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为什么减少国债发行能缓解通货膨胀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为什么减少国债发行能缓解通货膨胀

发布时间: 2021-06-02 13:23:27

㈠ 为什么减发国债能抑制通货膨胀

由于短期国债流动性较强,其主要部分被商业银行吸收,长期国债由于其安全性,可以吸引保险公司等商行以外的机构。通过改变国债持有人的构成,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额减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下降,起到收缩商行信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国债的“非商业银行持有”增加,起到降低货币存量的作用。这样,通过长期国债的发行就可以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的作用。从投资结构看,长期国债发行增加了长期国债供给,从而使长期国债的价格下降,而收益上升。这样就会使长期利率随之上升,于是长期资本投资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㈡ 为什么减少国债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国债是什么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你说反了,应该是增加发行国债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由于短期国债流动性较强,其主要部分被商业银行吸收,长期国债由于其安全性,可以吸引保险公司等商行以外的机构。通过改变国债持有人的构成,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额减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下降,起到收缩商行信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国债的“非商业银行持有”增加,起到降低货币存量的作用。这样,通过长期国债的发行就可以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的作用。从投资结构看,长期国债发行增加了长期国债供给,从而使长期国债的价格下降,而收益上升。这样就会使长期利率随之上升,于是长期资本投资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㈢ 通货膨胀为什么要缩小国债的发行规模

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缩小国债发行规模即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㈣ 抑制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国债发行 原因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吸取部分社会资金,但实际上政府发行的债券往往供过于求,最后由央行出资购买大量剩余债券,而央行为出资而必须大量印制货币,因此导致市场上货币增加,加剧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减少国债发行,央行印制发行的货币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趋于稳定而抑制通货膨胀。

㈤ 老师讲了减少国债发行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什么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债是一种被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国民大量购买国债,可以减少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从而遏制人民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
2、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对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进行调价控制,抑制过度的通货膨胀;
3、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收回的资金用于实体经济,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抑制通货膨胀。

㈥ 为什么减少国债的发行量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国债算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欧美等国,在西方国家政府并没有印制货币的权利。他们产生货币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政府发行债券在市场出售,这样可以换回一部分货币,卖不出去的国债全部被美联储(中央银行)买下,买下国债所花的钱就是新印制的货币。
所以说国债是新货币印制的引子,每次印制货币前必须先有国债作为抵押,所以减少国债就减少了货币发行量,相应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但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㈦ 为什么发行国债能够降低通货膨胀,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发行债券是为了回笼货币,将消费者手中的货币回笼,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抑制经济过热的状况。同时,把货币看作一种商品,货币供给少了,他的价格会增加,也就是利率会上升,也会抑制过度投资的现象,也就是说,发行国债是为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当然,国债是政府向百姓借钱,但在高通胀率的情况下,他不会用来投资。

㈧ 通货膨胀为何减发国债

国债用于政府投资,投资越多,意味着市场货币流通量越大.而市场中的物质是一定的,这就容易引发通胀.因此要减少发行国债. GDP=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财政支出是增加会提高GDP,拉动经济.

㈨ 适当扩大国债的发行量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吗 为什么

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日本增持美国国债115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天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份海外投资者减持美国国债530亿美元,减持幅度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当年4月创下的445亿美元减持记录。在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国家中,2009年12月份日本增持了115亿美元,至7688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当月减持了342亿美元,现持有美国国债7554亿美元,降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中国的减持行动引发强烈关注,不仅因为12月份的减持幅度要远大于去年11月份的93亿美元,更主要是因为在中美关系趋冷的情况进行减持势必让外界认为中国动用经济手段报复美国。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普拉萨德就此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利用自己手头上的美元储备资产来对美国施压,反击美国在贸易以及汇率政策上对中国的攻击。”即便算不上施压的话,中国的行动至少已经向美国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那就是中国有手段反击美国。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减持行为很正常,不要因为中美关系现在出现了问题就进行过分解读。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认为12月份的减持量总体而言规模还是很小的,他还称中国除了持有美国国债之外还持有数千亿美元公司债,因此美元资产的持有量仍然很大。而且,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基本上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去年12月一切还相对比较平静。因此中国的减持行动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对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复苏乏力的一种担忧。如果今年1月以及2月的数据出来之后,中国继续大幅减持美国国债,那或许才说明问题。

㈩ 通货膨胀为什么要减发国债

国债的发行,实际上就回收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胀压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发的国债用于做什么了。如果又用于投资公共设施建设。钱又重新回到了社会上。反而将老百姓的原来的存款投放到了社会上。会刺激通胀的扩大。一般情况国家发国债都是要解决经济建设中所需资金的问题。所以不太可能将钱放在国库里不动。所以发国债相当于把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投资了,基本不会解决通胀问题,所以就要减少国债的发行。

拓展资料: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券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