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为什么政府在疫情期间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相
政府在疫情期间,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的计划和要求,说明我们国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 中国可能是世界投资避险的最佳区域,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体现出哪些优势
我国现在疫情已经稳定下来,经济也逐渐回归了正轨。
第三,我们知道未来一片大好,但仍然不能放松。
现在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很多国家处于疫情的水深火热之中,我国也派出了医疗小组支援其他国家,图片上就是我国医护人员在其他国家的照片。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坚信中国,此次一行并不能打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我们要相信此次疫情对中国即使挑战也是机遇,让我们悼念那些逝去的人们,然后我们带着他们的信念迎向中国的未来。
⑶ 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中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树立一两个抗疫样板,譬如发展中国家像塞尔维亚、伊朗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发达国家的意大利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意大利现在对中国的抗疫建议是照单全收,在西方国家中,此时此刻完全放下意识形态愿意不折不扣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只有意大利,而且意大利的疫情也最为严重,如果中国真的帮助意大利抗疫成功,在西方世界树立的标杆效应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疫情结束后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可以更广泛地与意大利展开合作,譬如在金融、投资等领域借助疫情率先打通,让意大利的企业直接与中国的企业合资建抗疫物资生产线,中国也可以增加在已到来的抗疫投资,总之完全可以把意大利抗疫作为一个推动与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抗疫合作的战略平台去运作,从而形成全球抗疫的战略势能。
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抗疫样板,有发达国家的合作抗疫样板,全球抗疫体系就有望形成了。
务实,就是用中国的工业优势、抗疫经验、经济实力来帮助对的国家,并与这些国家形成抗议时期的经济循环,所谓建立疫情时期的经济发展新体系。大家一定要明白,帮助他国不是无偿援助,而是建立与中国经济的联通合作机制,形成与中国更好的经济循环,这是对彼此都有利的事,这不是消耗,而是借力打力的借势。
譬如,我们不要忘了意大利是个发达国家,他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5倍,是G7国家,中国和意大利完全可以基于疫情去合作推进不止疫情的事,从而全方位地对抗疫形成物质后勤支撑。
抗疫本身不止疫情前线,与病毒的战争打的更多的是国家后勤。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医护人员是否穿上防疫装备对医生来说,持续战斗力当然是不同的。想想看,仅意大利就132医务人员牺牲,整个欧洲已经数百人,那会有多少医生感染?多少战斗减员?对医务战线的战斗力影响有多大?
所以,中国和意大利展开更加深入的战略、经济合作,快速用物质基础反哺抗疫,比单纯援助效力大得多,对中国和意大利来说,也就不是单纯的物资消耗,而变成经济循环了,抗疫不但不再是净消耗,还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实就是抗疫也可以不是纯消耗,还能刺激工业生产。譬如这次疫情,直接会带来医护物资的井喷,会带来医药疫苗的大发展等,做好了还会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打开经贸、物流、金融、投资等方面合作的新局面。
全球疫情发展的当下,中国给全球的产业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也对整个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来大家可能认为全球化会大步的后退,现在反而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中国,改革开放红利在中国。中国企业有这个强大的避风港,更应对时局积极变革,把握趋势,内注定力,借力“一带一路”,外联世界,2020杨帆起航!
⑷ 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国内能抵得住吗
相信党和人民,中国能把控得住的!
⑸ 当前的全球疫情对国际投资的影响有哪些
有好多现在都因为疫情的影响,然后什么都干不了,基本上都十分的谨慎
⑹ 在这次疫情中,西方可以完全照搬中国模式吗
要是能照搬他们早控制住了好么,资本主义国家的那种狗屁的优越性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用中国模式,封城都做不到还指望全面防治么?难
⑺ 现在疫情期间,全球国内经济形势都不太好,能投资私企的股份吗风险大吗
风险大。最好不投资。人们常常为贪一点蝇头小利而把自己的财富损失殆尽。因此,绝不能贪心而去投资小的私企。会后悔的。
⑻ 疫情防控期间,境外投资者用境内企业分配的利润再投资于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是否有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扩大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102号)的规定,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境内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领域,可以享受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3号)进一步明确了相应条件。因此,境外投资者用境内企业分配的利润再投资于境内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照上述规定享受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
⑼ 近期外资企业将大规模撤离中国吗
最近,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大肆鼓吹,外资企业将大规模从中国撤离,外部资本将加速与中国脱钩。
各种论调和传言,一时间引发关注。事实真是这样吗?目前我国吸引使用外资状况怎么样?我们该怎么看待?
外资不仅没撤还逆势上涨!
外资来了还是走了,看单个案例没意义,还是要用数据说话:
看上海——
一季度,吸引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3月实到外资18.72 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1月和3月,共签约外资项目129个、投资总额达239亿美元。
一季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
看苏州——
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163.3%,创下历史新高!
新设外资项目236个,同比增长9.3%,新增注册外资54.9亿美元,同比增长68.3%。
看厦门——
前3个月,实际使用外资5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占全省总量53.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如果说这几个地方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本来就活跃,接下来看全国情况。
再看看全国的情况——
3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17.8亿元,虽然受疫情影响,同比还是下降,但降幅已经较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新热点。1月至3月,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5.5%。
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虽然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但外资依然活跃,并没有什么撤离的迹象。
不仅没有撤离,反倒还持续加码。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项生产性投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江苏昆山,特斯拉上海工厂早早复工
⑽ 中国经过这次疫情和美国打压中国背景下,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向内而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最根本靠的就是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独立如此,推进经济发展亦是如此。回想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几近空白,连“洋火”“洋蜡”等生活必需品都不能制造。
中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向内生增长模式加速转型,推动深度改革再出发。在宏观层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出台外商投资法,推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整体重塑。一年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城市群、海南自贸区等竞相发展,中国经济在减速、增质,减税负、降风险,稳就业、调结构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多元化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多层次动力。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向内而生的潜力无限、活力四射,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源动力。
(10)外资投资中国疫情扩展阅读:
当中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艰苦战斗之时,国际社会为中国的责任担当点赞,各国友人也纷纷送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热情祝福。但在此时,个别西方媒体却以疫情“唱衰”中国经济前景,妄图阻挡中国崛起。这一幕何曾相似,在2003年的SARS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也曾有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趁机鼓吹中国经济倒退论。
但近十多年的中国发展奇迹,让这些不实言论不攻自破、贻笑大方。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交出的“经济答卷”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风景这边独好”,展现了中国经济航母的大国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