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揭秘滑铁卢战役真实细节,是什么让拿破仑断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复辟的百日王朝,法国高级军官半数是贵族出身,此时都已不愿为拿破仑作战,偌大法国四面受敌,为了应付各个方向的敌人,拿破仑自己手下已经无人可用,连以前从不上台面的格鲁希,都要带兵出去独当一面就是证明。达武此时负责留守巴黎,稳定后方和后勤,没有达武坐镇,保王党一旦在国内作乱,法国就全盘皆输了。
Ⅱ 谁能介绍一下滑铁卢战役后法国的一些事件
在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中,没有对“1815—1830年的法国”的社会状况作出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只知1815—1830年是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法国,而不清楚此时的法国是何种性质,甚至不少同学错误地认为此时的法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1815—1830年的法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一分析。 一、1815—1830年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的性质 此时的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一,1814年颁布的‘宪章”是波旁王朝和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 1814年,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返回法国登上国王宝座的时候,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授意下,颁布了一部宪法,称之曰“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及其大臣的权力受议会的限制。②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从而确认了大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关系的变化,确认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获得的果实。③保留拿破仑时代的行政和司法制度,换言之,全盘接受拿破仑帝国的官僚警察机器。④承认大革命所实现的公民平等,等等。可见,颁布这个“宪章”意味着波旁王朝对于大资产阶级的妥协。 第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得以巩固,所以复辟的波旁王朝不可能再开历史倒车,否则是自取灭亡。试想1814年法国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一个“宪章”呢?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所说的那样:假如不在法国颁布一个有“避雷针”作用的“宪章”的话,波旁王朝就有被新的革命推翻的可能。而路易十八本人则说:王座是“最舒服的椅子”,所以他不愿再度去“旅行”了。“宪章”的颁布,同时也正合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心意,因为他们由于害怕人民革命,实在不愿意法国再发生革命动荡,他们宁愿与复辟王朝妥协。 可见,复辟只是波旁王朝家族,并非封建制度。 二、1815—1830年的法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期间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怎样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而在拿破仑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进一步巩固并发展,加上1814年“宪章”承认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关系,这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法国轻工业发展较快,1815—1830年丝纺织品的产值增加了两倍。特别是 1825年英国取消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后,英国机器大批输往法国,法国各种工业部门特别是棉、丝纺织业更多地采用机器生产,并且工业中蒸汽机的使用也有很大增长,这些都使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从物质上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三、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而革命的引发是因为波旁王朝公然破坏具有“避雷针”作用的“宪章”的原则。 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他即位后加紧向人民实行反攻倒算,企图恢复大革命前的封建专制统治及贵族特权,1825年颁布法令由国家补偿大革命期间流亡国外而土地被没收和出卖的贵族僧侣,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为筹措补偿金而降低公债利息的作法又使大资产阶级极为不满。1830年七月,查理十世又颁布非常法令,公然破坏“宪章”的原则,引发七月革命,大资产阶级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国王,建立了“七月王朝”。 七月革命的结果虽然建立的仍然是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它粉碎了旧贵族、僧侣在法国重建封建专制制度的企图,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改革,沉重打击了维也纳体系,使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Ⅲ 滑铁卢战役最大的赢家是谁
这是一个注定要写入历史的日子。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大战。双方激战到夜幕时分,反法联军的援军及时赶到,拿破仑的援军却因为迷路而误了战机,战场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反法联军大举反攻,法军全线溃退。眼看拿破仑的军队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英国人悄然撤离战场,骑快马奔向奥斯坦德港,跳上了一艘有特别通行证的快船。翌日清晨,他在英国的弗克斯顿上岸,急忙把法军大败的消息告诉了正在那里亲自等候的老板内森·罗斯柴尔德,老板二话不说,快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罗斯柴尔德是一个很有商业眼光的人,他深知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不仅在军事上意义重大,而且对金融界的影响也同样深远。倘若拿破仑得胜,法国就会成为欧洲的主宰,英国公债的价格就会大跌;相反如果惠灵顿获捷,英国则会主导欧洲,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话、电报等通讯设备,所以在大战前夕,他就不惜重金派遣了多名情报人员赶往滑铁卢,不断把前线的战况进展情况送回伦敦,正因为如此,罗斯柴尔德就能比任何人都更早地得知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急匆匆赶回伦敦股票交易所后,他不动声色,按原计划行事,先是大量抛售英国公债,这就使得英国公债价格急速下跌。而越下跌越有人跟着抛售,形成恶性循环,不到半天,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只剩下原来的7%,这个时候,罗斯柴尔德又大量买进英国公债,直到三天后,英国军队在滑铁卢大胜的消息才传到伦敦。而此时罗斯柴尔德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国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牢牢控制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据估算,罗斯柴尔德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两天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他前半辈子挣的钱财的120倍,可谓一夜暴富。由此开始,不到20年时间,罗斯柴尔德就积累了70亿美元的财富,成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家族。历史学家们说,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不是英国将军惠灵顿,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英国商人罗斯柴尔德,他在数十万阵亡将士的尸骨上建立了罗斯柴尔德金融王朝,这可是一点也不算夸张。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知道即将在滑铁卢进行决战的英国人有成千上万,股民和券商也不计其数,能看到此次大战中蕴藏商机的人也不乏其人,但真正采取了行动,并真正进行实施的,只有罗斯柴尔德一人,所以他成了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
Ⅳ 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
在英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普鲁士为首,其他次强也参加的情况下.在维也纳,梅特涅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史称梅特涅系统.
法国丢失了海外绝大多数领地,由英国得到,从此英国得到海上霸权.
荷兰和奥属比利时合并为尼德兰王国,借此压制法国.
俄国得到了芬兰.
瑞典失去芬兰,作为补偿,给予挪威,从此确定北欧霸权.
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势力减弱,普鲁士实力加强.
瑞士获得中立,并有列强保证他的独立.
波兰被瓜分,只保留华沙作为公国.
法国支持的米兰等国构成的北意大利伦巴第联盟划归奥匈帝国.被法国抹去的威尼斯公国划归奥地利.
西西里老王室复辟,西班牙老王室复辟.
但是,没有向法国勒索赔款和本土领地,一遍波旁王朝复辟
Ⅳ 关于滑铁卢之战的资料
滑铁卢
说起滑铁卢,人们除了联想到失败之外,稍懂历史的人一定还会想到一个地方和一个人。这个地方就是比利时的滑铁卢镇,而这个人就是欧洲的历史巨人拿破仑·波拿巴。
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
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即使对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挂在嘴边,说起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某场比赛中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
作为战场标志的铁狮峰
在距滑铁卢城镇以南2.5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滑铁卢古战场,虽然它现在是比利时最重要的旅游景区,但并未随意开发。现在的古战场除了有几座规模很小的纪念馆之外,没有兴建任何民用或公用设施,与180多年前几乎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在位于古战场偏南的地方多了一座金字塔式的小土山。这座小山既是古战场的标志,也是观景台,站在山顶的平台上可以纵览滑铁卢战场的全局。
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小山叫铁狮峰,属于人造山,建于1826年。当时没有推土机,50米高的山峰据说是当地妇女用背篓从两公里外的地方背土垒成的。
沿226级台阶拾级而上,峰顶上迎接人们的是一头威风凛然的铁狮子,它的前爪紧紧地抓住一只象征着世界的铁球,两只眼睛“狮”视眈眈地盯着南方的法兰西,于威严中透出一股肃杀之气。这头雄狮重达18吨,据说是为纪念欧洲联军的胜利,用缴获的法国军队的枪炮熔铸而成的。铁狮下的碑座上没有题词,只刻着“1815.6.18”字样。但就是这串简单的数字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180多年前的那场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战争。
二流将军在一流战争中获胜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仑·波拿巴为统帅的法国军队和以英国人威灵顿公爵为统帅的欧洲联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14万多人,战局几经反复,厮杀异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红。这场决战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第二天清晨,一只皇家信鸽衔着报捷信飞进了伦敦的白金汉宫,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此时此刻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军队战胜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著称。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维克多·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胜利未使胜利者名利双收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失败把失败者变得崇高
1815年,滑铁卢大战几天后,拿破仑·波拿巴被再次流放。这次他被远远地流放到大西洋一个孤岛上,5年后的1821年在岛上孤独地死去。
然而,“失败反而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仑·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波拿巴更为高大。”维克多·雨果的话在今天的滑铁卢得到了确实的印证,在铁狮峰下的拿破仑·波拿巴纪念馆旁边、进入滑铁卢镇的入口处,这个矮子将军的铜像傲然耸立在一座高高的圆柱形基座上。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国皇帝,身着戎装,身体略微侧斜,两臂交叉抱胸,两眼直视前方。那神态潇洒自信,俨然一副目空一切的胜利者姿态。假如威灵顿在世,不知他对拿破仑·波拿巴的雕像会作何感想。
而对比利时人来说,把一个失败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是需要非凡气度的。这样做,不只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拿破仑·波拿巴的尊重。在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整个欧洲人的心中,拿破仑·波拿巴虽有其残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将军、真正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波拿巴虽然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可是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气概以及他的影响远远地压倒了他的对手,从而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象征意义==============
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之后拿破仑被囚禁。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2.美国爱荷华州东北部的城市。临锡达河。人口7.59万,大市区约13.79万(1980)。农业、畜牧地带的贸易中心。有肉罐头、乳油分离器、拖拉机、农机具等工业。
滑铁卢最大的赢家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的滑铁卢村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黄昏时分,反法联军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拿破仑的军队败局已定。 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商业情报员悄悄撤离了战场,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又转到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别通行证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国的弗克斯顿上岸。他的老板正在那里亲自等候。老板接过信件,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一下战报标题,然后就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这家股票交易所老板名叫内森.罗斯切尔德,而这个名叫罗斯伍兹的人,则是受雇与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情报员。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创始人是梅耶。罗斯切尔德,他原本是法兰克福的一名金匠,后来涉足银行业。到1800年的时候,罗斯切尔德家族已经成为法兰克福最富有的犹太家族,内森是梅耶的第三个儿子。1798年他被父亲派到英国开拓罗斯切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到1815年,他应经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与此同时,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银行,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个银行,他的五弟杰姆斯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一家银行。罗斯切尔德家族由此成为金融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国际银行集团。
早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罗斯切尔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情报人员住排欧洲的个大城市。更关键的是,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和准确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信息网络。正因如此,罗斯切尔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
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不仅在军事意义上重大,而且对金融界的影响同样深远。如果拿破仑的大军胜利,则法国就会成为欧洲的主宰,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将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仑大败,则英国主导欧洲,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
内森的商业才能在这个时候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回到伦敦股票交易所后,他并没有大量买进英国公债,而是反其道而行,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由于被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着抛售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几个小时后,英国公债的价格只剩下原价的百分之五,这个时候,内森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公债。到了6月21日晚11点,英国军队在滑铁卢取得胜利的消息才传到伦敦。此时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国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意味着英国人以后向英国政府的各项纳税所得,绝大多数都成了罗斯切尔德银行的囊中之物,罗斯切尔德家族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有人估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两天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拿破仑打十年战争的受获。内森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说: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样的人被放在这个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我控制了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
凭借着滑铁卢战役的狂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势力急速膨胀,很快就操控了整个的欧洲金融市场。有人估算,到1850年,罗斯切尔德家族就积累了60亿美元的财富,成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金融帝国。此后,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而这竟成了今天国际金融的通用规则。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家族竟然长期控制着国际市场上的黄金定价,直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罗斯切尔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森严的遗嘱,绝对不允许后人向外界投入家族的财产情况,他的遗嘱也确实被后人严格的执行着,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能清楚的说处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少财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罗斯切尔德家族一直控制着欧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业,这一点,从来都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滑铁卢战役,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进行过很多激动人心的描述,可是,他们很少提到这场战役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确实存在、由此可见,我们解读历史也要从多面入手。如果遗漏了金融史,那我们阅读的滑铁卢就是不完整的。
总之,滑铁卢虽然只打了一天,但这一天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滑铁卢战役之后,反法联军很快攻占了巴黎,声名显赫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后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荷勒纳岛。由于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的英国指挥官惠灵顿也因此一举成名。可是,很多历史学家指出,滑铁卢最大的赢家不是惠灵顿将军,而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内森.罗斯切尔德利用自己布下的强大的信息网,打了一场漂亮的战争。某种意义上,拿破仑的滑铁卢成了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凯旋门!
滑铁卢古战场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万人和246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万人和184门火炮。双方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 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威灵顿公爵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目睹战场上的惨状,说出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凉小岛——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他那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因此,滑铁卢战役被称为是对欧洲历史起“转折作用”的一场大战。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滑铁卢古战场来访古凭吊。古战场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这是 1826 年比利时妇女用背篓运土堆成的。登上 226 级台阶可达山顶。上面环形大平台的正中,一只长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吨的铁狮子雄踞于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着一只圆球,面朝法国方向,表示“威震”拿破仑。铁狮子是用遗留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成的,是雕塑大师范·格尔的杰作。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狮子山。山顶平台一侧还有一块巨大金属盘,上面标刻着当年滑铁卢战役作战路线和主要战场。平台四周围有铁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狮子山下的滑铁卢纪念馆是一座白色圆形建筑,里面环形墙壁上饰有一幅油画,是法国海军画家路易·杜默兰的杰作——滑铁卢战役环形全景画。这幅长 110 米、高 12 米的环形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在油画和当中的环形看台之间,还配以战马、炮车、武器、房舍等实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尸体等雕塑品,加上灯光的巧妙运用,再现了当年战场上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情景。这幅全景画完成于 1912 年。在纪念馆对面,有一小电影院,一年到头只放映一部电影——《滑铁卢战役》。观众可通过电影对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及交战情况有深刻的印象。电影院旁有一个拿破仑的全身塑像。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双臂在胸前抱拢,双脚摆出类似军人“稍息”的姿势。铜像连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游客常在这里摄影留念。古战场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它曾是拿破仑当年的指挥部,北面有一个古堡,那是反法联军总指挥威灵顿的司令部。周围原野上耸立着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各色各样的纪念碑,以悼念那些阵亡的将士,它们寄托着后人对阵亡者的哀思。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拿破仑的第二次执政,总共只有一百天左右,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
Ⅵ 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滑铁卢战役的失利代表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二十多年对外战争的结束,作为战败国法国与反法联盟签定了《维也纳和约》,多年来对外扩张所获得的领土全部丧失,领土范围被限制在革命前的本土范围内,同时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后来法国还参加了"神圣同盟"和"五国同盟".总体来说法国没有被过分削弱,仍然保持了欧洲大国的基本地位,但是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不再具有与英国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实力,这是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和最好体现,即保持欧洲大陆若干大国之间的基本均势,避免出现实力对比的失衡,以保证英国对欧洲大陆事务干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便有效控制欧洲,维护欧洲和世界霸权.
Ⅶ 滑铁卢战役开始前是不是法国就已经输了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不知道他如此说,动机何在,联军会自行崩溃吗?在1814年侵入法国的联军也没有崩溃啊!
而在联军第一批集结65万人,还有30万军队将在秋天到达,总数有百万之众的情况下,法军仓促之下,仅组织了28.4万人的正规军,力量如此悬殊。拿破仑变防御为进攻,以图各个击破敌军、掌握主动权的计划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希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Ⅷ 滑铁卢战役
反法同盟的参战兵力对比法军是绝对优势,只是在到达战场上有时间差.拿破仑想要获胜,就只能利用这个时间差,在机动中快速解决对手.而在滑铁卢,英军以逸待劳构筑的工事却把该地变成了消耗法军有生力量和战略时间的坟场,最终在英普军队的合击下溃败.如果能快速解决英军,普鲁士军队由于先前已经被击退过, 就有可能不会轻举妄动.奥地利在政治上是墙头草,也会处于观望,保卫法国边境的军事意图就能在不伤实力的前提下完成.拿破仑在政治上就能取得主动.
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Ⅸ 什么因素影响公债价格为什么英国在滑铁卢战役中胜利了,公债价格就会上升
公债就是国债,国家有信用还债,有实力还债,国民才愿意买,愿意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上去了。英国战胜法国之后,自己国家政权安全了,和欧洲大陆的贸易也更加顺利,价格自然会上升。
我觉得这个上升有可能是建立在之前国民不看好战争形势,所以低估国债,导致价格较低所致,胜利了价格上涨应该说只是让价格回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长期的来看,国家的实力上升,有工业、科技等等很多方面,这方面进步带来的国债价格上涨才是真正的价值量的上涨。
我感觉是这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