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登封农村要建万人社区吗
是响应郑州市委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万人大社区的项目,唐庄、卢店、大冶三个是试点镇,都有这个项目。
具体了是合村并镇,建楼房,把群众聚集在一起。一是“三规合一”。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即:三张图合到一张图上来,实现一张图引领,同步规划、一套人马规划。只有做到“三规合一”,才能实现规划引领,才能做到不折腾,避免建了拆、拆了建,消耗资源、消耗财力。二是城乡一体。就是城乡要统筹、同等待遇。农村建设要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如:水、电、气、路、地下管网基础设施配套等。当前农村修建的很多道路没有地下管网,电线、管线等都未入地,将来还要拆拆挖挖。包括我们市区的一些道路,也都没有做到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普遍造成拆拆挖挖。现在市区有几根地下管网?分别在哪儿布局?都没有详细的数据资料,更不用说农村。城乡一体的另一方面就是要让走进新型社区、走向城镇社区的农民,享受与城市(区)一样的待遇。现在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是140元,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是245元,我们要通过新型城镇化,让住进新型社区、住进镇区所在地的农民,享受与城镇一样的低保标准等一切待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三是产城融合。不仅要让农民住进基础设施配好、环境好,像城市社区一样好的楼房、新房,而且还要让农民有饭吃、有活干,并且居住的社区附近要有产业作支撑。如:登封新区在规划的同时,在新区周边规划了产业集聚区,让人们既能在登封新区居住生活,又可以到产业集聚区就业工作;乡(镇)要根据本乡(镇)的资源优势特点,在镇区周边规划专业园区并确定主导产业,让住进镇区的村民、农民有活干。人口集中居住本身会产生就业岗位,新型社区周边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要吸引住进新型社区的农民有活干,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其中几个特点。一部分群众处于古村落、古遗迹、文物保护地,那么就不要乱拆。
② 唐庄镇的工业发展
唐庄镇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唐庄镇的干部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把唐庄镇建成工业强镇,他们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聚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了“以真情换真心,以真心换真投”的引资思路,使卫辉市银利达彩印有限公司、新乡银鹭纺织有限公司、和新乡天风水泥有限公司等10多家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的企业落地生根。为留住企业,他们做到“以真心招来客商、以诚心对待客商、以恒心帮助客商、以实心留住客商,”真正实现“招商、安商、引商、扶商、富商”的承诺,园区的发展势头强劲。
同时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使2900余名当地农民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唐庄镇更注重给全镇百姓营造一个清新环保的生存环境,把石碴厂进行了聚集和搬迁,在远离生活居住地的谷驼建立了石碴工业园区,并投资600多万元新修了3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和3条生产性道路方便园区发展。
已规划好8个各投资500万元日产万吨无污染的大型石碴厂。有4个石碴厂已建成试产,其它4个投入资金300万元2008年4月建成投产,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石碴工业园区,实现了该镇工业化强镇的目标。 按照新城镇化标准建设的唐庄小城镇,为外来企业入驻唐庄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地理条件。在唐庄民营工业园区投资的已有卫辉市银利达彩印厂、新乡银鹭纺织有限公司、新乡利民机械厂和新乡开元纺织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
③ 吴金印在为人类谋福利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质
“太行公仆吴金印”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给吴金印的题词,如今这七个大字已化为一座丰碑,铭刻在河南省卫辉市西部的太行山深处,也铭刻在山区人民的心坎上。
吴金印1942年出生在卫辉市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8岁入党当村长,19岁当村党支部书记,26岁当乡党委书记,他在乡镇一干就是31年,其中担任乡镇领导职务就有28年,二十多年中,他多次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极机关工作的机会,始终把自己扎根在基层。到现在已有四十多个春秋。四十多年来,他在村镇领导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卫辉市狮豹乡是革命老区,也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方圆百里就有两千六百多道岭、两千七百多条沟,90%的人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1968年春,26岁的吴金印担任了这里的主要领导。上任不久,一天,吴金印来到靳庄村,正赶上乡亲们吃午饭,他端过一位老大娘的饭碗一看,愣住了:灰黑的汤水里,泡着几个糠团,漂着数片野菜。“山里人都吃这个?”老人没有回答,却把头低到了胸前。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可是,解放快20年了,群众还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吴金印暗下决心,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他带着领导班子成员翻山越岭作调查,饿了吃块干粮,渴了喝口凉水,一天翻五六座山,七八天就穿烂一双鞋,沟沟岭岭他跑了个遍,向荒山要耕地,向秃岭要粮食的规划由此产生。面对着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山岭,吴金印想,山搬不动,可以把石头缝里的土挖出来造梯田;沟填不平,可以让河水改道,闸沟造地。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狮豹头的干部群众掀起了挖土造梯田的热潮。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筑起了十多条拦河坝,造出了二百多亩梯田。谁知到了夏季,暴发的山洪把新造的拦河坝和梯田一扫而光,刚改造的山岭沟又变成了乱石沟。然而,吴金印没有退却,他带着大家总结经验教训,把平面坝改为拱形,二百多亩梯田又造了出来,种上了庄稼。
吴金印第二年汛期,接连数场暴雨汇成的滚滚洪水,再一次冲走了满沟的庄稼和良田。眼看着心血又一次付诸东流,干部群众痛心疾首,有的失声痛哭。灾难伤透了群众的心,吴金印同样万分难过。但他明白,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干部就越要经受考验,他把全体干部召集到一起,开导他们:梯田被冲跨了。哭是哭不回来的。他鼓励大家,要想不受穷,还得挺起腰杆跟山斗,跟水斗,苦熬没有头,苦干有奔头,大家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把拱形坝改为塔形坝,每道坝下面再修一个跌水池,洪水袭来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洪水进入水池后,再从底部的暗渠泄出,梯田就不会受到冲击。第三年,二百多亩梯田终于经受住了巨大洪水的考验。昔日的荒山终于结出金灿灿的果实。
跑马岭下,沧河环绕。1973年10月,吴金印又带领狮豹头的干部群众来到沧河中游的羊湾村,搭起茅草棚,拦河造田。要在河滩上造田,须先让河水改道。经过测算,隧洞溢洪能力须达到1000个流量,方可保证河水改道成功。吴金印与技术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峭壁上攀上爬下,终于选准了凿洞的最佳位置并完成了设计:全洞长162米,宽20米,高8米。东西两侧同时开工。在硝烟弥漫、空气稀薄的山洞里,吴金印与乡亲们抡起大锤,呼呼生风,别人掘进2.7米,他掘进4米。1975年夏,山洞全线贯通,西洞口已浆砌圈顶,东洞口料石也已备齐,就在这时,暴雨骤降,汛期提前到来。这天夜里,吴金印提着马灯要下洞察看水位,突击队长抢着要下去,被吴金印一把拦住:“还是我下。我万一有个闪失,抢险你来指挥……”话没说完,人已拽绳而下。突然,一声巨响,一块卧牛大石从山顶上坠入河中,激起冲天水柱,惊得守在洞口的人对着黑沉沉的河底大声高喊:“吴书记——一”吴金印却从与巨石咫尺之处水淋淋地爬上来。怕再出现塌方,大家劝他赶快离开。看着不断上涨的河水,吴金印却把手一挥:“抢险队,上——”自己迅速背起一块石头,冲上了东洞口的拱顶。头顶上,塌方的石块、泥土簌簌而下;脚底下,咆哮的山洪滚滚而来。整整两天两夜,吴金印与抢险队员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冒着危险,战胜困难,完成了东洞口圈顶,把更大的洪峰远远地抛到了后面。而吴金印却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工地上。大伙儿忙把他抬出工地,送进工棚。抢救时,医生解开他的衣服,发现全身衣服补了很多补丁,脚上的那双掌鞋烂得开了花,手掌上长满铜钱厚的老茧,十指粗糙得像一把把钢锉,手掌的虎口处结着紫黑色的血痂。两天两夜后,吴金印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对身旁的人说:“万一我不行了,就把我埋在洞顶的山上,好看着你们把沧河治好……”听到这话,人们忍不住哭了起来。
1987年11月,吴金印调任卫辉唐庄乡党委书记。第二年该乡就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5个月内未下一滴雨,别说庄稼,连吃水井也干了。吴金印头顶烈日,四处察看,发现遍野禾苗枯黄,但山楂树却花开飘香。他意识到若在丘陵地种果树将是一条生路。于是他带领着全乡人民20天在干旱的丘陵地种下了1.2万亩山楂、桃与苹果树,如今果园成了唐庄农民的摇钱树,唐庄桃、唐庄梨远近闻名。在吴金印的治理下,唐庄镇石屏、代庄等村,街道整齐,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
吴金印因业绩卓著,1997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不仅是唐庄镇的党委书记,还是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可他还跟从前一样,一有空就下基层。吴金印说:“只有把环境搞好,人家才愿意来投资,唐庄的发展才有后劲,乡亲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吴金印执政为民,坚守本色,不愧是人民的好公仆。我国农村在国人眼里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如果所有的乡镇干部都能像吴金印这样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又何愁不富裕呢?农村富了,我们的国家经济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能大有作为的。”我们青少年千万不要嫌弃农村,也许通过我们的参与,农村能够改变落后面貌。
④ 重庆唐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唐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4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鸡的养殖、销售,特色农产品销售,花卉、苗木、果蔬种植、销售,生态农业开发等。
法定代表人:唐均全
成立时间:2014-04-28
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22500058927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黄龙村1组
⑤ 卫辉市唐庄镇怎么样
在河南省新乡市东部,有一块神奇的地方,它正迎着一股强劲的春潮涌现出许多迷人景观:一条条水泥路横亘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排排日光大棚连绵成片、一望无际,一栋栋居民楼鳞次栉比,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星罗棋布,一行行垂柳飘洒成荫,一片片苍松吐翠、杏花飘香……这就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
唐庄镇地处卫辉市西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三分之一,总人口41000人,耕地58000亩。1987年吴金印担任唐庄镇党委书记,当时唐庄经济发展滞后,全乡财政收入仅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山区的七个村不少农民住在窑洞内,靠救济维持生计,其它地方的农民大多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吴金印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这一符合唐庄实际的发展思路。西部山区7个村,靠山吃山,在石头上做文章。镇政府先投资建石材厂,购设备租赁给村里,进行示范引导,尝到甜头的农民和村集体,纷纷投资建石碴厂。全镇100多个石碴厂,每天生产石子3万立方米、产值60万元,石碴运输车辆3000多辆、每天产值近30万元,两项之和年总产值达2.7亿元。东部7个村地处平原,土质好,邻近卫辉市,交通条件好,利于市场运作。吴金印带领群众建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目前,东部农村户均大棚一至两个,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北部地处丘陵的7个村庄,干旱地薄,只能种植耐旱作物,林果树木最耐旱,而且效益高。全镇建成了万亩桃园、苹果园,现在果树都进入盛果期,每亩果园收入达3000多元。南部低洼地适宜发展粮食和养殖业,他们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经济的发展为村庄改造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2001年开始,每年唐庄新建楼房2000多户,建新房户均投资在5万元以上。村集体为村庄改造修成了水泥硬化路。目前,全镇34个行政村,9800户已按规划建设农民新居8300余户。代庄等近20个村的新村规划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村还新建了二层以上的村委办公大楼、迎宾牌坊,并进行了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官庄村、郭全屯村投资4万元新建了标准化篮球场地,代庄、唐庄村投资30多万元建成群众休闲活动广场。
不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山区薄地怎么办?吴金印经过深思熟虑,大胆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思路。对山区薄地进行综合整治,按照生态建设为首、以林为主、以山为景的规划,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修建了集林果、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农业六位一体的西山生态旅游园。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暨冠军赛,吸引游客38万多人,收入20多万元。同时,西山生态园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河南省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镇还依托万亩桃花园,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桃花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唐庄镇抓住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万亩小麦高产样板田的研究与开发”的机遇,率先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投资500多万元在全镇12个村建成实行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六统一”的示泛区,完善配套设施,使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极大地带动了该镇优质强筋小麦的推广种植和农民增收致富。该镇利用交通优势,建成了占地1.2万亩的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发展高、中、低档温室大棚3000座,种植名、优、新蔬菜达28个品种,年收入300多万元。面对丘陵区干旱、土质薄、粮食产量低的情况,该镇立足市场,大力发展名优林果种植,种植苹果、梨、杏等经济林16000余亩,年产优质林果3000多吨,远销北京等大中城市及海内外,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狠抓养殖业,该镇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3个年出栏400多头的肉牛育肥示范厂。全镇已形成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名优特新蔬菜花卉高效农业示范区和优质林果园区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唐庄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了“以真情换真心,以真心换真投”的引资思路,使卫辉市银利达彩印有限公司等10多家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的企业落地生根,使2900余名当地农民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唐庄镇更注重给全镇百姓营造一个清新环保的生存环境,把石碴厂进行了聚集和搬迁,在远离生活居住地的谷驼建立了石碴工业园区,并投资600多万元新修了3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和3条生产性道路方便园区发展。目前,已规划好8个各投资500万元,日产万吨的无污染的大型石碴厂。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石碴工业园区,实现该镇工业化强镇的目标。
唐庄镇,这个拥有“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镇(乡)”、“河南省先进乡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重点城镇”、“国家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镇”等众多荣誉的乡镇,在经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成为牧野大地上的一颗闪亮红星。
⑥ 唐庄镇的招商引资
加快工业化进程,建设高新民营工业园区
按照新城镇化标准建设的唐庄小城镇,为外来企业入驻唐庄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地理条件。到目前为止,在唐庄民营工业园区投资的已有卫辉市银利达彩印厂、新乡银鹭纺织有限公司、新乡利民机械厂和新乡开元纺织有限公司等 10多家企业。
⑦ 卫辉柳庄乡唐庄 你知道吗
唐 庄 镇 概 况
卫辉市唐庄镇地处豫北平原,北依太行,西接新乡市郊,东临卫辉市区,京广铁路 、107国道、卫柿省道、翟阳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总面积逾7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共41000口人,其中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该镇在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书记的带领下,把唐庄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城镇,在小城镇建设和村镇规划方面,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6年该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4.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通过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带动作用,形成占地1500亩的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园区内建成高科技连栋日光温室3座、高标准单栋日光温室367多座,带动周边7个村兴建高、中档日光温室大棚3000多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2000亩。
2、优质林果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
唐庄镇根据市场发展方向,鼓励并帮助丘陵区村发展名优林果种植,形成以石屏桃花园为中心,辐射周边近20个村种植经济林果16000亩,并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中国?唐庄桃花节。果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
二、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建设高新民营工业园区
按新城镇化标准建设的唐庄小城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外来企业入驻唐庄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地理条件。到目前为止,在唐庄民营工业园区投资的已有卫辉市银利达彩印厂、新乡银鹭纺织有限公司、新乡利民机械厂、河南丰博天瑞水泥有限公司、新乡市天凤水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现有投资4.03个亿的卫辉市春江水泥有限公司、
投资1000万元的新乡市茶花塑业有限公司、投资1700万元的新乡市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等正在兴建。
三、小城镇建设和村镇规划效果显著,唐庄镇面貌日新月异。
为了加快唐庄镇的小城镇发展步伐,高标准建设新城镇,该镇专门邀请中央省规划设计专家,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切实可行的《卫辉市唐庄镇镇区规划》,镇区内新建农民别墅1000多座,区域内人口1万多人,从西到东建成了唐庄民营工业园区、现代生活区和商贸区,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之一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6年被新乡市定为新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2007年3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文明村镇”。
唐庄镇各村的村镇规划和空心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9800多户已按照唐庄镇村镇规划要求建成一村一特色的别墅7000多座,已有20多个村基本完成了村镇规划,通过空心村治理全镇节约出2000亩土地。
四、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西山森林公园建设,促进了唐庄旅游业大发展
2000年开始,唐庄镇西部山区逐渐形成了以生态建设为首,以林为主,以山为景,修建可以容纳10架飞机起降的飞机场和观礼台,5公里的仿古式围墙,8公里多的休闲园中路,栽种塔松、柏树、银杏等经济林木300多万株,另外建有蒙古包、稻草屋、土窑洞、休闲凉亭、人工隧道、樱桃棚等景点。
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暨冠军赛,2006年西山森林公园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成为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唐庄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形成了一个蓝天、白云、碧水的优美环境,欢迎海内外友人志士来唐庄镇观光旅游、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