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行国债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吗
是 属于国家财政运做的,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等等的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另外我认为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投放量等积极政策那是货币政策,减免税收和提高退税那是税收政策,和这搭不上边的.
应该用于建设国家基础设施或者投资其他社会性项目,这样并没有减少社会积累的总规模,是积极性的财政政策,若只是单纯地满足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它减少了社会积累的总规模,会增加国民经济的负担,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
❷ 发行国债和中央银行买卖国债分别属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哪一个
答:
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是扩张财政支出手段,财政政策还有税收手段
买卖国债属于货币政策,是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货币政策还有法定准备金和再贴现率
❸ 财政部发行国债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么为什么
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3)发行国债属于什么财政政策扩展阅读:
1.
“我们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教训是多方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她认为,金融对外开放应与内部改革相结合,缺乏管理的开放和银行体系的脆弱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各国应对外资过度追逐国内资产保持警惕。
2.
相对于周边国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要小很多。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尽快走出困境,我国在向世界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和政策。
3.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面对当时通货紧缩压力,我国在危机发生之后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措施对稳定中国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带动亚洲经济复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在金融改革方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于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随后的改革中,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
5.
在近几年中,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这3家银行相继改制成股份公司并登陆香港或内地股市,绘就了中国金融改革史册中的精彩篇章。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也在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股份制改革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步入新的征程。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长刘春航表示,这些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措施使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6.
针对亚洲再次成为大量国际资金流入重点市场,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增大的情况。吴晓灵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双重挑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此,我国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综合措施调整经济结构。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从特别国债开始
我国将更多使用财政、货币政策"
❹ 国债是财政政策措施还是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财政手段有,税收、国家信用、政府补贴、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对应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大量发行公债,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转移支付,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你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围绕总需求来考虑就OK了
、、、、至于你问的发公债的问题,如果是经济不景气,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时候那当然是政府大量回购公债,放出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用于提升利率进而刺激投资,不过影响货币总供给主要还是靠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反之,经济过热,需求过剩的时候政府就要靠发行公债压缩货币供给啦
你说的贴现率那是货币政策额,经济不景气时降低再贴现率,用于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需求啊,反之相反!
zhu__66222
❺ 国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按市场利率发行国债是财政政策。但不按市场利率发行国债是货币政策,即公开市场操作。
❻ 发行国债是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由多个部分组成,国债收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发行国债能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来进行建设。能增强经济活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❼ 发行国债是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
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7)发行国债属于什么财政政策扩展阅读
一般而言,国债发行主要有四种方式:
1、固定收益出售法(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国债的方式,具有认购期限短、改造条件固定、改造机构不限和主要适用于可转让的中长期债券四个特点);
2、公募拍卖方式(也称竞价投标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发行,有三个特点: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以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为发行机构、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发行的国债发行方式是公募法。
3、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指发行机构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的一种较为灵活的发行方式,特点: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不定、主要通过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证券经纪人经销、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储蓄债券);
4、承受发行法(又叫直接推销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举行一对一谈判出售国债的发行方式,特点:发行机构只限于财政部门、认购者主要限于机构投资者、发行条件通过直接谈判确定、主要运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政府债券的推销)。
❽ 发行国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是财政政策.
国债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发行国债是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发国债就属于公开市场业务."这句话是错误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行为.国债是该货币政策实施的标的物,不是货币政策的工具.
❾ 发行债券属于什么财政政策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简单呢。
发行公债不能具体说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或是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是不确定的,因为公债作为一个稳定经济的工具,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作用。具体来说:(1)公债发行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扩大消费支出,在经济景气时可以抑制消费支出。公债的利息支付总是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萧条时期,公债利息支付会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繁荣时期,公债的利息支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2)公债发行可能导致劳动意愿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当然,这也是理论上的)
再者,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公债中性理论,意思就是公债的发行不会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化,作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的扩张,且政府以债券和税收筹集资金效果是等价的。当然这个理论是有一定假设的,在此就不细说了。
此外,发行公债除此之外,也有货币效应(是指公债的信用扩张效应和货币扩张效应)。
总之,公债是宏观经济中一个颇具争议和复杂性的问题,“政府债务是一个多大的问题”这是宏观经济学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实际运作中,看成扩张的财政政策成分多一点,用此来维持赤字财政,增加财政收入,这样才可以承受不断增加的政府投资。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