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伙投资需要注意些什么
合伙投资需注意:
双方在行为上一定要规范,否则极有可能带来诸多纠纷,使合伙双方都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为避免合伙经营过程中有不良现象发生,合伙人双方在合伙经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签订书面的合伙经营协议。对双方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出资份额、利润和债务的分配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如何承担等,都有必要在协议中写明。即便日后有了纠纷,也可以按协议进行处理。
二是在财务方面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合伙经营企业离不开严谨的财务制度,可以避免账目混乱、收支不清等问题。
三是要注意合伙人的不法行为。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合伙经营的企业散伙时,双方都要进行清算,在将合伙人所占有的财产清理后,才能分得利润;对于亏损部分或债务的清偿也应及时清算。这就要求合伙人各方对于合伙人都要加以留意,在有合伙人经营受挫要退出时抢占合伙财产,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不被其他合伙人恶意侵占。
B. 基金怎么投资,有几种投资方式
从起源上看,基金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只基金是1822年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创立的私人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以信托关系为基础的资金组织形式起源于英国。当时许多富裕起来的英国人希望投资海外市场以谋取更高的回报。但自行投资风险很高,钱财被骗的情况屡屡发生。为保障投资安全,并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人们开始寻找值得信赖的专业投资管理者,委托专业人士代为处理海外投资事宜、分散风险,从而产生了投资人与代理投资人之间的信托契约。1868年11月,英国组建了“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收到了中小投资者的欢迎。 1921年4月,美国引进了英国的投资基金制度,192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随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法规,培养了人们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任。1933年美国公布了《证券法》,第二年又公布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公布了《投资公司法》。这些法律明确地规范了投资基金的组成及管理的要件,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护,从而奠定了投资基金及安全发展的法律基础。(数据来源:美国投资公司协会)
在基金品种中增加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再加上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基金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2005年底,美国开放式基金中的个人持有比例高达87.55%,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
C. 对e租宝非法集资按键投资人信息登记有什么用
“E租宝出事了,我们该怎么办?”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接连接到几位E租宝投资者的电话,向记者寻求解决办法。“怎么才能拿自己的钱?”这是摆在投资者面前最关心的事情。
记者经多方了解,就目前的情况,投资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到当地公安机安报案,尽量提交一切与E租宝等相关的资料,然后就是耐心等待,及时了解事件和案件的进展。但不少投资者认为,上述做法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立案就必须走法律程序,什么时候能取回本金就成了未知数。
据了解,曾经轰动一时的“东方创投案”,仅调查取证时间就9个多月,涉案金额1.2亿元。最终投资人拿回的资金不足本金的一半。“1.2亿的资金相对于E租宝700多亿的资金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调查的时间一定短不了。”一位投资者说。
一位P2P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E租宝的问题属于旁氏骗局的一种,从之前官方网站披露的内容看,承诺给投资者的收益远高于产品所投资标的的收益,出事后投资者想要拿回本金的可能比较小。旁氏骗局的一个特点就是拿后期参与者的钱补给前期的参与者,这样形成的账面亏空一般难以弥补,况且该公司的规模巨大,究竟亏空多少还要等公安机关的调查报告。现在E租宝网站已经关闭,记者无从核实上述情况。
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证实了上述产品的收益状况。他也曾问过该公司的业务人员,该人员解释为这是互联网公司常见的补贴式营销,并拿京东商城举例,该位投资者觉得这种补贴式营销可能是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因此才进行了投资。
在投资者中,也有老的P2P用户。他们知道P2P行业跑路事件不断,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选一个“靠谱”的平台,所谓靠谱就是在正规媒体有广告播放的大平台。之前E租宝铺天盖地的广告,甚至在某些电视台也有投放,这无疑成为其一道强有力的背书,羊群效应成为其盲从信任的关键。“就是看到他们的很多广告,才决定投资的”,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
一位P2P从业者告诉记者,E租宝在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都在千万级规模,此类数据网上早已有之。不过记者多方询问其他从业者,均没能核实数据的具体出处。
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一线希望是,E租宝与以往P2P平台跑路不同,以往此类平台的跑路是有预谋有计划,并且已经实施后才被投资者揭发,那时平台已经关闭,资金已经转移,实际控制人已经失联。而E租宝及其关联平台被调查时,公司还在运营中,高管和实际控制人都没有失联。“不清楚这种情况会不会有助于调查取证,早一点拿回本金?”一位投资者说。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公安机关案件调查进展情况,记者也无法获得最新消息。不过,当记者到达其位于北京的办公地点时,已有多位投资者来到现场,但也只能望着紧闭的大门无可奈何。
据新华网最新消息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对“E租宝”网络金融平台及其关联公司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进行调查。北京及各省区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成立了专项处置工作机构,并开展有关工作,将依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D. 上证券投资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下个股票软件去看F10,请问F10是什么啊是指按下键盘上的F10键
F10是指在分析软件中按键盘上的F10可以查看该公司基本面的文本资料,是公司的一些基本面上的东西,一般可以看公司股东大会时间、决议,大机构持有情况(一般开前10名的)、公司重大事件公示、公司现金流等等。
E. 怎么办我投资了
投资了什么呢!说来看看,或许也不会有你想的这么糟糕的不是吗?所以不知道是什么也不能够回答你的,或许你也不用想多了,钱都进去了不是吗!
F.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6)键按投资扩展阅读:
转权益法
成本法转权益法企业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单位投资比例或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遇到企业追加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往往容易混淆权益法下的三级明细科目,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且会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本文以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M公司于2004年3月1日以800万元购入N公司股票,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M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30万元。2004年3月1日,N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200万元。
2004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中3月~12月实现净利润500万元。M公司于2005年4月1日以1425.5万元购入N公司发行在外股数的15%,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102万元。2005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870万元,其中1月~3月实现净利润170万元,4月~12月实现净利润7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4年3月1日投资时,M公司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2005年4月1日M公司追加投资后,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对N公司实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对N公司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正确计算权益法下各三级账户金额,这是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环节。
追加投资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7700000(元);
2004年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8000000-62000000×10%=1800000(元);
至2005年4月1日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13÷12=195000(元);摊销时限10年,此时应摊销13个月的差额,所以除以10年再除以12个月乘以13个月即该节点应摊销的投资差额。
至2005年4月1日应确认N公司净损益的份额=(5000000+1700000)×10%-195000=475000(元);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5000000+1700000)×10%=670000(元),因以前年度损益类账户已结平,故应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2005年4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1800000=59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5900000
——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605000 (1800000-195000,剩余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77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75000.
2005年4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4255000
贷:银行存款1425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67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新投资成本与应享有N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14255000-(62000000-300000÷10%+5000000+1700000)×15%=44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4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4400000.
一般来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但本例中因追溯调整产生的损益调整金额已转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故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全部冲减“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借:银行存款10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020000.
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0000×25%=1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175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750000.
长期股权投资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次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新股权投资差额如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股权投资差额一并摊销。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9÷12+4400000÷10×9÷12=4650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6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4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