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投资为什么的家庭最重要的开支
因为掌管教育的官员要为做教育工作的人谋财,所以在教育上就走“市场化”道路。否则他们怎么吃饭?
再者,他们充分利用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进度,社会发展要发展生产力,靠的就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这就造成了社会竞争。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参与社会竞争,家长们就得让孩子学习,就是收费再高也得去学习。这就形成了教育是家庭开支的重头戏了!
2. 家庭教育投资是否有必要为什么教育投资是否与机会成本有关
你的题目给人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教育的投资,另一是家庭的教育投资
先回答第一个家庭教育的投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首先要接触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教育态度养成,所以家庭教育的投资是最值得投入的,但现在许多父母往往忙于生意和其他事情,导致家庭教育的荒废这样即使,家庭外投入在大也是事倍功半。对于第二个问题家庭的教育投资,这个应该大家也比较明白,教育嘛,关系一个人的竞争力和素养,也关系他的未来,虽然现在有许多人持教育无用论,但改变不了教育的价值。楼主要不要给点分呢
3. 城乡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多少比较分析
、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16.7%,大专学历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00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9.1%,在3000元以上的占34.3%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61.1%;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32.6%。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4.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投资(含孩子与成人)是最值得的家庭开支
不管是富裕家庭还是不富裕家庭,他们对孩子教育上的投资的评判标准都一样。资本,也即金钱,就是他们的唯一标准。他们以为,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越多,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就越多。
金钱上的投资是孩子教育投资的重要一部分,没有任何金钱的投入也就想树木缺少营养,成不了材。但只有金钱上的投资也会营养不均,幼树也会成为废材。氮、磷、钾等各种营养都要有,孩子教育的投资各方面也不容缺失。
无论是富裕还是不富裕,都很难一概而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的多少。因为最重要的投入他们都会忘记,父母的亲身陪伴才是对该子教育的最大、最重要投入,是孩子成长成才最营养的部分。
把该教育孩子的时间用来赚钱,赚的钱再多也不够他败一年。再退一步讲,即使长大了的孩子你有劣质到这种地步,但他们起码童年是不幸的,成人之后也较一般人更难有幸福的生活。
孩子教育好了,足够优秀,父母自己没能给他多少金钱,他也能凭自己赚到。
所以说,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潜力股,最值得投入。而父母的亲身陪伴就是最好的筹码,最值得押。
陪伴孩子,是场稳赚不输的投资。至少可以有合家欢的生活。有了这样的筹码投入,面包也是吃迟早会有的。
(4)家里教育投资扩展阅读:
从长远看花钱给子女读书,是一项智力投资。当然,还有一部分的家长本身就有高学历,所以顺理成章地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投资上,丝毫不吝惜。
每一个父母在孩子面前,不仅是一位教育者,而首先应该是一位学习者。因为做一位称职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才能给孩子一面好的镜子。良好的“身教”示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就是在父母的示范下潜移默化形成的。
因此,父母的“身教”对孩子来说,是“根”的教育。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首先是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种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人文环境。
5. 当前家庭教育投资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家庭教育投资大的原因,还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上很多都不到位。家庭教育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从孩子的营养、教养、培养上同时进行。而很多父母以为通过花钱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就是全部,其实更多的需要父母从孩子0~7岁要进行更多的教养方面的影响,这些不是靠早教机构、幼儿园和学校来完成,主要靠父母日常的行为影响。
所以,投资过大而父母自身投入太少是与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的。
6. 家庭教育投资的形式有哪些
个人认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一种是有些家长只注重小孩成绩,只要考得好,想干嘛都成。很少与小孩进行沟通,这样会让他们只形成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且他们也无法了解家长的辛劳,就会形成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有些家长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举止,小孩身上的很多习惯都是受父母影响的,甚至是个人性格。另一种就是家长对小孩的溺爱,任由小孩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法理解生活的艰苦,不懂得珍惜。受挫能力也降低,很容易被生活压垮。
对学校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学校不可以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要善于培养他们的其他爱好,死读书出来的人在这个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学校和家长要学会倾听小孩的心声,不要一味地斥责,要多鼓励。小孩做错事的时候,就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然后针对性的解决,一定要有耐性。多让他们参加课外劳动,或是去工厂学习,看下生活的辛苦,便会更珍惜眼前的一切。
7.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投资是最值得的家庭开支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首先要接触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教育态度养成,所以家庭教育的投资是最值得投入的,但现在许多父母往往忙于生意和其他事情,导致家庭教育的荒废这样即使,家庭外投入再大也是事倍功半。
对于家庭的教育投资,这个应该大家也比较明白,教育关系一个人的竞争力和素养,也关系他的未来,虽然现在有许多人持教育无用论,但改变不了教育的价值。
(7)家里教育投资扩展阅读:
中国理财周刊2015年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做了一个测算,撇开将来的物价和教育费用上涨因素,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至其大学毕业,至少需要花费50至130万元人民币。如果还要海外留学,那就至少要200万元了,而且这样的费用支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高消费城市,基本上已经算是“最低标准”了。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中国爸妈眼中最为重要的投资。有数据显示,2003年开始,家庭教育费用便逐渐增加,截止至2015年,育儿支出已经占中国家庭平均收入的23%,成为了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8. 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是指什么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若牵一发那可真是动全身啊。 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讨论最多的几点是: 一、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四、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我国,却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像古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而我们却在口口声声的说以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具备呢?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说,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其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1.教育收费越来越高。 2.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做人。 3.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方法。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教育就是太全面暸,以后不是一定都能用到的知识,孩子们不管喜欢也好,讨厌也好,这样就不能把精力都倾注到自己喜欢的一门功课上,将来不管什么也只是懂个打概,就像木工不需要诗词歌剧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钜大问题。如果只学要孩子们其他只是懂个大概,而自己的爱好,倾注心血,将来就会有一门精通的技能,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面临下岗暸哦。 1最根本的问题是统一考试,分不出各类人才,就象模具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浪费了不少人的青春。 2.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启发式教育,老师一味的面向考试而不是面向能力. 3.一考定终生,使很多人输在起跑线上. 4.缺乏公平教育,学校以及老师的水平不一. 首先要知道 经验和知识,实践和学习的关系(学习的目的): 学问包括两部分一是知识,二是经验,经验来源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学习,而知识是经验的总结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经验积累,其服务对象就是经验,而经验积累是为了“用”。学以致用,学 而无用则费。没有用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用到的或想用的知识才学得会,我们不会用到或不 想用的知识我们永远都学不"会",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从学到用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然后是了解 “学、知(会)、用”的内涵和关系: 这里的“学”就是学习和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就是知道(做人的道理),学会 (知识和技术)。它是一个从学到用的积累过程。“学会”必然包含“知识”和“经验”两大要素, 缺一不可。读了很多数控机床书籍的人却未必会使用数控机床,就是因为缺少通过实践而来的经验。 “用”就是应用。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但“学什么”很少人是非常清楚的,“学什么”概括起来有 三个方面:知识、做人、做事。“知识”不作多说大家都明白是什么东西,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书本。“做人”概括的讲就是生活法则(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尊、自信、坚韧、勇敢等品质, 做人的道理等)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家庭中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方式乃至文化如何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法则永远不可改变。如果改变了将会面临灭亡的命运。因为这 些法则,道理并不是谁发明的,而是这个世界创造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做事”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和技能。非常必要强调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要同步进行的,否则难 有大成。在上述的三个学习方面中“做人”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无法孤立的生 存。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就是共存,任何一个单独孤立的生命都会很快消亡。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 和做事能力都很差,但做人很强依然是可以成功的,一个人知识和做人方面比较欠缺,但做事动手能力很强,也没问题就如上面所说可以成为很能干的技师,一个人如果只是知识非常丰富,但做人和做事能力都是零蛋那就非常糟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在中国古代先哲就给了我们教育的完美定义!最后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 。目前的中国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缺陷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制造很多抑郁症、自闭症患者!原因是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比如做人的道理、道德品德教育和做事能力技能的培养等这方面缺失严重或可说几乎没有,时间几乎完全被知识教育侵占。有读万卷书,却没行万里路!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育非常适合知识和做事能力的培养,而家庭教育是启发做人道理、道德、品德的温床。知识永远学不完,对孩子真正有用的知识又有多少呢!知识、做人、做事、品德哪些对孩子的未来更重要?把孩子束缚在凳子上,何苦呢!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实际上,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收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仍然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收取费用。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甚至出现一个县只有一所初中的情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被迫被剥夺义务教育权被一点一点的重视起来,在城市地区,剥夺义务教育权被视为很严重的罪行。 以上就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