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竹浆纸品牌十大排名是怎样的
竹浆纸品牌十大排名是:1、竹妃,2、竹泉本色,3、欧露本色纸,4、斑布,5、心怡汇,6、熊猫宝贝,7、黄太纸,8、森林天使,9、韶能本色,10、壹号本色纸。
很多纸巾公司就是一家后包装加工工厂,多数竹纸巾品牌,无原浆产能作支撑,持续成长性堪忧。而熊猫宝贝从原纸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整合,竹纸巾产量保障充分,竹纸巾产品创新不断,让我们的会员朋友永远有产品持续销售,永远有新品不断满足客户,根本上杜决了断货缺货问题,确保会员朋友们在朋友圈的诚信形象越来越强!
② 造纸厂竹子收购多少一吨
根据2020年9月份的市场价格,在600元~800元之间。
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
(2)竹纸厂投资扩展阅读: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
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
③ 竹纸厂,利润高吗
竹子厂利润高吗?我认为现在的什么厂子就现在这个疫情的情况下。哪个厂子的利润都不怎么高。
④ 湖北省造纸厂有哪些
湖北省造纸厂有以下这些
1、宜昌宝塔纸业:6353270
2、湖北盟科纸业:6342369
3、湖北舒云纸业:6536099
4、宜昌北陵纸业:7761428
5、宜昌吉天纸业:6350800
6、富祥餐巾纸厂:8517542
7、湖北省汉阳造纸厂027-84894921
(4)竹纸厂投资扩展阅读:
湖北宝塔纸业有限公司
湖北宝塔纸业有限公司(前身湖北宜昌造纸总厂)是一家集造纸、纸加工、纸品开发为一体的现代纸业集团。是国家大二型企业,位居湖北省造纸行业前列,一直稳坐宜昌纸业“龙头老大”的宝座。公司现有员工860人,各类高级技术人员80多人。
公司位于风光秀丽的世界水电名城——宜昌,人杰地灵,交通便利,东接焦柳铁路,南临黄金水道长江,西向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北靠沪蓉高速公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公司主导产品有新闻纸、胶印书刊纸、环保双胶纸、箱板纸等。销售网络遍布湖北、湖南、陕西、四川、上海、重庆、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省市,基本上形成了主导西部、虎视全国的局面,其环保双胶纸多次荣获“湖北省造纸行业同类产品第一名”称号,“宝塔”品牌深受用户信赖。
湖北盟科纸业有限公司
湖北盟科纸业有限公司位于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湖北宜昌,是一家以生产高档转移纸、复合纸为主要业务的中外合资企业。
湖北盟科纸业有限公司注重产品品质管理,建立了以ISO9001:2008管理体系为基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客户提供上机适应性强、印刷适应性好、质量稳定的优质产品。
根据客户对环保材料的要求,公司还率先在行业内部开展环保材料试验工作,并与多家客户和供应商共同研究,使产品VOCS环保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湖北宝塔纸业有限公司
网络-湖北盟科纸业有限公司
⑤ 广西嘉龙腾飞竹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西嘉龙腾飞竹业有限公司是2008-06-2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昭平县昭平镇上岸村老村坪。
广西嘉龙腾飞竹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1121677722750W,企业法人李新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西嘉龙腾飞竹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竹业项目投资;家具、竹地板、竹制成品、半成品(不包括竹纸)加工、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2107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3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广西嘉龙腾飞竹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⑥ 竹浆纸品牌十大排名是怎么样的
竹浆纸十大排名:竹妃、泉林本色、欧露本色纸、斑布、心怡汇、熊猫宝贝、黄太纸、森林天使、韶能本色、壹号本色纸。举例介绍如下:
1、竹妃
湖南天然工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创始人苏路江与7名联合创始人于2015年4月共同出资筹建成立,2015年10月引入以天使投资人卿永(BOB)为代表的天使轮投资,同年11月入驻长沙高新区,12月16日正式上线运营。
可应用于食品药品抗菌包装基材、食品工业及医疗用擦拭基材、卫生护理用品基材、生态环保生活用纸、烟草过滤基材等领域
⑦ 造纸厂的中国发展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
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
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
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
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
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
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南北朝时的造纸业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人们已经用藤和竹做造纸的原料了。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
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西晋的文学家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剡溪(现在的浙江嵊县地带)出产古藤,可以造纸,所以就把纸称为剡藤。
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人还用椿树皮造纸。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讲到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时候说:他们煮剥树皮,虽然很辛苦,但是获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纸,得利就更大了。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纸;而且煮剥树皮是造纸的一道重要工序。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
隋唐时期的造纸业
隋朝的虞世南写了一部《北堂书钞》,书里引用东晋人范宁的一句话说,土纸不可作文书,文书都是藤角纸。有人认为这种“上纸”,就是麦秆、稻杆等粗纤维造的草纸。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
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
纸张多了,抄写书籍的风气就流行起来。便又出现了一种保护书卷纸张的新方法:人们在制造的时候,再加进一种味道非常苦涩的叫做黄孽的草药。这样的纸可以避免虫咬,长期保存,称为“入湟”,流行于唐代。
隋唐时,我国造纸业更加发达,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分不开。自东晋以来,原来经济落后的江南地区,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努力,经济也已经上升到黄河流域的水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
到了唐朝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封建经济繁荣起来。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这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必然要求发展造纸业,造出更多更好的纸张。
唐代造纸业发达的地区是相当广泛的,出现了不少大规模的造纸作坊。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巨鹿郡南和县于北,有个造纸作坊,墙壁上常常贴满了纸,让太阳把它晒干。
一天,突然之间刮来一阵旋风,把墙壁上的纸几乎都卷了下来,这些雪白的纸漫天飞午,远远看去,简直象雪花一样。可见,这个纸坊的规模相当大。
唐代的纸张品种很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藤、槠三种。当时的益州(现在的四川)和扬州等地,都是麻纸的著名产地。藤纸的生产,也从原来的产地剡溪逐渐推广到浙江、江西两省许多产藤的州县。
用槠树皮造的槠纸,在唐代更加流行。唐朝文学家韩愈曾把纸称为“槠先生”,就是指槠树皮造的纸。此外,唐朝又开始用海草、檀树皮等造纸。
我国的宣纸是很有名的,讲究写字绘画的人,都喜欢使用宣纸。
这种纸直到现在还是手工纸里的精品。宣纸用檀树皮和稻草造成。它洁白细密均匀柔软,质地坚韧,经久不变色,还有吸水力强的特点。早在唐朝时候,宣纸就已经是宣州的著名产品了。
宋元之后的造纸业
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明朝时候有个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里面就讲到造竹纸的方法:先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拌了石灰浸在水塘里,再取出来煮烂,制成纸浆,然后用绷在木架上的竹帘子从纸浆面上荡过去。
这样,竹帘上就留下一层纤维,把这层纤维揭下来烘干,纸就制成了。当时用石灰等蒸煮纸浆,实际上就是化学处理法。这以经是一套相当完整的造纸方法了。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
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
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
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造纸原料范围的扩大,对于造纸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各地就可以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来造纸了。由于原料范围的扩大,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生产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
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早在上世纪30至90年代,因考古界不断发现西汉麻纸,就已引发了一场是西汉时期发明纸还是东汉蔡伦发明纸的激烈争议。
鲜为人知的是,甘肃多次发现西汉麻纸残片———西汉时期放马滩纸、肩水金关纸、马圈湾纸(敦煌残页)、金关纸、敦煌纸,都是“蔡侯纸”之前的遗物,以确凿的证据推翻了蔡伦造纸说。特别是天水放马滩纸为西汉初期遗物,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近300年,为研究我国造纸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如今,敦煌“残页”和遗留在我省各地的西汉麻纸交相辉映,以无可雄辩的事实,改写了中国造纸的历史,同时也以丰厚的物藏,成为见证中国造纸业发展历史的“自然博物馆”。 敦煌有汉字的“西汉麻纸”,一经有关部门认定,立即引起了所有关注中国造纸业历史年代者的关注。西汉麻纸,其实诞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西汉初年,因对传播工具的需求,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就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 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牗公元前12年牍。《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这应该是最早在纸上书写的历史记录,但随着甘肃多处西汉麻纸的发现以及敦煌西汉“残页”的面世,不仅证明了《史记》的真实,而且把中国造纸的历史推向更早的年代!
⑧ 小型全套竹子造纸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如果是单纯的要造纸的话,是需要造纸机械的,制浆到成品的设备一般造纸机械厂都有的,即便是没有的设备,也会建议一些合作厂家
单造纸最终的成品是大轴纸,并不是我们平常用的抽纸,否则,还要在造纸机械的基础上添加后加工设备才可以。
⑨ 中国有秸秆造纸技术吗
早就有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来源不足,秸秆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有的,只有夏秋收获后才剩很多,而且数量远无法满足工业需求,而且农民基本就没听说过秸秆可以造纸或燃料,就当垃圾烧掉,造成严重污染,这地方宣传不到位也有责任;
二是成本过高,那些秸秆就农村有,分布太分散,收购、运输、生产、加工等叠加成本太高,特别是现在油价连连上涨,一个月下来基本无利可图,论质量不如竹纸好,论成本还不如收废纸生产纸张划算;
三是生产过程对环境不够友好,把秸秆造成纸桨要用到很多化工原料,污染很严重,一套污水处理设备没个千把万搞不下来,总之就是前期投资和占地面积过大,必须是财力很雄厚的大厂才搞得起,小厂生产多污染,而且基本无利可图,国家明令禁止小厂搞秸秆造纸。
(9)竹纸厂投资扩展阅读:
中国技术方向:
(1)秸秆养畜。中国每年生产粮食4.9亿t的同时也生产了6亿t秸秆,加之大量的薯、芋藤、蔓和可以利用的草木农作物,远远大于牧区的牧草产量,这是巨大的饲料源。如果其中一半用于养畜,则肉食品的产量将增加5倍。因此秸秆养畜是中国秸秆资源化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2)秸秆生产全降解快餐盒。利用稻麦草浆做的快餐盒各项指标良好,价格低廉,而且生产过程中无毒、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被扔后能很快降解,能增加土壤肥力,不构成环境威胁;焚烧时也无毒气放出,不会构成威胁大气质量,颇受环保部门欢迎。
一条生产线设备投资150万元,日产3万个,每年利润108万元,设备投资回收期1.5年左右,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应为今后秸秆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