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非竞争性国债的对象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非竞争性国债的对象

发布时间: 2021-05-31 04:13:52

⑴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为什么不是国债而是央行票据

还是央行票据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啊。央票就是为了公开市场业务诞生的,在央票之前都是国债。问题是国债的流动量是财政部说了算,且期限也不一定符合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央票对比国债,具有额度大,期限灵活,信用度更高,流动性更好,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金融机构只能被动接受,央行要谁买谁就必须买。卖也是央行说了算。

⑵ 国库券是怎么回事

国库券是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因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它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国库券是国库直接发行的用以解决短期财政收支失衡的一种债券,由于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被视为零风险债券或"金边债券"(Gilt edged Bond)。
我国国库券的期限最短的为一年,而西方国家国库券品种较多,一般可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四种,其面额起点各国不一。国库券采用不记名形式,无须经过背书就可以转让流通。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筹措短期资金,解决财政困难。当中央政府的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赤字时,国库券筹资是一种经常性的弥补手段,
国库券的发行方式,通常实行招标制,即每次发行前,财政部根据近期短期资金的需要量、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国库券的发行规模,然后向社会公告。各投标人在规定的发行规模的约束下,分别报出自己拟购买的价格和数量。在众多参与价格投标的投标人当中,出价最高者首先中标,之后按出价顺序,由高到低依次配售,直至售完为止。这就是所谓的“竞争性投标”。也有一些小规模的金融机构,无力或不愿意参与竞争性投标,便按照投标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数购买,这是“非竞争性投标”。

国库券因期限较短,故其发行价格一般采用贴现价格,即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到期时按票面金额偿还。票面金额与发行价格的差,即是投资者的利息。国库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行价格=面值[1一贴现率×(发行期限/360)]
在国库券的流通市场上,市场的参与者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商、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国库券行市的变动,要受景气动向、国库券供求关系、市场利率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美国,证券交易商在进行国库券交易时,通常采用双向式挂牌报价,即在报出一交易单位买入价的同时,也报出一交易单位的卖出价,两者的差额即为交易商的收益,交易商不再附加佣金,在英国,票据贴现就是国库券二级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市场主体。持有国库券的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让,可向贴现所申请贴现。英格兰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也以贴现所为中介,先向贴现所买进或卖出国库券,然后贴现所再对商业银行进行买卖。
国库券是国家债券的主体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国债。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国债是在1898年发行的“昭信股票”。北洋政府时期,从1912年到1936年共发行国债27种。在抗日前国民党政府时期,从1927年到1936年共发行国债45亿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共发行国债90亿元。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各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发行过几十种国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国债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为一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一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由国家统一发行的国债共有六次。第一次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从1954年起,为了筹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连续5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968年本息还清后,一直到1981年国家没有发行国内公债。 1981年以后,我国每年发行国债。1994年财政部第一次发行半年期、一年期和二年期国债,实现了国债期限品种的多样化。短期国债的出现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奠定了基础。

国库券的基本特征
作为债权债务证书,国库券的债权人是投资者,债务人是国家,其本息偿还保证是国家后续的财政收入。所以,国库券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证券市场上风险最小的一种债券。国库券的偿还期限,各国规定不一。西方国家的国库券,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4种,是一种短期政府债券。我国的国库券有3年、5年和10年的,是一种中长期政府债券。
由于国库券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强,因此国库券利率比较低。美国国库券利率仅仅高于通知放款利率。西方有些国家国库券发行频繁,具有连续性,如美国每周均有国库券发行,每周亦有到期的,便于投资者根据投资需要选择。国库券发行通常采用贴现方式,即发行价格低于国库券券面值,票面不记明利率,国库券到期时,由财政按票面值偿还。发行价格采用招标方法,由投标者公开竞争而定,故国库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场利率,灵敏地反映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国库券的历史
国库券是1877年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和作家沃尔特·巴佐特发明,并首次在英国发行。沃尔特认为,政府短期资金的筹措应采用与金融界早已熟悉的商业票据相似的工具。后来许多国家都依照英国的做法,以发行国库券的方式来满足政府对短期资金的需要。在美国,国库券已成为货市市场上最重要的信用工具。
国库券的特点
◆其利率是市场利率变动情况的集中反映。国库券利率与商业票据、存款证等有密切的关系,国库券期货可为其它凭证在收益波动时提供套期保值。
◆流动性强。国库券有广大的二级市场,易手方便,随时可以变现。
◆信誉高。国库券是政府的直接债务,对投资者来讲是风险最低的投资,众多投资者都把它作为最好的投资对象。
◆收益高。国库券的利率一般虽低于银行存款或其他债券,但由于国库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税,故投资国库券可获得较高收益。

⑶ 请问这句话错在哪:非流通国债的发行对象只能是个人,故非流通国债有时被称为储蓄债券

非流通国债的发行对象(只能是个人)这里错了,可以是机构。

⑷ 求国债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分别的利弊!

招标有两种具体方式,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
前者既然冠名为竞争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竞争性招标条件下,投标者把认购价格和数量提交招标人,招标人据此开标。决定中标的依据,就是发行价格的高低。投标者认购价格高,招标者受益就大,所以出价高者胜出。而非竞争性招标,乍一看与竞争性招标相似,实则差异巨大。说它们相似,是因为,非竞争性招标沿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开标;说它们不同,是指结果不同。实行竞争性投标,只有出价最高的投资者获得国债发行权。而采取非竞争性招标,却类似于吃大锅饭,参加投标的投资者人人有份。

⑸ 我国国债发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80年代的行政分配,90年代初的承购包销,到目前的定向发售、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并存的发展过程,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市场化。

(1)定向发售。定向发售方式是指定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金融机构等特定机构发行国债的方式,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等品种。

(2)承购包销。承购包销方式始于1991年,主要用于不可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它是由各地的国债承销机构组成承销团,通过与财政部签订承销协议来决定发行条件、承销费用和承销商的义务,因而是带有一定市场因素发行方式。

(3)招标发行。招标发行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定国债的承销商和发行条件。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招标发行又可分为缴款期招标、价格招标、收益率招标三种形式:

①缴款期招标。缴款器招标,是指在国债的票面利率和发行价格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按照承销机构向财政部缴款的先后顺序获得中标权利,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

②价格招标。价格招标主要用于贴现国债的发行,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如果中标规则为“荷兰式”,那么中标的承销机构都以相同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来认购中标的国债数额;而如果中标规则为“美国式”,那么承销机构分别以其各自出价来认购中标数额。

举例来说,当面值为100元、总额为200亿元的贴现国债招标发行时,若有A、B、C三个投标人,他们的出价和申请额如表5-1所示,那么,A、B、C三者的中标额分别为90亿元、60亿元和50亿元,在“荷兰式”招标规则下中标价都为75元,而在“美国式”招标规则下,中标价分别是自己的投标价,即等于85元、80元和75元。

由上可见,“荷兰式”招标的特点是“单一价格”,而“美国式”招标的特点是“多种价格”。我国目前短期贴现国债主要运用“荷兰式”价格招标方式予以发行。

③收益率招标。收益率招标主要用于付息国债的发行,它同样可分为“荷兰式”招标和“美国式”招标两种形式,原理与上述价格招标相似。

招标发行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国债发行过程,从而能反映出承销商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和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推动了国债发行利率及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进程。此外,招标发行还有利于缩短发行时间,促进国债一、二级市场之间的衔接。基于这些优点,招标发行已成为我国国债发行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⑹ 国库券发行时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的区别在于( )

选A。
以年收益率为基础进行投标拍卖的方法是,投标人可分为
竞争性投标人及非竞争性投标人。竞争性投标人一般都是大型机构或个人投资者,他们在标书
中写明愿意购买债券的收益以及相应的购买量。非竞争性招标对投标额有最低数量限制。决标
时,财政部首先全部接受非竞争性投标,然后竞争性标书按收益率由低到高排列,直到全部发
行额认购满为止。

⑺ 荷兰式,美国式两个竞争式招标我知道了,非竞争式国债招标是什么通俗一点儿

招标有两种具体方式,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
前者既然冠名为竞争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竞争性招标条件下,投标者把认购价格和数量提交招标人,招标人据此开标。决定中标的依据,就是发行价格的高低。投标者认购价格高,招标者受益就大,所以出价高者胜出。而非竞争性招标,乍一看与竞争性招标相似,实则差异巨大。说它们相似,是因为,非竞争性招标沿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开标;说它们不同,是指结果不同。实行竞争性投标,只有出价最高的投资者获得国债发行权。而采取非竞争性招标,却类似于吃大锅饭,参加投标的投资者人人有份。类似于申购新股,满足条件的抽签摇号决定申购资格。

⑻ 什么是国库券

国库券是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证券,是货币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筹措短期资金,解决财政困难。当中央政府的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赤字时,国库券筹资是一种经常性的弥补手段,
国库券的发行方式,通常实行招标制,即每次发行前,财政部根据近期短期资金的需要量、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国库券的发行规模,然后向社会公告。各投标人在规定的发行规模的约束下,分别报出自己拟购买的价格和数量。在众多参与价格投标的投标人当中,出价最高者首先中标,之后按出价顺序,由高到低依次配售,直至售完为止。这就是所谓的“竞争性投标”。也有一些小规模的金融机构,无力或不愿意参与竞争性投标,便按照投标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数购买,这是“非竞争性投标”。
国库券因期限较短,故其发行价格一般采用贴现价格,即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到期时按票面金额偿还。票面金额与发行价格的差,即是投资者的利息。国库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行价格=面值[1一贴现率×(发行期限/360)]
在国库券的流通市场上,市场的参与者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商、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国库券行市的变动,要受景气动向、国库券供求关系、市场利率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美国,证券交易商在进行国库券交易时,通常采用双向式挂牌报价,即在报出一交易单位买入价的同时,也报出一交易单位的卖出价,两者的差额即为交易商的收益,交易商不再附加佣金,在英国,票据贴现就是国库券二级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市场主体。持有国库券的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让,可向贴现所申请贴现。英格兰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也以贴现所为中介,先向贴现所买进或卖出国库券,然后贴现所再对商业银行进行买卖。

⑼ 储蓄国债的发行对象是谁

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对象为个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等机构客户不得购买。且仅限境内中国公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