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債券市場佔gdp規模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債券市場佔gdp規模

發布時間: 2021-04-07 09:05:54

A. 目前中國國債規模有多大

1、2015年的國債統計還沒有出來。根據「中國行業研究網」的數據,2014年中國國債市場規模大約為3萬億美元,企業債規模則為1.5萬億美元。
(參考數據鏈接:中研網地址: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013/093820379.shtml)
2、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B. 債券市場的市場數據


2013年1月央行公布《2013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2013年1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5214.6億元,同比增加182.9%,較2012年12月減少14.3%。
央行數據還顯示,截至2013年1月底,我國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為26.4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為25.2萬億元,占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量的95.4%。銀行間債市一家獨大的格局依然如故,但相比2012年年底的96.2%,佔比有所下降。
債券託管量,即已經發行但尚未到期的債券總量,是衡量債券市場的重要指標之一。從債券託管量的指標考量,最近幾年,中國債券市場可謂突飛猛進。
近幾年來,中國市場債券託管量穩步增長。2008年末,債市債券託管總額為10.3萬億元;2009年末為13.3萬億元;2010年末為16.3萬億元;到了2011年末為22.1萬億元;到了2012年末,這一數字增長為26.0萬億元。
進入2013年,債券市場的規模更是呈現提速跡象,2013年1月份債券託管總量增加4000億元,快於2012年同期。

C. 政府債券佔GDP總額的38.9%意味著什麼

這是一個偽命題,一看就知道寫這句話的人沒有什麼經濟學常識。
政府債券屬於國債,政府發行國債是不計入GDP的,因為政府發行國債並不會產生任何最終產品或勞務。

D.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與股票市場對比

人民銀行發布的《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里有2008年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數據,這里有它的介紹: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100&ID=3206。

如果你要查實時的數據,
1)債券市場的數據可以到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網站查詢,這個公司提供專業的銀行間市場結算平台,公司網站:www.chinabond.com.cn

2)股票市場的數據深交所和上交所能查到,
上交所: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QueryTradingByProdTypeAct?prodType=9&searchDate=&tab_flag=1
深交所:
http://www.szse.cn/main/marketdata/tjsj/jbzb/

你還需要什麼其他數據可以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交所、深交所的網站上查,只要是對市場公開的都能查到~

國外的數據到各國具體的債券登記託管機構、交易所也能查到的。

E. 歷年各國政府總債務佔GDP的比例

日本當下財務狀況非常糟糕。總負債佔GDP比重超過350%,中央負債佔GDP的200%以上,均為發達國家之最。
去年國債新增42萬億,可見預算赤字應該不低於此數。至於具體數值可以上日本官方網站查詢。
阪神大地震時日本的財務狀況比現在好得多,網上對此分析很多,更重要的是那時老齡化以及製造業競爭力大大優於當下。
可以說,現在的日本正處於繁榮崩解期。根據負債規模和人口結構,日本最快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出現經濟危機。目前籌集救災資金只能靠赤字融通,也就是向國內人民借錢,或者直接印錢。當通脹率飛速上升的時候,經濟就徹底崩潰了。

F. 誰知道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各國債券市場規模如何

債券市場作為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的主要部分是公債或政府債券,而且,各國的債券市場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發行政府債券開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公共信用制度,即國債制度,在中世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就已產生,到工場手工業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
中世紀歐洲的政府債券市場僅具有雛形。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都不很發達,17世紀下半期,荷蘭聯省共和國公開發行了一批政府債券,井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後來,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將本國政府債券投放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使得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了歐洲最主要的債券市場。
到18世紀中後期,英國和法國憑借其資本主義生產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取代荷蘭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歐洲公債市場的重心向倫敦和巴黎轉移,英國和法國的債券市場逐漸發展了起來。
在美國,早在獨立戰爭期間,政府就發行了各種臨時債券和中朗債券,以支付巨大的戰爭經費開支,1770年,費城成立了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其中已有債券交易。獨立戰爭勝利後,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開始著手重建國家財政,特別是解決聯邦政府發行的紙幣——「大陸市」的急劇貶值問題,1790年,美國政府按面值贖回「大陸市」,同時發行了新的「公共債券\以籌集贖買資金。此後,國債交易日漸發達。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工商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長期發展,企業債券開始誕生:同「屯國家機構也日益龐大,政府開支膨脹,政府債券規模進一步擴人。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中場開始制匿化、組織化和規模化。l肌之年3 月,英國證券交易所開設了世界上第·家大型的專業化債券交易中心。美國在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後,債券的發行與交易也逐漸地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
在歐美各國債券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亞洲一些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醞釀、形成和發展。日本在明冶維新初期就開始發行債券、後來在修建大販鐵路則,首次發行廠公司債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韓國等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19世紀末和刀世紀初先後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債券中場發展十分迅猛,成為與股票中場相並列的資本市場兩大支往。債券品種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政府保證債券、國庫券、其他政府部門債券、普通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抵押債券、金融債券、境外債券、外國債券、歐洲債券等。債券的期限結構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各種短期、中期、汪期債券。
同時,各國債券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在發行中場方向,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金融中場趨勢》統計.1996年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國內公司債券、外國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12 644億美元.與美國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7%;法國債券發行總額為4 752 億法郎,與GDP的比率為6.1 %;英國債券發行總額為386億英鎊,與GDP的比率為5.4%。
在市場交易額方面,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資料統計, 1996年,法國債券交易額達到了115 723.96億美元,與法國GDP的比率為752.8%;德國為21 727.29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91.8%;英國為16 218.70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146.2%;美國為58588.5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78.9%。

G. 什麼是國債佔GDP

所謂國債就是國家借的債,即國家債券,它是國家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書面借款憑證,承諾在一定的時期內按約定的條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 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歷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國債。其種類有憑證式、實物券式、記帳式三種。 另外還有特殊國債。

發放國債,只要沒被央行買去,就不會增加基礎貨幣,一般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
發行國債的總量除以GDP總量即為佔比,一般國債發行量達到GDP百分比超過60%時會引發通貨膨脹,但目前看來也不盡然,美國、日本都例外。

H. 債務余額佔GDP比重是什麼意思

是指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

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但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於20%,遠小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歐盟國家的60%。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國債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擴張。

(8)債券市場佔gdp規模擴展閱讀:

國債負擔率的計算公式為:

國債負擔率=(累積國債余額/ 年度國內生產總值)×100%

這個指標反映著國家累積債務的總規模,是研究控制債務問題和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依據。一國的GDP值越大,國債負擔率越小,則國債的發行空間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