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中国发行美元国债分析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中国发行美元国债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07 03:21:01

1. 中国的国债情况

2009年10月国债发行计划公告情况

尽管没有说明今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但市场普遍预测,今年国债发行规模将达2008年的2倍左右,即在1.4万亿和1.6万亿元之间。其间的“弹性空间”,则可能是2000亿的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

规模:1.4万亿至1.6万亿

根据计划,今年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共25只,其中1年期和3年期国债各4期;5年期国债5期;7年期和10年期国债各6期。从期限来看,中长期国债比重明显高于短期国债;而发行时间集中在二三季度,其中5月~7月是一个高潮,每月均有3只发行。

对于今年的发行规模,中投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何欣预计,今年的财政赤字因支出扩大和收入降低双重压力的影响,可能会达到8000亿~9000亿的规模。“若结合2009年到期国债,预计今年的新债发行可能会达到1.5万亿的水平。”2008年,实际发行国债8558亿元。

道琼斯通讯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为帮助此前公布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筹措资金,中国政府今年计划发行规模为1.6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债。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采取的增加公共投入和各种减税措施,将会对财政收入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2009年全年将出现较大规模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加大国债发行量来平衡资金收支缺口。报告称,若按财政赤字占GDP的2%~3%比重考虑,预计全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在1.4万亿左右。

2. 谁可以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中国持有过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是好是坏

我要借用时寒冰老师的观点:
我要借用时寒冰老师的观点:
我要借用时寒冰老师的观点:

持有过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不好,因为:

1. 美元作为法币,仅靠美国政府信用支撑,实际购买力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说,美国国债的实际回报率有可能是负数;
2. 购买美国国债,实际上是将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资金反哺给了美国,对于改善我们自己的民生没有什么好处;
3. 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美元,是人民银行通过强行外贸结汇换来的,也就是说,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人民银行被动的向国内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即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4. 美国政府通过国债,将中国,日本等国绑架在他的战车上。别看我们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经常看着美国的脸色行事。
5. 曾经有传言说,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俄罗斯想联合中国公开抛售美国国债,如果真的这样做,无疑对美国经济是致命打击。但是由于经济依存度过高,而且持有美国国债过大,中国政府只能拒绝,而且不得不继续增加购买美国的国债来支撑美国的8500亿救市计划。

3. 中国现在发行的国债总量是多少列如美国是14万亿美元左右!到处找都没找到!

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上有相关数据。
在2011年货币统计概览里面,有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对中央政府的债权截止到2011年12月接近1.54万亿人民币。

但是我不清楚这个1.54万亿的债权是否就是目前的国债总量。不过一般来讲政府发行债券,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形成对中央银行的负债,从这里推理的话,1.54万亿应该至少是总体国债的一部分吧。

坐等高手指正。

4. 如何分析国内发行的美元债券基金(如华夏海外收益债券、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券等)

这些分析很专业,一般由证券公司或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类策略分析员做季度报告书,需要从一些理财频道的内参获取资讯。

5. 为什么说美国国债和美元发行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

美国国债是用于美国经济建设需要资金而发行的。
国债的投资者包括美国本国的居民和国外投资者 比如中国政府。
发行美元国债 使得市面上流通资金加大 会使得美元贬值
之前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行美元国债,维持低利率 使得美元指数一路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6. 中国大量购入美国国债的利弊(全面分析)

近年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未减持。这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结构、去杠杆化、人民币国际化、中美关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国国债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抑制了美国大量印制美元,但却带来很多风险,包括美元贬值风险、国债缩水风险、债务偿还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货币政策风险。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现状
(一)持有量暴增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此后中国逐渐开始购买美国国债。从1972年到1999年底,由于缺少外汇,不熟悉美国金融市场等原因,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数额较少,而且基本上没有形成较大的持有量。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仅仅600亿美元,但是从2001年开始这个数额开始了迅猛增长,到2009年5月已经达到了8015亿美元。
(二)金融危机后加速持有美国国债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不仅没有减持美国国债,反而加速持有美国国债。2008年9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4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2009年5月中国又增持了380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量达到8015亿美元。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单年增加持有量达2498亿美元,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单年增持纪录。2009年1月和2月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减少326亿美元和14亿美元,但是中国在这两个月分别增持了122亿和4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三)逐步调整美国国债持有结构
目前中国依然在持续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但净增持规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显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分别为242亿、361亿、42亿美元;增持美国短期国债分别为-110亿、470亿、1050亿美元。2009年5月,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40.3亿美元,增持短期国债339.7亿美元,这表明中国5月所购入国债以短期国债为主。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剖析
(一)资金来源—改革开放外汇储备迅猛增加
将我国长期以来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美国国债持有量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中国外汇储备越多,持有的美国国债越多,即中国使用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是购买美国国债。2001-2008年,中国每年稳定的有40%左右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所以长期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国债量之间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以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导致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
(二)购买对象—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的强势地位陷入危机。但是欧元、英镑、日元的表现却更弱,所以这些货币目前还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在全球都面临金融危机时,中国意识到美国国债是相对保险的投资产品。美国国债容量大、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收益较高,如果减持美元资产,来增持其他币种资产,也只能导致外汇储备市场价值出现较大账面损失。
(三)储备结构—不能大部分购买黄金、石油等
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不仅含有外商来华投资的款项和中国所欠的外债,还包含国际游资和贸易顺差。即使在贸易顺差中,也不全是国内企业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跨国企业。2001-2006年,超过5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出口总额已连续5年占据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外汇储备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所以中国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四)去杠杆化—大量资本重新流入美国
金融危机下,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一个热词,现在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都已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引起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回美国。另外,由于美国国债仍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所以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入美国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方面会引起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会引起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国国债就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五)结售汇制—政府控制跨境资本流动
强制结售汇条件下,企业必须把所得外汇卖给指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在外汇市场上将超过头寸限额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取得外汇的同时,要增加相应数量的本币发行。可以说,外汇是央行通过增加货币发行从企业和个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汇储备成为央行的资产。这就满足了政府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场,美国国债是相对合适的投资产品,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
(六)其他目的—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仍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现阶段的国际信誉还是建立在庞大外汇储备和巨额美国国债持有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可以通过大量持有美元国债来维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为人民币国际化迈进一大步。
(七)中美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国可以维持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可以维持美国超前消费。中国停止购买或者抛售美国国债,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增和价格暴跌,从而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账面损失。一旦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就会印刷更多的美元进行救市,于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中国就会进一步减持美国国债,如此下去中国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不仅有经济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历史表明,全球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都会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次金融危机后,不论欧洲、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取代美国的角色。中美两国制度不同,近年中国迅速崛起,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挑战和威胁,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徘徊不定。这时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从旁协助美国救市,就占据了道德优势,中美两国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风险
(一)国债缩水风险
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增发国债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最主要融资方式。2007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额为5490亿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万亿美元。一旦新增国债供给量超过其市场需求量,则新增国债的收益率将会显著上升,而存量国债市场价值缩水。
(二)美元贬值风险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增加了美国长期内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风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迅猛增长。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并没有变动,所以其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就意味着其在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一旦美国经济有所回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高,流动性将加速转化为信贷与广义货币。这时美联储不能及时从货币市场抽回流动性,那么通胀将随之而来,美元就会贬值。
(三)债务偿还风险
近年来,美国一直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其巨大的融资缺口。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大规模救市的展开,美国的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白宫预算管理处预测2010财年美财政赤字1.26万亿美元,比之前预期提高870亿美元,占GDP的8.5%。美国的净资产在急剧下降,而债务数额却快速上升,由此可见美国已不具高额债务的偿还能力。
(四)本币汇率风险
中国M2/GDP的比例现在高居世界之最,说明央行投放的货币并没有转化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么资金是在虚拟经济如资本市场内循环,要么说明货币的投放已超出实体经济的合理要求。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汇增持美国国债,于是美联储就将这些货币投入到本国的货币市场增加本国的流动性,于是支撑起美国企业的融资和对外投资,这些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这样大量的货币以外汇和投资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国,按国内的换汇机制会引起人民币的再一次增发,长期看必然引起本币的贬值。
(五)货币政策风险
巨额美国国债的存在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形成障碍。对于大量的美国国债,需要以美元的价值投放相应的人民币数量,但是大量美国国债造成外汇的沉淀,短期内美元贬值的趋势必然给国内货币政策造成干扰。一旦美元贬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币过剩,国内流动性过剩,从而进一步诱发通胀。另外,对应大量美国国债的人民币增发要求央行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国内的流动性泛滥,但是提高利率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套利,使得央行紧缩措施收效并不明显。

7. 中国这么有钱买美国的万亿国债,为什么还要发行国债

那个外汇储备是放在央行的,不一定全是我们自己的,因为除了国内的企业自己赚取的美元外汇,还有国外企业到中国的投资,或者他们出口赚取的外汇,以及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对我们的贷款,如世界银行;还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国内赚取收益的“热钱”。他们进入国内后,就会把美元拿到银行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那么我们的银行收到美元就会放出等额的人民币;所以这些美元不全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把这些钱发出来,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这些美元对等的人民币已经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来,就会造成货币越来越多,引发物价上涨,资产泡沫,那么普通老百姓的储蓄存款就会缩水。这是损人不利己的招,到时就会出现解放前那样抱一捆钞票只是去买一盒火柴的情况

我们发行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财政部是管理一个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是税收;而支出,就很多了,例如公务员、教师的工资、国防开支、社会福利和医疗等;当收入不能满足支出了,就需要发行国债,向社会企业、个人借钱了。

补充:
我们不差钱,但是那个钱是在中央银行手里,中央银行是负责发行货币和管理外汇的。而我们国家自己发行国债,是财政部在发行;财政部和央行是两个单位。法律规定央行是不能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那样的话,意味着是印刷钞票,会引发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8. 中国有这么多钱买美国国债,为什么还要给中国国民发行国债

一来可以稳定住美国,如果你不买,任美元在市面上流通,美元只会加速贬值,同时给出口企业增大压力(他们用人名币采购原料和支付工资,又把赚来的美元换成人名币),如果美元贬值,那么出口企业的美元能换成的人名币就少了,对于中国经济有巨大的伤害,而且中国持有的国债是对美国极有震慑力的超级金融武器,美国是守信的大国,不还也得有理由,大家普遍认为,只要中国抛售美元,美元就会急剧贬值,所以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发行国债还可以活跃经济。

9. 你如何看待当前美元货币,及中国持有的美元国债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符号:$)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官方货币。在二战以后,美国强迫欧洲主要大国同意国际间货币结算必须采用美元,于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决定了其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全球大部分国际贸易以美元进行结算,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种货币。在可预期的时间内,美元的霸主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中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有利有弊。
一方面,中国掌握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可以更好的和全球进行国际贸易,对美国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政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提高我们国际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美国政治问题,货币价值的浮动较小,更有利于增值保值。
另一方面,美国滥发纸币,导致美元贬值,导致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价值严重缩水,过度依赖于美元也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10. 中国能发行美元债券吗

中国能发行美元债券。

2017年10月26日,中国财政部当天在香港发行的20亿美元主权债券,市场反应良好,最终认购倍数达11倍,其中欧洲地区尤为突出,显示出对中国资产的青睐。

此次中国财政部发行的主权债券包括5年期10亿美元,10年期10亿美元,共获得约220亿美元认购。

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境外面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主权外币债券。中国银行是此次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和簿记行。

(10)中国发行美元国债分析扩展阅读: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20日成功定价发行5年期债券5亿美元,票息率2.95%,到期收益率3.178%,发行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债券采用Reg-S规则发行,由中国建筑向境外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并通过该公司完成发行。高盛(亚洲)、汇丰银行、UBSAG香港分行和中银国际(亚洲)担任此次债券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上述4家机构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巴黎银行同为债券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经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