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國債券的問題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券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4-06 02:36:58

A. 關於兩人國家中的國債問題

如果2個國家之間發生了戰爭,你認為,對方國家還會承認你的債券嗎。
打個比方:
有2個人他們關系很好,他們2個也經常互相借錢。但是有一天他們2個成了仇人。甲,還欠乙錢沒換。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甲還可能把錢還給乙嗎。
2個國家也是一樣。
購買對方國家的國債,也是對一個國家的牽製作用,如果2國的關系不怎麼好了,但還沒壞。對方肯定會提前把債券都兌換了。這樣會始,債券價格下跌,導致更多的國家也開始兌換債券。這樣的情況這個國家很可能會出現信任危機,嚴重的會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

聯合國。並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是像法院一樣的仲裁機構。他只是一個協調機構而已,沒有實權,也沒有軍隊,也沒有經營性收入來源,只是這些國家交納的一定會費而已。美國很少會聽聯合國的話,也就是這個原因。

B. 國家持美國債券問題

現行的紙幣發行制度,是由一國政府根據本國法律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出了本國的國界不能流通,別國政府也沒有義務為其流通創造條件。之所以其他國家的國民或政府願意持有並儲蓄別國貨幣,完全是因為購買該國的商品需要該國的貨幣。只有該國的經濟發達,貨幣的使用用途多,別的國家才願意擁有該國貨幣。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美元是國際經濟的計價貨幣,也是外匯儲備的主要手段。我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是用我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包括對外貿易)賺取的外匯購買的。我國用商品換回美元後,放在自己手中沒有利息,要存在美國銀行(歐元存在歐洲銀行)才能有利息(也就是收益),否則這么大的一筆資金空置是巨大的浪費。購買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要遠遠高於存款利息,也是我國國際收支大大順超情況下的一種沒有辦法的選擇。美國的國債類似中國的國庫券,有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期等不同的期限,到期後美國政府有責任贖回,不是你想像中的像某個人借錢打個欠條那種方式。如果美國政府對到期的國債不付賬,它的債券的信用的等級就會降低,以後就不會有人再買它的債券,等於自己堵路。當然,如果中美發生戰爭,美國就會把中國視為敵國,就會把中國的債權凍結,借機賴賬不還,目前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很小。

C. 請教本國債券需求和利率之間的關系問題

利率增加匯率也上升,本幣債券自然需求增加。你說的兩項其實是一個過程,只是取決於是利率上升是已經發生還是預期要發生。

D. 國債券的問題!

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就是國債券

E. 關於中國地方債券的問題

兩條路,一條是發新債還舊債,政府通過增收節支,減少政府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拉動消費,經濟好轉,政府收入增加,逐漸減少赤字。一條是繼續發債,還舊債,增加稅負提高還款能力,仍保持較高的政府投資,不節制政府三公消費,並期望國家彌補財政窟窿。走前一條,國家經濟會持續發展下去,走後一條,可能會爆發地方財政危機,嚴重的話導致經濟崩潰。我們要樹立信心,呼籲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堅決避免後一種情況發生,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應盡的責任。希望這個回答能使你滿意。

F. 關於國際債券的問題

呵呵~~那要看國家開放到什麼程度先了。金融危機後,我們國家就幫助美國,買了他們許多國債。

G. 國債券為什麼能炒

現在國債有兩種:

一種是憑證式國債,主要在發行期內到銀行去買,相當於存銀行定期,期限一般是3年和5年期,免利息稅;同樣憑證式國債類似銀行存單不可以轉讓買賣,如果需要現金,可以抵押原值90%的資金給銀行,或者提前贖回,支付0.1%的手續費,且利息收入很少;所以買憑證式適合長線投資。憑證式國債發行很少,所以不能隨時買到。

另一種是記帳式國債,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但是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就象在市場上銷售的任何東西,它的價格是由市場自發發現的,始終圍繞實際價值上下浮動,有人買有人賣;當買的人多了價格就上升,當賣的人多的價格就下跌;為什麼有人買有人賣,那可能多種情況了,例如持有人急需現金、銀行存款利率上升或者下跌了、股票市場巨大波動了、老百姓收入增加急需投資了。。。很多!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同時記帳式國債期限一般期限較長上,利率普遍沒有新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高。

炒國債一般是指記帳式國債,因為它是上市交易的國債,相對於憑證式國債來講,憑證式國債只能到期才能贖回變成現金,中途如果急需變現,只有提前贖回但利息很低或者幾乎沒有,或者拿到銀行哪兒去抵押變現同時支付利息給銀行;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大量投資國債,如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當這些機構持有國債後遇到資金流動性問題,怎麼辦?所以才推出了記帳式國債,既上市交易國債,跟股票一樣一起在市場上讓投資者交易。如果你中途需要變現,你就可以直接賣掉,同時得到持有期間的利息。買賣國債,(為什麼不說炒,因為國債交易量不如股票、權證以及基金,對投資者來說沒有吸引力,買賣的人少了,價格浮動自然不如股票等),就因為國債穩定,雖然國債利率一經發行不會變,當股票市場遇到波動時,國債就變成資金的避風港,所以當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股市崩盤,但國債價格卻持續上漲;還有就是利率風險,例如國債一經發行利率不變,那麼當經濟出現衰退,銀行就會減息,這樣銀行的利息就沒有吸引力,轉而資金就去買利率不變的國債,同樣銀行加息,大家就賣掉國債轉存銀行。

K線圖有兩個柱體:

圍繞波浪線上下浮動的是蠟燭圖,感覺像一根根蠟燭一樣;它的意思是指某日或某一周期股票的最高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後再找出當日或某一周期的開市和收市價,把這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最上方的一條細線稱為上影線,中間的一條粗線為實體。下面的一條細線為下影線。當收盤價高於開盤價,也就是股價走勢呈上升趨勢時,我們稱這種情況下的K線為陽線,中部的實體以空白或紅色表示。這時,上影線的長度表示最高價和收盤價之間的價差,實體的長短代表收盤價與開盤價之間的價差,下影線的長度則代表開盤價和最低價之間的差距。

最下面一個柱形圖(連成一排的):每個柱形體指每天的成交量,越高說明當天的成交量越大,反之成交量低。

H. 我國債券市場目前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

問題之一: 市場規模小,交易不活躍 在中國,債券市場本身就並不發達,而企業債券市場相對國債和金融債的發展更加緩慢,在美國,企業債券余額則基本保持在整個債券市場的20%的份額。 交易不活躍是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債券的流通與轉讓只能在交易所進行,而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存在諸多限制性條款,按規定只有企業債券中信譽較高的才可獲准上市流通,致使大多數企業債券無法在交易所上市轉讓,交易對象減少,市場交投不活,交易市場發展緩慢。二級市場的滯後,必然反過來影響一級市場的發行,從而制約整個企業債券市場的總體發展。問題之二:品種單一, 定價不合理 方向,兩會期間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推進債券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這是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的再次強調。這些都說明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並指明了債券市場的發展方向。 而且隨著經濟的逐漸復甦,和人們投資心理的好轉,樓市政策的嚴格,資金的涌動方向不明的情況下,債券市場的前景還是看好的

I. 中國的國債問題我要具體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基本上買什麼什麼就漲價。如果買了石油,那老百姓天天用汽油就會更貴,所以不能買油,要是買黃金,黃金價能漲飛了~就不劃算。

只能買國債,可是一般的國家也不發行這么多國債,你想買,人家還不賣呢。只有美國發這么多。

如果不買,美國還是一樣要印鈔票。咱們外匯儲備的美元鈔票一樣會貶值。買了美債,就能讓美國少印點鈔票,還能給咱利息。相比之下,這是損失最少的辦法。

美國國債和美元現鈔在國際市場上,基本是有相同的購買力和流動性的。說白了,你拿一張100美元的國債債券,去美國照樣當100美元鈔票花。所以國庫里的美元換成美債,實質是沒有變化的。那為什麼不拿出來投資呢?

因為這些錢不能動!這些錢是作為RMB的幣值保證用的。就像美國存得8000噸黃金一個作用。美國雖然那麼多金子,但卻從來都是不拿出來賣得。中國沒那麼多金子,就只能拿外幣作為RMB價值保證。

為什麼要幣值保證呢?因為紙幣是紙做的。是政府賦予的紙幣價值。政府許諾這張寫著100的紙票字值這么多錢。但老百姓信任政府的這個許諾,不是靠信用,而是靠政府手裡有沒有那麼多物品來確保這些紙幣。如果一個老百姓說,我不想要紙幣了,拿著手裡的紙幣去政府,說給我換成現貨。政府就必須要拿出現貨才行。這樣紙幣的價值才有保障。中國存的是外匯,美國存的是黃金。世界上只有2個國家是用黃金來作保的,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瑞士。其他國家都是用外匯作保的。

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至多換成外國國債或者實物物資作為儲備,不到緊急情況下不能用。投資就更不可以了。

他們不會賴賬的,至多靠多發貨幣來使貨幣通貨膨脹,以此來使幣值減少,這樣就能少還點。
但是,西方國家不可能印得太多,因為印的太多,會讓他們自己的經濟因為通貨膨脹先垮掉的。

J. 有關國際債券的問題

我覺得應該是屬於歐州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