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美国能源投资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美国能源投资

发布时间: 2021-05-27 19:39:37

Ⅰ 中美国际有能源方面的投资

中美国际是黑平台,我们已经收到被骗者求助,请远离!

Ⅱ PBF美国能源公司投资分红是真的吗

会不会跑路

Ⅲ 美国新能源战略发展重点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

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是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2009年1月1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为 27.8吉瓦。美国府提出的目标是,到 2012年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或超过55.6吉瓦。因此,美国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先进能源制造方面投入 230亿美元。这笔资金有望创造253000个工作岗位,并撬动私营部门新增43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新增469000个工作岗位。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为可再生能源融资提供了便利和支持。根据美国风能协会的报告,有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的投入,在风能领域的私人投资将会更多。以前在没有府资助的情况下,风能企业的开发项目可以获得 40%—50%的贷款支持,而有了府资助,风能企业可以获得70%—80%的贷款支持。美国府承诺,到2010年底,将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长15吉瓦,足以为400万至500万个家庭供电。美国也致力于提高风轮机、太阳能板及其它可再生能源部件的制造能力。美国还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范围扩大到外大陆架。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估计,仅外大陆架的风能的开发就可以为美国提供1900吉瓦的清洁能源。

新能源汽车和未来的车用燃料

联邦府承诺投入160亿美元,用于能够改革交通运输业的项目,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电动汽车以及为新型汽车提供电力的基础设施和新型清洁燃料。美国目前没有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厂,先进电池生产能力几乎为零,先进电池和电动元器件生产厂只有两家。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电动汽车生产厂要达到3家,有30家新型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厂全部投入运营,并具备足够的先进电池生产能力,以便每年为5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动力。
政府也在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美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不足500家,到2015年,要在12个城市建设10000多家充电站。

智能电网

美国府致力于发展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现代化改造。智能电网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监测到断电的可能性,必要时更改供电线路。通过智能电网项目,可以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可靠性。智能电网还可以使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并控制他们的能源利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有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智能电网建设上,这笔投入有望创造43000个新工作岗位。联邦府的资金投入可能会撬动私营部门57亿美元的投资,从而再创造 61000个新工作岗位。私营部门在智能电网项目上的配套资金将超过一倍,这些配套资金又可以创造 61000个新工作岗位。据估计,智能电网技术将使2030年的用电量减少4%以上,使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年节省 204亿美元的电费。
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的资金支持以及产业界的投资,将为美国家庭安装1800万个智能电表,使目前使用的智能电表数量增加一倍多。有了这些智能电表,用户可以按月、周,甚至按小时来监测用电情况。到2013年,公共和私营投资支持安装的智能电表数量要达到2600万个;到2015年,智能电表有望达到4000万个。美国府还与产业界共同支持在电力传输系统中安装 877个传感器,以提高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清洁煤技术与核电

奥巴马总统积极致力于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把它视为清洁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希望在清洁煤技术领域领先于世界。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以及贷款担保等措施,府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项目的投入达100亿美元,这笔投资至少可以撬动40亿的私人投资,使得清洁煤技术领域的公私投入总额超过140亿美元。这些投资将用于支持规模足够大的碳捕获设施,这些项目经过示范后,要能够重复,并在电力行业的商业实践中进行部署。
截至2009年1月,美国没有一家达到商业规模的电厂拥有大型碳捕获与封存设施,每年捕获的二氧化碳量微乎其微。美国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拥有大型碳捕获与封存设施的电厂要达到5家,每年捕获的二氧化碳要达到1200万吨以上。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获得了奥巴马府承认。美国是世界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 104座核电站,但自1979年三里岛事故以来没有再建设一座新的核电站。2010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重启核电建设计划。美国府将提供80亿美元贷款担保,帮助建造两个核反应堆。到2011年,美国将为3—4个核反应堆建设提供贷款担保。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建成一批设计新颖,更安全、更清洁的核电站。”

提高能效

能效是发展清洁能源经济的关键。美国府强调要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提高汽车能效和电器的能效。《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特别为美国家庭建筑能效的提高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根据该法案,美国府将为美国家庭用于提高能效的资金投入提供高达 30%的税收减免。美国能源部也启动了一项名为“改建强化”(RetrofitRamp-Up)的创新运动,支持一次性对各区进行整体改建。该运动将简化住宅改建流程,帮助美国家庭进行住房改建,降低改建的成本。该计划的另一目标是使能源效率成为一个公认的会准则。
美国府对商业和家用电器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能效标准,包括微波炉、炉灶、洗碗机、电灯及其他常用电器。新能效标准的出台对常用电器的制造提出了能效要求。每个家庭和企业使用的电器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会使能耗显著减少。

Ⅳ 美国怎样开发致密气:政府扶持、企业创新

美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以致密气、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占据了半数。
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能源独立”的目标,最大程度发掘国内油气资源已成为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延续性政策。由于美国的常规天然气逐渐消耗殆尽,发展非常规天然气自然就成为工作重心。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浪潮大致分为3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致密气快速发展时期;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煤层气大量发展时期;三是本世纪初开始,页岩气进入全面开发的时期。
致密气最早在美国获得突破。1980年,非常规天然气只占美国天然气产量 2%,这些非常规天然气大都是致密砂岩气。美国致密气产量已连续10年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到2010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全美天然气产量的58%,其中致密砂岩气占26%。2011年美国致密气年产量达到1690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6%。
美国在致密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20多年来他们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不懈探索。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美国政府将发展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重大举措,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美国政府于1978年颁布了《天然气政策法》,取消了天然气价格管制,逐步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价格的不断攀升,激发了美国众多能源企业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的积极性,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1980年政府颁布《能源意外获利法》,对非常规能源开发实施长期的税收补贴。一系列政策不仅使致密气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推动了美国包括致密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增长。
其次,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关键技术和工艺。经过多年的攻关和探索,美国企业取得了以资源地质评价选取、水平井分段压裂、羽状水平井、连续油管分段压裂等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大幅度提高非常规天然气井的单井产量。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和规模开发也使包括致密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
此外,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多年来,美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非常规天然气的理论研究、资源调查、开发工作和人才培养。2004年通过的《美国能源法案》规定,10年内每年投资4500万美元用于非常规天然气的研究。

Ⅳ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已经领先美国了吗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宣扬反对巴黎协议。2017年夏,他宣布退出该协议。特朗普指出,执行巴黎协议,将导致美国减少270万个工作岗位,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美国总统还认为,需要发展而不是缩减煤炭工业,使“美国再次强大起来”。

陈凤英说:“目前涉及过剩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初,国内光伏产业的模式是进口基本的原材料,再进行组装和产出。但是后来大力鼓励使用新能源,包括风能也是如此,出现了投资过度的状况。中国的光伏出口对欧洲和美国都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们也在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的竞争性上升后就会对他们形成压力。在德国慕尼黑都有中国的光伏产品,我们输出的不是次品,只是由于前期投资过度,导致后期容纳不了,所以就要转移出去。现在我们也在消化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我们输出的产品的确是国际市场需要的,我们的产品拥有竞争力之后,自然就会出口,当然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技术,又开始对中国实行反倾销。风电领域就更明显,因为从前电的使用是粗放型的,后来突然之间进行转型,不允许粗放式的生产扩大投资,就会出现上述状况。 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投资、产出与市场转型没有衔接好而出现的问题,但一定不是倾销,因为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价格是低的,质量是好的,这也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

Ⅵ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会下降吗

税务投资人是美国根据2009年颁布的《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为了鼓励本国税收和就业,美国政府在清洁能源投资问题上,引入了税务投资人概念。一般说来,在美国缴纳一定数额税金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税务投资人。说白了就是投资人拿税收返利的人。

Ⅶ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大量消耗世界能源,导致世界能源紧张,甚至过早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利用。

Ⅷ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能源安全作为美国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重视同海湾产油国的国际合作,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加强同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总之,加强全球合作,强化美国能源安全是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报告,美国各种能源都能自给自足,惟独缺少石油。美国历届政府把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美国不断加强全球联盟,加强同盟国的贸易关系,而且同主要产油国进行深入对话,并加紧开发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为保证美国继续从国外获得石油资源,具体地缘政治战略如下:

1.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

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2000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石油占当年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在这四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国家属于美洲地区。

美国支持北美能源架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增加石油产量有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委内瑞拉是美国重要的炼油商和汽油供应商。美国很重视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之间的能源合作,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在委内瑞拉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重油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委内瑞拉发展目标和与世界能源市场同步发展的能力。委内瑞拉正准备开放天然气部门,以及目前正在讨论的双边投资协议会增加美国的投资。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正与美国市场形成一个整体。

2.加强同海湾产油国的关系

除美洲国家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其大部分在海湾地区。报告估计到202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将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54%~67%。美国历届政府强调,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为此,美国将保持与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国家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利用这些国家的能源部门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加投资。对于伊拉克、伊朗,美国则采取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不断袭击伊拉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安全获取中东地区的油气提供坚实的军事保障。

此外,美国希望与产油国共同努力,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导向性的数据,提高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数据质量和市场效率,避免油价出现剧烈的波动。

3.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

里海地区被称为“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冷战后,由于滨里海地区的国家增多,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也就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截至2000年1月1日,里海地区的4个国家共拥有剩余石油储量760亿桶当量,超过西欧600亿桶当量,约为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储量的1/9。据预测,里海地区的石油产量将由2000年的132.4万桶/日上升到2015年的397.2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日而跃居世界首位。因此里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希望。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开发世界新能源基地的机会。

同时,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该地区是“枢纽区”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并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布热津斯基对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美国介入该地区还有其现实考虑: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北约的实力迅速增长,但其进一步东扩必将遭到俄罗斯鱼死网破式的抵抗,因此美国有意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从阿塞拜疆经过里海横贯中亚,然后从中亚地区向北经南高加索直指俄罗斯“心脏”。这种迂回包抄的“东扩”(这里仅仅是指北约势力范围的东向扩展)方式比直接东扩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但对俄罗斯的威胁却更大,是一种更巧妙的东扩形式。其次,美国控制里海(中亚)地区,向北可以逐渐向俄罗斯境内不断渗透,甚至有可能将俄从中间肢解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向南可以压制伊朗、阿富汗,甚至实现同其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供应源的地区连接,向东可以影响中国获取里海地区石油的努力,并威胁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为此美国在里海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主要表现为:

(1)积极促成美国大石油公司到里海地区抢滩登陆,在经济上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据哈萨克斯坦经贸部统计,截至1996年,外商与哈签订的1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美国公司占了34%,而俄罗斯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截至1999年,美国公司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签订的投资合同总额已达到200亿~300亿美元。仅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为开发田吉兹油田与哈签订的为期40年的协议,投资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为了促成这些投资,美国政府不惜向该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不停地出面疏通各方面关系,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事务。该小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其主要协调人一般由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特派代表担任。

(2)加强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系,逐步消减俄罗斯对该地区安全问题的传统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不断努力将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安全框架之内。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后就相继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框架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中亚国家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独联体框架之外的集体安全机制。B.美国军政要员频频访问中亚国家,进一步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C.军事援助明显增加。2000年对哈国军事援助1000万美元,对乌援助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还为哈国培训大量中高层军官。D.联合维和军事演习逐渐制度化。冷战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里海地区的实质性军事联系,美国不断强化同有关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1995年至2000年,美国同该地区的国家举行了五次联合军事演习,目前已经逐渐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军事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美国大公司对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又可有效预防不利于石油开采和输出的地区性危机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危机,其与该地区现有的军事联系也有利于保证危机情势下的美国公司及使馆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军事联系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3)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期为本国大石油公司早日进入该地区铺平道路

里海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水体。冷战期间由苏联和伊朗共同开发,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冷战结束以后,其沿岸国家增多,这里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端也随之而起。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实质上是对里海进行彻底划分还是由沿岸国家共同使用的问题。根据国际法,如果里海是“海”就可以由沿岸国家进行分割,如果是“湖”则只能作为共同财产由沿岸各国联合开发利用。在这场争论中,哈、土、阿认为里海是海,主张将其进行彻底划分,俄、伊则认为里海是湖,沿岸国家应杜绝采取与里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有关的一切单边行动。因为只有尽快将里海按国家地理位置原则进行划分,使每个沿岸国家都各自拥有其中的某一部分,外国公司(当然包括美国公司)才有可能与这些国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进入里海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因此,美国支持哈、阿、土,并亲自为哈、阿谋划同俄罗斯谈判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不断向俄施加压力,并以断绝对俄投资为要挟,最终迫使俄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先就里海沿岸45海里进行划分,其他部分由各国共享。虽然,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解决这一纷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积极影响里海油气资源外输管道的走向

里海没有直接出海口,其油气资源只能通过陆路外运,而管道运输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该地区的外输管道共有3条,其中有两条都经过俄罗斯领土,且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再加上俄罗斯借此向该地区有关国家索要高额过境费并施加种种压力,导致哈、阿、土决意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此新的外输管道方案陆续出台:

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到俄罗斯新罗西斯克;

2)将克罗地亚的输油管道升级换代,然后将其与已有的经乌克兰的末扎巴管道相连。

西向方案:

1)从巴库经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

2)从里海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保加利亚、马其顿到达阿尔巴尼亚在亚得里亚海的郡拉斯港口(即巴尔干石油管线)。

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经伊朗到波斯湾的哈奈克岛;

2)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

东向方案:向东铺设一条经中国到太平洋的石油管道。

在上述众多方案中,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俄罗斯的北向方案。南向方案由于美国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制裁也变得希望渺茫。美国倾向于支持西向方案,其中1)号方案由于美国的极力支持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让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向外运输,从而把长期以来由俄罗斯把持的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控制权逐步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努力及因此而引发的新一轮里海油气资源争夺与开发热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大国关系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另外,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0年,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670万桶/日,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7%,为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增长;石油出口量达到420万桶/日。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33%。虽然美国对开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兴趣浓厚,但积极性大大低于对里海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满。因此要求俄罗斯当局加强基础建设,稳定政局,改善投资环境,并执行产量分享协议。

4.加强与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

西非将是美国油气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尼日利亚2000年向美国出口9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产量将从2000年的21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美国参与的安哥拉海上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安哥拉向美出口3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向美的出口量将会翻番。

美国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非国家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新的地区性天然气管网和电网。美国进出口银行等组成的财团在西非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长161英里(1000公里),从陆上和海上将尼日利亚和贝宁、多哥和加蓬连接起来。

美国政府也已经要求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开放一切能源领域。

5.加强美国海军的实力,确保美国石油海运线的安全

美国的海军建设除了是保障美国国土及其盟国不受侵犯之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保美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的运输海运线。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运输展开的。一战以来,美国对威胁到其石油贸易海运线的事件都是采取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来解决的。

Ⅸ 什么是美国太阳能投资税减免

美国太阳能投资税减免(Investment Tax Credit,简称ITC),属于企业租税的一种,是由联邦政府提出,鼓励纳税人投资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奖励性措施,其中提供给太阳能、燃料电池、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的比例为30%,给地热、小型燃气涡轮发电机以及汽电共生设备的减免比例为10%。
在太阳能方面,凡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太阳能设备,政府就会减免投资者相当于设备成本30%的赋税,且无额度上限。光伏(太阳光电)、光热、太阳混和照明设备等都在补助范围内,但被动式太阳能系统与太阳能热水器则不包含在内。
ITC始于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并于2006年1月1日生效;初期法案将于2007年12月31日到期,但根据“税款减免与健康照护法案”(Tax Relief and Health Care Act of 2006)以及“紧急经济稳定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分别予以展延。
从2006年开始实施ITC至今,美国境内的太阳能安装量成长了1600%。原本ITC预计在2017年大幅删减到10%左右,但美国众议院于2015年12月16日公布延长既有的30%到2019年,之后逐年递减到2021年为22%。
其他相关的措施还有“产品税赋抵免”(Proction Tax Credit,PTC),只要采用太阳能等符合资规定的再生能源,每使用一度电就可以获得美金0.022元的税赋抵免。以及2009年2月7日通过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ARRA),针对符合资格的太阳能设备提供设备成本30%的奖励金。上述三类相关奖励措施不可同时申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