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的国债都是卖给谁的
美国新财长斯诺上台以后,日本就开始大量增持美国国债,2004年下半年加大了增持美国中长期国债的力度。从中长期国债的增持数据看,2004年下半年美日官方很可能在支持美国中长期国债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合作。日本财政既为支持美国经济复苏做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也成为形成格林斯潘之“谜”的重要国别原因之一。
英国是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支撑美国中长期国债需求最重要的国家,也是形成格林斯潘之“谜”的另一个国别原因。从数据看,英国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注入美国债市的资金达800多亿美元。2004年下半年为美国经济复苏做了337亿美元的贡献,提息后期在日本的中长期国债增持能力削弱后,利用其石油涨价的大量收益和强有力的全球融资条件,为扩张美国中长期国债需求提供了465亿美元的资金。所以,从数据推断看,在扩张美国长期国债需求和压低收益率方面,美英官方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政策默契。从扩张的影响程度看,对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美国中长期国债需求扩张影响最大的国家(地区)有英国、中国、挪威、加拿大、德国和开曼群岛;上述国家(地区)对两阶段中长期国债需求扩张也具有较大影响。单纯对2004年下半年中长期国债需求扩张影响最大的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有日本、韩国、OPEC、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和葡萄牙。单纯对提息后期中长期国债需求扩张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有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墨西哥、泰国、巴西和法国。
❷ 全球债券的市场现状
第一笔全球债券发行后,投资银行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力图向借款人说明利用全球债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巨额借款需求;同时向投资者保证全球债券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界银行已经将全球债券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手段,到1993 年世界银行已通过发行全球债券满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资需求,并期望将来将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银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发行全球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据估计,发行全球债券可以比发行扬基债券节约10—20 个基点,比发行欧洲美元债券节约近10 个基点。同时在后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没有扩大,这主要是是因为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进行大笔交易,因而使全球债券的交易量在欧洲清算系统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资者对全球债券也极为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且因为全球债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市场,1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买卖差价仅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债券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买卖成本低于其他类型债券。买卖主权发行者或国际组织的债券,在扬基债券市场上成本为25 美分以上;在欧洲债券市场上为15 美分,而全球债券的成本仅为10 美分。
全球债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托管成本。这是因为在全球债券交易中,欧洲债券和美国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清算网络得以联通,从而大大缩短了清算和交割时间,节约了占用资金的利息成本。同时,由于全球债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没有托管机构,因而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国的托管机构,而不必求助于国外托管机构,这就成倍地降低了托管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在开始的几年中,只有世行被认为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其他发行人所发行的全球债券或是大部分回流到国内市场,或是只在除本国市场外的一个主要金融市场发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要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发行人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其借款规模足够大,因而能大规模发债;二是发行人必须在至少两个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誉,以便利债券的顺利发行。而真正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发行人极少。
为了能够利用全球债券的优势,一些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惜款人采取了一些变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的同时,利用美国的144A 规则在美国国内进行私募发行,从而创造一种类似全球债券的交易。美国发行人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规避SEC 的登记要求,从而缩短发行的准备时间。根据144A 规则,只要是合格机构投资者(QIBs),就可以购买按144A 规则发行的证券。由于144A 发行只能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权发行人为了提高证券流动性,多不采用144A 发行,而是向SEC 登记,以便能向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发行。
一些借款人虽不具备发行全球债券的条件,但仍利用这一方式发行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全球债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就曾发行过约80 亿美元的全球债券,但以加元计值。这些债券发行后大部分流回国内。这类借款人利用全球债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可以满足其巨额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全球债券比加拿大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于发行全球债券的佣金明显低于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的佣金,因而仍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此外,直接以本国货币发行全球债券也避免了同时必须进行互换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全球债券的发行与某些国家的国内规则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必须事先进行协调。如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辛迪加中必须至少有一家日本证券公司,而日本国内证券公司的佣金都是比较高的,因此会增加全球债券的发行成本。为此,世行获得了日本有关当局的豁免,可以在发行日元全球债券时不必邀请日本证券公司参与。又如在德国,债券都是以无记名形式发行的,而全球债券都是在美国SEC 登记并以记名形式发行的。为了避免发行马克全球债券时出现冲突, 世界银行设计了两个永久性的全球证书( Global Certificate)。这两个全球证书都不能换成单个的债券。无记名的全球证书由德国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属机构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记名全球证书则由花旗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国的证券托管公司(DTC)所属成员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通过这种方式,马克全球债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并可以通过“欧洲清算系统”或塞德尔(欧洲债券市场)、 DTC(美国市场)及DKV(德国市场)所组成的清算网络进行交易的清算,从而降低了马克全球债券的交易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市场从1993 年以来获得飞速发展,但许多市场参与者仍对此持怀疑态度。欧洲投资银行(EIB)的官员认为,真正能够发行全球债券的发行人只有世界银行集团的三个姊妹组织,而其他的发行人实际上并不是发行真正的全球债券,而只是发行金额较大的欧洲债券,还有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是一个记名债券市场而欧洲还是一个无记名债券市场,就不能真正形成一个无边界限制的全球债券市场。
虽然各界人士对全球债券意见不一,但全球债券确实代表着未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其未来发展是很乐观的。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慢慢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❸ 美国现在的国债规模达到多少
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市场。美国当前国债总额为14.3万亿美元,其中9.7万亿为公共债券,可在二级市场流通;4.6万亿为各政府部门所持有(如社保管理局SSA,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等,这些债券绝大部分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
美国国债(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国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又称无记名式国债或国库券)和记账式国债3种。
美国国债第一债主是中国,约有1.2万亿美元左右,第二位日本,第三是英国。
如图所示,美国在1980年时,国债总额仅有1万亿美元;而现在却超过了14万亿。自奥巴马上任后的两年里,国债以每年2万亿的惊人速度增长。
❹ 如何区分外国债务市场和欧元区债券市场。谢谢帮忙回答。
EFD金融集团是环球最大规模的金融及投资服务机构之一,在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瑞士、澳洲、韩国、越南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服务来自北美、欧洲、中东以及亚太地区的投资者。
还在担心外汇投资的资金安全吗?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及投资服务机构之一“EFD”推出了面向个人客户的网上交易平台,产品包括外汇,股票,指数,期货等。只要50美金即可开户,低门槛,低点差,低风险。请登陆EFDtrading(官网)了解。
❺ 哪个网站可以查询美国国债市场的行情
东方财富网
❻ 中国或停购美国债,美国国债在全球经济领域占据怎么样的地位
美国国债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国国债在全球经济领域地位不容小觑。
❼ 如何买国外国债
你可以到中行自由购买NZD?
怀疑中……
除非你有特殊用途,通过银行购买的NZD根本无法自由收付,只能做个别如通过银行,支付货款或读书费用等。无法买卖外国资本市场的证券等。
一般外国的债券收益率都较高,但个人均无法自由买卖外国国债,如果想买外国国债,可通过机构用户,QDII就是指通过机构(目前主要是银行)来代个人投资者投资,但也不是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一般是跟银行签订一个协议,绑定收益率,而买什么由银行决定。
目前qdii并未完全实施,只有一部分试点,好像现在是银行接收50万元人民币得业务,具体可以去工行、招行问问。
PS:我的意见还是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放心好了,普通老百姓是不会从中得到好处的。
❽ 求目前国内外国债研究现状(论文用)
我国货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子市场是国债市场,这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1997年6月后,我国的国债市场一分为二,形成了相互隔绝的交易所场内国债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两部分,从而杜绝了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其中的银厅间债券市场应规范运作,发展较为迅速,己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场所。
但是必须看到,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过小,使得中央银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1999年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仅为刀.4亿元,只相当于场内国债交易量的,而1997年底余额为1亿元,商业银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备付金合计约20000亿元,则基础货币约为33456亿元,即使假定这完全系中央银行买入,中央银行所能增加的基础货币仅占全部基础货币的0.23,无法真正有效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是通过协调手段的调节实现的。其重点调控手段有:
第一,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协调配合。目前国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国家财政用于建设性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财力来源。要把国债变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手段,使之成为既调节产业结构,又调节货币流量,成为发展、稳定于一体的经济杠杆,国债改革还需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发行短期国债,期限在3个月、半年、9个月和一年不等,不定期常年发行,中央银厅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国债,稳定基础货币,调节社会供需总量平衡,实现稳定。二是改变国债的使用方向,提高国债的利用效率。即国债不能用于消费性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生产建设性支出,特别是用于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债走上“有投入也有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不致酿成沉重的偿债负担。
第二,财政投资项目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重点在于财政对于贷款的贴息措施。财政贴息可以大大降低信贷资金的成本,从而真正刺激起社会的投资需求,这样会在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连带关系。把后者真正带动起来。
❾ 我们现在购买外国国债就是相当于借钱给外国,但是将来如果中国的金融市场崩溃了,就可以去那些国家要债救市
这个问题不好说,一般来说,美国是很势利的,我们金融危机了,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国也会发生问题,美国国债价格下降,会导致美国的经济危机在极端情况下。所有说,持有美国国债以后的中国就等于是把自己和美国拴在了一起。
最好的方法是持有黄金或者大宗商品储备,这样随时能换出去。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我们如果外汇储备不够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办法可以搞搞。
1楼说的有礼,现在只有默认美国经济还可以。如果真的我们要抛美国国债,希望他们经济能扛住,扛不住他们死的更快!!!!!
关于国债,建议你去看看热钱保卫战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绝对原创手打,给个最佳答案吧。
❿ 国债市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界实用主义普遍!
社会各界更是追求实用!
理论的指导作用被短视化!
商业银行被坏账和不良贷款积压更是疲于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