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价值投资林园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价值投资林园

发布时间: 2021-06-08 11:28:06

⑴ 林园,杨百万谁的水平高

他们两个代表了市场较成功投资者的二种类型,一个标榜自己的价值投资,一个体现自己是不做多头也不做空头的滑头.就从他们公开说的情况来看,林园水平要高些,能创造从几千到几亿的神话.其实都有炒作的成份在里面,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⑵ 林园 是真的吗

林园神话”是泡沫吗 ,是的。

对于广大的股市投资者来说,林园可谓是大名鼎鼎。自去年林园在某电视台财经节目中透露说,自己炒股16年来赚了12万多倍,资金从8000元翻到了4亿多元,林园就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由于林园一直对外坚称自己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长线投资”,因此媒体还送给他一个雅号——“中国的巴菲特”,林园也因此俨然成了中国股民心目中的“股神”,经常参加各种投资论坛,在各大财经网站开博客,向广大的投资者推荐股票。不过,在林园逐渐被“神化”的过程中,外界对其所讲述的炒股暴富神话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两天网上流传的一篇博客文章——《林园神话被终结》,说上海某电视媒体为求证“林园神话”的真实性,带领了上海的10多位股市投资高手与林园“过招”,结果发现林园提供的炒股资金单据有假。为慎重起见,记者昨日连线了这家媒体,获悉文章中所披露的完全属实,也就是说,被广大中小投资者奉为经典的“林园神话”已被戳穿,破灭了。

博客文章披露林园资金交割单造假

在昨天的某财经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一篇《林园神话被终结》的文章,文章作者是被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邀请来与林园过招的10余位投资高手之一,从行文口气看,文章是写于10月20日。文中写道,那天下午4时,在第一财经频道的拍摄篷里,中国股市的神话人物——林园,正面对着由上海第一财经主持人叶蓉所率领的十余名上海股市精英的挑战。第一财经的目的是求证林园从8000元炒股炒到4亿元的真实性,主持人叶蓉和10多位投资高手轮番询问、质问、盘问,甚至“诱供”林园,但林园一一以“你不懂”、“我忘了”和“我没必要告诉你,是你们请我来的”等作答,显得“很傲、很牛、也很酷”。好在林园还带来了记录自己炒股的资金市值明细表,于是大家又从分析明细表的真伪开始着手,在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文章作者终于发现了问题。

作者向林园提了一个关键问题,他问:“林园先生,我是证券公司负责交易清算的,我注意到您提供的交割单和明细表中的不确定因素除了你以个人原因作为托词所掩盖以外,我还注意到一个不可遮盖的缺陷,这十九份明细表共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家证券公司,总计资产六千余万,其中我注意到已有两家在一年前宣布破产,另有一家在一年前也被托管,而在您的资产明细表中他们的大名却赫然在目,我不能想象这三家公司在宣布破产和已被托管一年多以后,居然还在今年的10月9日和10日给你打出这份资产明细表,并盖上他们鲜红的公章。因此你还能让媒体公开这些所谓的真实资料吗?尽管你称这只是你财产中的一小半。”对此,林园在沉思了几秒之后,用很低的音调但很坚定很清晰回答说:“不行”,顿时全场哗然,至此,林园神话的真实性就被否定了,主持人叶蓉在与编导商量了几句后,宣布拍摄结束,节目通不过审查。

连线当事双方
一财称将公布对话细节

为了求证博客文章中所描写的事件的真实性,记者辗转与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财富人生》节目主编王旭东取得联系。记者了解到,当天录制节目时王主编一直都在拍摄篷里,对这件事情应该很清楚,于是记者问他:“博客文章中所写的是否确有其事?”王主编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他告诉记者,自己有所有当天与林园的对话实录,由于昨日在北京出差,因此一时还无法将对话的细节公诸于众,但很快就会公布。他表示,在第一财经之前,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林园,包括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但都没有深入下去,而是听信了林园的一面之词,一旦一财将这些对话公开,将是轰动性、爆炸性的新闻。

据此前的相关报道显示,林园是深圳股民,记者试图通过深圳证券界的朋友与林园取得联系,未果。于是记者又通过网络搜索,结果发现林园目前又增加了一个身份——无锡锡东汽车广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通过无锡114查询,记者与这家公司取得了联系,公司办公室的人士告诉记者,林园确实是公司董事,但他“神龙见首不见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找他。他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投资规模只有1000万元,林园只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南京华泰证券某营业部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在营业部的资金交割单和成交明细表是炒股的证据,只要是真实交易,这个记录就会保留下来,因此,如果林园不能提供真实记录,那就说明有问题,有编造故事的嫌疑。

评说“造神现象”
“吹牛”效应负大于正

“林股神”虽然“吹牛吹大”了,但是,对于他这种很特别的“吹牛”行为,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声音却并非一边倒,而是各种声音都有。

南京某投资公司老总表示,除了国家政策、公司好坏等之外,支撑股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人气,尽管林园自吹自擂显得有点不那么诚实,但是对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林园的炒股神话以及他所宣扬的“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理念,确实给投资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众多的投资者重新树立了炒股的信心,尤其是当“林园神话”刚刚传出时,沪深股市还处在上升行情的起点,很多受其鼓舞的投资者此时入市,正好赶上了今年的牛市行情,到现在应该说赚了不少吧。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林园的神话故事示范下获益。网民“路见不平”说:“坦率地讲,我没想到竟有不少人不知不觉地上了当!我有一邻居(一位退休老师)就是受了‘林园’的鼓噪,在G招行H股上市那天上午以9.89元天价买入2700股G招行,仅短短几天股价竟跌为9.12元。现在这位退休老教师只能是欲哭无泪!”

而林园为何又敢而且能把“牛吹大”,其实这中间有一个“吹牛市场”,一是迎合了需求,股民们在平淡与焦躁中看到这么一个人物,确实能够刺激信心;二是传媒吸引了眼球,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是媒体的极好素材;三是抬升了林园本人的身价,至少,他从无名到有名,也有了因名而生的“利”,因他而生的书籍、演讲、讲座等各类市场,就足以说明“名利”效应。

记者又想到股市上的一连串神话故事,比如“亿安科技的老太太”、“长虹的囚犯”、“深发展的推车老农民”等等。这些股市神话故事,虽然时代不同,故事主人公不同,但都有一个足以让你动心的欲望冲动,在销售学上,叫做事件营销,就像某保健品编造的美国将军吃了以后如何如何的故事一样,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看故事的人产生购买欲望和冲动。事实上,没有人知道美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所谓如雷贯耳的将军,但故事是动人的,他能够打动你,并让你往外掏钱,就足够了。在林园的神话的鼓动下,冲进市场,他们关注林园的一言一行,林园说到的股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目标。但是,任何事都有个度,成功的“事件营销”也应该有它的底线,那就是“诚信”,如果“牛皮吹到破”,它的正效应就要走到向反的方向了。“吹牛市场”的所有获益者,也都可能获得惩罚性回报。

这个骗子只是个托~~

⑶ 林园价值投资团是真的吗

是的,但是你估计进入不了!

⑷ 股神林园 怎么做价值投资的详细细说

这个得考察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将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在他行业所处的位置。
另外就对比现在公司的股价和它的价值是否符合,如果公司质地很好,但是股价也非常高,也不可做,如果质地很好但是股票价格很低那就算是价值投资吧。
人们都说价值投资,但是有多少能真的坚持价值投资的,其实绝大部分都在做投机。

⑸ 沪市从6000多点跌到现在4000多点,林园这个价值投资者亏得很惨吧

他不响,过段时间反弹了再出来说话,继续忽悠大家.
股评家都差不多的.

⑹ 林园:现在干什么都没有炒股好

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林园,将于本周六在成都举办价值投资报告会。很少有投资者知道,早在2006年,尚不为股民熟悉的林园,曾赴蓉城,与股民朋友分享其价值投资理念。
6年间,A股市场迎来沧桑巨变,虽然经历了一轮超级牛市,但在金融危机过后,A股进入漫漫熊途,如今再度回到2200点附近。然而,当年林园提出的价值投资理念,帮助他成功穿越了这次牛熊轮回。他重仓介入的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公司,在这6年间大幅上涨,其个人资产也呈几何级数式增长。
2006年4月,林园在长江证券公开推出了50万实盘,到本周,该账户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240万元,6年时间增长近4倍!远远超过同期大盘指数57%的涨幅。

⑺ 林园是散户还是私募基金

散户。

以下是一些关于他的报道:

号称以8000元起家,用了18年时间,身家达到20亿元

自“带头大哥777”7月10日被警方带走调查后,散户开始质疑疑似“带头大哥777”第二的林园。林园号称8000元起家,从1989年入市到2007年,18年过去了,身家达到20亿元。这位中国“股神”是如何操作的?他投资的究竟是哪些股票?这些股票果真有如此高的收益吗?

质疑一:价值投资是幌子

为何高调面对媒体?林园先后接受国内外各大媒体,包括央视、FT等媒体的采访,不断宣扬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根据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林园把投资和投机、抄底和逃顶、放弃和拥有结合得相当完美,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资本积累、保值增值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太过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认为,通过对大家灌输正确的投资理念,散户接受后就会购买绩优股、蓝筹股,那么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绩优股、蓝筹股就更涨了,他们挣得更多了。这就是林园作为私募基金一员的“阳谋”。

质疑二:散户可操作性不大

林园的股票年增值最高达到140%,这可能吗?他挣到上亿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据听过林园讲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园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买入卖出的时机把握,止损还是持有的形势判断等,都没讲过,让人感觉“不够解渴”。

股民甲:“林园说他的投资从来没有失败过,我不相信。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世界上哪里有只赚不赔的买卖,我也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么好,他怎么会轻易告诉我们这些散户呢。”

股民乙:“林园强调要到公司搞调研,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行性并不强,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对自己所购买的每一只股票的公司都去作实地调研。”

质疑三:利用投资策略的差异

已有4个亿的身家,为什么还要借钱,还说有多少借多少?如果仅仅是为了投资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财挣取佣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两种设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难免生疑,难道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资风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认为,林园年收益高达98%,这太不可思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案和策略,林园宣扬自己大而不当的价值投资策略,正是利用与散户投资策略的差异性来吸纳信徒。价值投资理念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人们所不能达到的,用这样一个大多数散户都接受却又做不到的理念四处宣扬,恐怕难以让人信服。股市没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园也不是。

⑻ 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

买入就是为了持有
红周刊特约作者 林园
在我持有的过程中,一旦进入上升趋势,我可能不会再买入,但我也不会卖出,我会坚决持有这些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股票上升趋势已经确立,这些公司每年都能创出历史新高,本身就说明他们的盈利水平每年都在创新高,而且据我的跟踪调查,发现像阿胶、白药、茅台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变坏的趋势,经营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盈利水平超出我的预期。
除非你能够确认公司的基本面确实已经发生了向坏的趋势或者股价已经远远超过企业的内在价值,否则,持有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我认为80%的个股都是被低估的,远远没到卖出的时候。而对于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已被各路诸侯一致看好,他们是不会卖出这类股票的。我认为,庄就是对这些股票坚决看好的投资群体组成的联合体,而这些联合体又是相互不联系的,只是思想的联合。这种思维方式的高度一致性,使得这些股票的流通量高度锁定,导致股价连创新高。
在国际市场上,此类公司也有,例如,香港市场的汇丰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16年股价每年都在上涨,几乎每年该股票都有创出新高的时候,而他的换手率却非常低,几乎都被一些机构所长线持有。
人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给3年后企业定价,这个标准是可以变化的。全世界的股市在某一个阶段都是有泡沫的,个股也一样,会在某一阶段产生估值偏高(泡沫),好的公司会随着公司业绩的增长,过一段时间就会使其股价重新回到合理或者低估的水平,这时股价又会重新上涨。这些公司的投资者损失的无非是时间成本,若公司本质不好,不能持续盈利,泡沫就会破灭,当然,股价持续下跌也就成为必然。
我的做法是:若股票上升趋势一旦形成,那就要不轻易言顶。我就会给自己定下纪律,那就是坚决持有,对中途的涨涨跌跌,不用去理他,毕竟高低都是相对的,总是有人会觉得涨多了,就会下跌,老想着卖出股票,这时就可能犯历史性的错误,后面会迎来真正的上涨。当然,也有可能股价会出现下跌,这时就要考验人们的承受力了。
事实上,我买入每一个组合,都是事前想好的,没有发生过意外,我坚信今后也不会有意外,因为我在买入前首先考虑的是最坏的结果而不是赚多少。赚不赚并不重要,即使不能赚钱,活着最重要。■(作者系林园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⑼ 林园是怎么炒股的

林园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他从8000块钱起步,一开始是乱炒,但是因为碰到了大牛市,所以资金几个月就到了十几万,后来他又去炒原始股,慢慢几年就到了千万;后来他慢慢跟别人学价值投资,先后操作了深发展、四川长虹等牛股,慢慢资金就积累起来了。当然,他最出名的投资是投资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招商银行,他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在98%,现在得有十几个亿。

这个人确实有点水平,其主要策略就是价值投资,对于个股,他通常都能抄到顶部,我觉得这确实是水平问题,内幕的可能性不大,主力不可能给他抬轿。但是价值投资赚钱太慢了,我一开始本来也想追随林园先生的脚步,做一个价值投资者,但是现在我成了一个短线投机者,我追随的是股神落升和中原股神李旭东的脚步,短线投机赚钱的速度快多了,我虽然不能做到股神李旭东那样一年翻一百倍,但一年翻个七八倍还没什么问题。

唉,真是可惜了我当初费那么大劲研究林园,但是,研究林园,能让你才对股市的一些基本东西有根本性的认识。等我资金做到几千万,我可能会再去做一个价值投资者。

⑽ 剖析股神园林神话为什么破灭

2006年3月4日,林园决定把自己的“财富神话”让媒体曝光。林园是散户,且声称在股市的交割单都是用别人的名字开户——林园说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独没有他本人,这样,“林园神话”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考证。
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媒体的推波助澜,继而也没有影响散户们追捧他这个横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国股神”。
现在回头看,能够见证的只是林园造神的“中国功夫”: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资本市场有太多的神话,但当时的神话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户,虽然有杨百万,可杨百万的“投机”色彩太浓,显然不符合当时政府所主导的典型取向。于是,林园站出来了,而且声称是“价值投资者”,而且他说,当年杨百万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国的散户太需要能够代表他们的“神”了,林园这个“股神”无疑是他们渴望已久的现实兴奋剂与心理安慰剂,尽管林园说话太满细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还是被疯狂的散户推上了神坛。
当时赵丹阳、但斌这些堪称“股神”的阳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价值投资,那么,散户林园声称自己也是“价值投资”;但斌强调自己是企业分析师,推崇乌龟式投资策略,那么,散户林园也宣扬和企业的“肌肤接触”,也声称,在熊市时采取“乌龟策略”,即像乌龟一样,选好股票后就静静的趴着,一动不动,在牛市中操作频繁;赵丹阳、但斌不时都有连续几年骄人的业绩单示人,那么,散户林园自称创下了从8000元资金起步到2007年资产总额高达20亿元的“神话”。
如果说,赵丹阳、但斌对价值投资和巴菲特充满了虔诚的敬畏之心,那么,散户林园则是连巴菲特都不放在眼里。
巴菲特有过投资的失误,可林园自称炒股从来没有亏过钱,躲过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资十几年,从来没有失误过。
巴菲特、彼得.林奇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园自己的说法——“我投资股市的16年间(截至2006年),年均复合增长就是98%。”
巴菲特52岁的时候资产是2亿美元,而林园透露,他在2005年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我在42岁的时候,股市中的资产就算是4亿元人民币,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资产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们就先等三年后再看。”
林园自诩“赚钱的基因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且强调:“也许财富可以复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盘风格能够复制。”
这就是林园,一个业绩不可考却凭自话自说垒就的“股神”!
这就是“林园神话”,像雨像露又像风的“炒股大话”!
虽然破绽可见,虽然泡沫明显,因为应合了当时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没有人去刨根问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懒得去点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疯狂股市,较真,除了扫大伙儿的兴外就只有自讨没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园神话”在阳光下消解

与那些“带头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运不同,“股神”林园成名之后迅速“变脸”,于2007年3月联合深国投,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既然是阳光私募,一切有了公开查证的数据,林园这位学医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阳光之下。
到目前为止,投资者九成亏损,让人吃惊的是,把自己描绘成近乎“东方不败”的“股神”林园也不例外。
林园看好的金属、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打击。林园公布的重仓股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黄山旅游已经遭到腰斩。林园旗下的三个产品,回报率分别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盘跌幅为1.71%,47.08%,47.56%。林园的投资回报率勉强合格,但神的光环减少不少。
在前两年的大牛市中,林园的资产处于急剧扩张期——从4亿元到20亿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时。问题在于,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会在熊市中加倍亏损,也就是说,由于资金量与资金成本的增加,亏掉本金所需要的调整幅度越来越小,如今市场深达50%以上的调整幅度,足以使借贷入市者、相信大盘蓝筹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园“到了2008年,股票资产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注定就泡汤了。
与此同时,伴随“股神”裸泳的是,曾经自造的“神话”也一并在阳光下消解。
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园是其中一个,熊市中有很多股神会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园会不会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在一些绝望的投资者的心中,把股神与骗子划上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