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资哲学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你怎样看待不同类型的投资哲学
哦,这个问题有点难,题目太大了……
我试一下吧,简单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我的认识是这样的,投资大概分为两种,价值投资和趋势波段投资(投机)。
价值投资就是要努力找到优秀的目标,低价买入并耐心持有,与目标共同成长,分享成长的收益。目标有时很难找到,低价有时需要等好久,成长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调整,对人的考验是很大的,当然,如果你是那个幸运儿,最后的收益也会是惊人的!
第二种趋势波段投资与价值投资不同,它需要你有精准超前的眼光,能够看清未来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趋势,逢低买入,逢高卖出,有时操作会很频繁。不放过每一次波动,可以做多看涨,也可以做空看跌。
以上两种投资哲学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的每日辛勤劳作获得生存,有的忍受饥饿,潜伏许久后一击必中获得生存,各自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B. 股票投资哲学
“股市是一个消灭聪明人的地方。”“用搞人际关系的方法去炒股,无异于颠倒黑白。”“炒股是一个比拼长久耐力的地方”……
我认识10年以上的朋友不多,小J是其中一个,他也是中国的第一代股民,已经有了15年的炒股历史。说到他的抄股斩获,各种未经证实的版本比较多,比较靠谱的是他凭借最初十几万投入,如今已在股市上有超过180万的资金盘子。
如果你想成他身上套到所谓炒短线的经验,小J一定会怒目而斥,告之你“好的公司股票永远要持久,一直到他没有生气”、“财富需要你的忠诚”、“价值投资是赚看得到的钱”……
小J回顾自身15年炒股轨迹,说自己恰好歪打正着,吻合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小J认为,中国股民大多懂“价值投资”的道理,但能坚持的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股民散户并未从股市上获得多大收益的根本原因。
在饭桌边,小J给俺摆出了价值投资几个关键数字:
内在价值(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年度收益(税后收益)+ 摊消 — 年度资本支出 除以 长期国债贴现率
每股理论价格=内在价值 除以 总股本
市值=现在股价X总股本
PE市盈率=现在的股价 除以 今年每股赢利
安全边际=内在价值-市值
小J举例说,为什么目前工商银行的市值超过了花旗银行被人传为笑话,就是因为他的市值超过了它的内在价值。就市盈率而言,小J认为,银行类的合理市盈率在30-35倍;酒类合理的市盈率是35-40倍;钢铁的合理市盈率不能超过20倍(因为低端,整合性不强)。但小J说,这个市盈率也不是科学的,是相对的。此外就是72规则,即 72 除以 收益增长率 = 每年的收益增长率,如果该股份每年的收益增长率达到30%,这样的好股建议长期持有。当然,这样的好股不多 。再次,就是安全边际,如果按照以上计算公式,股价还在安全边际里,建议不要抛出。
就刚刚发生的“黑色星期二”,小J跟大多数观点不一样。他认为,这是说明中国股市正走向成熟。他认为,即将发行的长期国债已把利率从3.37提高到3.81,这必然影响到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而债率提高导致股票的合理目标价调低。
说完这么多道道,小J再次告诫俺,股市没有规律,特别要警惕所谓的预见和规律,“所谓认为已经涨到高位就不可能再涨,所谓跌到低位就不可能再跌的心理预期”都是不靠谱的,小J再次借用芭菲特的话,“股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50%是技术,50%是艺术,50%是传说。”
小J认为,按照巴菲特的定律,只要是市场,就一定会有泡沫。对于大多数股民看着自己抛出的股票持续上涨后悔的心理,小J认为“你没赚到钱,并不意味着你亏了”,“好的基金经理只赚合理的钱。”“很多人财务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太害怕失败。但你如果避开了失败,也就避开了成功”。
小J告诉俺,他目前只是持有两个股份,云铝股份和民生银行。这两个股份都是在大概4元的价位入货了,已经持有了两年多,目前均涨到了12-16元。小J认为按照价值投资理念,云铝股份还有机会。
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小J更是把巴菲特的“不熟不做、集中投资”八个字奉为投资金玉良言。巴菲特老人家说过,“投资过程中,不要关心您知道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你要真实的知道你那些不知道。”
小J说,关于不熟不做,很多投资者都比较认可,主要意思就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不去参与,把自己投资的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关于集中投资,那就是集中投资策略,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建议投资者将股票适当集中,手中的股票控制在两到五只以内,便于跟踪。
此外,结合国内市场的情况,巴菲特投资理念中的“三要三不要”也值得投资者借鉴。“三要”是指:
一、要投资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这样可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二、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巴菲特对中海油等资源垄断型公司的投资,近期获得丰厚的回报,这说明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三、要投资容易了解、前景看好的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只有上市公司前景广阔,后市才会出现大机会;只有公司经营情况被投资者充分了解,这些机会才便于把握。
巴菲特“三不要”是指:
C.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被誉为股神,他的投资哲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招式一: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很多投资者认为“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因为他觉得: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多的要高,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股神”尚且认为自己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很多的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更何况是普通投资者呢?
招式二: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也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觉得不投资就难过。其实巴菲特告诫我们“有些投资热潮,不参与可能比参与更好。”他强调一个投资目标,就是先求保本。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稳定增值的条件。
招式三: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相反的例子,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以这么说: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为长抱不动,而不少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经不起不断买进和卖出的诱惑。
招式四:逆向操作
中国有一种爱拚才会赢的文化,巴菲特提到,如果想要在股市赚钱,你必须在别人非常贪心的时候非常害怕,在别人害怕的时候贪心。所以投资的时候,第一,你要常常跟自己的天性对抗,因为天性常常会带领你到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第二,你要常常去体察周围的环境。当你感受到环境愈来愈贪婪时,就要勇于说“no”;反之,你要勇于说“yes”。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一种新时代的减压哲学,何仿让减压投资创造我们未来中长期的财富及幸福人生。
D. 投资有什么哲学
不知你投资的是什么,但凡是投资,就涉及到投资的根据问题,你的投资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上将直接决定成败,所以对投资根据的哲学批判是必要的。而你的投资根据是如何得到的,则跟哲学中的逻辑演绎有关,是用的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法将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E. 投资哲学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你好,投资哲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风险型,一种是保底型,你可以自己参考。
F. 你的投资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投资需要信仰,投资需要原则。这个世界多元,不同投资风格充盈期间,才造成市场变化莫测。我们有必要梳理思路,形成投资哲学和思想,应用于投资实践。我们整理了如下七条原则,希望能有助于拨开迷雾,认识投资本质。一、基本规律存在原则。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个世界是否有其根本规律?对此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过,形成于千年之前,并至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主流哲学思想,往往承认基本规律的存在。二、世界之复杂性原则。我们承认这个世界背后有根本规律,但一旦我们立足研究其中的规律,却又发现,这个世界之复杂性和可控性,往往超过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范围之外。思辨的说,世界的复杂难以规律化,本身就是一条根本规律。三、人性复杂性原则。四、中庸之道原则。所谓中庸之道,也叫中和之道。其本质在于,要达到最佳状态,各种因素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走极端。五、周期往复原则。这个世界的背后,有一些因素是往返循环,周而复始的。这些规律恒久不变,因而能成为基本规律。六、时间为友原则但凡能被称为基本规律的,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世界上有两类事情,一类是和时间做朋友的,随着时间流逝,越容易进步,接近成功;另一类事情是和时间做不了朋友甚至做敌人的,随着时间流逝,离反而成功渐行渐远。、七、追求大爱原则。
G. 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您好,一般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需要多看一些投资的书籍,以及向成功人士学习,具体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H. 投资哲学的作用
投资就是获取利益和金钱,哲学是探究真理,投资哲学说白了就是词语组合,去找到投资里面的技巧,找到做好的规律还有办法去获取收益。
I. 应具有怎样的投资哲学
投资需要信仰,投资需要原则。这个世界多元,不同投资风格充盈期间,才造成市场变化莫测。我们有必要梳理思路,形成投资哲学和思想,应用于投资实践。我们整理了如下七条原则,希望能有助于拨开迷雾,认识投资本质。
一、基本规律存在原则。
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个世界是否有其根本规律?对此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过,形成于千年之前,并至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主流哲学思想,往往承认基本规律的存在。
二、世界之复杂性原则。
我们承认这个世界背后有根本规律,但一旦我们立足研究其中的规律,却又发现,这个世界之复杂性和可控性,往往超过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范围之外。思辨的说,世界的复杂难以规律化,本身就是一条根本规律。
三、人性复杂性原则。
四、中庸之道原则。
所谓中庸之道,也叫中和之道。其本质在于,要达到最佳状态,各种因素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走极端。
五、周期往复原则。
这个世界的背后,有一些因素是往返循环,周而复始的。这些规律恒久不变,因而能成为基本规律。
六、时间为友原则
但凡能被称为基本规律的,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世界上有两类事情,一类是和时间做朋友的,随着时间流逝,越容易进步,接近成功;另一类事情是和时间做不了朋友甚至做敌人的,随着时间流逝,离反而成功渐行渐远。、
七、追求大爱原则。
J. 《道德经》中的投资哲学有哪些
这十二个字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并不是《道德经》中最为人熟悉的一句,但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哲学。
“道生之”讲的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根本。“道”指的是规律。只有有效掌握行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牛股。《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掌握了“道”的企业,无论其起始多么渺小卑微,最终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打开可口可乐1896年的年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道”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种下了。尽管那一年可口可乐收入仅有14.8万美元,其总裁Asa Candler说,“我们努力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一种平价的卓越商品,将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2012年,可口可乐的收入已经高达480亿美元。可以说,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都必然是“道生之”的。
即便是一个有“道”企业,也需要注意,在行业和市场的演进中,“道”作为指导性的规律也会发展变化。一个例子是我们过去投资的苏宁电器(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就是掌握了低成本这个规律,通过不断开店实现规模效应,成就了数十倍的回报,也成就了一个经典的成长股故事。但是近年来电商的兴起,以更低成本冲击了苏宁的“道”,逼迫其也不得不走电商之路甚至更名,去寻找新的“道”。无论苏宁的变革成功与否,其积极进取、断腕求“道”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我们日常投资中看到的很多企业,并非是“道生之”者,而是“势生之”者。往往是一个政策性的机遇,或者是一类产品的突发性需求,搞定了少数大客户,导致了某个企业迅速成长,使之赚了钱也上了市。特别是在中小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这类企业为数较多。它们本身并没有掌握行业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一旦势不在,就将昙花一现,最近频频出问题的光伏行业的多家企业就是很好的实例。因此,对于“势生之”的企业我们要非常小心。
“德蓄之”对于投资而言也至关重要。“道生之”之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无论多大的企业,最终不能“蓄之”。特别是企业上市之后,季报年报的压力巨大,更可能会在经营管理中越出道德的底线。近几年美国发生的安然、泰科等过去都是大牛股,就是因为“德”上的问题,终不能持续,甚至破产清算。中国很好的例子就是乳品行业的几家公司,他们在发展初期就掌握了乳品行业的“道”,即通过常温奶和利乐包装解决了降低成本和运输半径的问题,迅速扩大市场,也在一段时间内为投资者收获了极高收益,但忽视了“德”之后,竟然导致了整个乳品行业信誉的全面失去。由此可见,在分析企业时,一定要对其“德”作充分的评估。
“物形之”,从选股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经营性因素,例如商业模式、行业特征等会形成企业业务的特定状态。例如,航空公司就是以重资产、产品(客座)过期快为特征的,因此盈利波动性大,这是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二是指企业的治理、机制、管理、文化等软性的制度性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成长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司的治理,决定企业的管理者能否与企业的股东“在一条船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势成之”很容易理解,是指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道”,有“德”同时有很好的“形”,当“势”来的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必须要强调的是,“势”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关键因素。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只是“势”。每天的信息轰炸,卖方研究员大量研究报告出炉,买方研究员挑灯夜读,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政策的变化、经济数据的公布、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的销售、项目的进展、报表的披露等,这一切都只是“势”!在投资中,仅关注“势”而忽视“道”、“德”和“物”,就如同一个园丁只关心什么时间下雨,而不关注种的是什么树,不关注阳光、土壤和水一样。
笔者有幸在国外读过MBA,也讨论过上千个公司和投资案例,我深感对于选股的指导,可能还是2500年前老子提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十二字简单透彻。当然,《道德经》绵长深邃,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远超我所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