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债投资 » 中长期基金投资基金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中长期基金投资基金

发布时间: 2021-05-27 08:56:52

投资长期基金如何选择

由于你是你投资长期基金,那么可以参考专业机构的评级:http://www.etf88.com/pm/pjlist.shtml

华夏回报适合你的情况。

㈡ 基金到底适合中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哪个风险小

对于基金的操作来说,有一个统计数据,持有基金达三年以上的投资者,亏损的概率就只有3成。而且主要是购买的上轮行情景气周期高点的行业指数基金以及在高位申购的指数基金。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因为频繁交易基金,会带来更多的交易费用、申购赎回等摩擦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基金主要是投资股票。投资股票也不能频繁交易,交易次数越多,亏损的概率就越高。

当然国家监管进一步完善,我相信未来的A股也会像美股一样,一点小波小折不影响长期上涨趋势。

哪些基金买短期的好?

比如像一些周期证券,银行行业,几年不涨,一涨吃几年。

哪些基金买长期的好?

比如必须消费,我们生活没人离不来吃喝用。

医药,医疗:没有人能不生病,所以我觉得也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㈢ 为什么基金适合长期投资

首先要分清楚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目的

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分红,为了每年基金公司分的红包
而短期投资则是一种投机行为,靠的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的

目前我认识的人中,很多买股票和基金的都是短期投资,因为毕竟资金少,持有分额不多,与其靠公司分红的那点钱,不如存银行去
比如你持有100股,每股分红1毛的话,也就那么10块
但是持有10000股,就会分到1000块了
这就是长期投资的好处,只要看的准点,不需要技术,但是钱还是需要的比较多

短期投资有风险,毕竟高手很少,一旦失手,就会损失一部分钱,一般人做短期投资基本上大部分靠的是运气

如果是学生要进行投资,那么建议是长期投资
因为没时间去打理,不可能一直盯着看价格走势,而且钱来的也不容易,一旦亏了,连个生活费都没了
而长期投资,虽然是慢点,但缺钱的时候可以卖掉,不缺钱就等分红,或者觉得涨的很高了,也可以考虑卖出去
但是在投资之前,先比较一下银行利率,估算一下,如果分红的收获还不如存银行去,那就不值得投资了,毕竟投资有风险的,看你愿不愿意冒那风险了

㈣ 都说基金要长期投资,那是多长呢3年5年10+年

只要有差价就能赚钱,但问题是并不是你买上基金就能挣钱,如果买上基金出现了亏损,这时候卖出去亏损时无法弥补的,而如果长期持有,根据中国股市的历史表现,还是很有希望弥补上亏待的。

㈤ 长期投资基金该选哪支

建议定投华商盛世成长和华夏优势基金。华商盛世成长是去年的基金冠军,年收益率高达40%。华夏优势近一年的收益率高达27%左右。定投以上2只基金,年收益率可在10--20%左右。定投2只基金,可在定投中对比收益情况,积累投资经验。如果按照15%的年收益率来算,每月定投1000元,3年后资金总额为47921元,5年为93045元,10年为280191元,20年为1413721元,30年为5999483元,也就是将近600万。这就是长期定投的收益回报率的体现,因为复利率的神奇效果在起作用。

㈥ 适合长期投资的基金 30年的

长期投资可以选择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也可以选择中等风险的混合型基金,做好做分散投资,不要只买一个基金,这样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么。至于具体选哪些基金,你可以上基金买卖网或晨星网上对比选择,一般要看一个基金的3-5年的收益率和星级评分情况,网上都有具体的分析,可以自己慢慢研究,毕竟咱是做长期投资的么,不要盲目投资。
我个人比较看好嘉实基金公司和华夏基金公司还有广发证券,买一个基金还有看它的基金公司的运营情况如何,嘉实的售后服务很好。
以上是个人观点,投资有风险,个人需谨慎哦。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㈦ 长期投资基金

定投一些实力强的,资格老的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
10年,20年后还能活着的基金产品

㈧ 中长期投资,投指数基金真的很合适吗

您好,指数型基金受大盘影响较大的,适合波动操作。指数基金的一个特点是高仓位复制大盘, 被动投资, 因此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适合在相对确定的牛市中持有。
主动性基金中好的基金能够持续跑赢大盘, 多年以后累积业绩非常突出, 当然也有很多业绩与大盘不相上下甚至跑输大盘, 指数型基金业绩相对集中,跑赢大盘的不多, 或者以很小的优势跑赢大盘. 因此如果选对了基金, 主动型的基金业绩要远远胜过指数型基金.
当股市已经持续的长时间下跌后, 分批买入指数型基金, 一直买到净值回到成本以上后暂停, 给自己设定一个止盈目标, 比如15%~20%, 当达到目标后分批赎回. 当市场再次向下,净值低于成本时再次分批买入, 如此以来成本不断下降, 循环操作。
指数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型基金产品,大家在购买指数基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中分把握指数基金产品的详细信息,指数基金受大盘影响很大,最好是波动操作。

㈨ 请问基金投资中,是不是我们都宜于坚持中长期的持有

决不能僵化长期持有!079,10月买的已近代史年了,还亏损不少!僵化长期持有的宣传害了不少人,请看我发表的一篇文章:

基金:波段操作PK长期持有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着“同一首歌”:“基金是长期投资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涨跌,不能像股票那样频繁进出,否则不但花了手续费,还会买个楼顶价,卖个地板价。只有长期持有才会获得丰厚收益。”许多理财师也加入了合唱队。
然而,这一理念在实战中受到了无情的冲击和挑战。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买了易基价值成长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达到50%,本想“高位卖出,获利了结”。银行理财师告诉他,基金要长期投资,于是就继续持有。一年后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为16%,经过了2008年连续大跌的折磨,到年底亏损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触地说:“不看形势盲目长期持有,决非明智之举。如果当时在高位卖出,低位再买进,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这样的经历和教训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买进基金捂着不动到现在,已经持有两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亏损。从目前股市形势看,到年底也未必扭亏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亏损!
只要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基金不失为大众长期投资赚钱的理财品种。但是“长期”是一个模糊概念,究竟多长算长期,没有明确的界定。长期投资也决不是买了基金后长期持有不动。投资成功的办法只有一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此外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赚钱。如果已达到预期收益,股市即将进入下降通道,就应该适时清仓,获利了结。要是买进后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设定的“止损点”赎回,可以避免亏损继续扩大。如果这时坚持长期持有,只会使收益付诸东流或亏损越来越多。在趋势向上时,即便短暂回调,也不能轻易撤出,损失盈利机遇。对买进后表现差的基金,应该及时调仓。
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历来就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操作方法,并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坚持哪一种操作方法不符合辩证法,都是不明智的,应该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灵活运用。正确的长期投资理念应该是“长期投资的心态+适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坚信证券市场存在长期投资价值的前提下,通过阶段性调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适的时候投资合适的基金,其投资行为连接起来,最终就是真正的长期投资。单纯强调买了捂着不动的长期投资,贬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对投资者的误导。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基金不宜频率进出,以免既浪费了手续费,还可能丧失了上涨带来的收益。事实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资经验的都明白这个道理,用不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一味僵化教条地强调长期持有,无视趋势,说什么“长线是金”,贬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违反了投资基金赚钱的客观规律,对收益极为不利。
有的理财师说:“股市行情难以预测,专业人士尚且看不准,何况散户?波段操作说来容做起来难,十之八九会做反。投资考验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还是长期持有为好。”这又是一种偏面的论调。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谁也难以准确预测,但是中期趋势还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应该看出弱市格局,如果这时再一味宣传“长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误导之嫌。
波段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波段转换,利用基金转换功能在股市转呈明显弱势时,把股票基金转换为货币基金,优点是时间短,T+2就可以再买进其它基金,缺点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转换;二是赎回后再申购,优点是可以买其它公司的基金,缺点是在途时间长,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㈩ 如何选择基金做中长期投资

基金定投
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 如果采取分批买入法,就克服了只选择一个时点进行买进和沽出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即定投法。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即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相对定投,一次性投资收益可能很高,但风险也很大。”从前年开始进行定投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我现在每月投资1000元,留给3 岁的女儿做教育基金,所以我更看重稳妥和省心,钱放进去就不用操心了。”由于规避了投资者对进场时机主观判断的影响,定投方式与股票投资或基金单笔投资追高杀跌相比,风险明显降低。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