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国债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四大银行都可以买的。
一、(1)只要是央行所属的各大银行,都能买国家债券,
(2)一般利率比央行同一时期定期要高很多利息,没有任何风险,按以往的规律,每年的年初或是4、5月份,即是国债的分售期。
二、购买债券方法:个人买债三大渠道:
1、证券公司开户交易所交易。目前在交易所债市流通的有记账式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和可转债,在这个市场里,个人投资者只要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设债券账户,就可以像买股票一样的来购买债券,并且还可以实现债券的差价交易。
2、银行柜台购买储蓄式国债。可以在债券发行期间可到银行柜台认购凭证式国债和面向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
。这些债券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更多地发挥储蓄功能,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获取票面利息收入;不过有的银行会为投资者提供凭证式国债的质押贷款,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购买凭证式国债,投资者只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柜台办理开户。开立只用于储蓄国债的个人国债托管账户不收取账户开户费和维护费用,且国债收益免征利息税。现在随着网银的流行,银行也有电子国债,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购买电子式国债。
3、债券基金与固定收益产品除了国债和金融债外,几乎所有债市品种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包括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外币债券等。这些品种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但个人投资者尚无法直接投资。债券基金可投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而银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可投资的范围更广,包括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其他债券。
三、(1)个人投资者一般能买的都是短期国债,
(2)现在银行主要卖10年以下的国债,现在3年期国债利率每月10号发售,
(3)利率是4.92%,五年期国债,利率5.32%。30年、50年国债都是只面向银行机构等发行。
中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中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定向债券、保值债券、转换债券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贰』 发行国债属于哪种经济政策
国债的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挤出效应等于政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民间主体的权利,表明政府参与市场过多,因而损害了市场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因为政策支出规模的扩大而压抑、排挤了民间投资的增长,那么,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不合适了,意味着国债政策必须进行调整与转向,才能保证其可持续性。挤出效应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的经验以及多国实践的研究都令人惊奇地发现: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选用我国1984年-199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预算赤字与利率并无直接关系。这表明挤出效应存在的现实性较难把握,原因是挤出效应的产生,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如果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供给充足,其价格则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政府支出对利率和私人投资影响较小,挤出效应也较小。其次,如果在预算赤字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以及增加额能够满足货币需求增加的需要,则国债扩张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可抵消挤出效应。自从我国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通过国债发行扩大财政支出并未产生挤出效应。基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大量增加,银行存在较大的存贷差额和资金剩余,增发国债使银行一部分剩余资金转化为投资,并未由此引起利率和融资成本上升。从国债投资的领域和项目看,也不存在取代、排挤社会投资的问题。适应财政扩张的要求,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措施。 通货膨胀是国债政策重要的约束条件,如果国债政策导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国债政策的实行就必须十分谨慎。1994年《预算法》和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前,财政部一直与中国人民银行保持直接融资关系,相当部分的政府赤字采取了货币化融资方式。到1994年末,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和长期借款余额高达2145亿元,占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2.2%,相当于当年GDP的4.6%,而同期国债负担率也只有6.1%。这种用创造新货币的办法支付债务本息的赤字融资方式,是这一时期通胀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90年代中期以后,财政赤字必须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中央银行不能从国债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这就从制度上阻断了财政赤字扩大直接引起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并导致通货膨胀的渠道。但是,赤字债务化以后,财政赤字与超量货币发行之间的间接通道依然存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间接影响的大小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关系密切。目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会根据货币和信贷稳定增长的要求进行国债的买卖,吞吐基础货币。由于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过多,则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基础货币,这就决定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只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会构成通货膨胀的诱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不断增加,金融机构资金偏松,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大规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创造了条件。1998年的1000亿元建设国债只对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就是考虑到1998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偏少,居民储蓄增加较多,商业银行资金存差较大,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此时增发国债不仅不会导致货币过量发行而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却可以缓解通货紧缩压力。
『叁』 简述国债的功能
1、筹措军费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平衡财政收支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
3、筹集建设资金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借换国债的发行
借换国债是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3)国债的政策公民扩展阅读:
购买国债注意事项:
1、尽量早买。国债的发行期限长达10天,每次国债开售之后都会比较抢手,尤其是国有大行网点都会排起长队,所以大家不要拖到后面几天买,最好在前一两天去买。今年3月10日是周六,除了大爷大妈之外,一些上班族也有时间去网点购买了,所以预计会比较火热。
2、只能银行柜台购买,不能在网上买。老百姓平常买的国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凭证式国债,只能在银行柜台购买,一种是电子式国债,既可以在银行柜台购买,也可以在网上银行购买。本次发行的是凭证式国债,只能在银行柜台购买,大家要持身份证至银行网点办理。
3、去中小银行购买。很多人以为国债只能在国有银行购买,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实大家搞错了,很多中小银行也可以购买,包括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每家银行分配的额度不同,小银行由于不太受关注,所以更好买一些,完全没必要去国有大行抢购。
『肆』 国债利息所得的免税政策规定有哪些呢
企业所得税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所称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个人所得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税法第四条第二项所说的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说的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
『伍』 如何理解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国债的收与放能够控制市场投资量,资金流动量,当然也能控制政府收入。
国债还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功能就是控制利率,央行制定的国债利率领导整个市场的利率走向。利率稳定才不会打乱币种(人民币)的供求量,所以收放国债,控制利率也是政府调节币种价值的一个手段。
1、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2、加快了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3、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4、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保持社会稳定:
5、为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国债的投资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 什么是购买国债,公民可以购买国债吗买国债是怎么产生收益的
国债是算利息的那样就可以产生收益。是可以买的
『柒』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国债简单来说是帮助国家融资,通俗来说是国家向老百姓借钱!国债的发行,有助于经济中货币的流通加速经济的发展,那融资所得的钱是用来市政建设或者填补一定的国家财政赤字,也有可能是用来进行一定经济上的宏观调空!所以其政策功能是有助于国家的稳定.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如农业开发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进行扶持。为了扶持这些项目,政府往往实行各种鼓励措施,各国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设立政策性银行,专门对这些项目融资。这样做,不仅是从财务角度考虑,而且有利于集中资金,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
『捌』 发行国债为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行国债 可以使政府迅速融资的手段 当政府遇到财政危机时 如果你发行货币 那么你的通货膨胀会增加 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发现国债是最稳定 也是最可以控制的方式
买国债之后谁来消费
中国因为教育问题 喜欢存钱到银行 因为股市有风险呀 保险是骗人的呀 基金很可怕 这就是中国人的观点 至少是绝大部分人的观点
而购买国债老百姓是存银行之后的最大的选择 因为是国家 所以很稳定 又有利息 并且利息要比银行多 他没有理由不买呀 而买国债 并不影响老百姓的日常平均消费呀 及时你急需用钱 你可以质押嘛 国债是在每个银行都认可大的财产 就相当于你有长期本票一样 这样的话 就让整个资产得到充足的流通
『玖』 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属不属于货币政策
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就是通过发行国债,筹集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属于财政政策。
『拾』 国债是谁决定的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实物式国债、记账式国债三种。
国债的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2)从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国债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较多地体现了国家单方面的意志,尽管与其他财政法律关系相比,国债法律关系属平等型法律关系,但与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则其体现出一定的隶属性,这在国家内债法律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3)从法律关系实现来看,国债属信用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债权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