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投资需求不够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投资需求不够

发布时间: 2021-06-10 16:23:58

1. 什么导致经济体系中消费需求的不足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但出于“预防不测事件”、“养老”、“子女教育”等主客观原因的考虑,人们往往会把增量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结果消费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一,从而导致经济体系中消费需求的不足。除非投资需求不断扩大,以弥补边际消费递减所留下的缺口,否则就不可能增加就业量。其二是投资诱导问题。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等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差额。为什么昵?凯恩斯是这样解释的:“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至少等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肯进行投资,否则,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利息率,资本家便不会进行投资,而宁可把资本存放在银行里,以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

2. 为什么消费需求偏旺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则该国应实行松货币政策这样不会引起消费更加旺吗

额...个人认为应该是宽松货币和紧缩财政,以宽松货币刺激生产需求,才能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增长,而消费需求旺盛,却没有相应的商品生产力所对应,自然出现求大于供的状态造成通胀,这时的宽松货币,如果加上略高利率,通过银行大量将M2放贷到企业,促进商品产生,也相应抑制食利者的消费欲望。

3.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与失业不足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他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为了投资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息率。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4. 论述题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他所引中出的...

信春哥不挂科,不信凯恩斯

凯恩斯的分析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抑制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消费随着收入一起增加,但消费总比收入增加得慢。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出于交易、谨慎和投机的需要,普遍具有"流动偏好"的心理。费需求不足使得储蓄增加,投资需求不足又不能吸收储蓄将其转化为投资,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1,赤字财政预算。
2,适度通货膨胀。
3,福利措施。

5. 如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灵活偏好规律(1)资本家在经营生产时,既要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又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有利可图,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减雇工人,缩小生产。直至两者相等,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量,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6. 投资需求与资本输出不足的原因分析

3个心里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规律
基于这三个规律的理论证明了有效需求不足,具体推导这说不清楚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能自动均衡,无需宏观调控,凯恩斯认为自动调节代价太大,需要政府干预,政策主张精炼为4个字:相机抉择

7. 论述凯恩斯怎样分析总有效需求不足

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分析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抑制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消费随着收入一起增加,但消费总比收入增加得慢。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出于交易、谨慎和投机的需要,普遍具有"流动偏好"的心理。费需求不足使得储蓄增加,投资需求不足又不能吸收储蓄将其转化为投资,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8. 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什么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称为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182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传统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说教破产,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就业不足,因而经常处于萧条状态。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3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①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多,也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大。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③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又影响利率。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从而发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时需要有投资增加以弥补差距,抵消储蓄。但由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第二和第三心理因素),投资支出往往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当经济繁荣达到一定阶段,投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用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9. 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释消费和投资为何不足 消费和投资为何不足的内在机理分别是什么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可用下述的公式表达:D=D1+D2=x(N)+D2=F(N). 式中,D1是消费量,D2是新投资量,N是就业量,X是消费倾向,D=F(N)就是有效需求。很显然,当上述各参数都充分的条件下,D是有效需求;当D1=X(N)小于“充分条件”的时候,D就小于有效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这种情况的造成,不但与就业量N不足有关,而且与消费倾向X不足有关。就业量不足与新投资量不足有关,也就是说,充分就业须要有一个新投资量D2的支撑;而消费倾向X不足则不但与就业量N有关,而且与社会收入的分配有关。当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时,会从两方面影响消费倾向:1,低收入者以及失业者的消费能力过低导致的消费倾向不足;2,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倾向不足,从而合成为整个社会消费倾向不足。于是,恶性循环便由此开始:消费倾向不足导致消费量过低,消费量过低导致投资诱惑过低,进而导致新投资量过低,新投资量过低导致就业量过低,就业量过低更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消费倾向愈加走低,这就是所谓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