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理财是不是骗人的
说投资理财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有点片面,确实现在理财产品中,尤其是高收益的网贷产品中有很多不正规的平台商在坑害投资者的利益,但是也有很多合规的平台商。像我有投过的君来投、人人贷、钱牛牛都还不错。
2. 理财是不是都是骗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这几种骗局:(一)“公安防护”类APP
近日,家住锡山区的刘女士报警,称其于5月21日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局的电话,对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动营业厅办理的电话卡涉案,并称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将其的银行卡冻结。
随后,电话又转接到自称是北京延庆公安局,对方让其添加了一个QQ号,并发了一张警官证照片给刘女士,让其点开对方提供的所谓“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链接下载一个“公安防护”的APP。不知有诈的刘女士按对方要求先后从四张信用卡以及支付宝借呗套现等方式转入该APP约22万元。不久,刘女士发现被骗,于是报警。
(二)投资荐股类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区的张女士使用手机上网时无意点开一个叫红星杯赌王争霸赛的页面,内有老师讲课,称比赛结束后可购买强势股票。随后,一自称“管理员”的网友加张女士微信并发了一个“红赛牛”的股票APP投资软件让其注册软件账户。于是,张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27.5万元购买所谓的“牛股”。然而,张女士不久后发现买的对方推荐的股票都亏钱,想把钱转出来,对方则让其等到6月10日再转。6月10日,张女士发现该股票软件打不开了,损失共计27.5万元。
(三)投资虚拟货币类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区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财群里获悉了投资比特币的信息,并在群里“老师”指引下注册了APP账号然后开始投资,购买一手比特币保证金是1000美元,以此类推,可买涨买跌,如果购买的比特币行情与购买方向相同,就赢了,反之则输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余万元。7月6日,周女士发现无法登陆平台,经咨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仓了,周女士损失共计73万元。
(四)网络贷款类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区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称“某氧气贷”网络平台工作人员电话,问其是否有资金需求。随后,朱先生添加对方微信,并按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某氧气贷”APP操作申请贷款。期间,对方以需要交保证金、手续费等理由让朱先生转账8.1万余元到指定账户,但一直未放贷款。不久,朱先生发现上当遂立即报警,损失共计8.1万余元。
(五)游戏博彩类APP
近日,江阴市民季先生来到华士派出所报警,称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恩佐娱乐”的网站,并号称该平台是大平台,信誉好,回报效益高。随后其又向季先生发送了一个网页链接,并让其下载该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过自己银行卡向该平台共注入88万元,虽期间提现17万余元,但随后发现平台无法登陆,损失共计70万余元。
3. 有人说投资理财是骗局,是吗
任何行业都存在骗子和真心想发展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说实话投资理财公司被爆出的骗子很多,正面信息几乎没有,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4. 为什么说所有的理财方式都是骗人的
在当前世界的经济运作中,经济行为的每一种手段都是骗术,经营者是不会从口袋里拿一分钱给投资者。
投资理财的人数越多,经营者骗的钱就多,可以这样解释这种行骗手段;
理财的经营方式,就和现在交纳养老保险和医保是同样的手段,国家找来一群吃屎的专家,在各大媒体报刊杂志上造谣生事,说什么,国家的养老基金和医保基金亏损了多少多少个亿,如果养老保险和医保投保金额再不调整,就有破产的可能等等。
我们可以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人在没有享受到养老金和医疗金的人就死掉了,一天是死掉的人多还是投保的人多?当然是投保的人多,国家养老基金和医保基金的总和是X,每天死掉的人是Y,每天投保的人是W,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X-Y+W=养老基金和医保基金X。
有人会说,那些没有死掉的人,还在领养老金和医保金吗?养老基金和医保基金不是还在输出吗?
那么,问题的关键点就来了,这群没有死掉的人,他们可是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和医保保险金的人群,随然在金额上没有当前的金额大,但是,我们把没有享受到养老金和医保金的人群的余额添补到还活着的那群老年人的身上,也就持平了。
这样一来,每天投保人的金额基本上是养老、医保业的余额,就是赢利。
这部分的金额已经成为固定资产了,当前投保人群的后期支付金额,就有10年以后,投保人群的投保缴纳金支付。
总以上可以看出,理财经营业者和养老保险、医保保险,用的是一个骗钱的手段。
5. 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我一直认为存在就有理由,既然这个行业这么火爆,肯定是社会需要这个模式的运行。
国内投资理财乱象丛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投资理财模式骗人,而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缺失,还有监管的不到位,以至于让很多运营者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长期不赚钱或一赔钱就把苦果甩给投资人,以至于出现一例例卷款跑路的公司。
也不排斥有一些公司已经找到了短期注册然后卷个几千万的套路,现在每年在金融诈骗上面的数字可达几百亿甚至更多,所以一般融资几千万的公司维权更难。
所以在完善的监管体系出来之前,不建议去投资公司
6. 网络上投资理财全是骗人的吗
底层逻辑怎么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一款理财产品,产品预期年化收益8%。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这8%是给你的。发行产品的平台也需要从中收取费用,就算是只收4%,这两项加起来,用款方支付的资金成本就已经12%了。
那你就需要去看看用款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事情可以保证他的年化收益能达到12%以上。要注意,这里的12%,已经是按照非常保守的方式进行计算了,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有8%,用款方的实际成本绝不止是这么一点。
像这类的产品,表面看上去收益是还不错,可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说根本找不到,或者没人能说清这钱最后到底用在了哪里,那就更危险了。
坚守“不懂不投”的原则
不懂不投或许会让你“错失”一些暴富的机会,但这可以在每一次投资中,让你避免重大的失误。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身边的朋友买了个从没听说过的产品,然后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个时候,换做是谁都难免会心动。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前期的繁荣只是诱饵,当大多数人都参与到这项击鼓传花的游戏中,鼓声也就该停了。这些最后参与进来的人就是所谓的接盘侠。
不要过于依赖平台
投资理财中平台是否靠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还是以原油宝事件为例,即便是维权、投诉,即便是最后彻查、问责,投资者也不可能一点损失都不用承担。大部分的损失还是要投资者自己买单的。
这里有一点,就是我们在投资时,是否做好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心理准备。如果一直想要依靠谁、依靠哪个平台,我们是很难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的,因为这样我们会觉得可以轻易的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但实际上买单的只能是自己啊。
总结:
我们所能看到的理财平台有真有假,即便是传统的大平台,投资者依然有大额亏损的可能。唯有看清所投产品的底层逻辑,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投资,并从一开始就知道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7. 投资理财会骗人吗
投资理财本身不是骗人,投资理财确实是让你的资产得到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抗通胀和升值的目的,但是目前整个行业,确实有从业人员钻空子,达到投资者亏损,自己盈利的目的,所以,投资理财是选择,选择帮你理财的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