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台塑福建投资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台塑福建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6-07 11:37:34

『壹』 之前在天下杂志上看到台塑集团投资越南何静大型钢铁厂项目,

“天下杂志”是由林白创办并在江西广播电视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2007年4月,周一至五12点,当长度为20分钟。 2008年3月林白的离开,但他所创造的“世界周刊”依然萦绕在观众......

杂志世界现在,廖杰担任主播的心。
产主看杂志的方式,程序,展开主题图形杂志,阅读理解和人民的精神生活,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时尚传播信息与流行与电视观众即时互动感。

『贰』 台塑集团的发展之路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
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这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的王永庆,竟敢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目前
,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叁』 台塑集团下的台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有几家分公司

全名: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首页:http://www.fcfc.com.tw/
一、公司简介
1.沿革与背景
公司成立於1965年3月5日,为台塑集团主要成员之一。公司原先从事纺织、纤维一贯产品之制销,於民国七十六年起,陆续加入PS、ABS等塑胶产品,投资六轻後,转型为以生产石化、塑胶产品为主之事业体。
公司无论是纺织、纤维产品或石化产品之制销,在台湾及亚洲均具领导地位,民国九十年向政府申请获准在大陆宁波投资设立ABS、PS、PTA以及汽电共生等厂。
2.营业项目与产品结构
公司旗下事业包括石化产品、塑胶产品、化纤产品三大类,以及工务业务,产品主要包括:
(一)石化:苯、甲苯、对二甲苯(PX)、邻二甲苯(OX)、苯乙烯(SM)、合成酚(Phenol),丙酮(Acetone)、纯对苯二甲酸(PTA)、二甲基甲醯胺。
(二)塑胶:聚碳酸酯树脂(P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ABS。
(三)化纤:嫘萦棉、芒硝、合成纤维纱、短纤布及长纤布,尼龙粒、尼龙原丝、尼龙加工丝。
(四)工务:水、电力、过滤水、冷冻水、软水、蒸汽等公用流体。
2012年产品营收比重为:石化产品占65.2%,塑胶产品占24.1%,纤纺织产品占8.6%。
二、产品与竞争条件
1.重要原物料及相关供应商
公司与集团上下游关系密切,包括苯、OX、PX、SM等上游原料自给率皆达八成以上,其中所生产的SM约8成自用。
主要原料供应商:
芳香烃混合物、乙烯、丙烯、丁二烯:主要由台塑化供应
AN:主要由台塑供应
丙二酚、聚酯棉:主要由南亚供应
橡胶:主要由台橡、JSR供应
CPL:主要由中石化、日本住友及荷商帝斯恩供应
2.产能状况与生产能力
台湾厂年产能方面:
(一)石化:苯128万吨、邻二甲苯48万吨、对二甲苯172万吨、甲苯2万吨、PTA240万吨、SM120万吨、丙酮24.6万吨、合成酚40万吨、DMF4万吨。
(二)塑胶:PS32万吨、ABS41万吨、PP51万吨、PC20万吨。
(三)化纤:嫘萦棉14.5万吨、尼龙粒21.3万吨、尼龙丝17.1吨、尼龙加工丝10.8万吨。
大陆宁波厂年产能方面:
(一) 石化:PTA60万吨(扩产:150万吨於2014年完成)。
(二) 塑胶:ABS40万吨、PS40万吨
公司与南亚在越南合资的台湾兴业公司,主要从事塑胶及化纤的产销,产能方面,纺纱产能24万锭,尼龙粒4.7万吨,尼龙丝3.9万吨,聚酯纤维12万吨,瓶用聚酯粒15万吨,BOPP膜6万吨,PVC胶膜3000吨。2013年扩建PVC胶膜3000吨,PVC胶布1.9万吨,聚酯纤维3.8万吨。
三、市场需求与销售竞争
1.产业结构与供需
1公吨PTA =0.67公吨PX+(0.06~0.1)公吨醋酸+工缴
PTA主要用来制作聚酯或PET,每公斤的聚酯是由0.87公斤的PTA与0.35公斤的EG聚合而成,然後再经抽丝加工成聚酯纤维。通常PTA消费有季节性,每年的3~6月及8~12月为生产旺季。
2012年全球PTA需求量为4395万吨,产能超6000万吨,并以亚洲为主要生产基地,其中中国大陆需求量为2065万吨。大陆方面,由於产能快速扩充,下游需求无起色,导致开工率仅61%,若加上欧美经济复甦缓慢,皆影响市场的供给情况。

主要原料PX方面,全球对PX需求量急速增加,预计2014年达到3480万吨,其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大陆需求量为1385万吨,自给率约61%,估计2013年需求量将年增逾20%左右。

2.销售状况
2012年各项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一)石化类产品:苯乙烯占44%,丙酮占37%,合成酚占45%,PTA占37%
(二)塑胶类产品:PS占53%,ABS占30%,PP占35%,PC占39%
(三)化纤类产品:嫘萦棉占70%,尼龙丝占38%
3.国内外竞争厂商
国内、外主要的竞争者:
(一)石化类产品:
(1) 苯乙烯:台苯、国乔
(2) 丙酮:信昌化、长春
(3) 合成酚:信昌化、长春
(4) PTA:中美和、远东新、英威达、Dupont、泰光产业、翔鹭石化
(5) PX:中油、福佳大化、S上石化、福建炼化、金陵石化
(二)塑胶类产品:
(1) PS:奇美实、台达
(2) ABS:奇美实、
(3) PP:荣化
(4) PC:日本帝人、GE、Bayer
(三)化纤类产品:
(1) 嫘萦棉:三友、海龙
(2) 合成纤维纱:远东新、南纺
(3) 长短纤布:福懋、弘裕、佳和
(4) 尼龙粒:力鹏、集盛
(5) 尼龙丝:力鹏、集盛、展颂

『肆』 台塑集团是做什么行业的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第二大民营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台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由塑胶工业起步,逐渐跨足石化、纤维、纺织、电子、运输、重工、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同时拓展海外投资事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也着手开办医疗、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大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4)台塑福建投资扩展阅读:

台塑企业自1954创立台塑公司至今,共拥有生产事业超过120家,医疗及教育等公益事4家,由此结合成为一个庞大企业体。

台塑集团以连锁的造型作为共同标帜,表示各公司间之纵横联系、互助合作及和谐圆融的意义,象征台塑企业体的一贯性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强大发展力。

标帜中各公司的代表符号,均取自中国文字的意象,其用意为宏扬我中华民族固有之优良传统文化,在国际商场上独树一帜,以简洁有力的型态,加深大众印象,以及对台塑企业的信赖感。

『伍』 台塑集团的经营业务

目前资本额为572亿元,兹将台塑集团目前之经营业务及产品介绍如后: 配合政府发展高附加价值品及精密化学工业,台塑集团亦生产特用化学品,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氟氯烃化物、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氯丙烷、甲基第三丁基醚,其中丙烯酸及其酯类年产能二十六万二仟公吨,系台湾唯一生产厂;同时配合丙烯酸酯厂生产之高纯度丙烯酸(HPAA),于新港厂区设厂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年产能四万公吨,系台湾唯一之工厂。氟氯烃化物是台湾唯一生产厂,供应空调、冰箱、冷冻机用冷媒,PU、PS发泡剂及电子资讯产品洗净用途,为现代生活重要的化学品。丙烯腈年产能二十八万公吨,系台湾最大生产厂,供应台丽朗厂自用及关系企业台化公司ABS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年产能九万八仟公吨,系台湾第二大生产厂,环氧氯丙烷年产能十万公吨,系亚洲最大生产厂,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南亚公司EPOXY厂,甲基第三丁基醚年产能十七万四仟公吨,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台塑石化公司作为汽油添加剂。另本公司于新港厂区生产工程塑料聚缩醛树脂(POM),该技术系台塑集团自行开发成功,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碳酸钙产品方面,包括台钙剂、优钙剂、生石灰、轻胶钙等,系台湾唯一之生产工厂。台塑集团另设有工务部,除负责工程设计、规划外,亦供应各厂之公用流体,另配合本企业六轻计划庞大配管工程,成立配管预制工厂,采自动化机具设备施工,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
配合公司多角化发展策略,成立电子项目部门,除具有生产自动化设计及规划软、硬件程序之制作能力外,并与日本富士电机技术合作,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综合电仪、计算机监控系统(DCS)软硬件之设计与制造。
台塑集团在麦寮六轻共投资兴建十二个厂,目前各厂均已完工生产中,六轻四期扩建及去瓶颈工程大部份亦已完工。完工后除可大幅增加本公司营业额外,并纾解台湾石化基本原料不足,且可再加工生产特用化学品及工程塑料,对石化业原料取得、成本控制及产品附加价值提升,都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同时可促进工业升级及带动国内塑料、电子、化纤等产品之层次。
由于台湾下游加工业大量外移大陆,加上大陆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后,其石化工业已快速发展,而且所需原料仍须大量仰赖进口,在大陆加入WTO后更将创造庞大商机,惟受大陆高关税保护措施影响,台湾原料要打入大陆内销市场相当困难。为争取大陆内销市场,台塑集团已积极进行大陆布局,并于大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一石化专区,目前获准投资项目包括年产能30万公吨PVC厂已于94年1月完工生产、年产能23万公吨丙烯酸酯厂已于95年3月完工生产、年产能45万公吨聚丙烯厂已于97年4月完工生产,及年产3万公吨高吸水性树脂厂已于97年3月完工生产。

『陆』 台塑集团的相关信息

台塑集团的介绍
(摘自官方繁体介绍)
本公司成立于民国四十三年,历经五十余年之努力,目前资本额为572亿元,兹将本公司目前之经营业务及产品介绍如后:在塑胶原料制品方面,包括PVC粉、VCM、液碱、盐酸、塑胶改质剂、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产品,其中PVC粉年产能一佰三十万一仟公吨,不仅系台湾最大生产厂,若含美国及大陆投资公司年产能达二佰九十二万公吨,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产厂之一。配合政府环保政策,碱厂生产方式由水银法改采离子交换膜法,液碱年产能一佰六十万公吨。塑胶改质剂是本公司自行研发成功之产品,其中MBS耐冲击改质剂年产能一万九仟七佰公吨、PA加工助剂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合计年产能四万四仟七佰公吨,对国内发展高附加价值产品颇有助益。高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五十三万公吨,系国内最大生产厂,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二十四万公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二十六万四仟公吨,聚丙烯年产能四十万公吨。
在塑胶加工品方面,配合高密度聚乙烯之生产,在新港厂区设加工厂生产市场袋、购物袋、垃圾袋、透气膜等,年产能一万五仟公吨。其加工品配合环保需要,供应焚化炉专用含碳酸钙塑胶袋、可分解塑胶袋及使用水性油墨印刷等产品,销往日本、澳洲等地区。
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 七万二仟公吨,为国内最大之生产厂。碳素纤维年产能三仟九佰五十公吨,其生产制程所需原丝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是国际上少数生产厂之对国内高科技工业发展贡献良多。
配合政府发展高附加价值品及精密化学工业,本公司亦生产特用化学品,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氟氯烃化物、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氯丙烷、甲基第三丁基醚,其中丙烯酸及其酯类年产能二十六万二仟公吨,系国内唯一生产厂;同时配合丙烯酸酯厂生产之高纯度丙烯酸(HPAA),于新港厂区设厂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年产能四万公吨,系国内唯一之工厂。氟氯烃化物是国内唯一生产厂,供应空调、冰箱、冷冻机用冷媒,PU、PS发泡剂及电子资讯产品洗净用途,为现代生活重要的化学品。丙烯腈年产能二十八万公吨,系台湾最大生产厂,供应台丽朗厂自用及关系企业台化公司ABS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年产能九万八仟公吨,系台湾第二大生产厂,环氧氯丙烷年产能十万公吨,系亚洲最大生产厂,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南亚公司EPOXY厂,甲基第三丁基醚年产能十七万四仟公吨,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台塑石化公司做为汽油添加剂。另本公司于新港厂区生产工程塑胶聚缩醛树脂(POM),该技术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碳酸钙产品方面,包括台钙剂、优钙剂、生石灰、轻胶钙等,系国内唯一之生产工厂。
本公司另设有工务部,除负责工程设计、规划外,亦供应各厂之公用流体,另配合本企业六轻计划庞大配管工程,成立配管预制工厂,采自动化机具设备施工,提升工作效率及品质。
火灾事件
台塑集团旗下南亚塑胶位于嘉义县太保市的珠光纸厂3日发生火灾,延烧17个小时后于4日凌晨扑灭。这是台塑集团继7月六轻麦寮烯烃一厂、重油加氢脱硫二厂两起火灾后,短短3个月内第三起重大火灾,引发社会关注。前天专程南下嘉义坐镇指挥的塑胶厂总经理吴嘉昭,也已在当晚返回台北。
过火面积近7000平方米
起火点为南亚塑胶2厂电器控制室,初期厂内烟大、温度高,嘉义县消防人员在接到报警12分钟后就赶到现场,先后出动包括台南县、云林县共50辆消防车,同时也出动直升机从空中施救。
消防人员称起火原因,是当日上午在现场作业的员工看到1部机器下方有热煤油渗漏冒烟并迅速延烧,员工一度曾持灭火器灭火,但未能奏效。
南亚塑胶嘉义厂区内共有7个厂房,发生火警的二厂是台湾生产珠光纸的主要工厂,现场为5层楼高的密闭式仓库与厂房,堆放有成品及煤油等易燃物,面积近7000平方米。消防部门表示,依据消防局专业及人员安全考量,他们决定让起火的厂房完全燃烧,再做善后。所幸大火并未扩及其他厂房。
火场高温达1000多摄氏度“这是嘉义县有史以来最大的火!”从事消防工作25年的嘉义消防局代理局长吕清海在现场说。
吕清海指出,现场烧的全是珠光纸,类似家里放的一捆捆的保鲜膜原料,加上是密闭空间,热煤油瞬间爆开,现场高温达1100摄氏度,消防队员一度穿上保护衣进入欲灭火,但“实在太热、受不了”,又退了出来,否则队员们可能会灼伤。
一名加入抢救的消防队员说:“热气逼人,火场高温达1000多摄氏度,50米范围都很难靠近。”消防队员所穿的衣服只能防200度高温,“我们根本无法接近火场”,只能破窗、排烟、降温、四周布水线,防止延烧。
大火在延烧17个小时后,终于在4日凌晨零点53分扑灭,但消防人员仍然不敢大意,留守大批人车,彻夜进行残火处理,同时加派大型挖掘机械等机具进行火场清理。
空气污染引当地居民抗议
大火将该厂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付之一炬。火灾发生时,浓烟笼罩了云林县和嘉义县市,甚至下起黑雨,后证实是火场飘散掉落的粒状污染物。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由于火灾导致严重空气污染,一度引发当地居民的抗议。嘉义县政府已对厂方罚款100万(新台币,下同)并勒令停工。

『柒』 台塑集团的台塑大陆企业

漳州华阳电业,福建福欣特殊钢有限公司,长庚医院

『捌』 台塑是个怎样的企业它是不是在河南洛阳投资了一个华阳电业公司

一起已经并网发电。二期应该也差不多了。应该是不错的,具体装备你在网上查下吧,我当时是准备面试这家企业的,但是他们又说不招聘,一直在等,没等到。

『玖』 台塑集团的介绍

公司成立于1954年,历经五十余年之努力,目前资本额为573亿元。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是战后新兴的大家族之一,家族人员众多,几乎全在家族相关企业任职与发展。尽管王家未有人从政,但王永庆长期以来是工商界的龙头,在台湾工商界与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威望,使得王家对政界也深具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建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之一,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2010年总营收2万1850亿约折合4540亿人民币,为台湾第二大民营企业,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更是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台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事业及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元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台塑集团并于越南投资220亿美元,建设亚洲第二大钢铁厂,预计于2014年完工。王氏家族人员众多,儿子、女儿、儿媳与女婿计数十人,位居家族事业要津。王家尽管未有人在政坛任职,但政商关系良好,对台湾经济与政治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台湾新兴大家族的典型代表。6月5日,台塑集团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宣布了自企业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担任台塑集团董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王永庆卸任,职位由原台塑总经理李志村接任,王永庆弟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升任总裁,副总裁一职则由王永庆的女儿王瑞华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