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期望報酬率和系統風險的一些問題
(1)這個公式有問題。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模型)期望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貝塔系數*(市場的收益率-無風險利率)。所以期望收益率裡面已經包含了無風險利率,而上面公式2卻重復加了(系統風險報酬率就是無風險收益率),我建議你把你的問題重新列一下,按(1)(2)(3)……排序。
(2)非系統風險收益率也叫風險溢價,是指除了無風險利率外投資者要求得到的額外補償,也就是期望收益率減去無風險利率得到;
(3)證券市場線(SML)中股價上漲時意味著到期收益率下降,因為算證券的現值時,證券的現值和到期收益率成反比(參照現值的計算公式)
(4)當股票的現值等於它當前價格時,期望收益率和必要報酬率相等,市場利率就是無風險利率,它是構成期望收益率的一部分(參見(1)的公式)
因為你的問題太雜亂啦,所以我只能回答這些,有疑問可以給我的問問留言
2. 資本市場線和證券市場線的聯系與區別
1)「資本市場線」的橫軸是「標准差(既包括系統風險又包括非系統風險)」,「證券市場線」的橫軸是「貝它系數(只包括系統風險)」;
(2)「資本市場線」揭示的是「持有不同比例的無風險資產和市場組合情況下」風險和報酬的權衡關系;
「證券市場線」揭示的是「證券的本身的風險和報酬」之間的對應關系;
(3)「資本市場線」中的「q」不是證券市場線中的「貝它系數」,證券市場線中的「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與資本市場線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含義不同;
(4)資本市場線表示的是「期望報酬率」,即投資「後」期望獲得的報酬率;而證券市場線表示的是「要求收益率」,即投資「前」要求得到的最低收益率;
(5)證券市場線的作用在於根據「必要報酬率」,利用股票估價模型,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資本市場線的作用在於確定投資組合的比例;
蜻蜓隊長補充:
3)中證券市場線中的「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與資本市場線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含義不同;這句話不對,資本市場線中的「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與證券市場線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本質上沒有區別,在數量上完全相同。
下面我重點的解釋一下資本市場線中的m,教材中已經說的很清楚,m是所有證券以各自的總市場價值為權數的加權平均組合,我們定義為市場組合,也就是說m包括市場上所有證券,但是在實踐中,我們有個代表,比如標准普爾
500指數中的證券就幾乎可以代表美國證券市場,更縮小范疇,採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情況下,7-10種證券就近似一個市場組合。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了,m的貝他系數為1,僅僅承擔市場風險,可以獲得市場平均必要報酬率。
4)在資本市場有效的情況下,期望報酬率等於必要報酬率,沒有區別。不是投資「後」期望獲得的報酬率,這句話的說法錯誤,應該是投資前預期的報酬率。投資後實際獲得的叫做實際報酬率。對於證券的報酬率只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必要報酬率,期望報酬率和實際報酬率,三種報酬率的說法改日再談。
3. )請分別解釋資本市場線和證券市場線的含義及其區別
一、含義不同:
1、資本市場線:
是指表明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標准差之間的一種簡單的線性關系的一條射線。
2、證券市場線:
證券市場線是以Ep為縱坐標、βp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的一條直線。
二、作用對象不同:
1、資本市場線:
資本市場線的作用在於確定投資組合的比例。
2、證券市場線:
證券市場線的作用在於根據「必要報酬率」,利用股票估價模型,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
(3)證券市場線期望報酬率擴展閱讀
資本市場線公式對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十分完整的闡述。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由兩部分構成:
1、一部分是無風險利率,它是由時間創造的,是對放棄即期消費的補償。
2、另一部分則是[E(rM-rF)σP]/σM,是對承擔風瞼的補償,通常稱為「風險溢價」,與承擔的風險的大小成正比。
證券市場線方程對任意證券或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關系提供十分完整的闡述,其方程為E(rP)=rF+[E(rM)-rF]βP。任意證券或組合的期望收益率由兩部分構成:
1、一部分是無風險利率rF,它是由時間創造的,是對放棄即期消費的補償。
2、另一部分[E(rM)-rF]βp是對承擔風險的補償,稱為「風險溢價」,它與承擔的系統風險β系數的大小成正比。
4. 這個Rm 一本書上寫市場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 一本書上寫是所有股票的平均報酬率 這是為什麼
單個投資收益率=R
投資組合收益率為RM,數值上=組合中各個投資收益率,按持有比例做加權平均值。
而單個投資收益率為什麼就偏巧是R這么大?
為此有一個叫證券市場線(又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東西誕生了。他的作者認為,一個投資的收益率,必定是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加一些承擔風險獲得的相應報酬加成,R=無風險利率+市場平均風險溢價*該特定投資對市場風險溢價的放大或縮小的能力。
就好像,一個人的工資=底薪+全部人平均完成了多少績效*你的能力與人群平均相比的水平
市場平均風險溢價=平均績效=市場中所有人平均拿了多少工資-所有人的底薪。
在這里時,市場中所有人平均拿了多少,因為原理相同,只是加權的規模變成市場上的全部投資,因此它又一次被在書中被命名為RM
5. 預期收益率和預期報酬率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我的理解是一樣的,不知道有沒什麼問題。
但是預期收益率與預期報酬率應用的模型有點區別:
預期收益率主要是在應用於CPAM模型
資產i的預期收益率
E(Ri)=Rf+βi[E(Rm)-Rf]
其中: Rf: 無風險收益率
E(Rm):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βi: 投資i的β值。
E(Rm)-Rf為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
預期報酬率一般更傾向用於SHL模型
證券市場線是以Ep為縱坐標、βp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的一條直線,它的方程是:Ei=ri+βi(Em-ri)。其中:E和β分別表示證券或證券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β系數,證券市場線表明證券或組合的期望收益與由β系數測定的風險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21e55823f726b9419922ed42.jpg
關於這兩個模型,我的理解是一種是單個資產的,一個是資產組合。其實內容是一樣的
6. 市場全部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和所有證券的風險報酬率是同一個概念嗎
不是一個概念
風險報酬率的計算公式:ΚR═β×Ⅴ式中:KR表示風險報酬率;β表示風險報酬系數;V表示標准離差率。 則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時,投資的總報酬率為: K = RF + KR = RF + βV 其中:K表示投資報酬率;RF表示無風險報酬率。
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我們大學財務管理學過可以完全確定 放心!
7. 證券市場線和資本市場線的區別
資本市場線反映了有效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和標准差之間的均衡關系。由於任何單個風險證券都不是有效投資組合,從而一定位於資本市場線的下方。但資本市場線並不能告訴我們單個風險證券的預期收益和風險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證券市場線是在資本市場線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單個風險資產的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民事權利,證券的特點在於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證券化。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標志和結果。
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藉助文字或圖形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證券投資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於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8. 給定市場組合的期望收益率為10%,無風險收益率為6%,證券A的貝塔系數為0.85,證券B的貝塔系數為1.20
證券市場線方程為E(r)=6%+β*(10%-6%)
即E(r)=0.06+0.04β
A的均衡期望收益率=6%+0.85*(10%-6%)=9.4%
B的均衡期望收益率=6%+1.2*(10%-6%)=10.8%
圖自己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