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金,理財產品,股票這三者有什麼區別
1、股票和基金理財產品有的區別是操盤手不一樣,股票是投資者自己操作;基金就是投資者將錢交給基金經理,基金經理進行操作;理財產品是對於投資盈利的一種總稱。
2、基金(Fund)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B. 銀行理財不能靠「最高收益率」引人上當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招聘的時候工資寫4000-8000,然後找工作者只看到了8000沒有看到4000,比如今年過年的支付寶搶紅包,我們都看到了666元,但是誰又知道一分錢的有好幾百萬呢?所以同樣道理,銀行不能採用這樣的說法,現在的社會,平均值都不正確了。
知道銀行最高收益率的不靠譜,消費者能怎麼辦?他們當然可以選擇不再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了。如果要買,也不能只看銀行宣傳的最高收益率,可能最需要看的是最低收益率了。作為銀行,還是要端正經營思想,不要為一時之利忽悠老百姓。我覺得,銀行不僅應該公布最高和最低收益率,不僅要保證消費者的最低收益,還要公布和保證最高收益率的實現概率,以便於消費者購買時決策。
C. 基金與股票與理財的區別
基金和理財有什麼區別?
1、 投資標的范圍不同
從廣義上來說,基金屬於其中一種理財方式,投資市場中的投資工具:基金、股票、期貨等都屬於理財范疇。
2、收益與風險不同
理財的投資方向很廣,風險由產品本身性質來決定,從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到中高風險的股票期權期貨等,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3、計價方式不同
基金凈值是一天計算一次,凈值每天更新一次,而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方式不同計價方式也有差異。如:一般的銀行理財:具有預期預期收益率,根據預期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水平上下浮動,產品一般具有封閉期,到期付息或定期付息;股票期貨期權等價格是開盤期間實時波動的。
4、流動性不同
基金在開放日靈活申購、贖回,不會因為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多少凈值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有的可以隨時買賣賺取差價,如股票外匯等;有的則需要在滿足期限里買賣,一般不可以贖回。
D. 理財產品有多少能達到預期收益
你好
想要知道理財產品有多少能達到預期收益,首先需要明確一下什麼是預期收益。預期收益也被稱為期望收益,在理財產品中主要是指發行方根據目前市場已知的信息和投資策略、風險系數等綜合考慮得出的一個預測收益,並不等同於產品的年收益,會出現浮動。很多理財產品看上去收益率高於存款利率,但要注意這些收益率前面寫著「預期」兩個字,就是說並不保證最後一定能得到這個收益率。因此,購買這類產品還得仔細斟酌。
對於正規渠道發售的理財產品來說,投資收益都是經過仔細測算最後得出的,但很容易受到投資方向和投資類型的影響。相對來說,收益率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也越大,資金大多投向股票、期貨類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市場。而貨幣、債券類相對穩健,但投資收益率也小。
可以說,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一味的追求高收益,也應該承擔對應的高風險。如果投資風格比較保守,希望保本保底,可以購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者是理財保險。開心保理財保險保底收益2.5%,屬於穩健性理財產品,可減少大量風險。
最後提示您,任何投資理財都含有一定的風險,最好能夠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最合適的保險產品。理財的目的並非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通過合理的資金配置,實現財務自由和資金正確使用,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E. 有10萬元,存支付寶余額寶好還是買銀行理財產品好怎麼才能收益最大化
理財單純地看收益的話,真說不上收益最大化的理財方式和產品是哪一個來, 只知道這年頭這理財產品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只是單純地為了收益去理財,不可取更不劃算,只能是在本金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收益高一點的。
雖然余額寶和銀行理財產品都是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也代表著低風險低收益,安全是第一位的,投資理財不能總是盯著收益看,理財收益最多就是個預期的收益率,離著兌現還是差一步,有可能一步之差就要血本無歸的。10萬塊錢又不多,還是踏踏實實存個銀行智能存款算了,利率比銀行理財產品還高呢!
F. 有沒有什麼收益較高的理財app,不要什麼基金股票
目前理財收益分享對比
股票 預期收益最高風險最大
股票基金 預期收益低於股票,風險也略小
債券基金 預期收益年10%左右,風險不大
P2P,預期收益12~18%風險和股票相當
現金基金,預期收益 3~4%,風險幾乎為0
銀行理財,預期收益4~5%,略有風險
私募基金 預期收益高,風險比股票略小,門檻高
不要股票基金,就是P2P和銀行理財了
G. 我的工資不是很高,我想做一個理財計劃,可以購買股票嗎
你給的財務信息太少,很難給你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首先,要看你的存款有多少,如果你還在職業發展初期,連固定的存款都很少,這樣你抗拒風險的能力就很小,那還是建議你先把錢存到一定的數額,這筆錢至少夠抵禦突發事件才好。
其次,要說說你的理財目標,如果你是穩健型的理財目標,而存款相對也不少的話,購置不動產和黃金是和很好的選擇,因為收益相對穩定;但如果你是激進型的投資目標,那可以選擇投資金融衍生品,如股票和期貨。
最後,要看看你的投資知識。如果你連股票市場的規則都不知道,那還是建議你別碰股票了,還是搞搞自己熟悉的實業比較好。因為股票、期貨這種投資,最好是能夠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否則連錢怎麼沒的都不知道。
最後,祝您投資愉快。
H.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單子上預期的年收益率(一般比定期存款高)一般能達到么有沒有買過的說說看啊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銀行跟證券售賣的相關理財產品是不可以在合同上面標注固定、穩定等字樣,也不可以保證承諾風險等級。而且相對來說,銀行給到的理財收益比他們貸款利率都還要低很多,因此,達到這個收益一般問題不大。
I. 手頭有15w閑錢,怎樣理財收益最好激進行理財,但絕不炒股.
這個籠統去說不大好說,昨天剛為這里的一位朋友解答了類似的問題。目前各銀行的理財產品較多,讓人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做為個人,我覺得樓主首先應明確這么一點——你所希望的高收益,必然面臨著高風險。雖然理財產品大多是可以保證本金的,但是目前能夠達到所說的收益的並不多。這是目前市場的情況。請樓主先了解透徹。
其次,對於收益高的理財產品而言,大多是由於投資組合中高收益(即高風險)的投資方式佔比較大的緣故,樓主可以想想,股票為理財產品計劃中相對大的比例而言,預期收益自然會較其他產品高一些,但同時樓主所要面臨的風險也就相對較大。我不知道樓主那位朋友是否提醒樓主產品中所隱藏的風險,或者說一旦低於樓主的預期收益,樓主是否可以在心理上承擔。即樓主的風險偏好程度有多大。因此建議樓主可以先進行風險偏好程度測試之後,再考慮買那種理財產品。
最後,對於究竟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委託理財的情況下建議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老話——多跑幾家銀行看看,多打幾個銀行電話問問。特別建議可以把眼光放在外資銀行的理財產品上——相對較國內成熟,經營理財產品的年頭較長,收益也相對較高。
p.s. 如果樓主在投資的同時需要保障,建議還是購買分紅保險。畢竟保險的意義不僅僅是理財,更重要的在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