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債券利率錯配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債券利率錯配

發布時間: 2021-06-11 05:39:06

1. 為什麼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

對債券來說,未來的現金流是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債券被成為固定收益產品的原因。
對於未來給定的現金流,例如,未來三年的現金流分別為CF1,CF2,CF3,在計算債券價格的時候,用折現公式。
假如利率為i,那麼債券價格=CF1/(1+i)+CF2/(1+i)^2+CF3/(1+i)^3

當利率變為j的時候,假設j>i,即,利率上升了,那麼,
債券價格=CF1/(1+j)+CF2/(1+j)^2+CF3/(1+j)^3
對其中的每一項,分母變大了,所以價格就下降了。這只是個例子,為了說明,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為什麼下降。

2. 關於債券與利率的關系

債券和利率的關系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長期債券,其債券隨利率的高低按相反方向漲落。第二種情況是國庫券價格,其債券受利率變化影響較小。因為這種債券的償還期短,在這一短時期內國庫券可以較快地得到清償,或在短期內即以新債券可代替舊債券。第三種情況是短期利率,其利率越是反復無常的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小。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3. 為什麼債券和利率是相反的關系

簡單的說,債券你可以比擬為是你借給企業的一筆固定利率的借款,債券理論上是由企業信用作為擔保的,所以債券的信用比銀行的信用要低。同樣一筆錢,你放在銀行和你借給企業,如果銀行利率提升,那麼這筆錢放在銀行和借給企業的利差就變小,那麼兩種做法之間收益的差距就變小,而這時,你錢放在銀行沒有風險,借給企業卻存在風險,那麼你將錢存在銀行的意願就提升。反之,如果銀行利率降低,兩者利差變大,那麼你可能獲得的收益也提升,那麼你購買債券的意願也就提升了。

4. 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是銀行獲取利潤的方式 對嗎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主要如下:
一、商業銀行負債來源主要被動依賴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存款,不能自主定價,缺少主
動負債工具。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負債構成中,儲蓄、對公和同業存款占總負債的90%以上,是其負債的主要來源。由於存款利率受人民銀行管制,商業銀行沒有自主定價權,缺少主動負債工具,只能被動接受客戶存款。資產負債管理本來是要對資產和負債進行雙重管理,使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合理地協調,但目前往往只能立足於資產管理,缺乏負債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能根據銀行自身需要,通過對不同客戶。不同期限,不同產品的負債進行差別定價,調節負債結構比例,或根據利率敏感缺口以及利率走勢預期,主動調節銀行的敏感性缺口.因此規避利率風險的能力不足。
二、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流動性較低,且缺少轉移和分散風險的手段和工具。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模式,調整資產結構,資產類型趨於多元化.債券投資大幅增長,但信貸資產仍佔主導地位。
由於信貸資產基本上沒有可供交易、轉讓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很低,信用風險無法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轉移和分散,導致大量風險集中於銀行體系;債券資產以無信用風險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為主,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但是目前以銀行、保險為主的主力投資機構均以資產配置為目的,採取買入並持有的交易策略,因此二級市場交易並不活躍,同樣難以大量變現。同時.在升息周期固定利率債券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而這種風險也難以通過現有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進行有效的規避和釋放。
三、資產負債管理環境欠寬松,對於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限制過多,制約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從1998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限額控制,這使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邁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如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的控制).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並不能十分有效地開展資產負債管理工作。在金融監管方面,我國規定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中央銀行和銀監會的監管對象應該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監督商業銀行的業務決策和經營管理。但中央銀行和銀監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金融機構的職能創新、業務創新和重大金融事件,並不是從宏觀上實行監控,而是實行審批制,即商業銀行在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方面必須報經中央銀行和銀監會批准才可實施,否則視同違規。這使得商業銀行在經營上很難佔有先機,對資產負債I管理的環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四、商業銀行資本金結構不合理且缺乏補充渠道,隨著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資本充足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部分,在從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成因之後,再來看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主要部分為注冊資本(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股本),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總量少、規模小,來源渠道單一,缺乏長效補充機制。而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以工商銀行為例,資產總量從1999年末的35398億元增長到2004年末的5694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9.97%。這兩方面因素相互結合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而為消化巨額不良資產,又必須把每年經營利潤中的絕大部分作為風險撥備進行計提,使得通過將盈餘公積和資本公積轉化為注冊資本的方式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努力也無法付諸實施。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商業銀行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的能力和動力進一步降低。

5. 為什麼債券價格和利率負相關

債券,又稱為固定收益產品,通常都是給定了未來的現金流,是固定利率的。
例如一個面值1000元,面值8%的五年期債券,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末,分別收到現金流80元,80元,80元,80元,1080元。最後一次的現金流包括了1000元的本金返還。這就是固定收益。

但是市場利率隨時在波動,可能高於8%,也可能低於8%。當市場利率高於8%時,資金的投資收益就更高,這個債券將來的現金流是固定的,按照較高的市場利率折現,價格就會下跌,例如,當市場利率為10%的時候,剛出售的票面利率8%的債券,價格變為=80/(1+10%)+80/(1+10%)^2+80/(1+10%)^3+80/(1+10%)^4+1080/(1+10%)^5=924.18元,即,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

同理,當市場利率突然下跌至6%,那麼未來8%的固定收益現金流就更值錢,債券的價格=80/(1+6%)+80/(1+6%)^2+80/(1+6%)^3+80/(1+6%)^4+1080/(1+6%)^5=1084.25元,即,當市場利率下跌時,債券價格上升。

綜上,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呈負相關,利率下跌則債券價格升高,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

6. 為什麼說「債券價格與利率價格負相關」

債券一般是固定利率(也有少數是浮動利率,不在此列),當利率上升時,債券收益相對下降,投資者會放棄舊債券,轉投利率更高的新債券。比如舊利率為4%時發行的舊債券利率可能為6%,而當新利率為5%時,新債券利率可能會達到7%,自然沒有人願意去買利率為6%的舊債券了,甚至會被大量拋售,所以舊債券的價格會下跌。

7. 為什麼債券價格和利率是負相關的

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具有反方向變動關系。假定一張每年取得10美元利息的債券,價格為100美元時,利率就是10%;價格為200美元時,利率就是5%。就是說,債券價格越高,表明利率越低。反過來,情況也是如此。認識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公開市場業務可以作為貨幣政策工具了。例如,如果政府覺得目前社會經濟溫度太高,通貨膨脹太嚴重,需要用公開市場業務的貨幣政策工具給經濟降溫,就可以讓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債券,增加債券供給,讓債券價格下降,也就是使利率上升,以抑制投資和消費。相反,如果政府覺得目前社會經濟過分不景氣,失業情況太嚴重,需要用公開市場業務的貨幣政策工具給經濟升溫,就可以讓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債券,減少債券供給,讓債券價格上升,也就是使利率下降,以刺激投資和消費。

8. 為什麼債券利率和預期收益率成反比債券利率怎麼影響債券價格呢

債券利率在債券發行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不直接影響債券的價格。
不考慮債券違約情況,那麼債券是一種無風險收益。這時債券的價格與資金流向有關。
股票市場大幅上漲時,資金從債券市場流向股票市場,債券被拋售,價格下跌。當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時為了避險,資金從股票市場流向債券市場,債券被搶購,價格上漲。
當央行上調基準利率時,大家有了更多的避險選擇,會分流一部分資金,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當央行下調基準利率時,大家可能更傾向於債券避險,資金又流入債券市場,導致債券價格上漲。
以上內容只是在理想模型下,不具有實際投資意義。

9. 為什麼利率與債券的價格成負相關關系

債券發行時是按固定的面額和利息率發行的,發行後債券價格變動了,如果價格提高,利息是固定的不變,則利息除以債券提高後的價格,利率就下降了,所以負相關