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方政府债券如果纳入国库及商业银行抵押品范围会有怎样的潜在影响
这个行为本身肯定不是QE,QE是人民银行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大量购买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目前来看,加入质押库只是增强了未来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工具。它没有直接投放货币,也并不暗示任何货币政策的方向。
在整个置换方案中,没有任何央行直接购买债券的动作,定向/市场化置换行为本质是一个债务重整过程。官方以指令的方式,要求商业银行以低息、长久期的地方政府债置换了高息的融资平台贷款和各类平台债券、信托,这个过程没有回笼货币也没有投放货币,所以置换是货币中性的。由于融资平台贷款本身不是合格抵押品,因此将其置换为可以抵押的地方政府债券之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有所改善,央行相当于增加了1万亿新的货币投放渠道。这是什么数量概念呢?一贯被央行用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未到期央票4200亿元左右,一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也就5000亿左右。债务置换完成之后,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时的空间明显扩大。但是,无论MLF还是PSL,投放流动性的主动权都在央行手上,而人民银行至今没有表达过任何直接以货币化方式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意愿。
详细的逻辑,就需要回顾一下本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背景。
2015年是地方政府债的到期高峰,43号文之后,旧有的融资通道受到严重限制,再融资能力受阻,偿债压力显现。各种测算版本很多,一般认为今年即将到期的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是融资平台贷款、信托、债券,有别于地方政府债)金额在1.5万亿-1.8万亿之间,包括救助责任和担保责任在内所有的到期债务金额在3万亿左右。明年的到期金额与今年相仿。我去年上半年曾经写过,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控。为什么当时可控,现在就有偿债压力呢?因为去年底出台的43号文限制了融资平台的再融资能力。旧有的地方政府融资逻辑被打乱。
政府融资的逻辑与企业非常不同,作为一个掌握了暴力机关和货币发行权的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的融资行为天然具有庞氏属性。我们愿意给一个企业融资,是因为测算下来它的盈利能够在项目周期中覆盖还本付息的现金流;但是我们给一个政府融资时,往往考核的关键是该政府未来再融资续贷的能力。当偿还债务不在融资人的目标列表中时,它对融资利率的敏感度也就迅速下降直至荡然无存了。当融资行为得不到全面监管,融资人还兼具了投资义务之后,它的债务规模就会迅速扩张。这就是2014年年底之前地方政府债务的状态,各地政府举借了天量的高息债务。如果没有限制性措施出台,这个状态本会维持直到。。。永远,就好像日本那样,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好几倍。虽然2013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还相对安全,但是这个状态长此以往,肯定会不可收拾。
于是就有了43号文。地方政府不再能以政府的名义通过融资平台举借新的债务。借问没有政府信用的融资平台是什么?它只是一个三张表都很有水分的问题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再融资能力突然受到严格限制,原有的融资逻辑突然被打破,这就势必需要新的再融资方案来接续杠杆。
于是就有了新预算法,也有了2015年两会期间楼部长抛出的第一批1万亿地方政府债置换计划。
1万亿真的很多。整个2014年,国债总共发行1.8万亿不到,地方政府债4000亿元。1万亿置换计划相当于为全年增加了将近50%的无风险利率品供给。
这个品种和数量级,只有商业银行能够承接。可是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两大难题:存款持续大量流失,本身不考虑地方政府债,2015年可以用来配债的资金就已经大量减少,何况供给还要增加50%以上;新的地方政府债收益太低,基本接近银行资金成本,从纯商业的角度而言,一定是高息的地方政府贷款更加诱人。如果一定要公开招标,只会有两种不美妙的结果:1、地方政府债的收益率逼近融资平台债券;2、流标。
因此,两会时就有人喊话,应该由央行出面认购地方政府债。但这种直接投放货币的接盘侠行为,当时被央行直接否定。在过去的2、3个月中,博弈一直在进行中。财政部的政策目标是到期债务顺利在新的预算法框架下续作,尽量少走老路,因此让央行货币化解决,对财政部一定是最优的。而人民银行的政策目标是复合的:控制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控制物价水平;维持人民币币值,促进国际化。对于后两个使命而言,货币化解决债务问题都是负面影响,从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说,直接货币化也是次优的。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妥协版本。债务并没有直接被货币化处理,而是采取了部分定向,部分市场化的方式。当市场化发行对货币市场带来严重冲击时,央行可以使用新的公开市场工具主动投放货币,熨平波动。
其实这就是个互相喂翔的故事:财神爷看着一杯热翔,敬了秋裤先生;秋裤先生如果“啊呜啊呜”狂吃了,那就叫QE;可是秋裤先生不傻呀,他也不吃;结果两个人把钱庄老板都拉过来,对他们说,“都是你们造的孽,你们吃”;秋裤先生一边又拿出一瓶健胃消食片,安慰大家,如果噎着了,他有药。
至于他到底给不给药,什么时候给药,没有人说得清。在这之前,翔一定是先吃撑了。
B. 国债与银行债券、公司债券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怎么购买大神们帮帮忙
1、交易价格不同,一般证券交易所的价格要比银行低(由于银行的柜台国债市场是一个做市商市场,所以四大行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定价较高,造成同品种的国债在交易所购买价格低于在银行买的现象)。 交易所交易要收手续费;银行虽不收,但银行卖出价(即卖给投资者的价格)要比买入价高很多。 2、托管不同,交易所实行一级托管由证券交易所托管,银行为二级托管它还有另一级中央债券中心托管。 3、风险问题, 有人认为在证券公司买可能有风险。但也有人认为没有什么安全性的问题。
C. 地方债跟国债在收益上有什么区别
地方债还没有正式推出,正式推出的时候,由地方政府根据借款使用的时间来决定期限是多长,因此每个地方政府、不同的地方债,其期限长短不同,也许跟国债一样有1、3、5、7、10、20年等好几种。
地方债应该算是一种稳定的投资方式吧,安全性低于国债,高于一些无担保的企业债。
具体推出的时候应该会公布在什么地方购买,同时,当第一支地方债发行的时候,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肯定会报道的。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发债,只是通过信托公司发行,实质也是借钱,年利率比较高,一定期限后收回,跟地方债差不多,只是不能像国债和企业债那样在沪深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这个可以到当地的财政局了解;
地方债肯定比国债的收益高,因为风险比国债高,风险跟收益是反比的关系。我所知的一些地方发行的信托债,有的可以到到年利率是9%。
D. 地方银行买国债安全吗
地方银行买国债也很安全。因为国债是由国家保障的一款理财产品,而且利率也比较高,所以购买国债非常安全。
E. 商业银行 为什么 要买政府债券 央行债券
1.在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着存贷差,有大量的闲散资金,放任不管的话会造成非常大的成本损失,而购买政府债券和央行债券既可以为银行盈利,又可以增加安全性,一举两得。
2.政府债券和央行债券发行量大,也只有像商业银行这样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才有实力大量购入。
3.政府发行债券以及央行发行债券都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国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和国债可以回笼资金,收紧银根,而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创造的机构,因此由它来购买才能起到更有力的作用。
F. 国债要怎么购买,到哪些银行可以购买
可以在网上购买的国债有:电子式国债、记账式国债。
1、电子式国债:目前在电子式国债发行期时,已经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购买电子式国债的银行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
2、记账式国债:目前只要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购买基金的各银行,基本上也可以办理记账式国债的购买。
(6)地方债视同国债鼓励银行购买扩展阅读:
发行目的:
1、筹措军费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平衡财政收支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
G. 县级市为什么买不到国债,银行工作人员说,国债基本到不了我们这种小地方,哪位高手告诉我具体是什么原因
这得看是什么国债,有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凭证式国债一般经层层分派,到县市级应该有,数量有限可能较少,不会没有的,只是人多债少可能买不到。电子式的国债一般是商业银行代理并在全国统发的(统一时间集中发行),如果有网上银行的化,银行没上班之前(就是早晨8点前)就可以在个人网银上买到,没有到不到什么地方之说。所以你可以留意记账式国债(电子式)什么时间发行,然后认购。
H. 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那些债券和银行买的国债有何区别
股票市场买卖的债券和银行买的国债是有区别的,银行买的国债是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两种,人们较常买的是凭证式国债,这种国债是不可以转让的,若要提前提取款项,只能进行一次性的承兑提取。记帐式国债则是可以交易的,一般银行提供的国债属于可以交易的国债品种,即能可以转让买卖的国债,股票市场买卖的国债与银行买卖的记帐式国债基本是一样的,都是记帐式国债,它们的买卖基本就像股票买卖一样,就像买卖股票一样,但这些国债的波动比股票要少得多。此外股票市场除国债外还有其他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地方债券等品种交易,这些债券都可以像股票一样的交易,但要切记一点除国债外其他的债券流动性较差,买入后想卖出时很难卖出一个好价格的。最后一年下来这些债券都能分到利息的,一般来说能得到的利息最多就是这些债券发行时所约定的票面利率(除国债外部分债券是交利息税的)。
I. 中国人民银行不是不能直接认购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吗为什么做题看到说中央银行直接进入一级市场购买国库
只能从二级市场购入国债等政府债券。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很清楚,根据该法,央行是不能直接认购国债的。
一方面是经济下滑带来贷款风险增加,使得银行在放贷方面趋向保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从银行到实体经济的传导不够畅通。另外从宽货币到宽信贷仍需要一点时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问题会有所缓解。
(9)地方债视同国债鼓励银行购买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建议去中小银行购买。很多人以为国债只能在国有银行购买,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实大家搞错了,很多中小银行也可以购买,包括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每家银行分配的额度不同,小银行由于不太受关注,所以更好买一些,完全没必要去国有大行抢购。
国债到期后要尽早取出。本次国债不计复利,且逾期不加利息,所以为避免损失,投资者在国债到期之后要尽早取出来,把钱投放到其它有收益的产品中,当然也可以提前办理约定转存业务。由于期限过长,有些人会把凭证遗失,可以持身份证到网点办理挂失手续。
J.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不就是代表政府么,怎么还要买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是中央银行实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购买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进行支付,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基础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反之则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0)地方债视同国债鼓励银行购买扩展阅读: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此些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