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财政学问题:1,政府为什么可以干预经济2,政府为什么发行国债3,如何理解赤字与国债的关系
我是学经济的但是给不出你如教科书般全面的答案,但反正也没人回答,我就说说我的理解吧
1.新经济主义学说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发展,但至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就预计到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很多比如说,税,利率,国债,外汇。
金融手段就包括了控制货币的流通量,中央银行的贴现率,还有银行的利率等手段来控制人们的投机欲望。
2.国库和政府是两个独立的部门,政府没钱的时候不能直接找国库要,只能通过贷款和发行国债的方式集资。
3.当政府开支发生赤字时,就会发行国债来填补,但国债本身就是一种定期债务,如到期不能偿还就形成了新的赤字,民众也会开始不信任政府,而停止购买国债,使得赤字越来越大(欧债危机就爆发啦)
楼主就随便参考下吧,我就图一乐
② 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是什么意思
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
③ 赤字率的经济内涵
赤字是财政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
赤字率则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来说,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来源,赤字的增长会加大国债的规模,而国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反过来又会加大财政赤字。财政就陷入了“赤字—国债—赤字”相互推动增长的困境,如果财政收支没有明显改善,随着赤字和国债的增加,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
赤字率=(政府开支-政府收入)/GDP×100%
赤字比率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高赤字比率会扰乱正常的经济运行和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如果财政赤字比率过高,政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降低赤字比率:
一是削减财政赤字;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增长。
④ 赤字率的作用
赤字率则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来说,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来源,赤字的增长会加大国债的规模,而国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反过来又会加大财政赤字。财政就陷入了“赤字—国债—赤字”相互推动增长的困境,如果财政收支没有明显改善,随着赤字和国债的增加,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
⑤ 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国债偿债率(10%以内)
国债依存度(警戒线20%)
国债负担率(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发达国家不超过60%)
国债债务率
3%的赤字率,60%的债务率
借债率(国际以10%控制上限,我国按照西方的经验3%-5%)
⑥ 国债是什么,买国债会不会有风险
国家公债简称国债,通俗的说就是指国家为募集建设资金而向社会公众或机构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关于它的风险,只要持有到期,本息都会得到全额兑付,属于安全性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但如果提前兑取或交易,则有亏损的可能。
储蓄国债又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两种。这两种国债主要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和支取兑付,且主要针对个人投资者。根据储蓄国债的计息规则,持有时间不足6月的是不计利息的,且提前支取需要支付银行手续费,按照费率0.1%执行。
假如购买5万,满5个月支取,不但没有一分钱利息,还要支付手续费50000*0.1%=50,即亏损50,以此类推,如果国债利息不足以覆盖手续费,也算亏损,储蓄国债提前兑取利息打折计算。当然,手续费应该不属于风险范畴。
同样道理,如果储蓄国债一直持有到期,国家也会按照票面利率全额兑付本金和利息,比如5万3年期,到期利息为50000*3*4%=6000,不会有任何损失。国债的兑付是以国家信用作为保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稳定,财政赤字率低于国际警戒线,且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中,对于到期国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在我国,国债又被称为“金边债券”,属于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⑦ 名词解释:国债管理
近年来,国债管理与国债市场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债管理是制定和执行政府债务管理策略的过程,以满足政府筹资需要,达到成本和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实现其他政府债务管理的目标,例如建立和发展高效、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
国债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国债管理与国债市场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到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合理的国债管理目标和制度框架将有助于政府积极面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冲击。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债管理是制定和执行政府债务管理策略的过程,以满足政府筹资需要,达到成本和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实现其他政府债务管理的目标,例如建立和发展高效、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应该说,在考虑债务管理目标时,每一个政府都面临着侧重点的选择——是以最低成本满足财政需要,还是更倾向于风险承受度以及建立有深度的、流动性的国债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市场化的方式融资来弥补预算赤字已经成为全球主权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大量的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国债管理的市场化原则从而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而且,对于新兴市场的债务管理者而言,仿效发达市场的先进做法已成为一种潮流,包括以市场化的工具融资、基准债券的发行、流动性、发达的清算和结算体系、现代的监管框架等。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已经发展了固定收益债券市场,而国债已在固定收益市场上占优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也为私营部门的债券发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原因在于国债的收益率曲线为公司债券的合理定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许多国家,更多的公司也采用发行债券或短期商业票据的方式来融资。新兴市场国家的这些关键性的公司和中央及地方政府一道,已成为国际债券市场的重要发行体。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6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债务危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几乎每次较大的债务支付危机都伴随着巨大的财政赤字。而发展中国家经历的几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政府决策重大的失误就在于在其依靠高负债发展模式的同时,没有对债务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管。尤其在本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而金融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薄弱的金融和货币体系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因此,当我们反思发展中国家经历的金融危机,质疑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不能不关注政府债务政策,将其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予以思考,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政府债务政策来化解和消除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政府决策层和主管部门对包括国债市场在内的债券市场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指出,要建立统一、安全、高效、开放的国债市场,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融资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央行调控体系,积极稳妥地发展货币市场,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些都离不开国债市场的发展。
⑧ 国债的名词解释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
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分类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国债三种。
简史
我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定向债券、保值债券、转换债券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希望可以帮助你!具体解释http://ke..com/view/43705.htm
⑨ 赤字的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策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基本上实行的就是这样一种的赤字财政政策。
⑩ 国家如何调整财政赤字率
赤字率则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来说,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来源,赤字的增长会加大国债的规模,而国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反过来又会加大财政赤字。财政就陷入了"赤字-国债-赤字"相互推动增长的困境,如果财政收支没有明显改善,随着赤字和国债的增加,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