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股票彩票理財都是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股票彩票理財都是坑

發布時間: 2021-06-12 19:37:32

❶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APP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

❷ 拿彩票做理財真的靠譜嗎

不靠譜,彩票屬於小概率事件,發彩票的提前早就設計好了輸贏的概率,所以你偶爾運氣好中個獎可能,長期下去可能賠錢

❸ 所有投資皆騙局,基金,股市等各種理財產品為什麼都是虧

基金,股市等各種理財產品的漲跌都跟大的經濟環境有絕對關系。
基金募集期結束後,一般都是投資於購買國債、企業債、公司債、股票等,倘若你購買的的基金是偏股型基金,在股市低迷的的情況下,基金自然也隨著股市的走低而虧損。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下,普遍世界各國的股市都很低迷,總體下行或者窄幅震盪下行;對於我國來說,由於受政策影響大,加之近期國家不斷將養老金分批投入股市,為了保證養老金的收益,這幾個月內,國家肯定會想辦法利用政策、媒體的影響力對股市施加影響,使股市下挫,以便於養老金能在較低位入市,從而確保養老金的股市收益。

❹ 為何明明風險很大,還是有那麼多人在投資股票和彩票

其實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你在買入中航原油寶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想到原油價格會出現負數呢?你怎麼可能想到中行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呢?所以我認為所有的投資不可能出現零風險這種情況的。

我們來說一說彩票這個東西,其實我們現在中國的彩票分為兩種,一種是數字型彩票,一種是競技型彩票。身邊有不少朋友喜歡買雙色球,雙色球就是一種數字型彩票。我認識的一個上海市靜安區的協管員,他就是一個數字型彩票的愛好者,而且據說還是一名高手,他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對數字型彩票進行研究。而且他的研究還是頗有成效的,他有時會去買時時彩,有時買大樂透,雙色球更是每期都不落下。據他本人稱,他每月的吃用開銷基本上都能從彩票上賺回來。應該說在彩票的圈子裡還是有不少這樣的成功人士的,他們雖然不懂什麼數字模型,什麼概率學,但是他們憑借著自己一種樸素的理論,成為了彩票界的贏家。他們的成功會別動身邊的人參與到這種行業中。

所以我說大家應該理性的對待股票和彩票。天上不會飛來餡餅,股票和彩票作為生活中的一種調劑完全可以,如果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股市暴漲或者一夜中獎的夢想之中,我想你的命運將是悲催的,生活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

❺ 在中國,彩票,股票,保險都是騙局么

根本就不存在騙局,只有買賣關系,你覺得合適就買,覺得不合適就不買。

❻ 中國的股票,彩票,捐款都是騙人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

這些產業只因掛名為國家認可的產品,那麼其概念意義就不同。比如之前的比特幣,只要中國人民銀行不認可其市場價格,那麼他就無法流通內中國市場中。

❼ 被股票坑慘了,有沒有其他好的投資產品

……一般長線投資股票很少虧得……如果股票這樣,那做別的估計風險更大

❽ 我是上班族,想掙點外快,股票、投資理財、彩票,哪個風險低

彩票別碰,預期收益很低,只有0.5-0.7,就是圈錢的.
股票風險和收益高一些,投資理財不太激進的話收益率也還可以.
看你承受風險的能力了,但是投資只能拿閑錢做,短期會用到的錢一定不能放進來.

❾ 投資股票、彩票的那些人最終會血本無歸嗎

投資彩票和股票的人很大部分都會虧的,大家都知道,這兩項都是風險很大的投資,一不小心,就會因為一次投資而血本無歸。

上市公司都被騙理財產品的那些坑該怎樣完美繞過

地雷一 「安全產品」並不安全
銀行理財產品簡單分類可以分為保本類和非保本類。保本類理財產品虧損本金的風險是由銀行承擔,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的風險則是由客戶承擔。而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也分風險等級,風險越低,安全性越高,收益也能達到。
在實踐中,大多數銀行工作人員宣稱的安全產品其實都是非保本類的,雖然非保本類理財並非意味著風險,但是如果要追求本金絕對安全的話,那還是保本類更好。當然這也意味著可能需要犧牲一定的收益。
確認保本類理財又一個要點就是產品說明書上明確註明「保本」二字。
地雷二 預期收益達不到
銀行中大多數理財產品幾乎都承諾的是預期收益,所謂的預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鏡中花,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至於真正到期後的收益怎樣那就不得而知了。小夥伴們可以仔細看看購買理財的產品說明書,預期收益率是不會寫上去的,這樣銀行是不保證完全達到預期收益的。
實踐中,一般情況下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產品涉及固定收益類與金融衍生品)達不到最高預期收益的情況較多,非結構性的理財產品(投資產品一般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則出現情況較少。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認真瀏覽「基礎資產的管理和構成」部分,如果出現金融衍生品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或者直接詢問銀行工作人員是否為結構性理財,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一般不會撒謊。
地雷三 飛單騙你沒商量
所謂的飛單銷售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銷售外部的理財產品以獲得高額提成,簡單來說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你以為買的是銀行保險產品,但實際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麼野雞公司的高風險產品。
這種銷售在銀行中是嚴令禁止的,但是因為高額的回報,有些銀行內部員工鋌而走險。飛單類的理財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要高不少。一般來說,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等領域是銀行飛單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對而言風險也格外大。
鑒別是否為飛單產品有三種方式:一是看說明說上的產品管理人,如果產品管理人不是銀行自身,而是什麼投資公司,則需要警惕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飛單;二是通過銀行網銀或者銀行客服電話查詢,如果這筆理財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則需要警惕;三是看產品說明書的回執單是否有銀行的公章,如果回執單上沒有銀行的公章,一般情況下是有問題的。
地雷四 代銷產品銀行不兜底
銀行代銷產品和飛單最大的區別就是,銀行代銷產品是經銀行批準的外部產品。這類產品大多是保險、基金等產品,風險根據產品不同也不一樣。
所以切記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詢問所銷售的是否為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蓋的是否為銀行的公章、理財的管理人是否為銀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銀行工作人員有時候會迫於業績壓力,誘導客戶購買保險等其他代銷產品,小夥伴們需要仔細甄別。
一般來說,小夥伴們只要看清上面四個陷阱就能減少掉進去的風險了。
分割線
那麼,如果你的資產在千萬以上,遭遇到了騙子團隊怎麼辦?別急,金妹兒也有大招:
1、查看理財產品的「身份證」。
2014年,銀監會發文明確表示,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布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
這個登記編碼便類似理財產品的「身份證」,客戶在購買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時,均可通過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你買的產品是不是「黑戶」一查便知。
2、是否錄音錄像。
按照規定,購買銀行理財簽訂合同時必須在銀行營業網點的監控下進行,得有錄音和錄像。
客戶可以詳細了解所買產品的產品類型、風險屬性、預期收益等信息。而銀行理財經理也應該明確向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並需要客戶對了解到的相關產品信息予以確認。這既是防止客戶購買到假理財產品,也是對銀行員工的一種保護。
3、資金流向要明確。
目前絕大多數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客戶的購買資金都不需要轉賬到別的賬號,購買後可以通過網銀查詢購買是否成功及後續收益等動態情況,或到銀行網點列印賬戶情況進行查看。如遇銷售人員提示將資金劃轉至其它機構,必須反復確認,以防上當受騙。
4、妥善保管自己的銀行卡和密碼。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有。在目前一些已知案例中,有相當部分土豪客戶對自己的專屬理財經理非常信任,甚至把銀行卡的密碼都會告訴對方。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在告知密碼這件事情上還是得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