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炒股每天應該關注哪些新聞 哪裡看比較好
覺得新聞聯播還是要看的 因為中央有大的舉措總會在這上面公示的
看看新浪財經也不錯 也有政策分析
Ⅱ 請問證券 三大報 具體指哪三大報刊
證券三大報具體指《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和《證券時報》。
《中國證券報》的辦報宗旨是:宣傳黨和國家有關經濟、金融、證券的方針政策,傳遞金融、證券信息,評析金融、證券市場,普及金融、證券知識,做可信賴的投資顧問。
《上海證券報》的辦報宗旨是:積極宣傳黨和政府有關經濟、金融、證券、保險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傳遞金融、證券和其他重要財經信息,提供及時、有效、實用的市場分析和服務,普及金融、證券知識,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對投資者負責」是《上海證券報》的辦報理念;「貼近市場、貼近讀者」是其鮮明特色;「權威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服務性」是其已經形成的優勢和繼續努力的目標。
《證券時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客觀、准確、全面、及時傳遞證券市場信息;竭誠為廣大投資者、上市公司、證券中介機構服務。
(2)證券新聞擴展閱讀
報紙定位:
作為一張全國性的證券專業報紙,《中國證券報》努力弘揚報道的權威性,幫助讀者把握宏觀政策精神,宏觀認識市場走勢;著力增加有效信息量,方便讀者及時了解國民經濟、行業部委、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等各個層面的信息,為其投資決策提供有效參考;注重市場報道的實用性。
同時,重視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揭露並抨擊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刊物團隊
《上海證券報》擁有著一支專業、敬業、年輕、精乾的編輯記者隊伍,已經打造出一個比較高端的報道平台。在以證券報道為主的同時,關注國內國際經濟大勢和宏觀政策的變化、影響,以拓展大財經報道為新目標。
全面、深入地介入國企改革、銀行、保險、外匯、期貨、產權、信託等重要領域和周邊市場,不斷擴大報道面。《上海證券報》注重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發表了大量在證券市場和財經領域引起廣泛反響的報道,其中不少報道曾引起證券監管部門和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刊物特色
創刊以來,《證券時報》充分發揮地處深圳特區、毗鄰港澳的優勢,銳意改革,勇於探索,逐步形成了信息披露權威。快捷,資料統計翔實豐富,市場評析獨到深刻、版式新穎富有現代感等特點。
本著「敬業、求實、團結、高效」的社訓精神,《證券時報》正積極朝著具有權威性、高質量、特色鮮明、深受讀者喜愛的全國財經類大報的方向而不懈努力。
《證券時報》主要版面有:要聞版、市場版、綜合新聞版、公司版、綜合報道版、行情圖表版及各類專版。
Ⅲ 當今金融業有那些新聞
宏觀經濟降溫 金融業賺錢越來越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03:2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方俊 今年上半年,隨著次貸危機的逐步演化,全球金融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而在環球同此涼熱的當今市場,中國也很難獨善其身。在A股上市的金融企業在此次危機中也有輕重不等的損失,更可怕的是,次貸危機現在還沒有結束,誰也不知道,這個「地獄」還要下到多少層。 我國經濟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同時要在保持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尋求平衡。作為上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之一,金融業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上半年,金融行業的三大子行業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股價均出現了大幅下跌,但從已發布的中報來看,他們各自的表現可說是冷暖不均:銀行業還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暫時處在春天;而股市的迅速降溫讓證券業的業績急劇縮水,已經開始過冬;投資渠道缺乏的保險業也受到波及,與季節同步感受著秋意。 仔細分析這三大子行業各自面臨的風險和機遇,或許可以為投資者把握下半年的機會起到參考作用。 銀行:盈利接近頂峰狀態 隨著中國銀行(601988,收盤價3.70元)周五發布了2008年半年報,銀行股中報披露塵埃落定。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雖然面臨貨幣緊縮政策、實體經濟增速放緩、自然災害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但是在規模、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方面依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利息凈收入和中間業務同時增長 所有上市銀行董事會在解釋業績大增的原因時幾乎眾口一詞:生息資產穩步增長,凈利差和凈息差繼續擴大使凈利息收入快速提高;受信用卡、託管、咨詢顧問等手續費快速提升影響,中間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所得稅稅率下調。 利息凈收入仍然是銀行營業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被稱為全世界最賺錢銀行的工商銀行(601988,收盤價4.93元)1~6月貸款利息總收入高達1484.17億元,占利息總收入的69.0%。其中,對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的貸款利息收入分別為1126.33億元和277.69億元,同比增長了34.35%和42.19%。 浦發銀行(600000,收盤價21.97元)利息凈收入更是佔到了其營業總收入的90%以上。 新增貸款多投向基建、能源行業 比貸款規模和利息收入增長更值得關注的是各家銀行貸款結構的變化。在國家宏觀調控趨緊的情況下,各家銀行也「見風使舵」,將貸款更多的投向能源、交通、基建等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行業;而對房貸則採取了謹慎態度,這方面大型國有銀行一般比中小股份制銀行更為謹慎。 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601939,收盤價5.48元)新投放的1779.48億元公司類貸款中,基礎設施貸款新增1036.26億元,占公司類貸款新增額的58.23%。 浦發銀行則對地質勘查與水利管理業、交通運輸與倉儲及郵電通信業、電力與煤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採掘業進行了大力扶持。這幾類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明顯上升,分別較年初上升了0.26、0.27、0.76和0.34個百分點,達到了6.74%、6.78%、6.17%和2.21%;合計在貸款總額中的比重已經超過20%。 多數銀行房貸增速放緩 房貸業務仍然是各家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各家銀行對待房貸的態度明顯出現了分化。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個人住房貸款銀行之一,建行的房貸業務一直引人關注。截至6月30日,建行個人住房貸款較上年末增加394.15億元至5673.03億元,增幅為7.47%,低於其貸款總額8.11%的增速。而對房地產業貸款為3331.77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由年初的9.71%下降至9.42%。 而交行對於房貸更是採取了明顯的收縮政策。二季度末交行對房地產業貸款為767.81億元,較年初減少了8.38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比例也由7.03%降至6.18%。 下半年凈息差可能收窄 另外,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由於A股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狀態,許多資金開始從股市向銀行迴流。但是與此同時,定期存款增速過快也為上市銀行資金成本上升埋下了隱憂。有不少機構和券商都在銀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凈息差有可能收窄,從而影響銀行業績未來的提升。 深發展存款定期化最為明顯。6月30日,深發展存款余額3431.40億元,較年初增長22.0%。其中定期存款金額為2354.83億元,佔全部存款總額的68.63%。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的定期存款比年初分別增加了31.40%和47.00%;而同期活期存款分別只增加了1.80%和6.70%。 近期公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金融機構貸款的平均實際利率在6月份出現了今年以來單月數據的首次下降。1~3年期貸款利率由11.99%降至8.41%,6個月~1年期貸款利率由9.72%降至8.47%,6個月以下則由7.66%降至7.28%。銀行業自2006年以來享受的息差上升盛宴或許已告終結。 保險:暴利時代或已終結 受資本市場深幅調整影響,三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 (601318,收盤價45.93)、中國人壽(601628,收盤價26.35元)、中國太保(601601,收盤價18.84元)的中報表現並不理想。 除了太保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44.2%外,平安和人壽業績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平安上半年凈利潤71.02億元,同比下降11.9%;人壽凈利潤107.72億元,同比減少了36.16%。 保費收入較快增長 保費收入來看,三家公司都有較快增長,特別是壽險業務增幅明顯。平安上半年保費收入達到692.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5%;而其中壽險收入達到545.57億元,同比上升29.14%;為公司貢獻凈利潤61.81億元。 平安將壽險業務具體劃分為個人壽險、銀行保險和團體保險三大類。今年上半年,壽險行業銀行保險渠道銷售增長迅猛。平安也加大了銀行保險渠道的開拓,1~6月公司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68.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6.5%。但是有不少分析師指出,因為銀行渠道銷售的產品結構期限短,中間費用高昂,產品利潤價值相對個險要低很多。 投資收益率出現下滑 在今年A股市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三家保險公司都加強了穩健型品種的配置,降低了股票投資比例。 截至6月30日,平安投資資產合計4485.29億元。其中,定期存款、債券投資在公司投資組合中的比例明顯上升,金額為496.22億元和2351.84億元,占投資資產總額的11.1%和52.4%;而2007年12月31日,公司定期存款和債券投資的比重分別為7.0%和40.2%。但是即使如此,權益類資產對業績拖累仍然顯而易見。1~6月公司實現投資收益234.45億元,比去年291.08億元下降19.46%;而同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更是高達-187.59億元,這一數據在上年同期是30.94億元。同時,公司還對部分計入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股票以及其它權益類投資計提了15.85億元減值准備。經估算1~6月,公司投資資產共計給公司帶來31.01億元收益,而上年同期這一數據為322.02億元。平安董事會指出,由於股票市場出現波動、壽險業務證券投資、基金分紅收益減少等影響,公司壽險業務總投資收益率由上年同期的8.9%下降至4.2%,盈利能力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中金公司認為,由於加息以及競爭的白熱化,保單資金成本逐漸上升將是各保險公司業績增長面臨的主要難題。而且目前來看國債遭遇了資金的瘋狂搶購,其收益率自去年來成明顯下滑趨勢,這使得像中國平安這種壽險類公司目前不但面臨由於股市暴跌造成的投資收益萎縮,更重要的是資金成本持續上漲的保單無法在債券市場上找到合理的利潤空間。 券商:業績分化將加劇 上半年以來,受市場持續調整因素影響,券商的經紀、投行和自營業務都受到較大影響。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上半年8家已上市券商凈利潤同比下降20%。其中,國金證券和中信證券凈利潤同比增長175.26%和13.33%,太平洋證券由於證券投資業務巨虧5.45億元,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75.22%,下降幅度最大。 業績整體下降2成經紀、投行業務整體下滑 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的合計凈利潤同比下降20%。而業績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受股市的持續低迷影響,經紀、投行、自營等各項業務收入下滑。 資料顯示,上半年股票等總成交量為21.17萬億,同比下降25.33%,而傭金率也由2007年末的0.16%下降到0.135%,受成交量和傭金率雙重打壓,券商經紀業務收入都出現了下降。另外,券商上半年保薦承銷業務明顯收縮,據wind統計,上半年A股市場有62個公司完成IPO,共募集資金1255億元,同比發行數量增加13個,但募集資金額卻下降51%,因此也造成了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的下降。 不過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仍有小部分券商的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而那些自營業務收入佔比較高,投資風格激進的券商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其中,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以47.69億元凈利潤位於榜首,同比增長13.33%,海通證券以20.72億元凈利潤位居第三位,同比下降0.22%,國金證券則同比大幅增長175.26%,三家券商跑贏了行業平均水平;而其他5家上市券商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40%,其中太平洋證券由於證券投資業務虧損5.45億元,導致上半年公司繼續虧損4.47億元,同比下降幅度最大。 自營業務分化嚴重 股指的大幅下滑使得券商自營業務遭受重創,成為上半年拖累業績的最大負面因素。據WIND資訊統計,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全部為負數,合計浮虧達到73.39億元,但是,由於各券商投資風格不同,自營業務分化也比較嚴重。 上半年太平洋自營業務出現虧損5.45億元,同比下降351.53%,而證券投資巨額虧損也是造成上半年凈利潤虧損4.4億元的罪魁禍首。不過,行業龍頭中信證券表現較為穩健,上半年自營業務凈收益為24.19億元,投資收益高達59.23億元。其中,權證注銷和變現證券投資是公司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1-6月公司注銷權證 (交易性金融負債)獲利34.53億元,占投資收益58.30%;出售原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證券投資獲利17.29億元,占投資收益29.19%。 行業資源將逐步向龍頭集中 從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來看,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公司半年報顯示,中信證券市場份額增長0.38個百分點至8.26%;上半年公司債券的配置比例明顯上升,股票資產大幅萎縮。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出公司在整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資理念趨於謹慎,自營業務表現更為穩健。 天相投顧行業分析師張春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受市場持續回調影響,券商的經紀、投行和自營業務的確都受到較大影響,但是由於各個券商規模、抗風險能力不同因此受的影響也不一樣,不過未來業績分化肯定會加劇,這不僅體現在不同券商之間經紀、自營等業務水平上,還體現為業務多元化的程度上。因此行業資源將逐步向優質券商集中。國泰君安分析師董樂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Ⅳ 炒股者每天都在看什麼新聞
目前的手機炒股軟體種類有多種,有像同花順、大智慧、移動、聯通等開發的手機證券,一般收費20-30元/月(開發這種軟體的目的就是賺錢),另外一種是像「金太陽」手機證券之類,帶有一定公益性質,不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免費開放行情和資訊系統的軟體。
樓主可以考慮由國信證券研發的「金太陽」手機證券,可以免費觀看證券時報電子版!!!他是完全免費的,除了移動(聯通)收取的手機上網費用外(一般3元/月足夠),沒有其他任何費用,可以沒有限制在手機上的觀看到實時股票(包括港股)行情,以及最新的國信經濟研究所資訊。看港股行情是「金太陽」手機證券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他還提供免費的實時A股、B股、三版行情等等,非常強大。國信證券的客戶還可以在該軟體上進行方便的交易,「金太陽」的銀證轉賬功能更是獨一無二的!
下載很簡單,三步就能完成,具體安裝流程以及使用方法在我的用戶資料裡面的個人簡介里,謝謝您的使用!
這是注冊金太陽流程以及基本使用方法的空間地址http://hi..com/wysaab/blog/item/a3a53c5f1996ba053a2935ac.html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Ⅳ 最具權威的證券網站是什麼新聞最快最準的!
http://www.hexun.com/很不錯
Ⅵ 財經報道的記者請進~~想從事財經新聞報道,去考取證券從事資格證如何
從業資格證需要考試,至少過一門基礎課和一門專業課,你就擁有了從業資格,這個資格在網上可以查,是終身的。但是想要證的話,要正式在某家金融單位任職,簽定正式合同後,單位會給你申請從業資格證的,這個證要每兩年年檢一次,也就是如果不在金融單位工作後,最多兩年以後就廢了。另外你還可以去考個編輯記者證什麼的,好找工作。電視的記者證也差不多,也是先考個資格證,終身的,再找個單位申請正式的證,但是要兩年年檢,否則就作廢
Ⅶ 有關證券股票新聞消息發布在哪些媒體或軟體能及時能看到
交易所網站,證券公司網站,財經網站或者交易者的交易軟體上可以觀看到有關證券的新聞消息。
比較常用的財經網站有:
新浪財經。
和訊網。
東方財富網。
Ⅷ 證券從業人員看什麼新聞
以下意見,請參考:
1.首先,找證監會發布平台,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等等都可以看,證監會、中基協、中政協、兩大交易所網站是必備。
2.然後,專業財經新聞發布平台,東方財富,中國金融新聞網,財新網,wuli財經,華爾街見聞,華爾街日報,雪球,彭博,路透,證券官網,央視財經等等。股票、外匯、期貨各有不同。
3.再次,主要是關注一些人的微博,再追蹤一些博客。
4.還有就是找一個能夠下載到個股研究報告的網站。官網是上交所深交所,資料庫找萬得,東財choice,深度資訊搜索找IBDATA,行情找同花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