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债、企业债、上市债、可转换债 这些都一样么是怎么算的哪个利润比较大
不一样的。交易所国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已经向一年前回落,短期债券收益率仍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国债是流动性较好的券种,推荐配置;
交易所企业债: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回落,长期债券收益率维持高位。企业债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因而收益率高于国债。考虑到风险和流动性,我们建议配置5-10年期收益率较高的债券,这类券种一大部分是中期票据、公司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存债;
银行间国债:与交易所国债情形基本类似,推荐配置短期债券;
银行间企业债:这类券种大部分为国有大型企业发行,信用较高。从收益率曲线上看,各期限券种相比一年前收益率都处于历史高位,各类资金均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配置;
银行间金融债:无论从信用评级还是流动性上看,金融债与国债基本相同,因而收益率也差不多。从收益率曲线上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仍比较分化。因此推荐配置短期金融债,长期金融债也可考虑;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是流动性最好的品种之一,因而收益率甚至低于国债。从收益率曲线上看,央票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再加上期限较短,我们建议机构富余资金积极配置;
上市债:指所有可上市的债券
可转换债:指转换成股息的债券
利润要看各债券是在哪个价位买的
⑵ 三十年的国债利率是多少
在美国有这种品种,收益在4%左右,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但如下网上摘录在2002年有相关的报道:三十年期国债利率预期不高
财政部公布首次发行30年期国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利率一再走低的市场背景下,其利率水平如何更为投资者所关心。从本期债券本身要素来看,发行总量260亿元,扣除基本承销额后实际竞标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招标上限为3.6%,接近当前30年期金融债的市场收益率;5月24日发行并计息,5月30日缴款,内含5天的无偿利息收入,半年付息,加上0.16%的发行手续费,因此,本期国债对于注重即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目前,经济学界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三种不同的预测:“高涨”论者认为今年GDP增长率将达8%以上,明年可望更高;少数悲观者认为可能连7%都达不到;而大多数专家则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今年经济增长将与去年持平或略好于去年。从我国CPI的实际走势看,1-4月份CPI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与今年一季度下降0.6%相比,降幅增大,同时,4月份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1.3%,比3月份下降0.8%的速度有所加快。同时,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一季度各月均大幅走低,分别为-6.3%、-5.4%和-4.9%,累计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通货紧缩似有加剧的迹象。由此,市场对央行再次降息的预期逐渐强烈起来。 从我国债市来看,供求矛盾突出和资金宽裕的局面并未改变,投资者的行为倒是出现了分化,中小机构谋求当期收益而注重长期债券的投资,而大机构为归避风险抢购中短期债券。因此,20年以上期限的长期债券成为近期的热门券种。尤其30年期金融债010221,出现了争抢现象。截止到5月17日,该券在短短4天时间内,收益率下调10个BP,达到3.56%,价格上涨2.54元,达到117.6元,仍具上涨趋势,成交量共4.3亿元。由此可见,市场对30年期国债的利率预期较低。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机构普遍认为,30年期国债的利率不会高,在3.1-3.3%之间,甚至有承销商预计为3.0%。 中证网 2002-5-21
⑶ 利率期限结构有没有可能是水平式
伊犁气象的结构当然是由那个相对的和平水平是的,把那个水平是要表达出来,出来就行了
⑷ 不明白怎么那么多人去买基金,债券,国债,收益不高过
现在整个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去散户,去杠杆的三大现象,相比而言基金更适合做投资
至于债券先对风险比较低,没有那么多的跌涨幅,本身基金就属于一种低风险产品
而且又有机构管理,所以从安全和风险、收益上来说,基金都是比较不错的投资对象
不过,我现在都是在如意钢镚基金理财做的投资,债券虽然风险低,但是收益也太低了,相比年终买货币基金更好点,而且这段时间股市跌幅比较大,年后可以考虑
⑸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原因分析
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⑹ 请问债券市场有哪些的特点,
1.债券市场的“大小年”明显;
2.中国债券已经成为世界大国;
3.投资者风险能力在不断强化;
4.全球市场分化现象明显。 [6]
⑺ 中国能否购买各国国债以此代替中美之间的汇率问题
以下是个人观点,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您的这个提法理论上可以实现。实际这个观点央行近年也在研究,就是外储多元化的问题。目的也正向您所说的,为了分散风险,实现外储保值增值。
但是有以下几个问题很难解决。
1.我国的外储以美元为主,而购买别国国债要使用该债券发行国的货币,也就是说买日本国债要用日元,买德国国债要用欧元。而国际结算绝大多数都采用美元,因此国际结算各方的主要外汇储备都是美元。要拿手里的美元买第三国国债,必须先进行货币兑换。而现在中国的外汇规模,国家级别的大宗货币兑换会导致汇率波动(用大量美元买日元,日元汇率会短期上升,相当于手中美元购买力降低,而购买之前又很难预测日元后续的走势),会产生较大风险。
2. 以我国的资金规模,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小国,即使是发达国家,国债规模也较小,且一般的效果信用评级低抗风险能力差(个人感觉很多非洲国家的国债就是拿来免的,几乎是每次高层访问非洲都要干的事情),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而大国国债可供选择的就只有美欧日这区区几家。
3. 虽然美国在某些时候,某些事情上面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信用最高,也是民主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其成功引导世界经济的概率,会远大于损害世界经济的概率。因此购买美国国债的风险实际上要低于购买世界上任何其他债券。外储投资是关乎国计民生,任何理性决策者都会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因此美国国债,还是首选。
⑻ 年底前债券基金是否会迎来业绩拐点
据新华网 8月中国债券总指数小幅上涨0.90%。与此同时,债券基金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在以转债投资为主的基金遭受重挫的同时,部分债基领先上涨。
作为业内惟一的超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基金因不投资股票、可转债、不申购新股、债券组合久期控制在一年以内,风险低于债券基金。当债市向好时,嘉实超短债可以从现券价差上获益;债市调整时,嘉实超短债组合久期不超过一年,可通过较快的再投资享有较高的票息,票息也可弥补小幅净价损失。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嘉实超短债基金今年以来投资回报率为1.62%,远超过当前活期存款0.5%的收益水平。
一些机构也认为,目前信用品种收益率已经接近2008年8月债券大牛市开始阶段的水平,这为下一阶段债市投资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收益环境。随着通胀逐步稳定、加息周期步入尾声,债市正逐步进入“可投资区域”。
⑼ 要用它做期末论文,327国债期货价格分析用的,有没高手帮忙阐述一下(上涨、下降的原因。1000字左右。急)
国债327事件原因之深度分析
中证视点:强化中介责任 推进发行改革 松口气 时未至 A股发行可向Facebook学什么 山城里的“麻辣会” 抢手的矿产信托 上交所1、管金生在最后交易日的临收市前抛出700多万口合约把合约价格打压下去。但是在收市后所有未平仓的合约都要进行实物交割,他根本交割不了这么多国债。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事件猜测猜测:管金生在临收市前抛出大量空单的目的有两个:(1)促成协议平仓;(2)打压国债期货的价格,降低结算价格。所谓协议平仓,一般都是在多、空双方都出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监管者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双方平仓。协议平仓的原则一般是“赔者少赔,赚者少赚”。在327事件发生前,国债期货市场上已经有过多次协议平仓,并且在327国债事件中多、空双方都违规了,管金生当然不肯就这么束手就擒。于是乎,他就棋行险招,大抛空单,以造成更大的影响,使监管者和社会注意到该事件,并可能发现多、空双方都违规的事实,从而迫使监管者再次行政干预,促成协议平仓。因为协议平仓时的价格一般是以收市日的结算价格为参照的。所以,如果大量抛单的两个目的都达到的话,管金生就可能不仅减少了自己的损失,还能把多头主力(中经开)也拉下水,以解心头之恨。
金融背景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内部传言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约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国债利率消息刚面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就出现了振幅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许多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在“327”国债的前期交易中,万国证券预期已经形成错误,当出现无法弥补的巨额账面亏损时,干脆以搅乱市场来收拾残局。事发后第二天,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颁布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具有中国性效力的国债期货交易法规。但却太晚了。
保证金规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极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规定是1%。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成分更为加大,过度炒作难以避免。
缺乏规范管理和适当的预警监控体系。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而事发前上交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出现上下差价达4元的振幅,交易所没有预警系统。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钻了市场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管理漏洞,透支交易。中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绝透支交易。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
监管职责监管职责不明确。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办法》颁布前,中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国债期货的主要主管机构。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并参与制定保值贴补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例行管理,并制定和公布保值贴补率,证监会负责交易的监管,而各个交易组织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
⑽ 请问行家,目前国债指数与股市呈负相关性,而企债指数与股市呈正相关性,同是债券为何出现如此分歧,道理何在
看来你是研究了一番!
国债和部分企业债都与股市呈负相关性,企业可分离债和可转债与股市呈正相关性。前者主要是与银行的利率政策有关,因为升息阶段对于前者是不利的,特别是期限较长的。而通胀加息是密切联系的,俗话说通胀无牛市。在表现形式上就呈负相关性。后者是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而发行的债券,与股票的关系就比较密切,所以通常呈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