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產收益權轉讓還能做資產證券化嗎
能。
轉【財新網】2016.2.26
收益權從所有權中發展出來又獨立於所有權人,成為可交易的標的。資產所有權人將資產收益權轉讓與受讓人,受讓人因此獲得資產收益。資產所有人的原始資產並未轉讓,轉讓的只是原始資產所產生的經營收益,收益權具有相對獨立性與可轉讓性。
收益權與收益很多情況下並無區分或者難於區分,但實際上,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簡單說,收益權是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投資人)獲取資產收益的權利與資格,而收益則是收益權人因持有資產支持證券而獲得的具體收益。就資產支持證券的持有人來說,資產收益不是凈收入,它包括本金和本金產生的孳息。同時,收益也可能是負的,即收益少於本金。
收益權作為基礎資產在轉讓中不能像債權轉讓那樣實現真正的風險隔離,只能實現風險的轉移。原始權益人將收益權基礎資產轉讓給了A,A再將收益權進行資產組合後,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名義向投資者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資金用於支付購買基礎資產的對價,原始權益人通過資產換資金方式獲得融資。但這一過程中,原始權益人並不像債權作為基礎資產轉讓那樣喪失主體資格,原始權益人仍然負有繼續收取資產收益的義務與職責。在債權轉讓中,原始權益人作為債權人轉讓債權後,其主體資格由新的債權人繼受,原始權益人順利退出,債務人也不再向其履行而向新的債權人履行。因此,收益權的轉讓並不能在原始權益人與資產支持證券的持有人(投資人)之間建立風險隔離牆,當資產支持證券的持有人到期不能收回本金和預期收益時(即資產池的回收資金不能完全兌付持有人),他們是可以向原始權益人追索的,此時的基礎資產轉讓就不是風險隔離而只能是風險相對轉移。
以高速公路收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為例,其基礎資產是收費收益權,原始權益人高路公司需要將收費收益權轉讓給A。一般來說,原始權益人的原始資產就是公路(路基與路面)、沿線站所與收費亭等。多數情況下,高路公司在向銀行融資過程中,已經將沿線站所的固定資產及收費收益權抵押或質押給了銀行。在進行資產證券化時,就需要將抵押的原始資產與收費收益權基礎資產進行解押,或者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募集的資金將上述抵押或質押權利負擔進行解押。
收益權的資產證券化難以實現原始權益人會計上的資產出表。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出表與否,不僅關繫到資產負債表上的償債指標,也關繫到利潤表上的業績指標,因此成為發起人是否願意進行資產證券化的動力之一。以高速公路收費收益權為例,因它是一種未來才能確定的債權,收入只能在未來某一時點才能確認,盡管代表了一定意義上的資產,但並不構成會計意義上的資產,不能作為收入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既然沒有入表,也就自然談不上出表,故由原始權益人(發起人)比照抵押借款融資進行會計處理。而對於債權類基礎資產的轉讓來說,因債權轉讓有既定的債權合同做基礎,債權轉讓收入計入資產負債表左邊的資產,而不是計入資產負債表右邊的負債,從而實現原始權益人(發行人)增加收入,降低負債的資產出表目的。
❷ 資產證券化前景怎樣
前景值得期待,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目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產品透明度和標准化程度不高、產品潛在的風險因素有待時間檢驗等各種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努力去推動解決。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資產證券化市場仍面臨著投資者群體單一、流動性差等問題,這使得資產證券化降低融資成本的關鍵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高利率環境反而與發展障礙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❸ 國有資產證券化概念股一覽,國有資產證券化概念股有哪些
國有資產證券化股票有:
重慶,推薦:川儀股份、涪陵榨菜、重慶港九、重慶水務、重慶百貨等。
湖北,推薦:武漢控股、鄂武商A、湖北能源、楚天高速、安琪酵母、武漢中商等。
天津,推薦:泰達股份、中環股份、天津港、津勸業、天葯股份、中新葯業、天保基建、濱海能源等。
江西,推薦:江西銅業、贛能股份、江中葯業、新鋼股份、中文傳媒等。
廣東,推薦:廣州浪奇、格力電器、中炬高新、佛塑科技、德賽電池、風華高科、廣聚能源、珠江實業等。
福建,推薦:福日電子、漳州發展、廈門空港、福建金森、廈門鎢業等。
浙江,推薦:寧波港、華數傳媒、寧波海運、杭鋼股份、浙報傳媒等。
安徽,推薦:安徽水利、美菱電器、海螺型材、九華旅遊、海螺水泥、皖能電力、馬鋼股份等。
❹ 2016年資產證券化都做了哪些事情
轉載!!!
日前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了解到,2016年度資產證券化行業發展迅速,資產管理人已備案產品數量也已經出爐。截至去年年末,前資產證券化市場前20名共計發行348隻產品,比9月末增長29.37%,管理規模達4749.40億元,比9月末增長42.04%。其中,券商機構在「去通道」化的趨勢下,以資產證券化為代表的主動管理業務正成為市場的主流,日益擴大。
從市場的組成上分析,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主要分為四大塊,一、銀監會監管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貸ABS),二、證監會監管下的企業資產證券化(企業ABS),三、保監會監管下保險資產支持計劃,四、交易商協會下的資產支持票據(ABN)。一直以來,信貸ABS和企業ABS在發行和存量上都是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絕對主力。但是在2016年資產證券化市場上企業ABS卻是一枝獨秀。
據相關機構數據統計顯示,2016全年我國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8420.51億元,同比增長37.32%,市場存量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1977.68億元,同比增長52.66%。其中,信貸ABS發行3686.73億元,同比雖下降4.63%,但存量為6173.67億元,同比增長14.74%;企業ABS發行4385.21億元,同比增長114.90%,存量5506.04億元,同比增長138.72%。在2016年以前,信貸ABS的發行規模和存量規模一直超過其他類ABS,但2016年企業ABS發行規模大幅攀升,較2015年翻番,成為發行量最大的ABS品種。
❺ 2016年各類金融機構共發行多少資產證券化產品
目前只發現一個資產證券化平台,已經有第一家企業掛牌,1.3元,掛牌後連續漲停18個,漲到7.3元,現在回調了,T+0機制當天開盤時間內買賣不限制。
❻ 2016年我國發行的有哪些資產證券化產品
目前國內發展的,都不太成熟
❼ 資產證券化的流程
概括地講,一次完整的證券化融資的基本流程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出售給一家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然後SPV 將這些資產匯集成資產池(Assets Pool ),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最後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舉例簡單通俗地了解一下資產證券化:
A:在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B:上述資產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級太低,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
C:樞紐(受託機構)SPV
D:投資者 B把A轉移給C,C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現金;D在購買以後可能會獲得投資回報;C獲得了能產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產。
投資者D之所以可能獲得收益,是因為A不是垃圾,而是被認定為在將來的日子裡能夠穩妥地變成錢的好東西。
SPV是個中樞,主要是負責持有A並實現A與破產等麻煩隔離開來,並為投資者的利益說話做事。
SPV進行資產組合,不同的A在信用評級或增級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組合、調整。目的是吸引投資者,為發行證券。 過去有很多資產成功進行了證券化,例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出現了更多類型的資產,例如電影特許權使用費,電費應收款單,健康會所會員資格等。但核心是一樣的:這些資產必須能產生可預見的現金流。
目前我國試點資產證券化的銀行有兩家,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
事實上,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之路頗為漫長。2005年,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隨後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獲准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在央行和銀監會主導下,基本確立了以信貸資產為融資基礎、由信託公司組建信託型SPV、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並進行流通的證券化框架。
2007年,浦發、工行、興業、浙商銀行及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成為第二批試點。但第二批試點額度用完之時,恰逢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對證券化產品的談虎色變令這一新興事物的成長戛然而止。
在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狂飆之後,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硬約束以及隨後的信貸收緊令,使得業界對資產證券化擴容或重啟的呼聲四起。
2011年5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關於資本充足率和撥貸率的最新要求推算,未來六年中國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缺口合計將達到7885億元,總資本缺口合計將達到13919億元,為其2010年合計凈利潤的2倍;新增計提撥備合計將達到10769億元,為其2010年撥備余額的1.4倍。
初步測算,如果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監管要求,在不進行再融資、僅考慮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的情況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缺口合計達到7885億元,總資本缺口合計達到13919億元。
如果13家上市銀行撥貸率未來每年均達到監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計提撥備合計達到10769億元,2010年底上述銀行撥備余額合計僅為7942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六年時間里上述銀行撥備規模將增加1.4倍,這對各家銀行的利潤將造成重大影響。
《徵求意見稿》中,商業銀行受沖擊最大的部分將是調整部分貸款的風險權重。目前尚未明確中長期貸款風險權重調整的具體細節,如果中長期貸款風險權重統一從100%調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銀行平均中長期貸款占整個貸款比重約60%,整個貸款佔加權風險資產約90%來估計,上述銀行資本充足率將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個百分點。
為彌補此項不利影響,總資本和核心資本缺口分別需要高達約9000億元和7000億元。這將對商業銀行形成重大影響,因此,監管部門此項政策調整需慎之又慎。
外部融資渠道受限,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捉襟見肘。進入2011年以來,我國銀行業補充資本金的來源將越來越困難。首先,股票市場難以承受商業銀行大規模融資。
2010年我國商業銀行融資占整個市場融資規模超過40%,當年我國股市摘得全球IPO融資桂冠,但其跌幅全球排名倒數第三,這種局面也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滿足銀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融資需求。
其次,次級債作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受到較多的限制,監管部門做出了嚴格約束,而混合資本債屬於創新資本工具,監管部門審批較謹慎,僅興業、民生、浦發、深發展等少數銀行發行過混合資本債,且發行規模均偏小。
在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機構對於資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歐美銀行主要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產來籌集資本,而中國銀行業則從資本市場上大規模融資來補充資本。
開展資產證券化和貸款轉讓已勢在必行。早在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資產證券化經過近6年試點,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我國貸款轉讓市場交易規模2008年已達到8000億元左右,2009年以來隨著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大幅增長,貸款轉讓業務加速發展。
中國銀行業貸款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存短貸長的矛盾凸顯,客戶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方面需要新增貸款調結構,更重要的是存量貸款的調結構。而開展貸款轉讓和資產證券化,不僅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達到監管要求,也有利於防範和分散銀行風險。
❽ 資產證券化個人怎麼玩
前景值得期待,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目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產品透明度和標准化程度不高、產品潛在的風險因素有待時間檢驗等各種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努力去推動解決。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資產證券化市場仍面臨著投資者群體單一、流動性差等問題,這使得資產證券化降低融資成本的關鍵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高利率環境反而與發展障礙形成一種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