在战略上也可以对东南亚反华势力构成有效压制。东南亚战略形态就会完全反转。那样的话,就是美国借给那帮反华势力几个胆子,它们也不敢和中国对抗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利用这个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波斯湾的优质天然深水良港,形成一个可以有效威胁霍尔穆兹海峡的军事力量。我们不必控制霍尔穆兹海峡,我们只要能够威胁它就可以了。只要能够威胁霍尔穆兹,也就捏住了整个西方社会的睾丸。必须承认,现有的人民海军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但新的出海口对于人民海军来说既是一个重担,同时也是飞跃式大发展的契机,对人民海军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并且没有岛链威胁的新出海口,其本身也是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物质基础。
一个新的出海口,不仅可以拉动人民海军的战斗力,而且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有着无与伦比的拉动力。西南诸省是我国最落后、最穷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一个新的出海口,却可以把这一地区变成新的珠三角、长三角。当然,在这个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前缅甸地区。
整体收购缅甸,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可以使中国受益无穷。他的好处,我如果坐在这里说,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是如果实现不了,那就是白说。画饼是不能充饥的。我认为,整体收购缅甸,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之所以还没有实现,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
在当今世界上,已经不存在强行兼并一个国家的可能了,就连那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也不能。虽然丛林法则永远存在,但已经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我们不能像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那样,如果缅甸不接受我们的收购要约,派一队骑兵把他们的人杀光就行了。“文明”社会里,要有“文明”的做法。两国结合必须你情我愿,不能抢亲。
当今世界的通用游戏规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制定的,这个游戏规则规定:二战结束之后,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神圣不可改变。这是通用游戏规则,我们必须遵守,因为我们不具备对抗整个游戏规则的力量。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游戏规则本身不是神圣不可改变的。尽管游戏规则由数不清的条约和惯例组成,构成游戏规则的各种文本浩如烟海,但其实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只有两句话:1、凡是符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根本利益的,就是对的;2、凡是不符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根本利益的,就是错的。游戏规则就这么简单。如果谁还认为游戏规则本身是神圣不可改变的,谁就去买块豆腐一头碰死算了。因此,我们需要的就是充分了解游戏规则,然后按照我们的需要解释规则。我们知道,二战结束之后,两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自愿合并,一共发生过三次:一次是利比亚加入埃及,不过后来又解体了;另一次是叙利亚加入埃及,不过后来也离婚了;最后一次是波多黎各共和国申请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获得批准。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波多黎各共和国了,有的只是美利坚合众国波多黎各自由邦。
这三次合并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还有一次,伊拉克强行吞并科威特,被地球联军爆打,不仅被迫吐出吃进嘴里的肥肉,还丧失了两国之间的争议地区。伊拉克和美国的例子摆在那里,我们当然不能学伊拉克,那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有对抗全世界的危险,太蠢。我们该学习的是美国。如果缅甸申请加入中国,美国甚至都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他们可以接受波多黎各的入盟申请,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缅甸的加入申请?我们接受缅甸加入中国的申请,在道义上没有任何障碍,接下来就是我们有没有接收缅甸的足够实力。
拿破仑说: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大汉高祖说:所谓江湖道义,不过是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的。在国际关系中,什么江湖道义啦,谈判技巧啦,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大炮的数量和射程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这个道理,除了白痴和小屁孩都应当明白。美国通过《广场协定》掠夺走了日本人民整整十年的血汗钱,难道日本人傻啊?日本人才不傻呢,小鬼子精明着呢,鬼精鬼精的。为什么鬼精鬼精的小鬼子还要接受美国人的敲诈呢?不就是因为美军驻扎在日本么。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和美国相比仍然弱小,甚至和没落贵族俄罗斯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我们不具备全面抗衡美国的实力,所以不要妄想在热点地区一展身手。想调解以巴冲突?会碰一鼻子灰。想在巴尔干火药桶支持一个盟友塞尔维亚?会让欧洲人笑掉大牙。想把手伸向波斯湾?那会被打得头破血流。就不说那么远的目标,就说家门口的东海争端,人民海军也不具备赶走小鬼子的实力。但缅甸则和这些目标完全不同。缅甸既没有石油,也没有铁矿、铜矿或者别的战略物资,最重要的特产是海洛因,之外是些没有战略意义的宝石。暹罗湾不是波斯湾,不是引人瞩目的热点地区。在绝大部分国家眼里,缅甸是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传统欧洲大国,对缅甸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
缅甸本不是一个重要国家,缅甸在战略上唯一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成为中国的出海口。缅甸对中国很重要,因此也就对美国很重要。如果缅甸在中国手中,我们就能打破美国的封锁。如果缅甸在美国手中,就能加强对华封锁。美国是一个聪明的国家,如果我们接受缅甸加入中国的申请,美国会在一瞬间就明白他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最为严重的侵犯,立刻就会有干涉的冲动。
看一看地球仪,我们会发现缅甸有许多丛林。美军曾经在丛林战中吃过苦头,这让他们对丛林记忆犹新。而我们曾经在丛林中轻松击败越南。显然,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支军队会白痴到在丛林中和PLA格斗。缅甸,在PLA的大炮射程之内。
尽管缅甸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这条海岸线上目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战略目标。就算美军把整个缅甸海岸线炸个稀巴烂,也没什么意义。我们以后再修港口就是了。事实上整个缅甸,对于美军来说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战略目标。攻击中国本土?显然美国还没有那么疯狂,这不符合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规定这种情况下最多也就是一场局部的、代理人之间的战争而已。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规则。更何况美国虽然在衰退,但还远没有衰退到为了转移国内视线,铤而走险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地步。“大日本皇军”恐怕有着和美军同样的冲动,而且“皇军”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海军,但缺乏强力的陆军,同样难以有所作为。缅甸,不在“皇军”的大炮射程之内。印度吃过PLA的苦头,印尼军队也就趁在国内吓唬吓唬老百姓。缅甸周边没什么像样的军队能够对PLA构成威胁。至于美国的欧洲盟国们,才不会吃饱了撑得来这里浪费军事资源呢。并且欧洲和美国一样在经济衰退,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力量配合美国来制裁中国。没有欧洲盟友的配合,美国甚至连制裁和封锁都做不到。显然,我们是有着接收缅甸的实力的。以今天中国的国力和PLA的军力,接收缅甸不存在实力上的问题。
我们接受缅甸加入中国的申请,在道义上和实力上都没有障碍。真正的障碍,是缅甸人民的民族感情。
缅甸这个国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没有到接近于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地步,但也是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影响的。缅甸曾经长期是中国的属国。属国不是固有领土,过去缅甸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却深受中国影响。今天,由于长期受美国制裁,缅甸在世界上处于一种半孤立状态,所以缅甸对中国有一定的依赖性。但中国给与缅甸的帮助还远远不够。正是这一点没有做好,使得整体收购变得困难重重。毫无疑问,对于缅甸来说,并入中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机会可以使缅甸在一夜之间,从落后的半原始社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当今世界是民族主义盛行的世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就算并入中国对于缅甸来说有一百样好处,却至少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要失去民族独立性。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这样的代价都未免大了一点。如何克服这个困难呢?让缅甸人民接受中国文化。缅甸人民为什么要接受中国文化?用经济开路,把中国文化送进缅甸,使缅甸人民接受中国援助的同时接受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经济开路,继之以文化侵略)。在历史上形成的中缅文化联系,使得这种文化输出不会有大的障碍。缅甸信奉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同样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直到今天,小乘佛教还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主流信仰。在现实中高度发达的中国经济同样对缅甸人民有影响,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显然会提高中国文化的吸引力。缓慢的,但又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把经济和文化输出做好,让缅甸人民接受中国文化。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军政府中扶植一个亲华派做老大,以缅甸人民的名义申请加入中国。不同意的顽固分子,可以在空气中消失。然后缅甸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代理人战术是美国最擅长的战术之一,我们应当好好的向美国学习。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时机到来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在手中溜走。遗憾啊............!
今年五月(就在汶川大地震前几天),缅甸遭受风灾,死亡两万,一百万人无家可归,比印度洋海啸悲惨的多,却没有见中国政府有什么像样动作。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地震呢,当然也不可能知道我们自己会地震,当时为什么没有发动群众为我们的缅甸兄弟姐妹们捐款呢?难道我们就只会捐助敌对的印尼,而不会帮一把自家兄弟?!缅甸军政府不接受外国救援是一个方面,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重视这个本应高度重视的兄弟。缅甸军政府不接受外国救援队进入缅甸,我们可以把救灾物资直接送给军政府嘛,还可以让中国佛教协会和缅甸和尚们联合救灾嘛。什么救援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缅甸的灾害当作自己的灾害来救援。只要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帐篷和方便面送到灾民手中,哪怕是通过军政府的手送出的,不认识汉字的缅甸人也会对中国充满感激之情。我们竟然没有这么做,遗憾啊............!
中国甚至不是缅甸的第一大投资国。这让我不可理解。要知道,这些投资是可以数十倍乃至数千倍的回收的。要想获得无与伦比的利益,不扎一点本钱怎么行呢?我们可以在缅甸的电力、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基础领域搞建设,即使缅甸出不起钱,我们自己投资也要搞。建设一个现代化新缅甸,又有着受中国控制的经济基础,然后就可以加入中国了。再说也花不了几个钱,也就是办奥运会的费用的十分之一就够了。与其把那么多钱烧了,何不用来获取巨大利益,获取足以彻底改变中国战略地位的利益呢?消化加入中国的缅甸,还有一个附带的困难:这里的地理结构相当复杂,交通不便。但我想这是一个小的困难。六十多年之前,美国可以修一条滇缅公路来支援中国抗战;六十多年之后,难道我们修不出一条滇缅铁路来支撑中华民族的腾飞吗?
整体收购缅甸,可以使西南经济腾飞(当然也可以使缅甸经济腾飞),可以获得一个不受威胁的出海口,可以打破海陆两条封锁线,可以对东南亚反华势力构成有效压制,可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的战略处境。接收缅甸,可以提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收并有效消化缅甸之后,我们就可以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从游戏规则的遵从者,一跃而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当然也可以是一大堆的条约和条例,但本质也只有两条,那就是:1、凡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就是对的;2、凡是不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就是错的。而整个世界,必须遵从这一新的规则。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暹罗湾不是地球热点,美国的大部分盟国对这里没有兴趣。美国单独行动(最多拉上“皇军”),基本上是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阻止我们。美国一直在制裁缅甸,我们一直在支援缅甸,缅甸人民对中国有亲切感。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助于实现这一重大的战略目标:缅甸风灾,美国衰退。面对这种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我们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白白的浪费了时机。缅甸,是上天恩赐给中国的最好的礼物。违天,不祥;天与不取,反受其乱。缅甸人民是我们的兄弟,我们总不能盼着兄弟年年遭灾吧?更何况我们就是盼也盼不来啊。我们也不能指望美国年年衰退,更不能指望美国永远犯错误。一旦美国明白了缅甸的重要性,不再制裁缅甸,而是像招安利比亚那样招安了缅甸,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接受缅甸了。美国就会完善对华包围圈,牢牢的把中国封锁住。到那时,悔之晚矣。
尽管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但现在醒悟还不晚(因为美国还没有修正他们的错误嘛)。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做好,用拉动内需、在国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去参与缅甸建设,用抗震救灾的态度去援助缅甸。在不受干涉的前提下,无障碍的接受这片在列强眼中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土地,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滇缅输油管线简介

建设中缅石油管道不仅仅是一条破解“马六甲困局”的能源大动脉,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繁荣、南进印度洋大棋局中的一枚至关重要的高招妙棋:中缅石油管道9月全面开工,是近期我国能源格局的一个重大突破.打通这一整体油气战略的西南大通道,将使我国在海上、东北、西北三大油气管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通路,形成了一张覆盖中国全境的油气输送网络,对于破解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其意义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
我国进口石油的80%都是经马六甲海峡输送的,由于该地区政治情势复杂,充满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更增加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马六甲海峡的波诡云谲,因而我国能源安全一向有“马六甲困局”之说.如何破局突困,就成为我国确保能源安全大战略大棋局必须考虑的问题,中缅石油管道的开工建设,不啻是突出重围的一着高招,一招走好,满盘皆活,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二战时期的滇缅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
有关能源专家指出,中缅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年输送原油能力为2200万吨,二期工程有望达到4000万-6000万吨,接近我国2008年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一旦陆上三条油气管道全部建成投产,能够承担我国40%的油气进口量.尤其是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承担的油气进口量可望从当下的八成以上减至六成,大大减轻对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度,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与海上航运相比,陆上管道运送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可控性,远比海上运输的风险小.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反复表明,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部一向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依托的“大三线”.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能源需求日益紧迫,从国外进口油气有增无已,能源领域的“两洋”战略也愈加凸显.这种战略大棋局的博弈,时下在东海和南海油气田开采方面的双管齐下固然刻不容缓,而北线和南线陆路进口油气管道的建设,南北对进,更是大棋局中份量极重的两枚大棋.东北、西北油气进口源地是俄罗斯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中亚诸国,西南油气进口通路则是濒临印度洋的南亚多国.中缅石油管道的开工打造,也是我国南出印度洋大棋局中的重要环节.这条石油管道的原油从产地中东、非洲抵达缅甸西海岸实兑港,仍需海上运输,由海及陆,只是避开了马六甲海峡,却也无法避免印度洋航线及必经的亚丁湾海域.从去年12月26日起至今,中国海军先后派出三批护航编队巡弋印度洋、亚丁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我国包括油轮在内的商船的安全航行.依笔者管见,我国的“两洋”攻略应取“南出、东峙、北守”布局,以保障能源“一盘棋”的攻防均衡,即在濒海三个主要战略方向,南海应积极进取,东海宜以峙制动,渤海要拱卫北线.其中的“南出”,就是打通大西南——东南亚陆上通路,直达印度洋. 国内一些战略分析人士近期提出,我国传统的“一洋”战略正在发生变化.21世纪的中国大战略必须依托大陆,面向大洋,一出太平洋,二出印度洋.西部印度洋通道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在地缘政治环境中,中国将缅甸作为战略屏障甚或战略后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缅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虎踞于马六甲海湾出口,北可依托中国,辐射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西可制约印度向南海、东南亚伸展拳脚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中缅陆上石油管道的开建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影响.中国真诚地希望缅甸国内形势保持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尽快尽善地化解果敢地区的危机,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也有利和平崛起的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可靠的缓冲地带.如是而观,建设中缅石油管道不仅仅是一条破解“马六甲困局”的能源大动脉,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繁荣、南进印度洋大棋局中的一枚至关重要的高招妙棋.
请采纳

E.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了多少军队

二战时期日本在缅甸投入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

缅北滇西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

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5)滇缅投资扩展阅读

战役影响

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缅北滇西之战被后来的军事学家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F. 滇缅公路现在还用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缅公路国内段改称昆畹公路,1990年又改为320线。1994年,320国道终点从畹町延长到瑞丽姐告大桥。昆瑞公路现为国道主干线GZ65(上海-瑞丽)末段。

据1957年的路况调查资料,滇缅公路弯道半径小于20米的弯道有近千个,有的弯道半径仅有8米;纵坡大于9%的有500多段,有的达18%以上;有近千道临时式涵洞,上百座临时式、半永久式的桥梁;桥梁载重能力低,有的桥只能载重8吨;全路能使用的沥青路面仅剩21公里。1959年至1986年,省交通厅使用养路费投资,对羊老哨坡、级山坡、天子庙坡、南天门坡、三台山坡等10个大坡和其它一些路段进行改造,改造里程累计268.57公里。到1984年底,公路里程缩短93.7公里。

1972年5月,在功果桥下游20多公里处,永保桥建成通车。

永保桥是滇缅公路永平至芭蕉河路段改线后另建的新桥。永保桥通车后,功果桥被拆除。昌淦桥变为支线桥。

1974年6月,在惠通桥下游400米处,红旗桥建成通车。

禄丰县董户村至一平浪22公里公路路窄弯急,曾经是昆明至下关间的"瓶颈"路段。1979年,省经委、省交通厅决定利用禄丰至一平浪间已废弃的米轨铁路路基改建为公路,与原公路构成单向行驶的上下行复线。1982年,这项工程完工。

在对重点路段进行改造的同时,承担滇缅公路养护任务的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芒市5个公路管理总段在道班开展"五小"活动,即改一个小弯道、降一个小坡、加快一小段路基、改建一道小涵洞、填补一小段路基缺口,使滇缅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

1986年,昆明碧鸡关至安宁一级公路动工修建,拉开了云南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序幕,也拉开了对滇缅公路实施大规模改造的序幕。1989年9月23日,碧安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云南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继碧安公路之后,滇缅公路的改造捷报频传。

1994年2月6日,136.2公里的安(宁)楚(雄)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1994年12月30日,94.5公里的大(官市)龙(山卡)三级公路通车。

在国道主干线GZ65止点的瑞丽市,1992年10月,姐告大桥建成通车。

滇缅公路通车时,畹町与缅甸九谷间的界河桥是一座木便桥,后改建为单孔净跨8米的石拱桥,日军从滇西溃退时将其炸毁。1945年3月,畹町界河上建成一座跨径21.33米的单孔石台贝雷钢架木面桥,桥面宽3.3米。1993年2月20日,一座宽16米的单孔预应力混凝土下承式单肋柔拱刚性桥梁跨越界河,该桥净跨30米,桥长40米。

从1992年12月至1997年7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连打"三大战役",芒(市)瑞(丽)路、芒市过境公路和南天门路段二级公路相继通车,使滇缅公路德宏州境内的131公里路段全部达到了二级以上标准。此后,龙陵县建成龙陵至双坡垭口24公里二级公路。

1998年7月18日,178.779公里的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滇缅公路有了第一段高速公路。

2002年9月29日,166公里的大(理)保(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跨越横断山,滇西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2005年6月27日,129.93公里的安(宁)楚(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滇西交通的"瓶颈"被突破。

2007年2月28日,昆(明)安(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8年9月8日,保(山)龙(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澜沧江上,从古老的霁虹桥,到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的功果桥,到永保桥,再到大保高速公路上的澜沧江大桥,云南数千年的交通史得到了生动展示。

怒江上,20世纪70年代,惠通桥旁,红旗桥建成通车,90年代,三大地怒江大桥建成,如今,离三大地不远,又一座更加宏伟的怒江大桥飞跃,怒江天堑变通途。

从昆明通往滇西的公路几经改造、更替,早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滇缅公路。但云南人很难了却滇缅公路的情结,一直习惯将通往滇西、通往缅甸的公路称为滇缅公路。

沐浴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年过古稀的滇缅公路,旧貌变新颜。这条大通道从昆明至龙陵573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今天的昆(明)瑞(丽)公路,与刚通车时的滇缅公路相比,里程缩短了250多公里。滇缅公路建成时,从昆明到畹町,汽车要行驶七八天,如今,汽车一天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